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练习附答案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比喻)。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⑴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⑴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⑴“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3.对下面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①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②还有,千万别把风声闹大了。
③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④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A.①借代②双关③引用④比喻B.①比喻②比喻③对偶④设问C.①对偶②夸张③比喻④反问D.①比喻②双关③对偶④反问4.修辞手法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胡屠户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C.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D.冯老汉说起话来能冲倒一堵墙,一点情面也不讲。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项测试之修辞手法40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1、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一到晚上,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B.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D.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下列语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初中修辞试题及答案

初中修辞试题及答案1.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B.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痛得无法呼吸。
答案:A项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春天赋予了小姑娘的形象,使其生动形象;B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心痛比作被针扎,形象地表达了痛苦的程度。
2.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述其表达效果。
句子:夜空中,星星像无数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
答案:该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星星比作钻石,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璀璨和美丽,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答案:此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通过三个并列的动词“吼”、“叫”、“咆哮”来强化风、马和黄河的动态,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气势。
4.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夸张手法,并说明理由。
句子: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答案:是的,该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通过将人的速度与兔子的速度进行比较,夸大了人跑步的速度,以此来强调他跑得非常快,增强了语句的生动性和夸张效果。
5.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句子: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答案:该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教室里的安静程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静谧,从而突出了场景的安静特点。
6.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句子:他的心像被冰雪覆盖,冰冷而坚硬。
答案:此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心比作被冰雪覆盖,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内心的冷漠和坚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并给出理由。
句子: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答案:是的,该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通过提出一个看似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促使读者进行自我反思。
8.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完整版)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 排比)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设问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拟人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比喻)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比喻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拟人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比喻)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
由民歌那样纯粹的浪漫和抒情到《天问》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再到《离骚》中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个过程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ǎn________②zhèn________③ɡèn________(2)加下划线字“悄”的正确读音是()A.qiāoB.qiǎo(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
11.选出与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 ”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
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2.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浅一脚。
般的轻快。
飘去。
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
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
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
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别有一番神采。
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任何思想的海洋。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 ”罢了。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有的密密麻麻, 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 却也亭亭玉立,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
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
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1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 '么 ”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14.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主人忘归客不发
D.烟笼寒水月笼沙
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
13.与“终岁不闻丝竹声 ”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格的试金石。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 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借喻
B.①借喻
②拟人
③借喻
④借代
C.①借代
②拟人
③借代
④借代
D.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暗喻
17.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
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 ”,不是美国的民
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B.(1)(2)(5)/(3)(4)(6)
C.(1)(2)(5)(6)/(3)(4)D.(1)(2)(4)(6)/(3)(5)
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
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
9.下面各句均有 “像”字, “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