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杜甫)

合集下载

五言绝句:杜甫《八阵图》

五言绝句:杜甫《八阵图》

五言绝句:杜甫《八阵图》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很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

《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个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个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赏析古诗《八阵图》唐 杜甫

赏析古诗《八阵图》唐 杜甫

《 艺八 术阵 特图 色》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八阵图》的韵律:整首诗的韵律是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韵律严谨,节奏明快。
《八阵图》的节奏:每句诗的节奏明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如 “八阵图”三个字的发音,都有强烈的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非常和谐,使得整首 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历史的变迁
柳树:象征着诗 3 人对故乡的思念
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 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对八阵图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对古代军事战术的理 解和崇敬之情。
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 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人性 扭曲的反思和批判之情。
通过对战后和平景象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和珍惜之情。
《八阵图》的韵律和节奏: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运用,使得诗歌 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的修辞手法
01
运用对仗修辞,使诗歌语 言整齐、优美
0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八阵图的 壮丽景象
03
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增强诗歌的气势和力度
04
运用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使诗歌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唐赏




《 八

甫图
演 讲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八阵图》的创作背 《八阵图》的主题内 《八阵图》的艺术特 《八阵图》的影响和



评价
《 创八 作阵 背图 景》

诗人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唐 1 代著名诗人,被誉 为“诗圣”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另版: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八阵图》简析

杜甫《八阵图》简析

杜甫《八阵图》简析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

【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造。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

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

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同情。

这首怀古绝句,融议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杜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译⽂] 你建⽴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创建了著名的⼋阵图。

[出典] 杜甫《⼋阵图》注:1、《⼋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江流⽯不转,遗恨失吞吴。

2、【注解】: 1、盖:超过。

2、⼋阵图:由⼋种阵势组成的图形,⽤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不转:指涨⽔时,⼋阵图的⽯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3、【韵译】:三国⿍⽴,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译⽂:你建⽴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创建了著名的⼋阵图。

江流冲击,你布阵的⽯头从未转动。

遗恨千古,不能制⽌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4、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历元年(766)。

“⼋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句是从总的⽅⾯写,说诸葛亮在确⽴魏蜀吴三分天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诸葛亮辅助刘备从⽆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

杜甫这⼀⾼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句是从具体的⽅⾯来写,说诸葛亮创制⼋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点古⼈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整,⾃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后句点出诗题,进⼀步赞颂功绩,同时⼜为下⾯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前言】《八阵图》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

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赏析唐诗《八阵图》

赏析唐诗《八阵图》

赏析唐诗《八阵图》《八阵图》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诸葛亮的敬仰和对他才能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简述了诸葛亮的赫赫功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为蜀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八阵图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阵法,被誉为“八阵之冠”,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国的遗憾。

诸葛亮曾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但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在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江水和石头的静止,来表达诸葛亮对历史的遗憾和对自己才能的骄傲。

最后两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总的来说,《八阵图》是一首赞美诸葛亮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对他未竟事业的遗憾。

《八阵图》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蜀国名将诸葛亮的英雄气概和卓越才华。

以下是《八阵图》的续篇。

回望历史,遥想那风华绝代的三国时代,英雄豪杰并起,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擅长治国理政、精通音乐、书法等领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才。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总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渐行渐远。

诸葛亮虽然创造了八阵图这一伟大的军事阵法,但仍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

他对自己未能实现统一的遗恨,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尽管如此,诸葛亮的一生依然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他运筹帷幄、以智谋著称,为蜀国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道永恒的光,照耀着历史的长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杰出的英雄们虽已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如今,我们更应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继续传承诸葛亮的英雄气概,以他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唐诗三百首之《八阵图》

唐诗三百首之《八阵图》

《八阵图》《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