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梁箍筋要求

合集下载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箍筋要求
1、箍筋的小面积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第4款和6.3.5条第1款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15%.
2、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范围,一级取梁截面高度的2.0倍,二、三、四级取梁截面高度的1.5倍;当梁净跨小于梁截面高度的4倍时,梁箍筋应全跨加密设置。

3、型钢混凝土梁应采用具有135°弯钩的封闭式箍筋,弯钩的直段长度不应小于8倍箍筋直径。

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梁箍筋直径和间距(mm)抗震等级箍筋直径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密区箍筋间距一≥12≤180≤120二≥10≤200≤150三≥10≤250≤180四≥8≤250≤200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

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
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柱与钢筋的交叉点多,钢柱与柱周主筋、箍筋;钢柱与通过钢柱的水平梁钢筋关系较为复杂,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施工过程中,通过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的应用,能直观的反映出钢柱和钢筋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可事先理顺钢筋的施工顺序,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明确有效的施工方法,使型钢柱的钢筋施工得到简化。

1型钢柱主筋穿插
型钢柱主筋位置必须准确,否则将影响梁筋及柱箍筋穿过腹板预留孔。

为保证主筋位置准确,特采取以下方法:在型钢柱钢筋绑扎完成后,放置专用定位筋对主筋位置进行定位保护,防止钢筋偏位。

2型钢柱箍筋绑扎
柱内箍筋受钢柱影响,某些钢柱内箍筋无法穿过钢柱,钢柱加工时,腹板上加设肋板,钢柱箍筋焊接在肋板之上。

焊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单面焊应不小于10d,双面焊5d。

下图为部分型钢柱截面图,由此可见箍筋的绑扎形式:
3型钢梁钢筋绑扎
型钢梁绑扎钢筋时,梁的拉钩应绕过钢梁翼缘板加设,下图为部分型钢梁截面图:
由于型钢梁不能架起绑扎,为防止梁筋箍筋绑扎困难,支设模板先立底模,留下侧模不支,绑扎钢筋按如下顺序:
摆放梁箍筋穿梁底筋梁底筋与钢柱牛腿焊接箍筋与梁底筋绑扎穿梁面筋梁面筋与钢柱牛腿焊接绑扎梁面筋支梁侧模。

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1、工艺流程型钢梁对接→钢梁清理→焊接定位钢筋→焊接锚固钢板→型钢梁支撑体系及底模的架设→连接安装梁下部主筋→连接安装梁上部主筋→绑扎内箍筋→连接安装内箍筋外的纵向钢筋→安装绑扎梁腰筋→外箍筋绑扎→挂保护层垫块→隐蔽验收→侧模安装→梁、板砼浇筑。

2施工工艺型钢与钢筋的连接,型钢安装就位,校正无误,并连结牢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普通钢筋的绑扎、连接、锚固。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绑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绑扎基本相同。

3型钢梁侧模的安装为保证梁的截面尺寸,除竖向均采用钢管加固外,在梁高的方向上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50mm,1100mm,主楞材料为不小于φ48*3.0圆钢管;穿梁螺栓水平间距每隔700mm设置φ16钢筋对拉螺栓加固,按此安装方法计算,可以满足型钢梁截面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受力要求,之于此方式考虑,主要因为避免与型钢混凝土梁的拉筋同时在型钢梁上过多钻孔削弱型钢受力性能。

4剪力钉做法型钢腹板全长栽焊剪力钉;A19@300,L≧65mm;型钢伸入支座同墙宽,型钢当与暗柱主筋有冲突处,应切割U行豁口,主筋通过后补焊同级别钢板。

剪力钢筋焊接接缝为三级。

剪力钉的焊接应按照工厂所制定的焊接工艺进行,必要时应保括预热工序。

当温度低于0℃或钢板表面潮湿时不应进行焊接,对于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物质必须清除干净。

将剪力钉焊在钢梁上的其位置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工艺试验除选择电流、电压、焊接时间和焊枪;剪力钉焊接前,应除去锈蚀、油污、水份及其它不利于焊接的物质。

焊接瓷环使用前在150℃的烤炉中烘干2小时。

钢梁上翼缘应处在平焊位置,焊接部位应打磨清理,范围大于2倍剪力钉直径;剪力钉施焊时,与钢板要保持垂直,焊枪保持稳定不动,直至焊接金属完全固化。

剪力钉焊接程序原则上从翼缘长度方向中心逐渐向两边展开,接地导线尽可能对称于被焊杆件。

对焊接剪力钉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和锤击弯曲检验。

外观检查应观察剪力钉的熔化长度、焊缝饱满度、焊缝宽度、高度以及剪力钉与底金属结合程度。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适应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法,以提升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施工技术,该工法采用了型钢与混凝土共同组成的新型墙体结构,具有抗震、防火、隔音、保温、绿色环保等多种优点,受到了广大建筑企业的青睐。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该工法的相关内容。

二、工法特点1. 工程更加牢固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混凝土共同受力,更加坚固耐用,具有很高的承重能力。

2. 安装速度快该施工工法具有组装、施工速度快的特点,采用钢质模板进行组装,省去拼插和剪板等手续,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3. 对基础要求较低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中的柱、梁是由型钢组成的轻型结构,在基础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便可直接建造,并能够保证其抗震性能。

4. 环保节能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工业化材料,能够减少噪音、粉尘、废气等工业污染,具有较强的环保特性。

同时由于其保温性能强,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5. 优质防水性新型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有着非常好的防水性能和耐用性。

通过防水层的堵漏能够保证混凝土不受腐蚀,从而突出了长寿命的性能。

三、适应范围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类混凝土墙体和混凝土结构,其中包括住宅、厂房、办公楼、学校和其他多种建筑类型,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安全、经济、效益等要求。

四、工艺原理(1)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型钢混凝土柱箍筋预焊接施工工法与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闻名高呼,这种施工工法能够将轻型型钢和混凝土组合起来,从而使得反力能够更加集中、施工速度快、安装方便等好处,其结构制作、安装、焊接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能更加具有保障。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该工法施工,具有工艺简单、适用性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相较传统的砖混墙体施工工法来说,可以更加方便地满足工程的要求。

型钢混凝土构造要求1

型钢混凝土构造要求1

11.3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11.3.1型钢混凝土梁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直径不宜大于25mm;型钢宜采用Q235及Q345级钢材;2梁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30%;3梁中型钢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梁纵筋与型钢骨架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mm,且不小于梁纵筋直径的1.5倍;4梁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超过二排,且第二排只宜在最外侧设置;5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

如纵向钢筋需贯穿型钢柱腹板并以90°弯折固定在柱截面内时,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倍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非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倍钢筋锚固长度la,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倍纵向钢筋直径;6梁上开洞不宜大于梁截面高度的0.4倍,且不宜大于内含型钢高度的0.7倍,并应位于梁高及型钢高度的中间区域;7型钢混凝土悬臂梁自由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应设置专门的锚固件,型钢梁的自由端上宜设置栓钉。

11.3.2型钢混凝土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第1款和第6.3.5条第4款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15%;2梁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表11.3.2的要求,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2。

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箍筋加密区范围,一级时取梁截面高度的2.0倍,二、三级时取梁截面高度的1.5倍;当梁净跨小于梁截面高度的4倍时,梁全跨箍筋应加密设置。

11.3.3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不宜大于表11.3.3的限值。

11.3.4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μN=N/(fcA+faAa)(11.3.4)式中μN———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N———考虑地震组合的柱轴向力设计值;A———扣除型钢后的混凝土截面面积;fc———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a———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a———型钢的截面面积。

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混凝土中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保证埋置深度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型钢柱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注意安装顺序和位置,保证柱子垂直度和水平度。

3、在安装型钢柱时,应注意保护柱子表面,避免划伤和损坏。

4、型钢柱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同时要注意固定件的质量和安装位置。

4、型钢梁的安装1、型钢梁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注意安装顺序和位置,保证梁子垂直度和水平度。

2、在安装型钢梁时,应注意保护梁子表面,避免划伤和损坏。

3、型钢梁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同时要注意固定件的质量和安装位置。

4、在型钢梁的连接处,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和加劲板的安装,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质量控制1、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保证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

2、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焊接质量和焊缝收缩量的控制,保证焊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注意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型钢混凝土柱脚有两种处理方法:埋入式和非埋入式。

在文化中心工程中,采用了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在桩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地脚螺栓被埋入地下,位于承台底部。

型钢柱下部有钢底板,利用地脚螺栓将钢底板锚固,后浇筑承台混凝土,使得该节点被混凝土埋住。

这种处理方法更能有效地保证型钢柱基础的受力。

在型钢柱的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型钢柱加工时,必须根据施工图及深化设计,画出准确的钢筋排列图即钢筋穿孔定位图。

钢筋孔位图必须准确无误。

同时,在排图时还需考虑到X、Y两个方向的钢筋走向,两个方向的钢筋间必须让开5~8mm。

按照设计间距排列时,有可能出现钢筋与型钢柱腹板在同一位置上或钢筋孔位于焊缝上,此时必须让出腹板和焊缝,距焊缝距离不小于12mm。

型钢混凝土梁柱交接点钢筋连接施工方案

型钢混凝土梁柱交接点钢筋连接施工方案

型钢混凝土梁柱交接点钢筋连接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本工程设计有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区梁、柱纵筋不能贯通。

为明确施工做法及控制要点,保证型钢混凝土梁柱交接点钢筋连接施工质量,特编制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本工程施工图纸3、《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三、方案选择根据设计做法要求,本工程型钢混凝土梁柱交接点处采用在型钢柱、梁翼缘上焊接套筒后与纵筋进行机械连接,型钢柱、梁内侧纵筋对应位置焊加劲板进行加强,型钢柱在柱箍筋对应位置预留孔洞方便安装柱箍筋。

具体设计做法详下图:四、技术准备认真审查图纸,明确设计做法要求,明确技术控制要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统计套筒规格、数量,套丝钢筋规格、数量及长度,下达加工指标。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五、材料、机具准备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型钢柱、梁吊装、校正完毕并验收合格;相关部位操作平台搭设完毕;焊接机械、焊丝等施工机具材料准备完毕。

套筒强度应与钢筋等强,焊接材料应与母材匹配,焊缝强度不应低于母材强度。

钢材保护焊使用ER50-6号Ф1.2实心焊丝。

因焊缝形式特殊,同时存在平焊、立为Q345B,CO2焊及仰焊,焊接电压、电流、速度须严格控制。

六、施工工艺1、工艺原理可焊性套筒连接是一种钢筋等强度连接方法。

一方面,用于连接的套筒具有可焊性,可方便实现与型钢柱、梁间的焊接连接。

另一方面,用于连接的套筒加工有能与钢筋端头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可方便实现框架梁筋、框架柱筋与型钢结构的连接。

连接施工时由持证焊工先将带有内螺纹的可焊性套筒按指定位置焊接在型钢柱、梁翼缘上,将带有右旋螺纹的钢筋旋入可焊性套筒并连接牢固,由焊缝和螺纹共同传力。

可焊性套筒连接接头的制作分为可焊性套筒的设计选材、螺纹加工及现场焊接等一系列的工序,其中套筒的选材和现场施焊尤为重要。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问题探讨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问题探讨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问题探讨随着我国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采用结构转换层设计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就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施工单位和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1、引言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上取得的进步非常快,这也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密不可分,面向商业的现代高层建筑也因为城市运动的发展而备受关注。

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建筑要求上部小开间的轴线布置、较多的墙体,中部办公用房要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室内空间,下部公用部分,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柱网要大,墙尽量少。

这种要求与结构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因为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即正常应当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进行布置,上部小空间,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大空間,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

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称结构转换层。

作为建筑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其工况的转换结构形式。

2、项目概况2.1 某高层建筑设计情况某高层建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A市市中心繁华地段,可谓是商机无限,不过由于A市属于生活气息比较浓郁的城市,城市节奏并不快,商业也比较发达不过这个城市偏向于安静。

所以经过最终讨论决定,该建筑要建成一个综合型的商业办公及住宅等多功能混合的综合大型中心。

2.2 转换层形式对比2.2.1 本工程裙房平面巨大,大裙房上多个功能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不同特点各有不同,以西塔B1B2栋为例,上部结构功能是办公或住宅的小开间形式如下图。

其下部结构为大空间商业,追求开豁空间感要求无剪力墙等阻隔,如下图。

从上面两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柱距及使用功能等要求上均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上部平面图与下部平面图对比之下:除核心筒和外边缘外,根本不可能做到让上部结构竖向构件直通首层,这样就出现了竖向构件不连续的情况,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采用设置转换层才能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1 型钢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直径不宜大于25mm,型钢宜采用Q235及Q345级钢材,也可采用Q390或其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钢材。

2 型钢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0%。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超过两排;配置两排时,第二排钢筋宜配置在型钢截面外侧。

梁的纵筋宜避免穿过柱中型钢翼缘。

当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梁纵向钢筋净间距及梁纵向钢筋与型钢骨架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mm,且不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5倍及梁纵向钢筋直径的1.5倍。

4 型钢混凝土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

如纵向钢筋需贯穿型钢柱腹板并以90°弯折固定在柱截面内时,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0倍的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度labE,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非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0倍的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倍纵向钢筋直径。

5 梁上开洞不宜大于梁截面总高的40%,且不宜大于内含型钢截面高度的70%,并应位于梁高及型钢高度的中间区域。

6 型钢混凝土悬臂梁自由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至自由端且向下弯折,型钢梁的上翼缘宜设置栓钉。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型钢上翼缘宜设置栓钉。

栓钉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00,栓钉的最小间距沿梁轴线方向不应小于6倍的栓钉杆直径,垂直梁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4倍的栓钉杆直径,且栓钉中心至型钢板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栓钉顶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