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原理

合集下载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供电领域的充电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经过充电给电解液中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充电,使之产生电势差引起铅酸电解质进行电解,使正极材料充满氧气,形成金属铅,而负极材料则充满氢气,经过去电过程即可以达到充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与充电原理相反,也即在放电过程中,铅酸电解质发生反电解,正极材料释出氧气,负极材料释出氢气(也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负极材料对正极材料释出的氧气进行氧化,产生正极电势,正极向外侧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放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将电能效率转换为热能效率最理想的能源转换器。

无论是车用蓄电池、照明蓄电池,还是发电机发电设备和各种运动器件,都必不可少地使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电池能源释放多样化,电压比较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广受电子设备、自动控制和运动领域的青睐。

总之,铅酸蓄电池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率、节能环保的蓄电池,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1一、铅酸蓄电池的原理:铅酸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将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在放电后经充电后能复原,从而达到重复使用效果。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1、阳极反应:pbO2+H2SO4+3H++2e≒pbSO4+2H2O2、阴极反应:pb+H2SO4-≒pbSO4+H+2e3、总反应:pb+2H2SO4+pbO2≒2pbSO4+2H2O二、蓄电池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2、按铅酸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有形成式、涂膏式和管式3、按铅酸蓄电池盖的结构分类: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4、按铅酸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有普通式、少维护式和免维护式三、蓄电池的命名1、国家标准蓄电池命名:以型号6-QA(W)-54a的蓄电池为例,说明如下:⏹6表示由6个单格电池组成,每个单格电池电压为2V,即额定电压为12V⏹Q表示蓄电池的用途,Q为汽车启动用蓄电池、M为摩托车用蓄电池、JC为船舶用蓄电池、HK为航空用蓄电池、D表示电动车用蓄电池、F 表示阀控型蓄电池。

⏹A和W表示蓄电池的类型,A表示干荷型蓄电池,W表示免维护型蓄电池,若不标表示普通型蓄电池⏹54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54Ah(充足电的蓄电池,在常温以20h率放电电流放电20h蓄电池对外输出的电量)⏹角标a表示对原产品的第一次改进,名称后加角标b表示第二次改进,依次类推。

注:①型号后加D表示低温启动性能好,如6-QA-110D ②型号后加HD表示高抗振型③型号后加DF表示低温反装,如6-QA-165DF2、日本JIS标准蓄电池命名:在1979年时,日本标准蓄电池型号用日本Nippon的N为代表,后面的数字是电池槽的大小,用接近蓄电池额定容量来表示:如NS40ZL :⏹N表示日本JIS标准;⏹S表示小型化,即实际容量比40 Ah小,为36Ah⏹Z表示同一尺寸下具有较好启动放电性能,S表示极桩端子比同容量蓄电池要粗,如NS60SL;。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铅酸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蓄电池,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常见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那么,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需要注意哪些操作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1.化学反应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极之间采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具体而言就是在电池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

在铅酸电池中,正极为一块铅二氧化物(PbO2)电极,负极为一块铅电极(Pb),中间是硫酸电解质溶液。

当负极上接电子时,硫酸电解质就会析氢,而在正极,铅二氧化物接受电子,与负极中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同时自己被还原为PbSO4,这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负极:Pb + HSO4^- + e^- → PbSO4 + H2正极:PbO2 + 3H+ + HSO4^- + 2e^- → PbSO4 + 2H2O2.电位差铅酸电池发出的电能是由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来驱动的。

正极的电位高,负极电位低,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在负电极上有积聚的氢离子(H+),它们去除了电子,成为了氢原子,最后融合成了氢气分子(H2),释放出来的电子在正极上汇合,进入了PbO2电极,将它们还原成了PbSO4晶体,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水分子(H2O)并释放出一些电子。

因此,从化学反应中得到两种反应品后,可以看出铅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使得电池的电动势足够来驱动负载电路。

二、铅酸电池的操作注意点1.避免过度放电铅酸电池的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极反应产生过多的针状铅晶,因此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应及时充电。

过度放电也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大幅下降。

2.防止过充电过充电会使电解液中的水分电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是可燃的,极易产生火灾和爆炸。

因此,需要时刻注意电池的充电状态,在电池充电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电池电压,不要让电池电量过高。

3.注意保养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池运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铅酸蓄电池的结构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板等组成。

1. 正极:正极是由铅二氧化物(PbO2)制成,通常涂覆在铅板上。

它是电池中的氧化剂,参与电化学反应。

2. 负极:负极是由纯铅(Pb)制成,也涂覆在铅板上。

它是电池中的还原剂,参与电化学反应。

3. 电解液:电解液是一种硫酸溶液,通常浓度为1.28g/cm³。

它起到导电和媒介的作用,使正极和负极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4. 隔板:隔板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防止两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电解液通过。

二、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施加正向电压,使得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入铅酸蓄电池,发生化学反应。

1. 正极反应:在正极表面,铅二氧化物(PbO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同时释放出氧气(O2):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 + O22. 负极反应:在负极表面,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Pb + SO4^2- → PbSO4 + 2e-3. 充电过程中,正极释放氧气,负极生成硫酸铅,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减少。

三、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供应电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 正极反应:在正极表面,氧气(O2)与水(H2O)和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发生反应,生成铅二氧化物(PbO2)和硫酸(H2SO4):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 + O22. 负极反应:在负极表面,硫酸铅(PbSO4)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发生反应,生成纯铅(Pb)和硫酸(H2SO4):PbSO4 + 2e- → Pb + SO4^2-3. 放电过程中,正极消耗氧气,负极生成纯铅,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加。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以及太阳能储能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原理。

1. 构造和组成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由铅二氧化物(PbO2)制成,负极由纯铅(Pb)制成。

电解液是硫酸溶液,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

2. 充电过程当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外部电源会提供直流电,使正负极之间形成电势差。

正极上的PbO2会被还原为Pb,负极上的Pb会被氧化为PbO2。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分解成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

氢离子会与负极上的Pb反应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则会与正极上的PbO2反应生成硫酸。

3. 放电过程当铅酸蓄电池进行放电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会驱动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正极上的PbO2会与负极上的Pb反应生成PbSO4,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被还原成水。

这个过程释放出的电能可以用于驱动电动机、照明等各种电力设备。

4. 反应方程式充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放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5. 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O2会被还原为PbSO4,负极上的Pb会被氧化为PbSO4。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被分解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O2会与负极上的PbSO4反应生成PbSO4,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会被还原成水。

6. 电化学原理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使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逆转,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在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外部电路。

7. 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和释放的电荷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铅酸蓄电池最早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朗特(Gaston Plante)在1859年发明的。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电动车、无人机、太阳能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电池的正极是由氧化铅(PbO2)制成,负极是由纯铅(Pb)制成,电解液是稀硫酸(H2SO4)。

在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产生氧气(O2),负极则形成氢气(H2),同时电池中的硫酸根离子(SO4)与铅(Pb)发生反应,生成PbSO4沉淀。

2Pb + 2H2SO4 + O2 → 2PbSO4 + 2H2O在放电时,铅酸蓄电池的正负间产生电子流动的现象,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氧化铅(PbO2)与水(H2O)反应产生氧气和铅(Pb),而纯铅(Pb)与硫酸根离子(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和PbSO4沉淀。

PbO2 + H2O + 2e- → PbSO4 + 4H+ + O2Pb + PbSO4 → 2PbSO4 + 2e-铅酸蓄电池的电解质是稀硫酸(H2SO4),电池的初始电解质浓度通常为1.215克/毫升,电池充电时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定期添加蒸馏水和硫酸。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与其体积、质量、电解液浓度、放电深度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表达式为:Q=I×t,其中Q是电池的容量,单位是安时(Ah),I是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A),t是放电的时间,单位是小时(h)。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容易维护,使用寿命较长。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如充电需要较长时间,电池重量较大,储能密度低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蓄电池已逐渐被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所替代,成为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储能密度更大的能源储存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铅酸蓄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系统、太阳能电池组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的离子传导。

1. 电化学反应铅酸蓄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它由两种主要的电极反应组成:在正极(正极板)上,二氧化铅(PbO2)与硫酸(H2SO4)反应生成铅酸(PbSO4)、水(H2O)和氧气(O2);在负极(负极板)上,铅(Pb)与硫酸反应生成铅酸和水。

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正极反应:PbO2 + H2SO4 + 2H+ + 2e- -> PbSO4 + 2H2O + 2e- + O2负极反应:Pb + H2SO4 -> PbSO4 + 2H+ + 2e-2. 电解质和离子传导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硫酸(H2SO4),它在电解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硫酸分解为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并在电池中传导。

正极反应中生成的氢离子会向负极迁移,而硫酸根离子则会向正极迁移。

这种离子传导的过程是通过电池中的电解液实现的。

3. 电池结构铅酸蓄电池通常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由一个正极板和一个负极板之间的隔板隔开。

正极板是由铅酸和二氧化铅组成的,负极板则是由纯铅制成的。

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板通常是由微孔橡胶或者玻璃纤维制成的,它们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同时也允许离子传导。

4. 充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流,将电池中的铅酸还原为二氧化铅和铅。

这个过程是反向的,即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被还原为铅酸,负极板上的铅酸被还原为铅。

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通过外部电路释放储存的电能。

这个过程是正向的,即正极板上的铅酸被氧化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铅被氧化为铅酸。

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

5. 蓄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取决于正负极板的表面积、电解液的浓度和电池的设计。

容量越大,电池可以储存的电能就越多。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池构造、充放电过程、内部反应等方面。

一、电池构造1.1 电池正负极板: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通常由氧化铅制成,负极板由纯铅制成。

1.2 电解液:电解液是硫酸溶液,起着导电和传递离子的作用。

1.3 隔板:隔板用于隔离正负极板,防止短路。

二、充电过程2.1 正极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板上的氧化铅会被还原成二氧化铅。

2.2 负极反应:负极板上的纯铅会被氧化成铅酸。

2.3 电解液:硫酸溶液中的H+和SO4^2-会参与电化学反应。

三、放电过程3.1 正极反应:在放电过程中,二氧化铅会被氧化成氧化铅。

3.2 负极反应:铅酸会被还原成纯铅。

3.3 电解液:硫酸溶液中的H+和SO4^2-会重新组合成硫酸。

四、内部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负极板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4.2 离子传递:硫酸溶液中的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在正负极板之间传递。

4.3 电解液浓度:电解液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五、性能特点5.1 电压稳定:铅酸蓄电池的电压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需要稳定电源的场合。

5.2 充放电效率: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较高,能够快速实现能量转化。

5.3 寿命长:正确使用和保养下,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可达数年之久。

总之,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其构造、充放电过程、内部反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机制。

通过深入了解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和维护这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原理简介
要想很好的对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进行维护,首先要了解它的原理,以便于有的放矢。

1860年法国人普兰特(G.Plante)将中间用橡胶条隔开的两块铅皮浸在稀硫酸中经过正向反向地反复充电,所得的产品能以比当时任何一次电池更大的电流放电,这就是世界上第1个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有各种类型和各种用途的专用电池,但不论何种铅酸
蓄电池,其原理都是一致的。

在正极上:
PbO2+4H++SO42-+2e → PbSO4+2H2O ……. ①
在负极上:
Pb+ SO42- → PbSO4 +2e ….......②
从整体上看,蓄电池放电反应方程式为:
PbO2+ Pb + 2H2SO4 → 2 PbSO4 + 2H2O ……..③
此反应为放出能量的过程,只要条件具备,可快速自发地进行。

二氧化铅和铅作为活性物
质分别存在于正负极上,其放电反应后分别在正负极上生成了硫酸铅,所以称此为双极硫酸盐
化理论。

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电能和热能)。

蓄电池充电反应方程式即①~③的逆反应。

上世纪70年代,创制出了第1个贫液式结构的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以其少维护、安全、清洁等特点迅速在各个领域被使用。

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迅速代替开口式蓄电池占领绝大部分市场。

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实现其密封的原理是,当电池充电开始产生气体后,从正极析出的氧气到达负极,在负极上发生化合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正极上:
H2O →1/2O2 +2H+ + 2e ….. ….④
在负极上:
PbSO4 +2e → Pb+SO42- …..….⑤
在负极上:
Pb+ 1/2O2 +2H++ SO42- → PbSO4+H2O …..….⑥
从以上反应原理可以看出,蓄电池在正常充放电时,内部电解液会发生分解-化合循环反应,这样可以保证电解液不会损失。

但要想实现这个原理,还要注意一点,电池在充入电解液板要保
持有约10%的孔隙不被电解液所占,正极生成的氧气才能通过这部分孔隙到达负极而被时内部隔吸收。

实现电池的密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电池出现过充电时如何保护电池。

因而密封电池使用了安全阀。

蓄电池正常充放电时内部气体被吸收,安全阀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外部大气中氧气进入与负极铅反应。

如电池出现过充电时,如因内部气体产生速度过快来不及被吸收,气压上升到开阀压时安全阀打开排出气体,避免电池遭受破坏。

如何维护才能保证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和最佳性能
通过以上原理简介可以了解到,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是按一定比例组装好的,并且为了保证气体密封反应的需要,电解液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

所以要保证密封阀控式蓄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就要保证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充分利用,避免电池因过充电、高温等造成电解液的损失。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维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1工作温度
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看,电池在25℃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和较好的放电性能。

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电池的环境温度每增加10℃,电池的寿命会缩短一倍,即设计寿命为10年的电池,在35℃环境下使用,寿命只能达到5年。

寿命加速损耗推断的原理如下:作为备用电池使用的密封阀控式蓄电池其寿命主要由正极板受腐蚀的程度决定。

由于正极板腐蚀也是电化学反应,其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可描述为温度每升高10℃,腐蚀速度提高1倍。

因此可用高温条件下相对缩短的寿命时间试验来推算常温时电池寿命。

据此原理,蓄电池使用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低越好。

但是使用环境温度低于25℃的时候,对电池寿命没有影响,电池容量却会受到影响,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799-2002,电池放电时如不是25℃,则需将实测容量按以下公式进行换算为25℃基准温度时的容量:
换算容量Ce=
实测容量CR
1+K(t-25℃)
K-温度系数(10、3、1HR分别为0.006、0.008、0.010)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环境温度t越低,电池放出的容量越少。

下图为某型号电池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电池以0.1CA放电时,25℃能放出100%容量,但在0℃时只能放出80%容量。

蓄电池放电容量受温度影响,主要是由于温度越低蓄电池放电时离子移动慢、内阻增加、电化学反应速度慢,蓄电池放电到规定电压时,温度低时放电时间短,表现为容量偏低。

据此原理,蓄电池使用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好。

如何调和蓄电池的寿命和放电性能这一对矛盾,最好在基站安装空调,并保证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就即可以保证寿命又可以保证放电性能了。

在没有条件安装空调的基站,至少安装通风设施,保证夏季的降温,以最大程度的延长电池寿命。

2浮充电压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压设定很重要,应根据厂家提供的参数设定,如某一厂家规定单体电池浮充电压为2.23V,则48V组电池浮充电压应设定为2.23 V/单体×24单体=53.5V。

在实际设定时要注意一个问题,53.5V应该是从电池组正负极输出端子上测定的电压,而不是电源柜上的设定电压,其中的差别有电源柜到电池组输出端子的电压降和电源柜本身的输出误差,所以在电池开通或电池组调整电压时,一定要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组正负极输出端子上的电压,避免因电压设定不准确造成电池的过充或充电不足。

浮充电压设定时,还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是温度补偿系数,一般厂家规定是-3mV/ ℃/单体(以25℃为基准),48V组电池温度补偿系数为-3×24=-72mV/℃/组,即温度每升高1℃,电池组的浮充电压降低72mV。

这样温度采样点的选取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补偿效果。

温度采样点有3处,室温、电槽表面温度、电池内部温度。

室温最容易采集,但若蓄电池因某种原因温度迅速升高,很难引起附近空气温度也迅速变化,所以此种采样基本无效;电池内部温度虽然最真实,但一般无法实现;所以最宜采用监测电槽表面温度。

3实际可用容量确定
蓄电池作为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其目的是在市电停电后,能继续提供电能保持通信设备的继续正常运行;若电池不能提供足够容量,支持足够时间,就只能启用柴油发电机或造成掉站等事故,所以选择合适的电池容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按厂家提供的容量说明电池可以备用较长时间,但实际只到2/3或更短时间就因电池组电压低而下电,其中原因举例说明如下:某基站使用2组500AH电池,设备负载电流100A,市电停电后相当于每组电池以50A(0.1CA)放电,根据厂家说明书,电池以0.1CA放电,应能支持10H才能说容量合格。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应注意到: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电池以0.1CA放电,终止电压为1.8V时,能支持10H;但基站使用电池的一次下电电压一般设定为47V/组,到这个电压值后,只允许电池用约3A的电流供应给传输设备。

即47/24=1.958V/只,这个电压远高于1.8V,下图为某厂家新电池的10HR放电曲线:
从图上看,电池到1.8V时间要10.1H,但到1.958V只有7.5H,之间相差2.6H,所以在计算备用时间时应注意到此点。

4均衡充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供电形势的日趋紧张,市电停电或用电限制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作为备用的蓄电池放电次数越来越多,为使电池及时快速地充满电,保证
电池性能和寿命,应该对蓄电池提高充电电压进行均衡充电,方法如下:均衡充电电压一般设定为2.30~2.35V/只,即55.2~56.4 V/48V组。

停电≥3次/月的,若开关电源只能设定定时均-浮充转换,则设定每次停电电池放电后均衡充电16~24小时;若开关电源只能设定定电流均-浮充转换,则设定均衡充电电流降至0.003C10A后转浮充,例如:48V500A H双配/基站均衡充电电流降至3A时,转为浮充;48V500AH单配/基站,均充电流降至1.5A时,转为浮充。

停电<3次/月的,可以不设定每次停电后的均衡充电,可以只设定每30天均衡充电10小时。

以上均衡充电数据仅是以某型号蓄电池为例,具体使用时的均衡充电参数可由蓄电池厂家提供。

结论
员,只有理解设备的原理,在工作中真正掌握设备的特性,并针对不同厂家设备采用适宜的维护手段,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最佳性能的实现及寿命的延长。

以上仅将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几条经验,电池环境温度影响、浮充电压保证、电池实际容量确定、均衡充电等方面做了简单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