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结构与内容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1.引言1.1 概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工具。

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保证企业的资源和资产得到合理使用和保护,风险得到控制和防范的一种管理措施。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保证业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通过明确职责和权限、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流程,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在企业运营中,各种风险时刻存在,如管理风险、操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种风险,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通过明确职责和权限,优化工作流程,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同和高效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风险,提高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是每个企业都应重视和努力实施的重要任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描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主题,并简要介绍了后续章节的内容。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进一步解释了本文的组织结构。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构建以及其重要性进行详细说明。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构建。

在2.1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内部控制的定义,并强调其在组织运行中的重要性。

在2.2节中,我们将探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构建,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以及常见的组织体系框架。

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通常指通过规章制度、制度、程序、授权制度、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内部审计等手段保障企业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当性和可靠性,以达到保障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信息完整和遵循法律法规等目的的一种体系。

内部控制结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和完善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透明度和管理规范性,还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五大块内容,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测。

以下将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

控制环境定义了组织内部文化、价值观、持续改进、人员素质等要素,构成了企业的控制基础。

企业应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明确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职责分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职业素质、道德水平和合规精神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基础。

只有确保控制环境稳健,才能确保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制定内部控制的重要步骤,指对企业业务流程、运营模式、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与企业目标相衔接,确保企业风险防控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企业风险评估应该立足具体情况,细化到不同的业务环节和不同的管理层级,对组织内部各类风险进行细致地分析、评估和量化,并识别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设计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保障企业各方面安全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核心。

企业应该管理规范、政策完备和制度健全的前提下,通过规程、流程、授权和审批等措施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控制,确保业务在规定范围内自然流转,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发生人为操作失误或者管理疏漏等问题,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准确和有效的进行。

控制活动重要的任务是要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和准确,以提升企业透明度和资信度。

四、信息与交流信息与交流是企业内控结构的关键。

内控组织架构

内控组织架构

内控组织架构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一、为了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防范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风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明确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三、在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应当做到:(一)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发挥实实在在的职能作用,不能形同虚设,要确保公司的组织架构具有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公司组织构架的设计要科学,权责分配应做到合理,力求做到机构不重叠、职能不缺位、避免推诿扯皮及运行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

四、组织架构的设计(一)公司作为民营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按照权责对等、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文化理念、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员工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领导小组为公司最高决策层的组织架构。

根据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需要,公司目前设置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特点的管理岗位和职能部门,包括公司聘任的总经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管理职责分工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原料部、生产部、品管部、营销部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监督开展工作。

公司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和经营管理部门。

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如下:(二)根据《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了管理层的职责权限,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确保公司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公司管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

企业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控制活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益最大化和法律法规遵循的一系列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活动的目标1.确保企业资产安全:通过内部控制活动,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损失,防止贪污、挪用、盗窃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确保法律法规遵循:通过内部控制活动,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

4.提高信息质量:通过内部控制活动,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管理报告等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5.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强化企业诚信、责任、创新等核心价值观,提升企业形象。

二、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1.组织结构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权力制衡,防止权力滥用。

2.人员控制:选拔任用合适的员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员工履行职责。

3.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审批权限,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审批管理,防止决策失误。

4.业务操作控制: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操作规程,加强对业务操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5.资产保护控制:加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等企业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损失和浪费。

6.信息系统控制: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7.风险管理控制: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8.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审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内部运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确保企业合规经营,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及具有控制权的关联企业。

1.3 内部控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适时调整。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应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2.1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公司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

(2)财务总监、审计总监、合规总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3)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2.2 内部控制办公室内部控制办公室是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公司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估和评价。

(3)组织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

(4)协调解决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5)定期向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报告内部控制工作情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3.1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各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

(2)针对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针对企业特点和风险点进行制定。

(3)实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动态调整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3.2 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和行为规范,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并避免各种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济效益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等安排,以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得到有效保护,遵循法律法规,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并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2.资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3.遵循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规行为。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5.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要素。

1.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因素。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2.风险评估: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包括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

3.控制活动:指企业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实施的具体行动,包括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4.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5.监督:指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包括了自我监督、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包括了明确职责分工、设立岗位职责和权限等。

内部控制系统结构

内部控制系统结构

内部控制系统结构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目标而构建起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的总和。

内部控制涉及的目标众多,触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具体控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在不同环境、不同行业背景下,具体控制模式差异很大。

但大体上,内部控制都有一定的逻辑框架,逻辑框架的建立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

在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含公司决策层(董事会)控制系统和经营层控制系统二个层次,二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联系表现在:(一)两者均受到外部环境制约。

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会根据目标和风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

例如,成本导向企业注重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差异化导向企业注重以产品质量、品种多样化取胜,以成本效益比作为控制重点;分支机构位于不同地点的集团公司,公司权力在总部与分支部门之间的分配会因各子公司的经营环境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当各分支机构所在地较为分散,且各自所处的经营环境差异较大时,总部将会将权力更多分散给子公司,当各分支机构业务差异较小,且经营环境相似时,权力将会更多集中于总部。

(二)经营层的管理活动受董事会制约。

在大中型企业里,董事会定期或不定期借助审计部门来监督、检查经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对经营层的财务预算、重大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审批。

董事会的目标、董事会与经营层的权力分配直接影响到经营层内部控制的重心和控制模式的选择。

(三)经营层的管理活动直接影响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措施的选择。

董事会的诸多决策最终要由经营层贯彻实施,当经营者对董事会决策的贯彻实施没有达到董事会的预期,董事会会对公司目标或内部控制措施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

公司决策层(董事会)控制系统和经营层控制系统区别也是明显的,董事会主要负责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决策,对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进行管理,主要包括重大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重大筹资决策及重要经理任命等。

内部控制—分析流程及结构图

内部控制—分析流程及结构图

内部控制 (1)
1. 内部控制概述 (2)
. 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框架 (3)
. 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3)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3)
2. 内部控制的要素 (3)
. 控制环境 (4)
. 风险评估 (4)
. 控制活动 (4)
. 信息与沟通 (4)
. 监控 (4)
3. 内部控制的应用 (4)
. 十八项指引 (4)
4. 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 (4)
. 内部控制评价 (4)
. 内部控制审计 (4)
. 审计委员会再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4)
1.内部控制概述
1.1.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框架1.
2.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1.2.1.《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2.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2.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2.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内部控制的要素
2.1.控制环境
2.2.风险评估
2.3.控制活动
2.4.信息与沟通
2.5.监控
3.内部控制的应用
3.1.十八项指引
4.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
4.1.内部控制评价
4.2.内部控制审计
4.3.审计委员会再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透過:
進行中的作業 定期評估
包括: 內部來源 外部來源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交易循環的控制目標
一般化控制目標:
1. 所有交易業經適當授權 2. 所有記錄的交易都是有效的(實際發生的) 3. 所有有效、經授權的交易,已被完整、正
確記錄 4. 遵守相關法令規範 5. 保護資產(現金、存貨及資料)安全 6. 達到營運之效果及效率。
表8-2 防範電腦犯罪的控制事項
考量角度
行政安全
實體設備
控制事項
小心任用人選
實體安全
警覺員工的不滿
硬體安全
工作採機能分工
線路安全
限制系統的使用
通訊傳輸
用密碼及卡片鎖保護資源 系統程式安全
將資訊及程式亂碼化 資料安全
監控系統運作
電腦稽核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安全控管制度的建立
安全控管的層級
1.法律及社會道德 2.行政管理之控管 3.實體/硬體/網路安全之控管 4.資料庫/軟體安全之控管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確認風險並予控制
內、外部事件與 環境變遷之特殊考慮
3.控制作業
資訊處理控制
適當授權 文件與記錄 獨立複核
職能分工 接取控制 績效複核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4.資訊與溝通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完整的交易軌跡 會計政策和程序手冊 會計科目表 複式分錄
5.監督
圖8-6 安全的四層控管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實施安全控管制度的步驟
1.起始階段 2.制定系統安全政策 3.風險分析 4.建立系統安全措施 5.持續的監督和複核
圖8-7 資訊系統安全控管制度的實施步驟 圖8-8 損失與安全控管成本關係圖 圖8-9 3C原則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企業專題8-3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四節 資訊系統安全管理
資訊系統的風險
*企業專題8-2 檔案備份
電腦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安全控管制度的建立
*企業專題8-3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資訊系統的風險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R=L× P
威脅資訊系統安全的來源:
天然災害 機件故障 人為過失 人為的故意破壞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交易循環的控制目標(續)
文件與記錄(文件化)所扮演角色 電子化文件之採用 文件的預先、連續性編號 文件與記錄上的簽章 適當的文件與記錄-確保組織承諾的
達成
*企業專題8-1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內部控制的缺失與改進檔案
職能分工 授權程序 接取控制 人事政策及慣例(持續考核) 適當單據/文件憑證 獨立內部驗證、存貨盤點
1.營運之效果及效率 2.財務報導之要點, #3 ]
內部控制的限制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成本效益的考慮 組織暴露於各種風險中 控制制度中關於「人」的因素 內部控制程序可能無法涵蓋所有交易 經營環境的日趨複雜
成本效益分析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阻斷服務」 (Deny of Service, DoS) 網路銀行的安全體系 「網際網路轉帳作業」
DES v.s. RSA v.s. SET
內部控制的組成要素 (圖8-1)
1.控制環境 2.風險評估 3.資訊與溝通 4.控制活動 5.監督
1.控制環境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正直與道德觀念 勝任的承諾 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 管理哲學與經營型態 組織結構 圖8-2 各類組織系統簡圖 權利與義務的分派 人力資源政策與規範
2.風險評估
❖Solution 2. 僱用1名保全人員巡視賣場, 並在角落裝設鏡子及監視器。該項控制 程序預估將會使公司每年增加$80,000 費用;失竊的損失降為$100,000 。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二節 內部控制結構
內部控制的組成要素
交易循環的控制目標
*企業專題8-1 內部控制的缺失 與改進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證期會及業者因應之道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一節 何謂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的意義和必要性 內部控制的限制 內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內部控制的意義和必要性
內部控制的意義
內部控制是受到公司董事會、管理當局 及其他人事影響,為了達到有關企業目 標,提供合理保證而設計的過程。
企業目標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企業專題8-2 檔案備份
備份解決方案 即時性- 「三線備援」
線上即時備份(On-line Backup) 近線備份(Near-line Backup) 離線備份(Off-line Backup)
便利性-
可攜式 固定式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電腦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三節 系統控制的內容
1.依目標來區分
預防性控制 偵測性控制 改正性控制
2.依範圍來區分
一般控制 應用控制
一般控制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組織及作業控制 系統開發及文件控制 硬體和系統軟體控制 接取控制 資料及程序性控制
應用控制
輸入控制 處理控制 輸出控制
每個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都各有 其獨特之處。
並沒有所謂的標準控制程序可供 業界參考、採用。
而所謂的最佳內部控制系統也就 是實施貫徹成本效益分析概念 (Cost-Benefit Concept)。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一個成本效益分析的例子》
❖ Solution 1. 僱用6名保全人員巡視賣場。 該項控制程序預估將會使公司每年增加 費用$300,000;失竊的損失降為0。
電腦犯罪的型態
藉由電腦病毒以癱瘓系統 「電腦駭客」經由網路的入侵 監守自盜
目的
金錢利得 商業競爭 成就動機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管理部門往往存在的問題
不恰當的工作分配 對機件防護不當 雖有制度化管理系統,
卻未切實執行
忽視電腦處理資料可信度的查核 在知識與態度上的缺失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第八章 內 部 控 制
實務焦點-資訊安全
美國銀行業潛在網路安全問題 台灣案例 1. 網路銀行-客戶密碼遭盜用
銀行及客戶因應之道
2. 駭客入侵券商網路下單系統
以破解軟體木馬程式,入侵兩家券商系統, 盜用二千餘位客戶的密碼,下單買賣股票
違反證券交易法、偽造有價證券、毀損、 詐欺、偽造文書等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