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与诊断ppt课件

03
嗜睡:表现为白天睡眠 过多,影响正常生活和
工作。
05
•·
02
昏睡:表现为持续的深
04
度睡眠状态,唤醒困难。
03
精神障碍的诊断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04
观察与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言语、 情绪等表现,评估其精神状态
。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用药史、 既往疾病史等信息,以辅助诊
断。
体检与辅助检查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障碍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 理动力学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应对能 力。
心理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 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
心理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经验水平,患者应在治 疗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任,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01
02
意志与行为障碍表现为
意志减退、缺乏动力和
•·
兴趣,以及行为异常等。
03
意志减退:表现为缺乏 目标、决心和行动力, 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降 低。
04
行为异常:表现为冲动 控制障碍、刻板行为、 自我伤害等。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 晰度降低、意识内容改 变等,如昏迷、昏睡、
嗜睡等。
01
昏迷:表现为完全丧失 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
地融入社会。
05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认识与减少歧视
增强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 歧视和偏见。
促进社会接纳与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 环境。
精神障碍的七大特征

精神障碍的七大特征,快来看看你中了几个,一定不要轻易忽视!现在的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着工作、经济、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此以往会患上各种精神类疾病。
精神障碍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精神障碍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精神障碍是以个体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即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疾病。
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和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等。
精神障碍是很多精神疾病的统称,精神活动发生了异常都可以称为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就是言语、行为和情绪活动的异常,一方面是会给患者本人造成明显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因为异常的言语或者行为也会对身边的亲人和周围的其他人会造成一定程度干扰,甚至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一、感觉异常,以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最常见。
比如患者对声音或温度过敏,或对刺激没有反应。
二、知觉异常,又称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触以及内脏的幻觉等。
三、思维异常,比如思维没有逻辑性,说话断断续续,或思维缓慢,甚至贫乏,患者常感觉脑子空,没有什么想说的;还有思维内容的异常,也就是妄想,可以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
患者感觉周围的事物都跟自己有关,感觉有人跟踪、监视自己,要害自己。
四、是情感异常,比如情感平淡或淡漠,患者面无表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也可以出现情感高涨、欣快等。
五、认知异常,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及定向力的障碍,患者的注意力下降或增强,记忆力也会出现下降或增强,定向力不完整,是对人、时间和地点的判断出现失误。
六、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可有精力旺盛、自言自语、自哭自笑或退缩、回避等。
七、自知力的异常,患者不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
精神障碍作为人体的疾病,也存在身体上的变化、异常,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是比较多见,像各种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消化道消化不良等等症状。
有一部分这类症状的患者,在最初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得的是身体某种疾病,比如头晕是怕脑子得某种疾病,如肿瘤、脑炎或者脑血管病等等。
精神障碍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3. 精神障碍的原因
遗传因素:某些精神障碍具有遗传倾向 ,家族中有患者的风险更高。 社会因素:文化、教育、经济等环境因 素对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影响。
3. 精神障碍的原因
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脑部的 生物化学和神经传递物质异常 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4. 精神障碍 的治疗方法
4.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过合适的药物调节患者的 精神症状。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 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4.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促 进社交联系,帮助患者更好地 适应生活。
5. 如何预防 精神障碍
5.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 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可以有利于精 神健康。 建立良好社交关系:与亲友保持密切联 系,参加社交活动,提高情感交流和支 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精神障碍 的症状和表现
2.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焦虑症:担心、紧张、恐怖等情绪过多 地出现,常伴有心悸、出汗等生理反应 。 抑郁症: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与快乐感 、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2.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思 维紊乱等症状,患者对现实世 界的理解存在问题。
3. 精神障碍 的原因
5.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
学会应对压力:学习适当的应 对压力的方法,调整心理状态 ,保持心情愉悦。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精神障碍的科 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精神障碍 2.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3. 精神障碍的原因 4.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5.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
1. 什么是精 神障碍
1. 什么是精神障碍
六种精神障碍的症状及常规用药

安坦2mg/tid
氯氮平50mg/tid
氟哌啶醇2mg/tid
阿普唑仑0.4mg/qn
分裂样精神病
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伤人毁物、无故外走、自语自笑、孤僻懒
痊愈:自知力完全
好转:自知力不全
利培酮2mg/bid
劳拉西泮2mg/qn
丙戊酸镁250mg/bid启维2Fra bibliotek0mg/bid
劳拉西泮2mg/qn
丙戊酸镁250mg/bid
启维200mg/bid
劳拉西泮2mg/qn
安坦2mg/tid
氯氮平50mg/tid
氟哌啶醇2mg/tid
阿普唑仑0.4mg/qn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幻视幻听、无故外走、自语自笑
痊愈:自知力完全
好转:自知力不全
丙戊酸镁250mg/2次
劳拉西泮1mg/3次
氟哌啶醇2mg/3次
疾病名称
疾病症状
自知力就是病人自己对自己有病的认识程度
常规用药
(一)
常规用药
(二)
常规用药
(三)
精神分裂症
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伤人毁物、无故外走、自语自笑、孤僻懒散
痊愈:自知力完全
好转:自知力不全
利培酮2mg/bid
劳拉西泮2mg/qn
丙戊酸镁250mg/bid
启维200mg/bid
碳酸锂250mg/tid
悲观厌世、自杀、自伤
痊愈:自知力完全
好转:自知力不全
氟西汀20mg/tid
d西酞普兰20mgbid
舒必利100mg/tid
舍曲林50mg/bid帕罗西丁20mg/bid
精神疾病的种类与症状表现

精神疾病的种类与症状表现精神疾病是指人类心理和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它们可以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给患者和其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精神疾病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
一、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过度的焦虑和担忧。
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常常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身体症状。
焦虑障碍还可能导致失眠、食欲改变以及集中力不佳等问题。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持续的低落情绪、缺乏兴趣和快乐感,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减退。
他们可能感到疲劳、自责、无助,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抑郁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淡漠等症状。
他们可能会听到虚构的声音、感受到虚假的触觉,或者相信自己受到了外界的控制。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躁狂障碍躁狂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剧烈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状态。
在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冲动行为和过度乐观的态度。
而在抑郁期,他们又会感到沮丧、疲倦和无助。
躁狂障碍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五、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不必要的思维、念头或冲动,感到强烈的焦虑和不适。
为了减轻这种焦虑,他们会进行一些刻板的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检查或者计数。
强迫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限制。
六、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是一类与饮食和体重紊乱相关的精神疾病。
厌食症患者会限制食物摄入,导致体重过低和营养不良。
暴食症患者则会大量进食,常常感到失控和自责。
这些进食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总结起来,精神疾病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动。
患者表现为说话滔滔不绝,⼝若悬河,丰富的联想令话题转换增多,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改变(随境转移),有时有⾳韵联想或字意联想。
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患者回答问题迟钝,语量少,语⾳低,⾃觉“脑⼦迟钝,反应不过来”。
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散漫:指联想松弛,内容散漫,说话缺乏主题,东拉西扯,令⼈不知所云,交谈困难。
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破裂:是更严重的联想松弛,联想断裂。
病⼈⾔谈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语⽀离破碎,严重时表现为词的堆砌(词语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病理性赘诉: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法使其讲得扼要⼀点,⼀定要按他原来的⽅式讲完。
见于脑器质性及⽼年性精神障碍。
6.象征性思维:病⼈以某些具体的动作或⾏为代表某些抽象的概念,不经其解释,别⼈⽆法理解。
如⼀患者经常反穿⾐服,以表⽰⾃⼰“表⾥如⼀,⼼地坦⽩”。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语词新作:患者⽤⼀些⾃⼰创造的⽂字、图形和符号,赋予某些特殊的概念或意义。
见于精神分裂症。
8.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推理过程荒谬,因果倒置,离奇古怪,令⼈不可理解。
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的被动体验:包括思维插⼊、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和思维化声。
思维被动体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有以下特征。
临床常见妄想种类有: 1.被害妄想:患者深信有⼈企图加害于他,对其陷害,投毒等。
2.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其⽆关的事认为与本⼈有关,如认为周围⼈的谈话是在议论他。
3.夸⼤妄想:坚信⾃⼰有⾮凡的才智、地位、财富或是名⼈的后裔等等。
4.罪恶妄想:常见于抑郁症,坚信⾃⼰犯了不可饶恕的罪⾏,应当受到惩罚。
5.疑病妄想:毫⽆根据地怀疑⾃⼰得了某种不治之症。
精神病学——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器质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功能异常或脑部结构损害引起的精神障碍。
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颅脑创伤、中风、脑肿瘤、感染性脑炎、代谢性疾病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案。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性分型和基础性分型。
症状性分型包括:1. 紊乱型症状性分型,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注意力缺陷、记忆障碍。
2. 丧失型症状性分型,主要表现为个性改变、情感反应异常、社交能力下降。
3. 精神病性症状性分型,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行为异常。
基础性分型包括:1. 焦虑性基础性分型,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
2. 抑郁性基础性分型,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失去兴趣。
3. 精神运动性基础性分型,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增加、震颤。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多样。
在紊乱型症状性分型中,意识障碍表现为清醒度降低、思维迟缓、意识混浊等。
注意力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记忆障碍包括近记忆和远记忆的受损,有时严重到无法记住新的信息或回忆起旧的经历。
丧失型症状性分型的个性改变表现为性格变化,如冷漠、孤僻、易怒等。
情感反应异常包括情感淡漠、情绪波动剧烈、情感反应不适当等。
社交能力下降表现为与人交往能力下降,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说话含糊不清。
精神病性症状性分型主要是幻觉和妄想。
幻觉是对不存在的感觉的错觉,如听到声音、看到事物等。
妄想是对现实情况的错误判断,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
行为异常也是该类型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孤僻、自我封闭、反复做相同动作等。
焦虑性基础性分型的焦虑表现为持续的内心不安、紧张、害怕。
患者可能出现不安状态、易激动和恐慌。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过度担心,往往对乌合之众、社交场合感到不安。
抑郁性基础性分型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喜欢独处、对未来缺乏希望。
患者可能有自杀倾向,兴趣丧失,生活质量下降。
有时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失眠、疲劳等。
精神运动性基础性分型的主要表现是肌肉的不自主运动,如震颤、偏瘫等。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状思维混乱情绪不稳猜疑等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状思维混乱情绪不稳猜疑等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SPD) 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思维混乱、情绪不稳、猜疑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症状及其对患者及其社交生活的影响。
1.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定义和特点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被归类于集群A (奇怪、怪异) 的性格障碍。
患者常表现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异常。
思维混乱是其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患者常会产生独特的思维模式,逻辑推理不连贯,常有离奇的妄想和奇特的幻觉。
2. 思维混乱的表现思维混乱是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患者常会体验到思维的不连续和不协调,导致他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困难。
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出现跳跃性的思维,难以追踪对话的主线。
此外,他们还常发生随机思维和语言混乱的情况,这给他们日常交流带来了困难。
3. 情绪不稳的特点情绪不稳是另一个常见的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状。
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的剧烈和不合理。
他们可能表现出情感的迅速转变,从兴奋到沮丧或焦虑,而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
这些情绪的波动可能对患者的个人关系和社交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4. 猜疑和偏执观念猜疑是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患者常常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持怀疑态度,并认为他们受到了迫害。
他们可能经常怀疑他人的动机和意图,并将无关的事件解读为针对自己的阴谋。
这种偏执观念会导致他们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并造成与他人之间的隔阂。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他们常常面临人际关系的挑战,也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脱离。
这些症状的存在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复杂,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治疗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管理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障碍的症状
1、概念和特点
(1)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2)精神症状有4个特点:①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②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
③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
④症状一旦岀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2、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衰弱、癌症等。
②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
感觉缺失见于慮症,如失明、失聪等。
③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常臀赏,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
①错觉: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意识障碍(如谐妄)时多见。
②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客体人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病理性幻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额叶病变,檐妄状态、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事物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
误的感知。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中毒、颅内感染、癫痫等,也见于精神分
裂症等.
3、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除表现健谈、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増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出现音联和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也称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表现
为言语缓慢, 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
常见于抑郁状态
(3)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说话东荡西游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检査者感到交谈对不上焦点。
⑷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
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是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为语句的堆积。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病理性赘述:患者讲话啰嗦,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知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太多的内容。
(6)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是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7)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
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
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
人均能听到, 多神分裂症。
(9)思维扩散和思维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广播。
见于精神分裂症。
(10)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这一转换是患者所独有的、不经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1)语词新作:患者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只有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内容。
或将不同意思的字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2)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是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指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强迫性思维可以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
强迫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
4.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其内容与事实不符,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也不符。
但患者坚信不疑,难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于纠正。
(1)被害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自己有关,常与被害妄
想伴随出现,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妄想。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丧失自主支配的能力。
(4)夸大妄想:患者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
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
不持久、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发作,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是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
甚至罪孽,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见于抑郁症,老年期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虽经反复、详细的医学检査排除了疾病也不能纠正其想法。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亳不
置疑,反复纠缠不休。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因此采
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证据。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5、情感障碍
(1)情感性质的改变
①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加,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愉快。
往往同时伴
有联想奔逸,言行增多。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患者。
②情感低落:以持续的与所处境遇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历时数周、数月甚至更
长时间为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患者有丧失感,严重者悲观绝望甚至出
现自杀观念和企图,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和食欲减退等。
一般见于抑郁症。
③焦虑:病理性的焦虑是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惶恐不安,、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严重的急性焦
虑发作称之为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多见于焦虑症、恐惧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④恐惧:表现为紧张、害怕,但一般针对特定的对象、场景或人,并有回避行为,多见于恐惧性神经症。
(2)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①情感不稳:主要是情感的变化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表现为喜怒无常,情
感反应极端变化,常夹杂一些古怪动作。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可见于
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情感淡漠:是情绪反应的降低,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亲人的情
感冷淡,即使目睹惊险、悲惨、欢乐事件亦无动于衷。
对自己的精神病症也无
所谓。
情感淡漠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
③易激惹:是一个相当常见的情绪症状,患者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耐受性降低,持续时间较短暂,表现为情绪反应过于强烈,主要为易怒,也包
括易悲、易喜等。
<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①情感倒错:是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该高兴时反而悲伤。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情感幼稚:指成年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反应迅速而强烈,幼稚而缺乏理
性,没有节制和遮掩。
见于癔症和精神分裂症。
6、意志障碍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情绪密切相关,互相渗透。
(1)意志增强:指患者呈现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2)意志减弱:指患者病态的缺乏主动性和进步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意志减弱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精神障碍。
(3)意志缺乏:指患者的意志要求显著减退或消失。
患者的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痴呆。
(4)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乏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
严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心因性精神病有功能性木僵;多种器质性脑病如病毒性脑炎、中毒性脑病、上段脑干肿瘤、脑变性疾病、脑供血不足等也可出现器质性木僵。
(5)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以长时间维持不动。
如将仰卧患者的头部抬高,患者也可以不动,称为
空气枕头。
7.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精神
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陷,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病人往往对自
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力,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自
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也是判断精神疾病病情是否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