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新生入学测试卷

高一语文上册新生入学测试卷

高一语文上册新生入学测试卷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15分)屯溪老街印象刘国欣①岁月定格,昨日重现,行走在具有徽文化特色的老街上,你会感到此地有曲水流觞,又有丝竹管弦。

②老街也许并不老,但总是流溢着沧桑,像在风里矗立了几千年的金字塔,蕴藏着无尽的文化,或深厚,或绵远。

③最合适去老街的时候是何时呢?是细雨霏微、沾衣欲湿的春季,绿意侵入,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或是梅子黄熟,水面清圆的夏天,小楫轻舟,看那不胜凉风的水莲花;或是万木霜天,“一钩新月天如水”的秋日,清明淡雅,灵魂在秋水般宁静中潜沉;或是万籁俱寂,雪花纷飞的寒冬,就着唐诗里的红泥小炭炉,对窗而坐,品一杯香茗,似乎微醺薄醉。

④老街,这明眸皓齿的少女,或低眉或远眺,惹人驻足流连;像秋天里的童话,冬日之恋歌。

⑤我在一个秋意渐浓的季节,来到这悠长的小巷。

沿着浅赭色的路面,一路触摸她的素净淡雅。

黛青的瓦片,粉白的风火墙,层次分明地勾勒出古朴的线条,简洁而明快。

⑥只是,她早已不是躲在闺中的害羞模样。

昔日的青衫长褂褪去,绫罗绸缎、珠光宝器之下是否还是原来的老街?一座座刻意仿古或格格不入的酒楼歌厅渐起,它们觊觎老街的声名,企图借此充实自己的荷包。

在这样的情境下,老街的操守还能坚持多久?⑦我难过地转过身,当青砖小瓦马头墙成了—种纯粹装饰,当笔墨纸砚成了一种无谓摆设,徽文化的精髓是否只有在泛黄的线装书中才找得到?细雨无痕,天色渐晚,清风携我走失在愈加浓丽的霓虹光彩里。

这样迷离的傍晚,太容易让人产生幻觉。

⑧如今,在商业的包装下,老街真的像莫奈的日出一般,绮丽却模糊。

那青石巷、飞挂的檐角,那向晚的城影,还有那淳朴的居民以及浓郁的乡风民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商业的包装下,老街犹如总是在变换着的传说。

⑨老街静默着,可是眼光却总是关注着那通向外面世界的小径。

青山秀水雕就了玲珑纤媚的风貌,酿热了一代又—代的传说,传说又滋养了一代又—代的徽民。

⑩不经意地打老街走过,像千年不变的活化石,老街生长在了我的心房,我开始为她歌为她唱,为她增添新的向往。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是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如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高一语文人教版试题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人教版试题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人教版试题及答案上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 tuó)旖旎(yǐ nǐ)B. 踌躇(chóu chú)窈窕(yǎo tiǎo)C.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峥嵘岁月(zhēngróng suì yuè)D. 饕餮(tāo tiè)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草原上。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D. 以上都是。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花飞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她的话语如春风般和煦。

D. 以上都是。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C. 河水潺潺地流过小桥。

D. 以上都是。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气之下,把桌子都掀翻了。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以上都是。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0套)

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0套)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新人教版第Ⅰ卷(选择题,共 20 分)温馨提示: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带走妥善保管,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14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2分)A 怦怦.(pēng)徘徊.(huí)烦闷.(mèn)抹.布(mǒ)B 分歧.(qǐ)脸颊.(xiá)侍.弄(sì)攥.着(zuàn)C 嗅.到(xiù)繁衍.(yán)树杈.(chà)攲.斜(jī)D 谢道韫.(yùn)差.可拟(chā)雪骤.(zòu)姊.妹(zǐ)2、下列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2分)A 决别霎时憔瘁翻来覆去B 暴怒沉寂毕竞自作主张C 瘫痪拆散艰难水波鳞鳞D 荫蔽莲蓬沭浴喜出望外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多美啊,我们的校园!B.《斜塔上的实验》选自《中国学生必读文库·科学卷》(语文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C.“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D.物理学家分别为这些微小的粒子取了名字,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档案,再加以分析。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不暇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一项战略工程。

B.中学时期打下的基础知识,为他以后学习提供了条件。

C.通过老师的一席话,使我豁然开朗。

D. 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试卷及答案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遏è制拜谒yè 百舸kě 寥廓liáokuò 姓寥liào 诡谲jué 苍茫mánɡB.彳chì亍chù 惆怅chóu chànɡ 颓圮túi pǐ 迷茫mánɡ 雨巷xiànɡ 巷hànɡ道C.河畔pàn 挑衅xìn 青荇xínɡ 繁衍yǎn 三年五载zǎi 载zài 歌载zài舞D.枯槁ɡāo 竹篙ɡāo 追溯sù 朔shuò风斑斓lán 无耻谰lán 言沉淀dìnɡ 破绽dìnɡE.舌苔tāi 青苔tāi 鞭笞chī 侮辱wǔ 忏悔chàn 衣钵bō 碾niǎn子F.忸怩niǔ ní 拘泥nì 棘手jí 虱shī子罗布泊bō 瓦菲fēi 绯红fēi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 自怨自艾ài 金蝉脱壳qiào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膘肥体壮标炳千古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C.并行不背拨乱反正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不寒而栗D.不遑顾及不计其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卑不亢不胫而走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第二次考试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高一语文试卷上学期人教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上学期人教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上学期人教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山B. 水C. 木D. 火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的分类?A. 风B. 雅C. 颂D. 乐3. 以下哪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李白4. 下列哪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孙悟空5. 以下哪个不是汉字的造字法?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狼烟王朔狼烟是古代战争时传递军情的信号。

烟起狼烟,军情紧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处于狼烟四起的时代,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那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没有狼烟呢?答案是肯定的。

狼烟是信号,是警报。

狼烟一旦升起,战争就要爆发。

狼烟升起,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是战争的前兆。

战争,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一场灾难。

因此,狼烟是令人恐怖的。

狼烟一般由人放。

放狼烟的人,必须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他熟知放狼烟的规则和程序,而且有着丰富的放烟经验。

一旦敌人入侵,他立刻放烟报警。

狼烟升起,敌人已近在咫尺。

狼烟分两种:一种是狼烟,另一种是狼火。

狼烟一般用来报警,狼火则是用来攻击。

狼火放得远,烟不易散,所以攻击力强。

狼烟放得近,烟易于散,所以报警作用明显。

狼烟一般由人放,也有由人指挥放。

放狼烟的人,是信号兵。

信号兵一般由军人担任,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放烟准确,而且动作熟练。

狼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狼烟文化,体现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狼烟是战争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我国古代军队的英勇和顽强。

狼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狼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狼烟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古代战争文化的高度发展。

狼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

(选自《王朔散文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以“狼烟是古代战争时传递军情的信号”为引子,引出对狼烟的思考。

B. 文章通过对狼烟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战争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C. 文章中提到“狼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说明狼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D. 文章结尾提到“狼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表明作者对狼烟文化的肯定和赞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狼烟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战争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初中内容)和第Ⅱ卷(初高中衔接教材内容)两部分。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45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书写和注音均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沮丧诓骗相辅相承相形见绌.(cù)B.恣睢.(suī)繁衍蹑手蹑脚桀骜不驯C.萌发慰藉.(jí)周道如砥曲突徙薪D.旁鹜绯.(fēi)红险象迭生蟾宫折桂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看了火箭队和湖人队精彩的比赛,几个NBA球迷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B.马拉松比赛期间,合肥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C.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D.金融危机爆发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机横行,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滨湖湿地公园是合肥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9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5.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鲁达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夜走蜈蚣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90分钟,共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9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B.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D.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果C.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烹饪D.夜篝火,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

D.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21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2分)衙吏踵.破家尾属.于城增筑故.城为木岸久之锻炼..再莅.杭饮食必祝.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9、在下列空白处填上原文中恰当的句子(14分)(1)《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两句是(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4)《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写故乡渺茫,路途艰险的两句是(5)《观刈麦》中写家人慰劳劳作者的两句是(6)《登飞来峰》中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异曲同工的两句是(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水天一色,水势浩大的两句是五、作文(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庄河高中高一年级9月考试参考答案1、B2、C3、C4、C5、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6、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7、踵:相继属:连接故:旧锻炼:罗织罪名莅:到祝:祝福8、这首诗的首联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2分)上联以“黑”极写云之浓重,象征敌军势力之强;下联以“金”极写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在日光的照耀下之鲜亮耀目。

(2分)两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守边将士面对强大敌人昂扬的斗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2分)9、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

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

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

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

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

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

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

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

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

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

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

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

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

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