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2019版)(部编版)(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优质教学课件1(第3课时)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 复杂的情感。
1 褒词贬用
褒词贬用,往往与反语联系在一起,含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增强了表达 效果。
任务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从词汇分类来分,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
词语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主要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 色彩两大类。口语色彩,如:哥们、溜达等;书面语色彩,如:造诣、苍 穹等。
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 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 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如:在古代,有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是个 粗人,没读过书,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他听懂了“过来”两个 字,于是把柴担到了秀才面前。秀才又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也听不太懂这句 话,但他听懂了“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意思是说木柴的外表是干 的,里面是湿的,燃烧时会浓烟多,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这一次,卖柴的人彻底 听不懂秀才在说什么,只好担着柴就走了。
我顶怕开会等人,而现在轮到他们等我了。 作者的意思是说他自己顶怕等人,现在让别人等他很过意不去。 但是“而现在轮到他们等我了”这句话,好像说“从前老是我等他 们,现在可轮到他们等我了”,有报复的意味,和原意相反。
(2)相关的词的意义搭不拢。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知识梳理必备知识一、文学、文体、文化知识(一)文学知识1.作者(1)沈英甲(1948-今),笔名佳英、英佳。
《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高级记者。
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沙漠进行过科学考察。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代表作品有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长篇小说《前尘》《贼风》《墨祠》,人物传记《沧桑回眸》等,另有译著十多种。
其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
(2)林为民,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爱国烈士林正亨之子,18岁就进《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
(3)叶雨婷,“中国青年报”女记者,“90”后。
(4)李斌,《人民日报》记者,评论员。
(5)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土,授赣州司户参军。
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
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
绍熙元年(1190),借焕章阁学士,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
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
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
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
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
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
今存诗4200余首。
(二)文体知识1.通讯报道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件

了解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
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 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 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 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 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了解孟子思想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
文本探究
【思考6】文章中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①例证法,举先王和百姓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②喻证法,比如:“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还有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更加生动形象。 ③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 人之心的重要性。 ④假设论证,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诵读指导 (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诵读指导
(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 第二部分(先王有不忍……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的观点。 第三部分(由是观之……智之端也):提出“四端”。 第四部分(人之有是四端也……不足以事父母):点明“四端”的意义。
【思考3】研读第三部分
文本探究
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活动二:问题探究 1. 如何理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 明确 孟子认为人所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 发端,人具有为善,为仁政的“仁心”,扩充这些善端,就足以安定天下。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单元解读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名师解读第一部分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标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1.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阅读专题4】叙述视角:欣赏小说讲故事的艺术

赏析:
通过“童年”大卫这一内聚焦视角的细致观察,描写了米考伯 先生的外貌、动作。“脑袋又大又亮”“光秃得像个鸡蛋”“颇为 神气的衬衣硬领”等,既展示了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形象,也表现出 “我”的童真心态。“我后来发现”这一句,由第一人称体验性视 角转为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通过“我”的回顾交代,强调了单片 眼镜的“装饰”作用,进一步刻画出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不切实 际、喜欢讲排场的性格特点。
故事外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客观记录人物的言行。 第一人称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观察往事。
1.搭建叙述视角的“脚手架”。
续表
视角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中 见证人的旁观视角
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
模式特点
第一人称叙述者只是旁观者。 用故事内一个固定人物的视角来观察。
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
采用不同的人物来聚焦不同的事件。
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
《老人与 保持头脑清醒。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
海(节
选)》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老人看着它张开了嘴,看着它那怪异的眼睛……
全知视角
戏剧式或 摄像式视角
固定式人物 有限视角
小结: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叙述视角不但建 立在主人公的回忆之上,而且还以孩子的视角来感知 周围的世界,呈现出从儿童视角向成人叙述的发展过 程。《老人与海(节选)》主要采用了全知视角和摄 像式视角,其间适时穿插老人这一固定式人物的有限 感知,使自由叙述的全知视角呈现选择性聚焦。
小结:
诚如热奈特所言,“视角的本质,是对信 息的限制”。不同的叙述视角,影响着事件的 展示与隐藏,从而创造了情节的突转、冲突、 悬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跌宕等艺术特色。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课文赏析原文呈现子曰:“君子①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敏②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③而正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孔子说:“有道德的人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学而》)章解: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名师圈点:①君子:有道德的人。
②敏:勤勉。
③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④正:匡正。
名师赏评:【1】连用两个“无”字,有力地强调了君子要抵制物欲。
【2】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做事勤勉、说话谨慎,不断向“道”有的人学习,这体现了他重视道德修养的教育思想。
子曰:“人而⑤不仁,如礼何⑥?人而不仁,如乐何?”【3】“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孔子说:怎样对待乐呢?”(《八佾》)章解: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名师圈点:⑤而:如果。
⑥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名师赏评:【3】[假设、反问]“而”表假设,两个假设句连用,突出没有“仁”会产生的不利结果;而反问句式的使用则强化了表达效果。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道,晚上就(为之而)死也可以。
”(《里仁》)章解: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孔子说:“君子明白道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里仁》)章解: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
名师圈点:⑦喻:知晓,明白。
名师赏评:【4】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要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孔子把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不断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了义与利对立的义利观。
子曰:“见贤⑧思齐⑨焉,见不贤而内⑩而自省也。
”【5】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在心里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

文章和句子
三篇文章的议论框架
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
结构
《〈论语〉十二章》
“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
君子好学,应持 为山、
之以恒
平地
进,吾往也。”
比喻论证(将学习比 喻成造山利平地)
对比论证(进和止对 比)
文章和句子
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 结构
《大学之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明明德、亲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重点实词
词语 喻 质 弘
意义或用法 知晓,明白 质朴、朴实 广、大,指志向远大
本课例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
词语 毅 篑
格物 庶人 壹是
意义或用法 坚强
盛土的竹筐 推究事物的原理
平民百姓 一概,一律
本课例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长句
短句
语气
《〈论语〉 都有
都有
多样
十二章》 (不规则)(不规则)
散 整句
句 少多
结论
日常化表达, 平易温和
篇目
长句
《人皆有不 适中
忍人之心》
短句 适中
语气
散 整句
句
结论
长句多而整齐, 多肯定语气 多 少 否定语气气势强
盛磅礴
《大学之道》 少
语句短促, 多 多肯定语气 多 少
整齐,有气势
鉴古知今,读写结合,儒家思想的当代表达
篇目
语气词 个数
结论
语录体风格接近口语,语气词多,情感丰
《〈论语〉十二章》 12 富,如耳提面命,师者形象近在眼前,文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2019版)(部编版)_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统编版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选自《毛泽东诗集》。
词(1)定义:词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2)分类: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中调(59-90)、长调(≥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豪放派、婉约派两大类。
(3)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它决定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词的题目。
2.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
(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代表作《女神》等。
2.2《红烛》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03. 第三单元 05.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07. 第七单元
02. 第二单元 04.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06. 第六单元 08.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
语解释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 东
1
*哦,香雪
6
3 百合花/茹志鹃
5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
/郭沫若 红烛/闻一
多
3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 耀
4
*致云雀/雪莱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0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0 1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
得者袁隆平
0 4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 品质/李斌
0 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 心/林为民
使用Biblioteka 第八单元 词语积 累与词语解释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感谢聆听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 了)/李煜
静女/诗 经·邶风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一 丰富词语 积累
二 把握古今 词义的联系
与区别
三 词义的辨 析和词语的
04
12 拿来主 义/鲁迅
11 反对
03
党八股 (节选)/ 毛泽东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07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0 1
14 故都得秋/ 郁达夫
0 4
16 赤壁赋/苏 轼
0 2
*荷塘月色/朱 自清
0 5
*登泰山记/姚 鼐
0 3
15 我与地坛 (节选)/史铁生
0 6
单元学习任务
08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 解释
0 5
6 芣苢/诗经 文氏外孙 人村收麦/苏轼
0 3
*"探界者 "钟扬/叶雨婷
0 6
单元任务
03 第三单元
A
7 短歌行 /曹操
D
登高/杜 甫
第三单元
B
*归园田 居(其
一)/陶渊 明
E
*琵琶行 并序/白
居易
C
8 梦游天 姥吟留别
/李白
F
9 念奴 娇·赤壁 怀古/苏
轼
第三单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单元学习任务
04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家乡文 化生活
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05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第五单元 整本书 阅读
《乡土中国》
06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10 劝学/荀 子
*上图书馆
01
*师说/韩
/ 王 佐 良 06
愈
02
1 3 * 读 书 : 05 目的和前 提/黑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