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床学复习题

1.矿产和矿床;矿产: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es)形成的,其所含的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2.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对策;3.矿床学的发展阶段;4.现代矿床学的基本特点;5.矿床学的研究任务。
1.同生矿床,后生矿床,叠生矿床。
同生矿床(syngenetic ore deposit):是指矿体和围岩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如沉积矿床和岩浆分结矿床等。
后生矿床(epigenetic ore deposit):指矿体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如热液脉型矿床。
叠生矿床(polygenetic ore deposit):在先期形成的矿床上又叠加了后期形成的矿床。
2.矿体的形态有那些3.矿体产状包括那些内容矿体的产状是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包括五个方面内容:①矿体的空间位置②矿体的埋藏情况③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④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⑤矿体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
褶皱、断裂、节理等4.矿脉;矿脉是产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属典型的后生矿床,可分为层状矿脉和切割矿脉。
矿脉规模大者长达千米,一般几十米—几百米,厚几十厘米—几米或十米—几十米,延伸几十米—-几百米,少数可达千米以上。
5.隐伏矿与露天矿;露天矿: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或其产出经浅剥离后可以开采的矿体。
隐伏矿(盲矿体):完全隐伏的矿体6.围岩和母岩;围岩: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母岩: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7.矿石和脉石;矿石:矿石是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脉石(gangue):矿床中与矿石相伴随的无用固体物质。
8.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在矿床中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脉石矿物:在矿床中无经济价值的矿物9.矿石品位、边界品位及工业品位的概念及应用。
矿床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矿床学(高起专)
一、单选题
1. _____地貌区有利于形成风化矿床。
(5分)
(A) 中、高山地形;
(B) 低山丘陵及高原;
(C) 平原及洼地;
(D) 切割较深山地
参考答案:B
2. 云英岩化是一种_____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
(5分)
(A) 低温;
(B) 中温;
(C) 高温;;
(D) 中低温
参考答案:C
3. 湖北大冶铁山是_____。
(5分)
(A) 矽卡岩型铁矿床;
(B) 风化型铁矿床;
(C)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D) 岩浆型铁矿床
参考答案:A
4. 对形成油气田最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是_____。
(5分)
(A) 盆地缓慢抬升
(B) 盆地持续下降
(C) 盆地持续下降并有震荡
参考答案:C
5. 属于低温热液蚀变的是_____。
(5分)
(A) 明矾石化、方解石化、高岭石化;
(B) 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
(C) 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蛇纹石化
参考答案:A
6. 反应边结构、骸晶结构、网状结构、假象结构组合,属_____。
(5分)
(A) 溶液的结晶结构;
(B) 溶液的交代结构;
(C) 固溶体分解结构;
(D) 重结晶结构;
参考答案:B
7. 工业矿体是用_____确定的。
(5分)
(A) 边界品位;
(B) 最低工业品位;
(C) 矿体自然边界
参考答案:B
8. 斑岩铜矿的母岩主要是_____。
(5分)
(A) 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
矿床学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1.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
2.内生矿床: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叫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内生矿床。
3.岩浆熔离作用:是指一种成分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4.矿床原生分带:5.残余矿床:原岩(或原生矿石)遭受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改造发生解体,新形成一些稳定的难溶表生残留原地,如其中有用矿物含量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构成残余矿床。
6.古砂矿床:在第三纪以前的砂矿床称为“古砂矿床”。
7.变成矿床:原岩经过变质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某种原生矿床变质后形成具有另一种工艺特征及工业意义的新矿床,叫“变成矿床”。
8.矿源层:指成矿物质在沉积成岩时已初步富集并能在后生期被活化迁移出来的岩层。
9.MVT矿床:是以碳酸盐岩作为容矿岩石并且赋存在公认的古喀斯特构造中的铅锌矿床。
10.成矿系统: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11.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地,指存在于地壳中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集合体的质和量都能到达当前工业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12.矿石:从矿体中采出的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集合体。
13.盲矿体:形成后从未出露过地表的矿体。
14.围岩蚀变:是指成矿围岩在气-液和超临界流体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15.斑岩铜矿床:产于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16.气水热液 :指在地壳一定深度下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的具有较高温度和压力、以水为主的气态和液态物质。
17.沉积矿床:地表岩石或矿石的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生物有机体等被地质外营力搬运到有利的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沉积下来所形成的矿床。
18.煤化作用:指由泥炭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转变称为煤化作用。
矿床学复习题

矿床学复习题矿床学复习题矿床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矿物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
对于学习矿床学的同学来说,复习题是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提供一些矿床学的复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为考试做好准备。
1. 什么是矿床?请简要描述矿床的形成过程。
矿床是地球表层或地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富集体。
矿床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岩浆或热液的形成、矿物沉淀、成矿作用和矿床形成。
2. 矿床的分类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类。
矿床可以按照其形成方式、地质特征和矿物组成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和热液矿床等。
岩浆矿床是由岩浆中的矿物质沉淀而形成的矿床,如铜、铁、锡等。
沉积矿床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如煤、石油、铁矿石等。
变质矿床是由地壳岩石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如金、银、铜等。
热液矿床是由地下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如金矿、铅锌矿等。
3. 矿床的勘查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
矿床的勘查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等方法,确定矿床的存在、规模和经济价值。
常见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和遥感勘查等。
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从而确定矿床的存在和类型。
地球物理勘查是利用地球物理仪器测量地下的物理场,如重力、磁力和电磁场等,以揭示矿床的分布和形态。
遥感勘查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的图像和数据,从而推测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4. 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1)铁矿石矿床:主要由含铁矿物组成,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特征是规模大、埋藏较浅,经济价值较高。
(2)铜矿石矿床:主要由含铜矿物组成,常见的有黄铜矿、黄铜矿等。
特征是与岩浆活动有关,常与火山岩或侵入岩相关。
(3)金矿石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组成,常见的有金石、黄金等。
特征是与热液活动有关,常与石英脉或砂岩相关。
5. 请简要介绍矿床的开采方法。
最新《矿床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矿床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一、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30分,每小题3分)1、成矿作用6、海绵陨铁结构2、矿体与矿床7、同生矿床3、矿石的品位与品级8、风化矿床4、交代作用9、矽卡岩矿床5、同化作用10、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可燃有机矿床主要包括:、、和。
金属硫化物矿床易发生表生变化,发育完好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垂直表生分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带、带、带。
岩浆矿床根据其形成作用可分为、和三大类。
伟晶岩矿床通常会发育带状构造,从伟晶岩体的边缘到中心,一般可分为①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的;②粗粒或文象结构由长石、钾微斜长石、石英、云母构成的;③成分复杂的(矿床的主要部分)和④石英、石英-长石或石英-锂辉石构成的。
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和两个成矿期,进一步可分为五个成矿阶段包括:①早期矽卡岩阶段即;②晚期矽卡岩阶段即;③;④早期硫化物阶段即;⑤晚期硫化物阶段即。
金刚石的母岩主要有和。
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世界上三个著名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为:、和。
根据含矿原岩建造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变质矿床可以分为两类:铁锰等变质矿床为矿床;而石墨矿床则属于矿床。
三、论述题(40分)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10分)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 (15分)沉积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15分)一、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30分,每小题3分)1、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成矿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它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
所以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一样,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
2、矿体与矿床:矿体是指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产状的,含有在现在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的一个连续的地质体,矿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矿床:矿床是地壳中某些有用矿物的集中产地,一个矿床可以是由单个矿体组成也可以是由二个或多个矿体组成。
备战矿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备战矿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矿业期末考试的备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矿业期末考试题目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1. 简述矿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矿床可以根据其形成环境、成因、矿物组成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矿床类型包括沉积矿床、岩浆矿床、变质矿床和热液矿床。
沉积矿床通常由沉积作用形成,如煤、铁矿等;岩浆矿床则与岩浆活动有关,如铬铁矿;变质矿床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如石墨;热液矿床则是由热液流体循环形成的,如金、银矿。
2. 描述矿业勘探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矿业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勘探。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地质结构、岩石类型等来确定矿床的位置;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物理方法如地震、电磁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分析土壤、水体中的化学成分来寻找矿床;遥感勘探则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来识别地表的矿化迹象。
3. 阐述矿业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矿业开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进行生态修复,如复垦、植被恢复等;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4. 分析矿业法规对矿业活动的影响。
矿业法规对矿业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它规定了矿业权的获取、矿区的规划、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矿业法规可以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家资源,同时也保障矿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矿业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矿业市场的秩序、促进矿业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矿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5. 讨论矿业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措施。
矿业安全是保障矿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它涉及到矿工的生命安全、矿山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及矿山环境的安全。
矿床学考题目期末复习资料复习题目

矿床学考题⽬期末复习资料复习题⽬1.矿产:⾃然界产出的有⽤矿物资源2.⾦属矿产:从中可提取某种⾦属元素的矿物资源3.⾮⾦属矿产:从中可提取某种⾮⾦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的矿物资源4.能源矿产:指能为⼯业和民⽤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5.同⽣矿床:指矿体和围岩是在同⼀地质作⽤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6.后⽣矿床:指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类矿床7.矿体:矿床中⾦属或其他有⽤物质富集的地段8.围岩:矿体周围的岩⽯9.母岩:指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10.矿⽯: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组分的矿物集合体11.矿⽯矿物:指可被利⽤的⾦属或⾮⾦属矿物,也称有⽤矿物12.脉⽯矿物:指矿⽯中不能利⽤的矿物,也称⽆⽤矿物13.脉⽯:⼀般泛指矿体中的⽆⽤物质14.夹⽯:指矿体内部不符合⼯业要求的岩⽯15.矿⽯的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16.矿⽯的结构: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17.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可以回收的伴⽣组分、或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统称为有益组分;对矿⽯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的组分叫做有害组分(书上对有害组分的解释不明确)。
18.品味:矿⽯中有⽤组分的百分含量19.⾦属矿产的品味:⼤多数⾦属矿⽯(如Fe、Cu、Pb、Zn等)是以其中⾦属元素含量的重量百分百⽐表⽰;有些⾦属矿⽯,则以其中的氧化物(如WO3、V2O5等)的重量百分⽐表⽰20.边界品味:划分矿与⾮矿界限的最低品味21.⼯业品味:指在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22.矿⽯品级:矿⽯⼯业品级的简称,主要根据矿⽯的品味及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确定的23.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形成作⽤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24.矿床⼯业类型:⼀般把这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业上其主要作⽤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业类型25.、成矿作⽤: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是分散中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形成矿床的作⽤26.内⽣成矿作⽤: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岩浆、伟晶岩、接触交代、热液)27.外⽣成矿作⽤:主要是在太阳能的影响下,⽔圈、⼤⽓圈、⽣物圈和岩⽯圈表层的相互作⽤导致的成矿作⽤(风化、沉积)28.变质成矿作⽤:主要指由于地球内⼒影响,是固态的岩⽯或矿⽯不经过熔融阶段⽽直接发⽣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改变的各种作⽤(接触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29.叠⽣成矿作⽤:在先期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建造的基础上,⼜有后期成矿作⽤的叠加30.元素的迁移: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总是处在不断运动状态中,运动的结果,或导致元素的分散,或导致元素的集中,元素的这种运动转移现象或过程叫做元素的迁移3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度值;32.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值33.浓度系数:⼯业品位与该元素的克拉克值之⽐34.岩浆矿床:由各类岩浆在地壳深处,进过分异作⽤和结晶作⽤,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形成的矿床35.结晶分异作⽤:矿物按顺序(晶格能、键性、⽣成热降低⽅向)进⾏结晶,并在重⼒和动⼒影响下发⽣分异和聚集的过程。
矿床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矿床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过程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A. 火山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构造作用答案:D2. 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是以下哪种?A. 铁矿石B. 铅矿石C. 锌矿石D. 铜矿石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述矿床形成的几种主要机制,并比较它们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性。
答案:矿床形成的几种主要机制包括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
其中,火山作用主要是由于地壳上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的矿床;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沉积物(如泥沙、碳酸盐等)中的矿物质沉积和固结形成的矿床;岩浆作用是由于岩浆的侵入和冷却形成的矿床;构造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和变形形成的矿床。
这几种机制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同。
火山作用和构造作用在地壳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许多重要的金属矿床,如铁矿石、铜矿石等。
沉积作用虽然在地球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并不是主要的矿床形成机制。
岩浆作用在造山带的形成和火山活动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些重要的金属矿床。
2. 请简要描述金矿石的成矿机制及其主要富集形式。
答案:金矿石的成矿机制主要有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和热液作用三种。
火山作用是指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金矿床,主要是在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的过程中,金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
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沉积物中的金矿沉积和固结形成的金矿床,主要是在历史时期,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携带着溶解的金质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沉积和富集形成。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引起的地下水的升温和溶解金质物质,然后在断裂带、逆冲带等地质构造条件下,经过矿化作用逐渐形成金矿床。
金矿石的主要富集形式有蛏式富集、层状富集、脉状富集和包体富集等。
蛏式富集是指金以细粒形式沉积在沉积岩的砂层中;层状富集是指金沉积在砂岩或页岩的特定层位中;脉状富集是指金以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之中;包体富集是指金以金伴生矿物的形式出现在岩石的包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矿床研究方法有野外现场地质研究、实验研究、成矿作用试验和热力学研究三个阶段。
2、矿石组构分为矿石构造和矿石结构组成。
3、基性、超基性岩浆环境中岩浆矿床有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矿床、和岩浆爆发矿床三类。
4、伟晶岩矿床主要类型有花岗伟晶岩矿床、基性-超基性伟晶岩矿床、碱性伟晶岩矿床和与混合岩有关的伟晶岩矿床。
5、复杂伟晶岩一般可分为花岗伟晶岩、基性-超基性伟晶岩、碱性伟晶岩和变质伟晶岩。
6、根据地质环境,变质成矿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区域变质成矿作用,和混合岩化成矿作用。
7、矿石矿物是矿石中的可被利用的矿物。
8、矿体形态主要有层状、脉状、柱状、筒状和囊状。
9、沉积分异作用类型有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生物沉积分
异用三类。
1、什么是超大型矿床超大型矿床也称特大型矿床、巨型矿床和超巨型矿床或世界级矿床,涂光炽结合我国情况建议以达到国际公认的大型矿床储量五倍以上为标准,如Cu、Pb、Zn大型矿床储量为>50万吨,超大型矿床即为>250万吨,Au大型矿床储量为>20吨,超大矿床即为>100吨。
2、浓度克拉克值指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中某种元素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也称为富集系数。
3、3、渗滤交代作用在裂隙发育处,上升的含矿气水溶液沿着接触带方向的裂隙系统渗滤,并在其运动的沿途与周围的岩石发生交代。
4、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发生在两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岩石接触带,在上升溶液的影响下,使原来两种岩石中的组分通过粒间溶液在横切接触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向的扩散交代,形成矽卡岩。
5、变质矿床由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床,在变质作用主要营力(热力、压力、时间和各种不同溶液)作用下,改造原矿床或产生新生矿床,将其称之为变质矿床。
6、矿床矿产在地壳或地表的集中产地。
确切的说,矿床是指自然界(地壳内或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7、矿带具有共同地质构造特征和成因联系的矿床或矿床组合的分布地带。
8、表生氧化作用
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并举例
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
例如岩浆分结矿床、沉积矿床。
后生矿床: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即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例如矽卡岩矿床、斑岩型矿床。
1、简述什么是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也叫微细浸染性矿床,它是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金及载金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且颗粒极其微小的矿床,常见有含有As、Sb、Hg、等共生组合。
主要产在活动大陆盆岭沉积环境(美国)和被动大陆边缘断陷盆地、裂谷盆地环境(中国)。
品位低、规模大是其主要特征。
典型的构造热液改造型后生热液矿床。
2、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并举例成矿物质主要呈胶体状态被流水搬运到海洋或湖泊中,通过胶凝作用而聚沉所形成的一类矿床。
例如沉积铁矿床、沉积锰矿床、沉积铝土矿矿床、沉积粘土矿床。
每种矿床均分为海相和湖相两类,以海相最为重要
3、什么是斑岩型矿床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性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也称细脉浸染型矿床。
4、岩浆结晶分异矿床和岩浆熔离分异矿床岩浆结晶分异矿床: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份按一定的顺序(矿物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的方向)先后结晶出来,并在重力和动力的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由此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结晶分异矿床或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熔离分异矿床: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也称为液态分离作用),由此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
离矿床。
5、变成矿床与受变质矿床变成矿床:岩石经变质作用后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石,或由于变质作用改变了其工业用途的矿床。
受变质矿床:若原来已经是矿床,受到变质作用后,矿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矿体的形态、产状、品位和规模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工业用途并未改变的矿床。
1、简述SST矿床及其主要矿产SST(砂页岩型)矿床,是以砂岩、页岩等典型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层状和层控矿床。
1.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干旱、半干旱环境内沉积的陆相或浅海相砂质岩中,地层中有蒸发岩产出。
一般分为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床和陆相砂页岩型铜矿床两类,海相分布在各时代的造山区,品位高,规模大。
陆相主要分布在地台区,规模小。
品位低到较高。
2.容矿与含矿岩石为碳质粘土岩、粉砂岩、砂岩、泥质岩、白云岩等,往往夹互层和蒸发岩。
含矿层段可为一层或数层,矿体多为透镜状、似层状、脉状等。
3.常见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伴有白云石化、重晶石化、硅化、粘土化等。
4.矿石具微层条带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可见硫化物呈显微球粒结构。
5.矿床形成与成因:与地层、岩相、古地理关系密切,特别与蒸发岩层有一定成因联系,其成因模式与MVT铅锌矿床相类似。
主要矿产是铜矿
2、简述什么是斑岩型矿床及其经济特征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性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也称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矿种有:C u M o A u
、、、、、()经济特征:
1、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2、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的露天开采
3、矿石品位较低(Cu一般为0.4-1%),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4、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分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 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
3、洋流上升区磷块岩的形成机理和含磷相的分布规律(磷块岩矿床化学沉积说)
海水被划分为四层:
1、第一层从水面到60m深处,浮游生物活动繁殖层,或称为光合层。
磷含量很低。
2、第二层水深自60m至300~400m,死亡生物通过的水层,磷含量略高。
3、第三层水深自300~400m大约到1000~1500m,死亡生物分解水层,磷酸盐含量最多。
4、第四层水深1000~1500m以下水层,磷的含量重新降低。
岩相条件:由深水往浅滩方向依次出现:暗色炭质页岩→磷块岩→燧石→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和红色砂页岩
1海岸卵石层相和砂相 2磷块岩相 3石灰质沉积物相 4浮游生物残体沉降 5海流方向
磷块岩矿床的岩相组合特征
海水中
2
CO的浓度对磷酸盐的溶解起很大
作用,而
2
CO与-2
3
CO是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当上升洋流把深部富磷的和2
CO的寒冷海水带至陆棚边缘时,由于水
温升高,水柱压力降低,导致
2
CO逸出或
为生物所吸收,或形成
3
CaCO沉积。
导致
磷酸钙在水中的可溶性降低,当达到过饱和状态磷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在陆棚边缘形成磷矿床。
4、论述接触交代矿床的矿化期和矿化阶段。
接触交代矿床的成矿过程具多期性和多阶段性,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1、矽卡岩期
a:早期矽卡岩阶段
以形成高温、岛状和链状的无水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方柱石等)为特征,因而也称干矽卡岩阶段。
是在高温的超临界状态下形成的。
通常无硫化物的沉淀,在镁矽卡岩中可形成磁铁矿和硼酸盐,钙矽卡岩中形成白钨矿。
b:晚期矽卡岩化阶段
交代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矿物,以形成复杂链状的含水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绿帘石-黝帘石、硅镁石等)为特征,也称湿矽卡岩阶段。
此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铁的惰性增强,难于进入硅酸盐格架,而以大量磁铁矿的形式沉淀,故又称磁铁矿阶段。
c:氧化物阶段
介于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以形成层状和架状硅酸盐化物(正长石、酸性斜长石,金云母、白云母、黑云母)、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等)为特征。
该阶段后期可形成少量的金属硫化物(辉钼矿、磁黄铁矿、毒砂等)。
矿化作用是在高温热液条件下进行的。
2、石英−硫化物期
—SiO2不再与Ca、Mg、Fe、Al 组成矽卡岩矿物,而是独立形成大量石英。
—有典型热液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
—有大量金属硫化物形成。
d:早起硫化物阶段
交代早期硅酸盐矿物,形成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碳酸盐、萤石、石英等脉石矿物。
矿石矿物以Fe-Cu硫化物为主(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也见Mo和Bi的硫化物(辉钼矿、辉铋矿),亦称铁铜硫化物阶段。
形成于高−中温热液条件。
e:晚期硫化物阶段
脉石矿物主要为交代早期硅酸盐矿而形成的绿泥石、绢云母以及大量的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
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等,故又称铅锌硫化物阶段。
形成于中低温热液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