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原理

合集下载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供电领域的充电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经过充电给电解液中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充电,使之产生电势差引起铅酸电解质进行电解,使正极材料充满氧气,形成金属铅,而负极材料则充满氢气,经过去电过程即可以达到充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与充电原理相反,也即在放电过程中,铅酸电解质发生反电解,正极材料释出氧气,负极材料释出氢气(也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负极材料对正极材料释出的氧气进行氧化,产生正极电势,正极向外侧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放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将电能效率转换为热能效率最理想的能源转换器。

无论是车用蓄电池、照明蓄电池,还是发电机发电设备和各种运动器件,都必不可少地使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电池能源释放多样化,电压比较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广受电子设备、自动控制和运动领域的青睐。

总之,铅酸蓄电池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率、节能环保的蓄电池,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和隔板等组成。

正极板由过氧化铅制成,负极板由纯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

当蓄电池充电时,化学反应发生,正极板上的过氧化铅被还原成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纯铅被氧化成铅酸。

这些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流动到外部电路中,实现了电能的储存。

而当蓄电池放电时,这些化学反应则是反向进行,电能被释放出来。

其次,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化学反应。

在充电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具体来说,正极板上的过氧化铅被还原成二氧化铅,同时负极板上的纯铅被氧化成铅酸。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了电池内部的电压升高,从而实现了电能的储存。

而在放电状态下,这些化学反应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电池释放出储存的电能。

最后,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解液的作用。

电解液中的硫酸溶液在充放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它促进了正极板和负极板上的化学反应。

此外,隔板的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保证了电池的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它在汽车、UPS电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蓄电池类型。

通过了解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正常工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铅酸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蓄电池,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常见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那么,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需要注意哪些操作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1.化学反应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极之间采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具体而言就是在电池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

在铅酸电池中,正极为一块铅二氧化物(PbO2)电极,负极为一块铅电极(Pb),中间是硫酸电解质溶液。

当负极上接电子时,硫酸电解质就会析氢,而在正极,铅二氧化物接受电子,与负极中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同时自己被还原为PbSO4,这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负极:Pb + HSO4^- + e^- → PbSO4 + H2正极:PbO2 + 3H+ + HSO4^- + 2e^- → PbSO4 + 2H2O2.电位差铅酸电池发出的电能是由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来驱动的。

正极的电位高,负极电位低,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在负电极上有积聚的氢离子(H+),它们去除了电子,成为了氢原子,最后融合成了氢气分子(H2),释放出来的电子在正极上汇合,进入了PbO2电极,将它们还原成了PbSO4晶体,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水分子(H2O)并释放出一些电子。

因此,从化学反应中得到两种反应品后,可以看出铅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使得电池的电动势足够来驱动负载电路。

二、铅酸电池的操作注意点1.避免过度放电铅酸电池的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极反应产生过多的针状铅晶,因此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应及时充电。

过度放电也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大幅下降。

2.防止过充电过充电会使电解液中的水分电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是可燃的,极易产生火灾和爆炸。

因此,需要时刻注意电池的充电状态,在电池充电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电池电压,不要让电池电量过高。

3.注意保养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池运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以及太阳能储能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原理。

1. 构造和组成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由铅二氧化物(PbO2)制成,负极由纯铅(Pb)制成。

电解液是硫酸溶液,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

2. 充电过程当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外部电源会提供直流电,使正负极之间形成电势差。

正极上的PbO2会被还原为Pb,负极上的Pb会被氧化为PbO2。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分解成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

氢离子会与负极上的Pb反应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则会与正极上的PbO2反应生成硫酸。

3. 放电过程当铅酸蓄电池进行放电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会驱动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正极上的PbO2会与负极上的Pb反应生成PbSO4,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被还原成水。

这个过程释放出的电能可以用于驱动电动机、照明等各种电力设备。

4. 反应方程式充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放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5. 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O2会被还原为PbSO4,负极上的Pb会被氧化为PbSO4。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被分解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O2会与负极上的PbSO4反应生成PbSO4,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会被还原成水。

6. 电化学原理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使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逆转,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在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外部电路。

7. 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和释放的电荷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1、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产生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份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 (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 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余的两个电子(2e)。

可见,在未接通外电路时(电池开路),由于化学作用,正极板上缺少电子,负极板上多余电子,如右图所示,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化反应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I 。

同时在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负极板上每一个铅原子放出两个电子后,生成的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的铅离子(Pb4)得到来自负极的两个电子(2e)后,变成二价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水解出的氧离子(O-2)与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水。

铅酸电池电解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整个回路形成,蓄电池向外持续放电。

放电时H2SO4 浓度不断下降,正负极上的硫酸铅(PbSO4)增加,电池内阻增大(硫酸铅不导电),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3、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反应充电时,应在外接向来流电源(充电极或者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 和硫酸根负离子 (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 (Pb4),并与水继续反应,最终在正极极板上生成二氧化铅 (PbO2)。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铅酸蓄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和隔板组成。

正极板是由氧化铅制成,负极板是由纯铅制成,电解液是稀硫酸溶液,隔板则用于隔离正负极板,防止短路。

当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得正极板上的氧化铅与负极板上的纯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

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溶解成离子,形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正极板上富集了负电荷,负极板上富集了正电荷,从而在蓄电池的两极之间产生电势差。

当外部电源断开,铅酸蓄电池开始放电。

在放电过程中,硫酸铅和水再次发生化学反应,还原成氧化铅和纯铅。

同时,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成硫酸,电荷重新平衡,电势差逐渐减小。

这时,铅酸蓄电池可以输出电能,驱动外部设备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氢气积聚引发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充电时,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放电时,化学能再次转化为电能输出。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铅酸蓄电池成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设备,为各种电力应用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持。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池构造、充放电过程、内部反应等方面。

一、电池构造1.1 电池正负极板: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通常由氧化铅制成,负极板由纯铅制成。

1.2 电解液:电解液是硫酸溶液,起着导电和传递离子的作用。

1.3 隔板:隔板用于隔离正负极板,防止短路。

二、充电过程2.1 正极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板上的氧化铅会被还原成二氧化铅。

2.2 负极反应:负极板上的纯铅会被氧化成铅酸。

2.3 电解液:硫酸溶液中的H+和SO4^2-会参与电化学反应。

三、放电过程3.1 正极反应:在放电过程中,二氧化铅会被氧化成氧化铅。

3.2 负极反应:铅酸会被还原成纯铅。

3.3 电解液:硫酸溶液中的H+和SO4^2-会重新组合成硫酸。

四、内部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负极板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4.2 离子传递:硫酸溶液中的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在正负极板之间传递。

4.3 电解液浓度:电解液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五、性能特点5.1 电压稳定:铅酸蓄电池的电压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需要稳定电源的场合。

5.2 充放电效率: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较高,能够快速实现能量转化。

5.3 寿命长:正确使用和保养下,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可达数年之久。

总之,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其构造、充放电过程、内部反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机制。

通过深入了解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和维护这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汽车、UPS(不间断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储存。

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通常由铅二氧化物(PbO2)制成,负极由纯铅(Pb)制成。

电解液是硫酸(H2SO4)溶液。

当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的电流通过电解液中的硫酸溶液,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

在正极上,铅二氧化物(PbO2)与硫酸中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发生反应,形成铅(Pb)和水(H2O)。

同时,在负极上,纯铅(Pb)与硫酸中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反应,生成铅(Pb)和水(H2O)。

这些反应导致正极和负极上的铅离子(Pb2+)浓度增加。

当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方向发生改变。

在正极上,铅(Pb)与硫酸中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发生反应,生成铅二氧化物(PbO2)和水(H2O)。

在负极上,铅(Pb)与硫酸中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反应,生成纯铅(Pb)和水(H2O)。

这些反应导致正极和负极上的铅离子(Pb2+)浓度减少。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这种充放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向电池。

在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流从电池流向外部电路。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池的内阻。

内阻是指电池内部的电阻,它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内阻的大小取决于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以及电解液的浓度。

内阻越小,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越高。

此外,铅酸蓄电池还具有自放电现象。

即使在没有外部电路的情况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仍会导致电能的损失。

因此,长时间不使用的铅酸蓄电池需要定期充电以保持其性能。

总结一下,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储存。

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向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流从电池流向外部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酸蓄电池的低温充电接受能力
• 铅酸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效率很低,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低温下正极的充电接受能力比负极好?

六、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
负极板栅浇铸 淋酸、压板 表面干燥
铅粉制备
和膏
涂膏
正极板栅浇铸 极板固化 干燥
电池装配
Pb + H2 SO4 H2 + PbSO4
1 Pb + O2 PbO 2
2. 氧的还原反应
3. 正极板栅合金组分向负 极的迁移

正极的自放电反应 1. 氧气的析出
1. 铅腐蚀
1 PbO2 + H2 SO4 O2 + PbSO4 + H2 O 2
PbO2 + H2 SO4 + 2H+ + 2e PbSO4 + 2H2 O Pb + H2 O PbO + 2H+ + 2e PbO2 + Pb + H2 SO4 PbO + PbSO4 + H O 2
铅酸蓄电池
学时:5学时 主要内容:
• • • • • • 铅酸电池概述 热力学原理 二氧化铅正极 铅负极 铅酸电池的电性能 铅酸电池制作工艺

本章重点:
蓄电池:工作原理
正极:板栅的腐蚀和变形 负极:钝化;负极添加剂;负极极板的 不可逆硫酸化 制造工艺:与原电池相比蓄电池制造工 艺的复杂性,活性物质的制备、极板的 化成。
PbO + PbSO4 PbO PbSO4
PbO PbSO4 + 2PbO + H2O 3PbO PbSO4 H2O
铅膏主要为硫酸铅和氧化铅的混合物, 含有8%-12%的硫酸铅。

极板化成
用通入直流电的方法使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 生电化学氧化(生成PbO2),同时负极板上的活 性物质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海绵状铅),这 个过程称为化成.

二、铅酸蓄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电池反应、电动势及电极电势
双硫酸盐理论
Pb + PbO2 +2H2SO4 2PbSO4 +2H2O
1. 对放电前后活性物质的物相分析 2. 对电解液浓度变化的精确测量

电极反应
HSO-4 H+ SO24 K2 1.2 102
极板化成

板栅制造
• 板栅的作用
• 对板栅的要求 • 板栅合金的选择
铅粉制造
• 铅粉的制备方法
铅膏的配制
• 进行的化学反应

PbO + H2O Pb(OH)2
1/2O2 + Pb PbO
Pb(OH)2 + H2SO4 PbSO4 + H2O

一、概述
铅酸蓄电池的组成、用途及发展
() Pb H2SO4 PbO2 ()
Pb + PbO2 +2H2SO4 2PbSO4 +2H2O

蓄电池(二次电池): 1. 电池的放电产物可借助于通反向直流电流 的方法使其复原. 2. 其充放电过程是一个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 换的过程.

四、铅负极
铅负极的反应机理
Pb Pb 2e
2+
Pb HSO PbSO4 H
2+ 4
+

铅负极的钝化
• 铅负极钝化的原因
• 影响因素
铅负极活性物质的收缩
铅负极的添加剂
• 无机类添加剂:炭黑、BaSO4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用途
1. 2. 3. 4. 启动用铅酸蓄电池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车用电池(牵引型铅酸蓄电池) 便携设备及其他设备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发展历史: 涂膏式极板、铅锑板栅合金、管状电极、铅钙板 栅合金、胶体电解液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趋势: 1. 要求蓄电池是免维护型的,更便于使用; 2.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 3.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功率; 4. 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PbSO4 + 2e Pb + SO24

电池装配
正极 隔膜 负极 灌注封口剂 焊端子 热封盖
焊极群
入电池壳
装电池盖

活性物质PbO2:疏松的多孔体 板栅:Pb合金铸造成的栅栏片状物体
活性物质PbO2
PbO2 +3H+ + HSO- +2e PbSO4 +2H2O =1.655V 4
液相反应机理
1.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
2. 中间步骤是溶液中的Pb2+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有机类添加剂:木素、腐殖酸


BaSO4的作用机理
1. BaSO4与PbSO4的晶格参数非常接近; BaSO4在 负极中高度分散
2. 放电时:BaSO4是PbSO4的结晶中心, 降低 PbSO4结晶时的过饱和度、使生成的PbSO4覆盖 金属铅的可能性减小→推迟负极的钝化
3. 充电时:使生成的海绵状铅具有高度的分散 性→防止其收缩


有机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 吸附在活性物质上,降低电极/溶液界面的自 由能→阻止海绵状铅表面的收缩 2. 吸附在铅上,增加PbSO4 在铅上的结晶中心生 成能→推迟负极的钝化
3. 有机添加剂的选择得当

PbO2的结晶变体及其特性
结构 形成条件 电化学活性
α-PbO2
尺寸较大、颗粒较硬,在 弱酸性及碱 正极活性物质中可以形成 性溶液中, 斜方晶系 网络或骨骼,使电极具有 pH大约2~3 较长的寿命;但容量较低, 以上 同时易向β-PbO2转化 强酸性溶液 正方晶系 中,pH在2~ 3以下
β-PbO2
• 发生硫酸盐化后的处理方法

五、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 电池容量主要取决于活性物质的数量及其利用率
• 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与放电制度、电极和电池的结 构、制造工艺等有关

c(SO2- ) 4 lg lg(1.2 102 ) lg c(H + ) 1.92 pH c(HSO-4 )
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大部分是H+和HSO4- .
Pb + HSO- -2e PbSO4 +H+ 4
=-0.300V
PbO2 +3H+ + HSO- +2e PbSO4 +2H2O =1.655V 4
铅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 活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坚硬而粗大的PbSO4, 它不同于正常放电时生成的PbSO4,几乎不溶解。 因此在充电时不能转化为活性物质,造成电池容量 减小 • 常常是在电池组长期充电不足或过放电状态下长期 储存形成的 • 硫酸盐化的根本原因一般认为是PbSO4的重结晶
• 防止措施
更稳定些;容量更高

正极板栅的腐蚀
• 正极板栅腐蚀的原因 正极板栅中的Pb和其他成分如Sb处于热力学不稳 定状态 • 铅的阳极腐蚀机理


正极板栅的长大
1. 正极板栅的长大是由于其表面氧化膜的生成 造成的 2. 正极板栅长大的后果是其线性尺寸增加、弯 曲以及个别筋条的断裂,从而造成板栅的破 坏和电池正极板栅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称为 板栅的长大 3. 寿命的终止
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与循环寿命
• 失效模式
①正极板栅的腐蚀与长大 ②正极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 ③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④早期容量损失
• 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外在因素
①放电深度 ②过充电程度 ③电解液浓度及温度
铅酸蓄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
负极的自放电反应 1. 氢的析出反应

铅酸蓄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1. 原料易得,价格相对低廉; 2. 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 3. 温度性能良好,可在-40~+60℃的环境下工作; 4. 适合于浮充电使用,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 5. 废旧电池容易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缺点:
1. 比能量低,一般为30~40Wh/kg; 2. 使用寿命不及Cd/Ni电池; 3. 制造过程容易污染环境,必须配备三废处理设备.
E 酸密度g/cm3 0.84


铅酸蓄电池正常工作的条件
1. 电极反应可逆; 2. 氢气和氧气在电极上具有较高的过电位才有可能 使电池正常充放电; 3. 放电产物PbSO4在H2SO4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

三、二氧化铅电极

一个电池体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作为蓄电池? 1. 电池反应可逆;
2. 只能采用一种电解质溶液 ;
3. 电池放电时固体产物难溶解于电解液中.
铅酸蓄电池的标称电压是2V,理论比能量是 166.9Wh/kg,实际比能量为35~45Wh/kg

23PbO PbSO 4 + 5H 2O 4 PbO 2 + 10H + + SO 4 + 8e 2PbO PbSO 4 + 3H 2O 2 PbO 2 + 6H + + SO 4 + 4e
负极 PbO + 2H + +2e Pb + H 2 O
23PbO PbSO4 + 6H + + 8e 4Pb + SO4 + 3H 2 O

RT a(H 2SO4 ) E (PbO2 /PbSO4 ) (PbSO4 / Pb) ln F a(H 2O)

1. 铅酸蓄电池的电动势只与酸的浓度有关,与蓄 电池中含有的铅、二氧化铅或硫酸铅的量无关; 2. 正负极的稳定电势接近于它们的平衡电极电势, 故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接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