笔迹学参考书籍
书法自学书籍

书法自学书籍
书法自学书籍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高等教育出版社。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可以轻松地了解中国书法史。
《林散之笔谈书法》,林散之、陆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为林散之先生谈书法的文章汇编,具体内容包括书法艺术的民族形式、怎样学书法、谈学书方法等。
《书法指南》,俞剑华,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为俞剑华先生所编书法学习入门书,具体内容包括学习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以及楷书、行草、隶书、篆书的基本写法等。
《草诀百韵歌》,韩道亨,中华书局。
本书为草书学习字典,以韵为目,以字为条,每条之下,先列举草书写法,再举出楷书以资对照。
笔迹分析与应用

笔迹概述
• 什么是笔迹? • 笔迹是我们最常见的人们思想 和情感的印记。
一、笔迹的概念
• 在现代笔迹学中,笔迹泛指人们使用书写 工具书写后留下的符号或痕迹
– 笔迹是书写者使用书写工具等亲笔书写后所 形成的符号或痕迹 – 笔迹的外在形式或符号,通常特指文字、数 字、字母和标点符号,而不包括绘画、图画 和几何图形
• 从易学和“测字”角度进行的研究 • 邵雍《梅花易数》
• 在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已经觉悟到书 写与个性之间的潜在关系。早在西汉, 扬熊就写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当代 书法家也大多有心正则笔正或字能书写 情绪的看法,可见,我国自古就有了笔 迹学的基本思想,认为笔迹是心、意、 情、性综合的表现。
我国古人对笔迹的研究
• 从书法角度对笔迹进行的研究
中国人在进行这一艺术的时候,重新找到他心灵深处 的节奏,并与其各构成因素相沟通。通过表意笔画, 他全身心投入进去,借助粗笔画或细笔画,借助平衡 或对比关系,他得以表达各方面的感受:力量与柔情、 冲动与平静,紧张与和谐。在完成每一个字及字与字 之间平衡的时候,书法家一边表达着字中之意,一边 达到与其本身的合一。 法国巴黎大学汉学教授Francois CHENG
• 随后,Ludwig Klages成为笔迹学研究领域公 认的领头人,他是德国第一个笔迹学社团的 创始人,是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系统的笔迹 学理论的人,也是第一个认为人的笔迹可以 反映书写者的各个方面的人。 • Klages确立了笔迹学、性格学及表现行为的 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 他自己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Klages还引进 了"水平"这种表达方式,它能够较准确地反 映出作者的知识层次和文化背景。 • Klages认为笔迹中具有节奏感的波动非常重 要。他出版的著作成为欧洲书写学学院学生 的基础教课书。
笔迹学代表人物重点讲义资料

目前在中国,能称得上笔迹学专家的大概只有30余人。
韩进:男,职业笔迹学专家,大学毕业,曾任党校讲师,研究笔迹30多年,发明了“临摹直觉感知分析法”,从1992年起领取营业执照,专门从事笔迹分析至今。
著有专著《怎样从笔迹看性格》、《笔迹学-从笔迹看性格》、《笔迹学-从笔迹看人生》。
合著过《笔迹心理学-书写心理透视与不良个性矫正》。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香港明报》等均有报道,是中国笔迹学研究会主要发起人,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称之为“中国笔迹学泰斗”。
徐庆元:男,职业笔迹学专家,中学毕业,研究笔迹30多年,发明了“徐庆元笔迹主动触觉心理分析法”,创立了“笔迹主动触觉心理理论”。
其著作有《笔迹与心迹——笔迹触觉的个性心理》、《笔迹心理学》(笔迹线条与心理)。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等均有报道,是中国笔迹学研究会主要发起人。
江柯:男,笔迹分析专家,潜心于笔迹学研究多年,曾经是东方养生专栏栏主,于1992年受遵义科委之托,组建“翰魂笔迹心理科学研究所”,出任所长,先后在广州、海南、深圳、长沙等地展示,在组建研究所不到半年时间里,所推出的两个笔迹学项目就双双获国家科委银奖。
近两年冒似玩失踪。
殷凯:男,笔迹分析专家,1955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潜心于笔迹学研究多年,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东莞站首席笔迹分析师,提出“人类行为残留影息同一性比对”学术理论。
黎玲:女,曾经在IT、快速消费品、传媒及通讯领域拥有近10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为数十家外资、国有、民营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HR管理和测评服务,成功举办培训课;尤其擅长于笔迹分析测评在性格方面的个性化剖析;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斟选中、高管人才;企业个性化团队人才的匹配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曾在咨询、测评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HR管理咨询服务近3年。
现为智联招聘的测评顾问、培训师,创亿猎头的资深顾问、以及笔迹心迹工作室的首席测评顾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1《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书学史》祝嘉著成都古籍书店 1984年8月第一版 3《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5《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 6《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2月第一版 7《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8《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 9《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10《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版 11《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12《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 13《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 14《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 1985年9月第一版 15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16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17朱建新《金石学》,文物出版社18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19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20启功著《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21启功著《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22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3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24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5丛文俊著《书法史鉴》,上海书画出版社26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7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28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三联书店29傅申著《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30朱关田著《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131华人德著《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3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33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4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35王元军著《六朝书法与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 36王元军著《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 37张金梁著《明代书学诠选制度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8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39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0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大出版41邱振中著《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大出版社42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43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 4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5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46萧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47潘运告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48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49张潜超主编《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5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51陶明君编著《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 5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 53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 54梁披云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 55《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56《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57《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58《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考识辨异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风格技法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上海书画出版社印学专著59邓散木《篆刻学》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5月 60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上、下) 西泠印社 1983年3月 61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 1984年8月62叶一苇《篆刻丛谈》西泠印社 1985年1月63王北岳《篆刻艺术》汉光出版社 1985年6月 64叶一苇《篆刻丛谈续集》西泠印社 1987年5月 65王绍尊《篆刻述要》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月 66吴颐人《篆刻法》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1年9月 67李毅峰《篆刻学类要注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12月 68刘江《篆刻形式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2月 69孙洵《民国篆刻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4年4月惇《中国古代印论史》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年6月 70黄71吴颐人《篆刻五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11月 72刘江《篆刻美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年12月 73刘江《玉石乾坤——篆刻艺术赏析》书泉出版社 1995年5月 74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西泠印社 1995年12月 75叶一苇《篆刻欣赏》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9月 76孙福民《篆刻津梁》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8年2月 77马国权《近代印人传》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8年8月 78孙慰祖《孙慰祖论印文稿》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年1月尘《历代篆刻风格赏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年4月 79辛80吴清辉《中国篆刻学》西泠印社 1999年5月《印章艺术》屏东县立文化中心 1999年5月 81林文彦82叶一苇《篆刻趣谈》西泠印社 1999年9月83林干良《印迷丛书上、下》西泠印社 1999年11月 84黄惇《明代印风》重庆出版社 1999年12月 85叶一苇《中国篆刻史》西泠印社 2000年4月 86赵海明《篆刻蒙求》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1年6月 87马国权编《名家谈篆刻》香港商务印书馆 2001年6月 88孙慰祖、俞丰《印里印外》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8月 89叶一苇《篆刻学》西泠印社 2003年8月90余正《浙派篆刻》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8月 91方小壮《汉印》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8月 92祝遂之《中国篆刻通议》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11月 93李文骏《篆刻10讲》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12月 94叶一苇《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1月 95萧高洪《篆刻史话》天津百花出版社 2004年6月 96莫小不《阴阳流变》西泠印社 2004年8月97岑久发编《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8年10月 98金鉴才编《中国印学年鉴》西泠印社 1993年6月 99黄尝铭编《篆刻年历》真微书屋出版社 2001年4月3100王崇人编《中国书画艺术辞典•篆刻卷》陜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101韩天衡编《中国篆刻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11月 102李宗玮《悟对书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03李宗玮广艺舟双楫解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书法之外: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98年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华正书局 1988年2月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8月周宗岱《美辨》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1月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曹利华《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年1月李泽淳《艺术鉴赏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张伯伟《锺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陈振濂《书法美学》陜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4月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湖南岳麓书社 2000年11月沃兴华《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曹顺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巴蜀书社 2001年7月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01月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06月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林语堂《苏东坡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北大出版社李希凡《中华艺术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全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09月周易诗经老子,老子论语孟子,孟子庄子,庄子4史记,司马迁坛经,惠能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唐诗三百首,孙洙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红楼梦,曹雪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鲁迅选集,鲁迅礼记,戴圣荀子,荀子左传,左丘明韩非子,韩非论衡,王充三国志,陈寿世说新语,刘义庆文心雕龙,刘勰李太白集,李白儒林外史,吴敬梓人间词话,王国维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5。
笔迹学——精选推荐

笔迹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笔迹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书写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文字学、书法学等多种知识。
笔迹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与双手是息息相通的,书写运动像体态语言一样是一个人个性和心态的自然流露。
研究笔迹与个性、笔迹与心态关系的学科称作笔迹心理学,它是笔迹分析的理论基础。
笔迹分析与笔迹鉴定不同,笔迹鉴定是判断某些字是否为某人所写,而笔迹分析是通过笔迹洞察书写者的个性特点(气质、性格、能力等)及书写时的心理状态(情绪、注意、疲劳等),前者主要用于缉拿罪犯,而后者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
现代笔迹学发端于意大利和法国,宏扬于德国。
对笔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理论流派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法国心理学家勒森的人格类型理论等。
笔迹学家运用上述心理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手段,辨认出西方字母文字笔迹中同书写者个性和心态有关的300多种特征,如压力、速度、大小、方向、布局、形式、连续性、动势、自由符号等。
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便揭示了千姿百态的心性差异,例如,笔画直重,表明书写者精力充沛、行为果断;带有毛边的慢笔画,表明书写者懒惰,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也可能是过于疲惫或身体不适;笔压轻、运笔流畅、行距大、笔画工整、字体端正表明书写者心胸开阔、热情坦率、兴趣广泛,办事有条理;横行向上倾斜,表明书写者乐观坦率,做事积极,富有进取精神,但也可能性格急躁,情绪不稳或野心勃勃字与字母相互衔接,表明书写者个性随和,待人友善,做事注重计划,但也可能虚伪圆滑,缺乏主见,容易分心;纸边空白参差不齐,表明书写者性格直爽急躁,容易发火或精神懈怠懒散,不满现实,缺乏上进心。
笔迹学家认为,不应孤立地对书写特征进行分析,而应把各种特征综合起来,从整体上做出判断。
笔迹分析的最好材料是草稿、笔记等自然书写材料,带有签名的信件、信封,同一时期的几份书写及数年中的各种书写材料。
为了分析的更准确,还要了解书写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用手及文化程度等。
自学硬笔书法的书

自学硬笔书法的书自学硬笔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专注和练习,可以提高手写的美感和字迹的质量。
对于那些对书法感兴趣的人来说,选择一本适合的自学硬笔书法的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值得推荐的自学硬笔书法的书籍,以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和提高书法水平。
1. 《硬笔书法入门》这本书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自学硬笔书法的入门指南。
它介绍了硬笔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握笔、如何构造字形等。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示范字帖,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本书的特点是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自学使用。
2. 《硬笔楷书入门》这本书是一本适合对硬笔楷书感兴趣的人的自学指南。
它详细介绍了硬笔楷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笔画的书写顺序、结构的构造和笔画的连贯性等。
此外,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练习题和范字,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楷书的笔法和风格。
这本书的特点是系统全面,适合对硬笔楷书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自学使用。
3. 《硬笔行书全解》这本书是一本适合进阶学习者的自学硬笔书法指南。
它深入讲解了硬笔行书的技巧和特点,包括行书的笔画结构、字形特点和笔画的速度掌握等。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示范字,帮助读者提高行书的书写水平和表现力。
这本书的特点是详细翔实,适合有一定硬笔书法基础的学习者自学使用。
4. 《硬笔书法欣赏与实用》这本书介绍了一些著名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并详细解析了他们的笔法和风格。
读者可以通过学习欣赏这些作品,进一步理解硬笔书法的艺术之美,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这本书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实用性强,适合那些对硬笔书法感兴趣并希望在实践中提高的读者。
总之,自学硬笔书法需要一本合适的书籍作为辅助和指导。
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需求,选择一本适合的自学硬笔书法的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书写水平。
希望上述介绍的书籍能够帮助到对硬笔书法感兴趣的读者。
祝愿大家在自学硬笔书法的道路上取得美好的成果!。
关于书法的经典好书

关于书法的经典好书关于书法的经典好书,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十本书籍:1.《书法四体源流》这本书是中国书法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详细介绍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书体的发展演变历程,并通过篆刻、铭文等多个方面的考证,揭示了书法的起源和发展规律。
2.《书法的艺术与美学》作者从艺术角度探讨了书法的特点和美学意义,通过对字形、结构、线条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深入解读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3.《书法笔法技巧与实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技巧,从用笔、运笔、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适合初学者学习书法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参考书。
4.《中国书法史》作者从古代到现代,全面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对于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和不同流派有很大帮助。
5.《书法名篇赏析》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中国书法名家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赏析和解读,通过欣赏名家之作,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6.《书法名家作品选》该书选取了众多书法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多个书体,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评论,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艺术。
7.《中国书法史话》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演变特点,通过对书法家的传记和作品的介绍,展现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
8.《书法技法与心得》作者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书法创作的技法和心得,分享了他对于用笔、构图、气韵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对于提高书法水平有很大帮助。
9.《书法艺术欣赏与鉴赏》该书详细解读了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赏析和对比,引导读者培养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10.《书法教程》这本书是一本实用的书法教材,包含了书法的基本知识、常用字的写法和练习方法,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书法的参考书。
以上是关于书法的经典好书的推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罗峻七、笔迹分析快速入门受书法理论的影响,直觉感知法是汉字笔迹分析的主流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缺乏明确的分析和推导过程,直接得出的分析结论往往给人以玄妙之感。
许多人由此认为笔迹分析很神秘,需要很高深的学问和良好的第六感,担心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感悟能力欠缺而无法学会。
笔迹分析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特征对照法,对分析者没有学识的要求,也没有能力限制,而且很快就能像查字典一样学会,不过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进行复杂和深入的分析。
针对没有基础的初学者,笔者在特征对照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统计重复词语的方法。
初学者只需懂得一些基本的笔迹特征辨别知识并了解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快速上手,即使零基础也能够学会简单的笔迹分析技术。
只要能够坚持学习和钻研相关理论和其他笔迹分析技术,分析水平会得到较快提升。
大家一定玩过拼图吧!就是把一块块的小图样拼成一副完整的图画,本书介绍的笔迹分析入门方法和玩拼图很相似,也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词语进行挑选和组合,从而拼凑出一篇文章。
不过,笔迹分析要比玩拼图难度大得多,因为在笔迹分析过程中挑选出来的各种词汇种类繁多,有的词语含义丰富,有的词语之间互相关联,有的词语之间互相矛盾……就像一个被打散了的拼图,要想拼好,需要相当的技巧和耐心。
也许大家感到有些担心,怕自己难以胜任这种“艰苦”的工作。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按照这一章介绍的方法一步一步学习,很快就能够上手。
7.1国内笔迹分析的主要方法目前西方国家进行笔迹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测量法、特征法和格式塔法等几种。
由于字母型的笔迹形状简单,容易测量和归类,因此笔迹特征容易识别,可以制定规范的测量标准来进行特征比对与测量。
虽然测量法和特征法的可操作性强,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分析结果客观公正,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着准确性不高,结论不够丰富的缺点,而且很难发现和纠正分析结论的错误。
和字母型的笔迹相比,汉字的写法远比字母复杂,而且运笔路线也与字母有很大差异,因此西方国家常用的测量法和特征法在分析汉字时能够分析的内容比较少,无法直接用来分析中文笔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迹学相关参考书目(2011年1月)
李峰整理
国内出版的笔迹学书籍:
笔迹鉴定类:
《文件检验》(上下册)作者:贾玉文李荫芳 1985年1月出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文件检验参考资料》(第一册) 1985年5月出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笔迹学》作者:邹明理 1988年出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笔迹检验典型案例剖析》作者:周颂东 1993年1月警官教育出版社
《笔迹学研究与应用》作者袁之宜 1993年5月出版群众出版社
《现代实用笔迹学》作者:陈锡田 1996年10月出版警官教育出版社
《笔迹分析与鉴定》作者:涂丽云 2001年9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笔迹鉴定理论与实践新探》作者:王冠卿 2003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文件检验教程试验指导》作者:袁瑛朱红艳 2004年8月出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文件检验的理论与实务》作者:沈德咏 2005年9月人民法院出版社《文书检验》作者:贾治辉 2007年8月出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笔迹鉴定学》作者:李文 2008年4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笔迹学》作者:贾治辉 2010年5月出版法律出版社
笔迹个性分析类:
《了解性格的12把钥匙》作者:克雷芒.布兰 1988年9月书目文献出版社《笔迹与性格-洞开一扇探测人生的窗口》作者:肖晓毅弘伊静 1990年5月学林出版社
《无声世界-笔迹与性格61》作者:林景怡 1991年8月漓江出版社
《笔迹心理探秘》作者:钟芜冰泳 1992年5月黄山书社
《无声世界-笔迹与性格61(续)》作者:林景怡 1992年6月漓江出版社《从笔迹看人生》作者:范列孙庆军 1992年1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笔迹与犯罪》作者:范列 1993年10月华夏出版社
《笔迹破解》作者:余期天 1994年1月陕西旅游出版社
《笔迹探秘》作者:刘兆钟 1997年4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笔迹神秘现象破译》作者:汪昌禹 1997年3月花城出版社
《怎样从笔迹看性格》作者:韩进 1997年4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笔迹学-从笔迹看性格》作者:韩进 1998年6月中国城市出版社
《笔迹与心迹-笔迹触觉的个性心理》作者:徐庆元 1999年内部资料《笔迹与性格》作者:韩静 1999年1月海南(三环)出版社
《笔迹学-从笔迹看人生》作者:韩进 1999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笔迹与性格解析》作者:张伟朝 2000年4月南海出版集团
《笔迹心理学——书写心理透视与不良个性矫正》作者:郑日昌等 2000年8月辽海出版社
《笔迹分析与测试》作者:赵庆梅 2001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
《笔迹与成功》作者:汪昌禹 2002年11月中国城市出版社
《笔迹与心迹的感悟》作者:马鹏程 2003年12月白山出版社
《投射技术-对适合中国人文化的心理测评技术的探讨》作者:童辉杰 2004年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从书写认识自己--大学生笔迹分析50例》作者:李少成 2004年10
月广州出版社
《笔迹个性分析技术》作者:陈今朝 2005年4月中国城市出版社
《笔迹心理学》作者:张福全 2006年3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汉字笔迹心理学》作者:马鹏程等 2006年6月辽宁大学出版社
《字如其人——笔迹心灵解码学》作者:黄瀚琳 2009年3月中国经济出版社
《笔迹分析之画线技术解秘》作者:马鹏程 2009年内部资料
《五角星趣味练字》作者:卢江虹马鹏程 2010年3月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点一画看穿你--潜伏在笔迹里的性格秘密》作者:熊年文 2010年7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笔迹心理分析》作者:张福全 2010年7月安徽人民出版社
签名类:
《签名的艺术》作者:李国运 1996年7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名满天下-签个好名,带来好运》作者:张述任 2002年1月气象出版社《签名-签名也是一种格调》作者:曾印泉 2002年5月商务印书馆
测字类:
《神秘的测字》作者:杨旭宋传银 1991年1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古代测字术注评》作者:杨旭宋传银 1992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测字术》作者:慧缘大师 2008年7月线装书局
港台出版的笔迹学书籍:
《笔迹占卜学》作者:周子敬(台湾) 1986年6月大展
《挖掘你的潜意识:梦笔迹绘图与性格》作者:孙明明 1996年远流
《商场笔迹学》作者:李荣杨 1997年5月香港文化
《看笔迹在说话》作者:桢田仁(日本)2001年4月上砚
《从英文笔迹看个性:了解自己与认识他人》作者:欧锦年 2006年7月《周易笔迹学》作者:巫桢来伏羲文化
国外部分笔迹学书籍:
《现代笔迹学序论》(日文)作者:鱼住和晃 2001年文艺春秋《GRAPHOLOGY》作者: Moniquele Le Guen Translated by David
Macrae 1976年
《Handwriting analysis the complete basic book》作者:Karen Kristin Amend and Mary Stansbury Ruiz 1980年
《The analysis of Handwriting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作者: Diane Simpson 1985年
《How to read handwriting》作者: Ornella Santoli 1988年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handwriting analysis》作者: Sheila Lowe 2007年
《Sex,Lies,and Handwriting》作者: Michelle Dresbold with James Kwalwasser 2007年
《Handwriting Analylsis Putting It to Work for you》作者:Andrea McNichol
《Handwriting Analysis for the millions》作者: Dorothy S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