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病的10个特征神经病

精神病的10个特征神经病在医学领域中,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神经病是精神病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本文将介绍神经病的10个特征,以便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特征一:幻听幻听是神经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听到声音或对话,但周围并没有人。
这种幻听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社交。
幻听可能与大脑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有关。
特征二:幻觉除了幻听外,神经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
患者可能会看到、感觉到或闻到并不存在的事物。
这种幻觉会使患者产生混乱,甚至会导致危险的行为。
特征三:妄想妄想是神经病的另一个常见特征。
患者可能会有各种不切实际的信念,比如被追踪、被陷害等。
这些妄想会影响患者的思维和行为,使其难以与现实世界保持联系。
特征四:情绪波动神经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如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
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与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有关,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性。
特征五:社交障碍由于其症状的影响,神经病患者往往难以与他人正常交流,导致社交障碍。
他们可能出现孤独感、社交恐惧等问题,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特征六: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甚至影响其工作和学习能力。
特征七:自我忽视神经病患者常常自我忽视,对自身状况缺乏意识。
他们可能忽视膳食、卫生、穿着等基本生活要素,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特征八: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神经病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等情况,使其无法享受到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
特征九:意识障碍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意识丧失等情况。
这种意识障碍可能与大脑神经元活动异常有关。
特征十:强迫行为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
这些强迫行为可能是患者试图控制自己焦虑和恐惧的一种方式。
精神症状之描述介绍

精神症状之描述介绍引言精神症状是指在精神疾病中出现的主观体验或客观表现,是评估和诊断精神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精神症状的描述既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也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精神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精神症状,并对其描述方法和可能的原因进行简要说明。
1.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状,患者常会感到紧张不安、忧虑不安、心神不宁等。
常见的焦虑症状包括心慌、呼吸困难、手脚发冷、失眠等。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易焦躁、自卑、自责等情绪。
描述方法:描述焦虑症状时,可以使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患者的行为、言语和生理反应。
例如,“患者频繁摆弄手指,表情紧张,声音颤抖,呼吸急促。
”可能原因:焦虑症状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激素失调、心理创伤等引起的。
有些人可能天生焦虑,也可能是由先天性焦虑症或心理学和社会因素造成的。
2. 抑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一系列精神症状。
常见的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食欲改变、睡眠问题等。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卑、自责、无助等情绪。
描述方法:描述抑郁症状时,可以使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患者的言语、行为和情绪状态。
例如,“患者情绪低落,经常流泪,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食欲减退。
”可能原因:抑郁症状可能是由于生活事件、化学物质不平衡、身体问题等引起的。
遗传基因和家族史也可能是抑郁症的风险因素。
3. 幻觉幻觉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错误的感知体验。
幻觉可以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或触觉上的体验。
患者可能会听到、看到或感到一些并不存在的事物。
描述方法:描述幻觉时,可以使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患者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具体情况。
例如,“患者反复听到门铃声,但家中并无人来访。
”可能原因:幻觉可能是由于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药物或药物滥用引起的。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也可能导致幻觉的发生。
4. 迟钝迟钝是指患者在思考、言语和行动方面出现迟缓、困难的现象。
患者可能感到头脑不清晰、反应迟缓、语言表达困难等。
精神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精神病的临床症状

精神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精神病的临床症状精神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你知道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下面店铺为您介绍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精神病的临床症状(一)感知觉障碍最为常见的主要为幻觉、幻听。
下面常见的列举:1.议论性幻听:如两个声音在议论患者的好坏。
2.评论性幻听: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
如一位50多岁的患者出门买菜,有声音讲"大破鞋又出门了",患者听后十分气愤,掉头回家,声音又说"装洋蒜"。
3.命令性幻听:如在大夫询问患者的姓名,声音告诉患者"别说你的真名",患者就随便编了一个假名。
4.幻视,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看到盘子里装有碎玻璃。
5.幻触,如感觉有人拿刀切割自己的身体,所以有电流烧灼感等(二)思维以及思维联想障碍1.妄想最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患者会感觉他人的一瞥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
另外妄想的内容与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2.被动体验患者感到自己的躯体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等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增强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被动体验常常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如"身上被安装了监视器""受到某种射线影响"3.思维联想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言谈中常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在语言的流畅性和叙事的完整性方面出现问题。
思维散漫的患者回答他人问题句句不在点子上,但似乎句句都沾点边,令听者抓不住重点。
思维破裂者,言语支离破碎,更本与人无法交流。
4.思维贫乏患者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语言,在回答问题时常用是或否。
同时患者应答问题时总要延迟很长时间。
(三)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情感淡漠不仅仅是表情呆板、缺乏变化为表现,患者同时还有自发动作减少、缺乏体态语言,交谈中很少使用手势和肢体姿势,很少与对方眼睛接触,多茫然凝视前方。
精神病的10个特征

精神病的10个特征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能力。
下面列出了精神病患者常见的10个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类疾病。
1.幻觉:精神病患者常常会有幻觉,即对现实世界的错误感知。
他们
可能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不存在的事物。
2.妄想:患有精神病的人往往会产生妄想,即不合逻辑或完全错误的
信念。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被监视或迫害。
3.混乱的思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混乱,表现为思维内容和
思维形式的不连贯。
4.情绪波动:患有精神病的人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包括极端的快乐、
悲伤、愤怒等情绪。
5.社交障碍:精神病患者常常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可能
会表现出孤立、冷漠或过度亢奋。
6.自我忽视:他们可能丧失对自己外貌、健康和卫生的关注,表现出
自我忽视的行为。
7.行为异常: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可能变得古怪或极端,他们可能出现
自伤、攻击性或反社会行为。
8.注意力不集中:患有精神病的人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表现为无法
完成任务、易受干扰等症状。
9.睡眠障碍:精神病患者的睡眠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失眠、噩
梦或睡眠过多等问题。
10.自我意识丧失:他们可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错觉,丧失与现实
的连接,出现自我意识不清晰的症状。
以上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的10个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
所不同。
如果发现周围有人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1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3.社交能力;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与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①症状消失程度;②自知力恢复程度;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一)概念与分类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与运动性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精神科常见症状课件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心 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帮 助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 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 动、音乐等,丰富自己的 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
免过度压力等
焦虑症
症状:紧张、焦 虑、恐惧、失眠、素等
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等
预防: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压力,加 强心理调节等
精神分裂症
症状:幻觉、妄想、思维混乱、 行为异常等
病因: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 复治疗等
03
人际关系疗 法:通过改 善患者的人 际关系来改 善症状
04
家庭疗法: 通过改善 患者的家 庭关系来 改善症状
05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药 物来改善症 状,如抗抑 郁药、抗焦 虑药等
康复治疗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 精神病药物,如抗 抑郁药、抗焦虑药
等
02
心理治疗:进行心 理疏导,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减轻心
理压力
03
物理治疗:使用物 理疗法,如电刺激、
磁刺激等
04
生活方式调整:调 整饮食、睡眠、运 动等生活习惯,帮
助患者恢复健康
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 眠
均衡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
适量运动,增 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过度
焦虑和压力
加强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向上的
碍等疾病
3
抗焦虑药物:如苯 二氮䓬类药物、丁 螺环酮等,用于治 疗焦虑症、惊恐障
碍等疾病
6
抗精神病药物:如 利培酮、阿立哌唑 等,用于治疗精神 分裂症、双相情感
精神病发生常见症状表现

精神病的发生有哪些常见症状表现?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导致患者感觉、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严重者会失去行事能力,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非理智行为。
了解精神病的日常症状表现有助于大家更好的预防精神病,那么精神病的发生有哪些常见症状表现呢?下面就请四川军大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1、性格改变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以往很合得来的人亦不理睬、疏远。
对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发生了明显性格改变的人应引起重视。
2、情绪反常精神病人的情绪改变往往是毫无原因的,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
如躁狂症病人常表现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
抑郁症病人则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
还有一些病人出现情感的倒错。
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却唉声叹气。
3、睡眠和记忆力障碍精神病人的失眠与神经衰弱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的失眠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就医。
有的即合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有的甚至感到精力过人,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患者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漫、言语杂乱、非正常动作增多等表现。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精神病发生常见的症状表现,希望对您有帮助。
专家表示,发生精神病一定要及早治疗,同时,劝说精神病人接受治疗并进行精心护理也是精神病家人的责任。
专家提醒:精神病危害严重,想要彻底降低精神病发病率就要做好预防精神病工作。
对于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莫过于CNS脑神经元激活再生免疫体系治疗精神病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大精神病患者实现了彻底治愈疾病的愿望,使得国内精神病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和在线专家交流。
或者拨打健康热线:400-075-2225,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
精神病人常见症状

精神病人常见症状1、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换言之,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
按幻觉产生的感觉器官(1)幻听:最为常见。
病人听到各种声音,常为言语声。
其来源、清晰程度和内容各不相同。
病人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与幻听对骂,或侧耳谛听,或将耳中塞以棉花。
幻听可为评论、争论或命令的内容,如为命令性幻听,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动。
(2)幻视:多见鲜明生动的形象,亦可为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
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误食毒蕈可出现丰富幻觉。
云南省居民食用一种小美牛肝蕈时,常出现形象比实物小的“小人国样幻视”。
(3)幻嗅:较少见,病人可闻到各种特殊的气味,如异香、奇臭、血腥、烧焦气味等。
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4)幻味:较少见,常与幻嗅或其他幻觉同时存在,病人感到进食或饮水时尝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
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5)幻触:病人感到其皮肤粘膜有虫爬、通电、火灼、手抓等异常感觉,可见于中毒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
有性器官接触感者,称为性幻觉,尤多见精神分裂症。
(6)本体幻觉:较少见,包括内脏幻觉、运动幻觉和前庭幻觉。
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常有内脏幻觉。
运动幻觉指病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某部位有运动感,以精神分裂症多见。
前庭幻觉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奇特姿势和行为,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干器质性病变。
2、交流困难交流是就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的认识;相互信任。
交流是眼神与眼神之间的交汇;互相理解。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种通路阻断即可。
3、猜疑猜疑:怀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怀疑别人做事针对自己。
4、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喜怒无常的人。
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精神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3.社交能力;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及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①症状消失程度;②自知力恢复程度;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一)概念与分类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及运动性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二)幻觉与知觉、表象的比较知觉表象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当时有无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有无无无映像的清晰、鲜明和生动程度高低高高或中度否是否否当事人是否感到映像是自己意志的产物映像来源有无明确的定位有无有无假性幻觉与真性幻觉的主要区别是病人不能体验到映像的来源有明确的定位。
(三)有特殊意义的幻觉1.争议性幻听;病人听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说话声,它们意见分歧,似乎在争辩。
2.评论性幻听:病人听到的说话声在评论他的为人或行为,甚至连续对病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评论。
3.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声:病人思考的时候,感到或者听到他的思想本身发出声音,“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有回声”。
4.性幻触。
(四)近似幻觉现象的鉴别1.机能性幻听与错觉:机能性幻听指在出现幻觉的同时出现幻听。
错觉是知觉,如把树看成人,树的知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仔细一看,看清是树,人的知觉也就消失了。
2.机能性幻听与反射性幻听:反射性幻听涉及两种感官。
例如在听到狗叫时,感到小腿剧痛,像被狗咬了一口一样。
3.幻听与牵连观念:幻听指听到声音,是一种感性体验。
牵连观念是一种推理或猜测,属于思维活动。
三、感知综合障碍(一)定义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能正确认识,但是对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空间距离、物体的动静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
(二)分类1.时间感知综合障碍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4.体像感知综合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神经性厌食属心理障碍,与精神病性体像障碍不同。
)四、思维障碍(一)正常思维的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二)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①接触性离题:交谈中不是完全离题,而是基本切题,倾向于“打擦边球”,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思维散漫:谈话不切题,联想明显松弛,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尚可。
③思维破裂:在没有智力障碍、意识障碍、情绪激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情况下,孤立地就病人的任何一句话来看,语法与措词都没有问题、意思完全可以理解,但句与句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
④思维奔逸与思维迟缓:前者是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和量的增加,表现为思维和谈话都非常快。
后者联想缓慢,表现为言语速度缓慢,应答迟钝。
⑤思维贫乏:是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缺乏。
表现为回答问题时言语内容简单空洞,自觉脑中空虚。
⑥思维阻隔:表现思维突然中断,谈话时话题突然中断,片刻后以新的话题内容出现,患者对此不能解释。
⑦赘述:叙述一件事时加入许多不必要的细节,无法使所要讲的事简单扼要。
⑧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是用无关的、不被共同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⑨持续言动:回答问题时持续重复第一次答语。
语词新作,患者自创新词、新语、新字、图形、符号等,代替已被大家公认的概念。
⑩被洞悉感: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别人都知道了。
1)一个人如果有隐私生怕别人知道,愈害怕就愈觉得可能别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事。
如果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解释,当事人冷静下来,被洞悉感就不存在了。
2)一些人格障碍者因敏感、猜疑而有此症。
3)精神分裂症的特殊被披露感:不是根据别人的言行做出这种判断,也不是妄想、幻听或猜疑、恐惧心情所致,而是“直觉地”感到别人已经知道了他的思想。
11 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有三个特点: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有症状自知力。
强迫观念通常是心理冲突的常形已经发生了变形,或者说强迫症状已经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冲突。
强制性思维是病人的思想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无自知力。
12 言语障碍1)持续言语:思维粘滞,并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
2)重复言语:病人常重复他所说的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
3)刻板言语:病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
4)模仿言语:病人模仿周围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病人就重复讲什么。
5)缄默:在与病人交流时,病人闭口不言,或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对答不超过几个字。
6)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言语能力丧失或受损。
分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即表达性失语,病灶在左额下回后部;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病灶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以命名不能唯一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①妄想真正的妄想应该是在意识清晰、智能相对完好的情况下,持续一周以上,否则便是“短暂性妄想”。
妄想按内容分为被害、关系、夸大、自罪、虚无(否定)、疑病、嫉妒、钟情、影响(被控制)、释义、非血统、宗教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在精神相对正常(至少还没有任何明显精神症状)时出现的妄想,突然发生,与病人的文化背景及其心理活动极不相称,无任何联系。
典型的原发性妄想: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妄想知觉(真实的知觉加妄想解释);突发性妄想。
不典型的原发性妄想如钟情妄想、非血统妄想、受孕妄想。
②超价观念:是一种带强烈情感色彩的观念,并在较长时间内占优势地位,使当事人以此来解释一切现象。
③附体与中魔附体是一种鬼神或精灵入侵,入侵者变成了自我或自我的一部分。
中魔指某种魔力从外面作用于人,而没有变成自我或自我的一部分。
附体和中魔是发作性的,多见于癔症、迷信。
④神秘体验:如奇迹体验、预兆体验、预定调和体验。
⑤迷信(原始与现代)1)宗教信徒特殊精神状态时的胡言乱语:多见于癔症或癔症色彩的迷信者及人格特征偏离正常者。
2)神汉、巫婆的“神媒”行为时的胡言乱语。
五、情感障碍情感、情绪、心境、正性情感、负性情感。
情感的特征:指向性、稳定性、深刻性。
(一)情感高涨易见于躁狂,主要特征:1.心境欢欣喜悦,自我感觉良好;2.表情较生动、丰富,有相当的感染力;3.伴联想、话多,夸大、行为过度。
(二)欣快易见于器质性精神病,主要特征:“傻乎乎,乐哈哈”。
1.面部表情呆滞,内心体验肤浅,难以引起共鸣。
2.伴智能及记忆障碍。
(三)情感低落易见于抑郁症,主要特征:1.心境低沉,忧心忡忡,自我感觉不良;2.表情阴郁,愁眉不展(抑郁表情);3.伴联想缓慢、负性思维、活动少。
(四)焦虑是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或担心,特征有三:1.焦虑心境,惶恐不安、提心吊胆、忧虑重重。
2.精神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震颤,搔首顿足、坐立不安。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干、心慌、气急、晕倒、窒息感。
(五)易激惹: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急躁不安或发怒,常引起攻击行为。
1.器质性的(如痴呆):小事上易激惹,大事上漠然置之。
2.精神分裂症:一种是受幻觉妄想影响所致的易激惹,一种是无缘无故、来去突然,是不可理解的易激惹,总的特征是不协调。
3.躁狂病人的易激惹:病人认为“急眼”事出有因,骂人打人有理,情感反应与环境大致协调。
(六)情感淡漠程度较轻的是情感迟钝,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特征有三:1.对外界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2.面部表情变化少,内心体验平淡;3.眼神接触差,表达性姿势缺乏,语调缺乏变化。
(七)情感反应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特征有二:1.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环境)不协调;2.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不协调、不配合。
(八)情感脆弱(情感失禁),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症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般在不大的外界刺激下极易迅速引起情绪波动,甚至哭泣。
(九)情感爆发常见于癔症。
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爆发性、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障碍。
“暴风骤雨”式的怒骂喊叫、捶胸顿足、打人毁物,甚至裸体外奔。
也可手舞足蹈,狂笑不已。
有的伴有撒娇、做作、幼稚以及表演样的表情动作。
(十)病理性激情突然暴发,极端强烈,短暂的情绪反应。
表现“怒发冲冠”,暴怒不可遏制,伴危险的攻击行为,常为小事诱发,常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主要特征是存在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回忆,不承认已发生的事实。
(十一)情感幼稚喜怒易形于色,痴笑或傻笑,易受本能、直觉影响而波动,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常见于精神发育迟滞、癔症,前者有智能障碍,后者则夸张、做作。
(十二)强制性苦笑主要特征:无明显诱发因素,无相应内心体验,表情呆滞,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等)。
(十三)病理性心境恶劣主要特征:无任何因素诱发;突然出现的情绪低落、恐惧紧张、忿忿不平、处处不顺心;伴攻击行为及纠缠行为;持续2—3天或更长,有别于易激惹;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十四)矛盾情感:指同一病人对同一事情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相互矛盾的情感体验,病人对此既不能自觉又不能加以批判地认识,也不因此而感到焦虑或痛苦,见于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