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

合集下载

药理学-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药理学-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细菌产生四环素类药物泵出基因,其表达的膜蛋白具有排 出四环素-阳离子复合物的作用,使菌体内药物浓度降低;
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活。
四环素
抗菌特点
对G+G的+抑、制G作-、用肺强炎于支阴原性菌体,、但立对克G次+的体作、用螺不如旋 青霉体素类、和放头线孢菌菌均素有,效对G,-的对作某用些不厌如氧氨菌基糖亦苷有
多西环素
抗菌作用:具有强效、速效、长效的特点,比四环素强210倍,对土霉素、四环素耐药的金葡菌有效,是此类药 的首选药;可首选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衣 原体以及某些螺旋体感染。
体内过口程服:时口,服吸应收大迅量速饮且水完送全,服不,易并受保食持物直影响立;体 不良反位 药应3可:0出m胃i现肠n道以舌刺上麻激,木症以及状免口、引腔舌起炎异、食味口管感腔炎。炎,易和静致肛脉门光炎给敏,应
真菌病: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见。表现为 口腔鹅口疮、肠炎,可用抗真菌药治疗。
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细菌产生毒性强 烈的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 腹痛,导致失水或休克等症状,有死亡危险。 此种情况必须停药并口服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对骨、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是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四环素能与新 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积的钙相结合从而引起牙 齿釉质变黄和骨骼发育不全。
体内过程
肠道上部吸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 液内,脑脊液中较其它抗生素高。能透过胎 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可分泌到乳汁。还能 透过血眼屏障进入眼组织,可进入细胞内发 挥作用,抑制胞内菌,故对沙门菌等细胞内 感染有效。90%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而失活,以原形及代谢物从尿排出。
临床应用
作为备选药物,应用的前
2.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的核苷酸及 其他重要成分外漏,抑制DNA复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化疗部分)PPT课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化疗部分)PPT课件

• 一项 报告提示: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 主要与气管插管有重要关系,与哮喘的严 重程度和术前 是否使用支气管扩张药,以 及麻醉药物的选择无关
• 有报告指出:目前无症状 的哮喘患者,其术中发生呼吸 系统并发症的概率很低,但在近2年中有哮喘发作 史者, 术中哮喘发作的概率明显升高,且发作史越近,术中和术 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越高 。对妊娠期哮喘产妇,如果 区域麻醉的实施不恰当,或于流产或分娩期应用前 列腺 素类药物时,诱发哮喘的概率明显升高。对嗜烟患者,麻 醉诱导期出现喘鸣的发生率为 8%;出现支气管痉挛的相 对危险程度为不抽烟人群的5.6倍。戒烟可使气道分泌物 减少,并 能促进纤毛转运功能;短期戒烟(48~72h)可能 增加气道的反应性和分泌物,其真正的益处 可能是降低 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组织氧供。
2 麻醉期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 的临床表现
• 听诊肺部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沉默肺或 寂静肺);气道阻力和 峰压升高;自身 PEEP;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PaO2下降 而ETCO2升高。痉挛缓解的表现 是:哮鸣 音和湿罗音消失,气道压力<2.0 kPa, SpO2>96%,呼吸动作平稳,心率、血 压 在正常范围内。
• 一份回 顾性报道指出:在1979~1983年5 年期间,与1990~1994年5年期间,尽管 两个时期内 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麻醉 前哮喘发作间隔时间都已有很大的变 化, 但围术期的哮喘发生率却仍然接近,分别 为6.7%和7.8%
• 一项对105例 气道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调查研究显 示:术中和术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与性别、年 龄、病程 、哮喘严重程度、麻醉手术时间以及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无关;术中支气管 痉挛的发生率在插管全麻为8.9 %,高于不插管 全麻(0%)和区域麻醉(2.2%);胸部和腹部手术中 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为39 .5%,高于其它手术 (10.4%);术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在静脉麻醉和 区域麻醉均为20%左 右;术前预防性吸入支气管 扩张药对预防术中支气管痉挛发作有帮助。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39.4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分类:
天然产品: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 环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
抗菌谱:
对多种G+, G-菌,厌氧菌作用较好。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无效 , 肠球菌不敏感。 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良 好疗效,对某些原虫也有效。 G+ : <青霉素、头孢菌素。 G- : <氨基糖苷、氯霉素(除布氏杆菌)。 厌氧菌<氯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
临床应用 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首选 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首选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西环素首选。 螺旋体:莱姆病,回归热,多西环素首选。 霍乱、布鲁菌病:首选 其它G+、G-菌、螺旋体等感染:备选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直接刺激, 二重感染或维生素缺乏。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严重 常见致病菌: ①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鹅口疮、肠炎。 ②金葡菌、绿脓、变形杆、大肠杆:肠、尿 道、肺感染。 ③假膜性肠炎:艰难梭菌,危险。万古霉素、 甲硝唑解救。
2)不可逆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再障): 与剂量、疗程无关。通常由数周到数月的潜 伏期,停药后仍可发病,末次用药与发病间 隔越长,预后越严重。 属特异质反应。 发生率低。 难逆转,死亡率高大50%。 勤查血象。3-4天查一次成循环衰竭, 症状: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紫癜、 微循环障碍、呼吸表浅、呼吸抑制、休 克等。等一系列症状。 死亡率40%。 因肝、肾功能尚未完善,使药物浓度过高。 成人过量也可出现同样症状。
米诺环素
PO吸收完全,食物影响小。 穿透性强。 沙眼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 奴卡菌病、酒糟鼻、痤疮。 不良反应: 前庭耳毒、色素沉着。

_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_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 灰婴综合征 表现: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微循环障 碍、呼吸浅表等。因苍白和循环障碍 突出,故称为 灰婴综合征 。
原因:因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 同时肾排泄能力差,使血药浓度过高 引起。
注意: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3. 其它:二重感染,消化道反应等。
小结
四环素
氯霉素
抗菌谱
广谱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服药时多饮水 2. 二重感染:※※※※※ 定义: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使敏感菌受到抑
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生长繁殖,造成 新的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表现:1)念珠菌性口腔炎——抗真菌药;
2)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难辨梭状菌感染)
不良反应
3、影响骨骼及牙的生长发育 “四环素牙”以及骨发育不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长期用药: 二重感染和伪膜性肠炎(难辨梭
状芽孢杆菌感染)
万古霉素类
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抗菌谱】
窄谱杀菌药,仅对G+菌有强大作用,对 厌氧的难辨梭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耐药性】一般不易产生
【体内过程】口服难吸收,肌注疼痛和组织坏死。 宜稀释后缓慢静滴。
2. 分布:吸收后分布比较广泛。
(1)可沉积在骨和牙组织中(可能与Ca 2+络 合有关),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2)胆汁中浓度较高:可在肝中浓缩排入胆 汁, 形成肝肠循环,胆汁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 10—20倍,可用于胆道感染。
3. 排泄:
(1)部分以原形由尿排泄,故尿中浓度高, 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2)由于肝肠循环,部分可从肠道排泄。
二、抗菌作用 1. 抗菌谱广 (1)对G +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2)对G -菌作用不及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 (3)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某些螺旋 体作用强。 (4)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四三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共30张PPT】

四三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共30张PPT】
杆菌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四环素)尿路排泄,胆汁浓度高.
地美环素(demec尼locyc科line尔,去(甲1金8霉6素6)~4次1/9d 36) 法国细菌学家、病理学家首次发现斑疹伤 寒疾病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和发病规律,于1928年获诺贝尔 奖。该成果为防治斑 疹伤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途径。
分布:均匀 四环素Vd = 1.5 L / kg 脑脊液浓度低,仅为血浓度10%~25%,脑膜炎 时必须静滴以提高血浓度(25~50%血浓)
代谢、排泄:部分肝代谢,部分原型肾排,55%
(四环素)尿路排泄,胆汁浓度高.
临床应用
1. 四体感染(多为首选)
1)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 2) 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
破伤风、产气杆菌 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尼科尔(1866~1936) 法国细菌学家、病理学家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疾病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和发病规律,于1928年获诺贝尔奖。
作用位点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作用位点相近,可能产生竞争拮抗作用
肿、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肠炎合并败血症,脆弱
• 菌:脑膜炎球、大肠杆、痢疾杆、肺炎杆、流 G-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
血浓度的35%~65%,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 代谢:90%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当肝功能
降低时,可蓄积中毒。
排泄:约10%原型肾排,尿路感染有效。
临床应用
1. 伤寒、副伤寒:(首选氨苄、阿莫西林、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氟罗沙星)但氯霉素价格低廉
2. G-耐药菌为主的重症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
肿、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肠炎合并败血症,脆弱
4. t½长,多西20 h,米诺14 h
5. 不良反应基本同四环素,但米诺环素可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 (恶心、头晕、平衡失调),与剂量大小有关(300~400mg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不 良 反 应:
1 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
2 二重感染:严重
常见二重感染有:
① 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鹅口疮、肠炎 ② 伪膜性肠炎(艰难梭菌):有死亡危 险 万古霉素、甲硝唑解救。
3 对骨及牙齿的影响:
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 5个月以上的胎儿——8岁以下儿禁用
4 其他:
肝肾毒性、过敏
二、半合成品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
• 特点:
• 抗菌谱似四环素
• 抗菌活性 > 四环素2-10 倍。
• 耐药菌株少,与四环素无交叉耐药。
• 口服吸收好,有肝肠循环
• T1/2长达16-18小时
• 应用同四环素
• 不良反应较轻(尤其二重感染轻)
第 2 节
氯霉素类
氯 霉 素
NO2
NHR1
原因: 肝药酶发育不完善,体内药物浓度高
3 其它:
二重感染,胃肠道反应,过敏等。
抗 菌 机 制:
• 与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 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使重要成分外漏。
耐 药 性:
• 产生较慢
• 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 机制可能是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或泵出增加。
体 内 过 程:
• 口服易吸收, 受饮食、Mg2+、Ca2+、Fe2+ 等影响。 • 分布广泛,能沉积于骨及牙齿内。 •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 有原型经肾排泄,尿浓度较高。 • 胆汁浓度高,有肝肠循环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第 节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 谱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 素及半合成衍生物,其结构均为骈四苯 基本骨架。 近年来四环素类抗生素新药开发不理想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敏感菌被抑制,而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 平衡被破坏,致使一些耐药菌和真菌乘 机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有口腔鹅口疮和肠炎(真菌感染)及伪 膜性肠炎(葡萄球菌感染)。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抑制骨牙生长 其他:胃肠道反应,长期大量 服用造成肝损害,加重原有肾 功能不全。另有药热皮疹。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强2-10倍, 对四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 效,T1/2较长,16-18小时,服用次 数少,不良反应轻。
氯霉素(chloromycetin)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应用
广谱,抑菌药,抗菌作用较强,对
G-菌作用优于G+菌,特别对伤寒杆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赖泳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类抗生素 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
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 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tetracycline)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多西环素
四环素的抗菌谱
菌及沙门氏菌有特效,为治疗伤寒、 副伤寒的首选药。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 肽酰基转移,抑制蛋白质合成。
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 可逆性各类血细胞减少:与剂量疗程有 关。 不可逆性再障:变态反应,与剂量无关。 • 灰婴综合症:早产及新生儿,肝肾功能 差,用量过大。
• 其他: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谱,对G+和G-菌均有效,仅作次选药。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课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课件

氯霉素的抗菌机制
【耐药性】耐药性呈缓慢上升趋势 各种细菌都可发生,大肠/痢疾/变形杆菌等 多见,伤寒杆菌及金葡菌较少见 耐药机制:
①产生钝化酶: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灭活 ②通透性降低:外膜蛋白缺失导致不通透
【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好,肌注琥珀酸钠盐吸收慢 但持效长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CSF浓度高 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尿中原形药5%~15%
抗菌作用特点
抗菌谱:广谱 _
G+菌、G 菌、部分厌氧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原虫 无效:铜绿假单胞菌、病毒与真菌
抗菌活性: 快速抑菌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四环素>土霉素。
抗菌机制
亲水孔及能量依赖性转运系统 ①抑制蛋白质合成 靶位:30s亚基A位 阻止“进位” ②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胞内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分外漏, 从而抑 制DNA复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母核:并四苯羧基酰胺;两性物质,碱性水溶液 易降解,酸性水溶液较稳定(一般用其盐酸盐)
基本类别
天 然 品: 四环素 土霉素(氧四环素,少用) 金霉素(外用) 地美环素(去甲金~) 半合成品: 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
【体内过程】
• 吸收 影响:食物;多价阳离子;胃液酸度 吸收限度:服药量 0.5 g • 分布 较广泛,可沉积于骨、牙,可进入胎儿 循环、乳汁,但不易渗入CSF • 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临床应用】 1.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所致鹦鹉热、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回归热等
2.敏感菌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及皮肤 软组织等感染,如霍乱、布鲁氏菌病及 耐青霉素或青霉素过敏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章 四环素类及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apter 43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中山大学 中山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孙林光
抗菌谱广 (旧称广谱抗生素)
大多数G+、G-菌 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某些原虫(阿米巴)

天然: 四环素

半合成: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素)
特点(与天然者比较): 1. 抗菌作用强 且对天然类耐药者仍敏感
2. 应用 敏感菌及四体所致尿路、胃肠道、胆道、 呼吸道感染,五官科感染。米诺穿透性好,特别 适于痤疮、酒渣鼻。预防流脑良好
3. 口服基本不受食物及金属离子影响 4. t½长,多西20 h,米诺14 h
抗菌谱(广谱,偏重于G-菌)
G+菌:不及青霉素、头孢菌素 G- 菌:大多肠杆菌科高度敏感
伤寒、副伤寒 — 首选 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变形、布氏、痢疾
杆菌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均敏感 — 不作首选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 体有效
临床应用
治疗伤寒、副伤寒等沙门菌属感染为首选, 其次 选氨苄、阿莫西林、SMZ+TMP、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 四环素
2. 抗菌机制(快效抑菌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30s亚基抑制药,抑 制始动复合物形成,阻止aa-tRNA进 入A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3. 耐药性
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菌、肠道菌
1) 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2) 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 (如 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仍敏感)
5. 不良反应基本同四环素,但米诺环素可引起可逆 性前庭反应(恶心、头晕、平衡失调),与剂量 大小有关(300~400mg /d时易发生)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是从一种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 抗菌素,为左旋体
❖抗菌机制 为速效抑菌剂
与核糖体50s亚基A位结合,抑制肽酰 基转移酶的转肽反应,从而抑制细菌 蛋白质的合成。
G+菌:不及青霉素; 痤疮
体内过程
吸收不完全,易受食物或药物等影响 分布广泛,易透循环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二重感染(菌丛交替症)
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光毒性
肝毒性:大剂量:2g/日以上
脑假瘤
肾毒性
前庭反应
过敏反应
➢ 宜空腹服药,不宜与抗酸药等药同时服用 ➢ 妊娠期、哺乳期、8岁以下小儿不宜用 ➢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 细菌性眼部感染(穿透力强) 其他:立克次体感染等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体内过程
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高,易透入胎 儿循环及乳汁中,对眼组织通透性好 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不良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不可逆,属变
临床应用
1. 四体感染(多为首选) 1)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 2) 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
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 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
3) 支原体:支原体肺炎、盆腔炎 4) 螺旋体:回归热
2. 细菌性感染 G-菌:布鲁、霍乱、痢疾、百日咳、急性
前列腺炎 (大肠杆、衣原体)、胆 道感染(混合)
态反应.)
骨髓抑制 (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原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70S核蛋白体有关
灰婴综合征 其他: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应用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了解患者既往史,疗程不宜超 过2周,每日剂量不宜超过2g 疗程前、中、后应进行血象监护 妊娠期、哺乳期、早产儿、新生儿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G-6-PD缺陷者慎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