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理念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绿色生态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重视节能环保,提倡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生态理念的运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延长建筑寿命,提高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一、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合理利用风、光、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建筑时,可以通过窗户的开设位置、建筑朝向等方式控制光线,实现光线的自然采光,减少能耗。
同时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节省能量,保护环境。
二、注重空气质量和室内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抗霾、除甲醛等方面,确保空气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健康。
建筑物的内部应该实现通风、换气,使用环保材料,消除建筑内部有害气体的污染,保障居民的健康。
三、重视节能环保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保温材料的使用、太阳能的利用、灯光等方面来实现。
这些节能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方面,需要设计师在建筑的各个方面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延长建筑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建筑设计师需要思考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美丽的建筑空间。
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曹丹

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曹丹摘要:绿色生态理念设计对于现代社会十分重要,首先要在理念上做出回应,才可能在设计时做到绿色生态,那么,如何运用绿色生态理念进行建筑设计呢?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的原则和主要观点,用以说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绿色生态;设计原则;应用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在绿色生态理念下,人们开始关注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只有在设计中注重绿色生态,才能避免一些问题。
1遵守原则1.1节约能源近些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地倡导节能减排,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建筑节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理念设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绿色理念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节能,也就是要对能源、自然资源进行节约使用,在使用时要最大限度地使其无害、无污染,要令其可循环使用。
1.2设计理念与生态协同发展从绿色理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很自然地就应该爱护生态环境,因此需要遵守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生态原则,具体地说,在绿色理念设计的指导下,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
不仅要注意建筑物本身,还要关注其附近的植被与水资源等,以及其与人的关系,要为人的健康与安全服务,要与人和谐共生。
为此,就要注意通过植被的丰富来保持建筑物的生态化、保持水资源的纯净与安全,这些都要通过绿色生态的设计来实现。
1.3以人为本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健康与安全是最重要的,按照绿色生态理念进行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人的健康,因此,以人为本、以人的快乐和健康为本是绿色生态理念最形象的表达。
人作为社会主体,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不能为了建筑而建筑、为了发展而发展,不能因为物质利益而牺牲了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1.4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所有设计都要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绿色理念设计的从实际出发就是不能生硬地为了绿色生态而绿色生态,而是在绿色生态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住”与“用”的需要。
生态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生态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已成为生态绿化设计的重要延展空间。
这一要求体现的是用户对于“亲生命性”,“亲自然性”的本能体现。
其中,将自然植物、岩石、水景等进行迁移是直接的表达手法,也是我们东方擅长的“造景”,将其融入建筑内部空间,通过精心合理的设计来美化室内环境。
再者,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和自然材料,应用人类认知通感的方式进行自然联想,也是间接可以体会自然感受的方式。
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迎合了人们对自然、绿色、健康的追求,为室内建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室内绿色环境设计的需求。
关键词:生态绿色;室内设计一、生态绿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常用要素(一)植物在室内添加一些绿色植物是目前大多数人选择的室内装饰方法。
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其表达着和谐、真理、自然与和平。
一是优化室内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些特殊的绿色植物具有杀菌除醛的功能,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二是使人身心愉悦。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把你最喜欢的绿色植物放在室内,回家就能看到,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其中,心情也会愉悦。
同时,绿色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让人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因此,在压力大的城市生活中,在室内塑造一些绿色景观是不错的选择。
(二)山石室内设计中山石景观代表着正直、挺拔,同时还象征着家族的传承与生命的延续。
在一般面积的住宅空间中,由于室内空间面积有限,山石景观的形体需要考虑整体比例感,通过小范围的山石营造,去实现东方住宅中的园林情节。
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置身于微型山林之中,营造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环境。
(三)水体水灵柔美,寓意智慧。
将水元素添加到室内设计中,使原来静止的房屋充满活力。
水元素可以单独存在于室内设计中,也可以与其它元素相结合。
例如,水和小鱼,水草,岩石,装饰灯的组合,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流动的,比如喷泉,瀑布等等。
生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生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它旨在建造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城市设计。
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和谐、平衡的关系,将生态系统的优良特性和循环利用的方式运用到设计中。
一、生态设计的理念生态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重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它强调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和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考虑形式美学的同时,需要把握社区、生态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确保建筑和城市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生态设计建立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它是区分于单纯的绿色设计的,绿色设计仅仅是在建筑和城市和周围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个和谐的空间。
而生态设计的理念则更加广阔,它追求的是建筑和城市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自然的完美结合。
这种结合必须符合人类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能够真正实现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优化建筑结构和运用创新材料等一系列目标。
生态设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追求的是在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发展。
它注重周围环境对建筑和城市的影响,同时也以建筑和城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参考指标。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够使得建筑和城市在景观、设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一个完美的结合。
二、生态设计的实践生态设计的实践需要建立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和社区、政府以及当地居民相协作,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生态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研究,考虑形式美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确保生态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
生态设计的实践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源的有效使用、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
在这方面,生态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设计中的各种因素得以协调和平衡。
同时,生态设计还需要满足科学、合理、创造性的要求,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真正地在结构、功能、美感等方面融合在一起。
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将建筑与自然视为相互独立的存在。
然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倡导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实现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一、自然材料的广泛运用许多现代建筑师开始倾向于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竹材等,来打造建筑物。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也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木材的运用使建筑更加亲近自然,赋予了建筑温暖的气息;而石材的运用则赋予了建筑坚固和稳定的特性;而竹材的运用则能够为建筑增添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这些材料的广泛运用,使建筑与自然的边界变得模糊,令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二、生态设计的应用生态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师追求建筑与自然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生态设计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建筑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生态设计还注重建筑的绿化,通过植物的种植和景观的设计,将建筑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开放式设计的推崇开放式设计成为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建筑往往在空间上与自然划开了界限,如封闭的空间、厚重的墙壁等。
而开放式设计则打破了这种界限,使建筑与自然能够交融在一起。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开放式的露台和花园等设计手法,让建筑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开放式设计不仅增强了建筑的通风与采光效果,也使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四、仿生学的应用近年来,仿生学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仿生学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的结构和机理,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例如,建筑师可以从鸟类的羽毛结构中汲取灵感,应用于建筑的隔热设计中;又或者是从蜻蜓的翅膀结构中借鉴,应用于建筑的抗风设计中。
这种借鉴自然的设计手法,不仅能够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还能够提高建筑的性能和效率。
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7292219891119****3708811978101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等重要,理想情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是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合理组合,以优化建筑物的建筑质量,达到减少建筑成本、节能环保,以及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目的。
生态建筑要求设计师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建筑设计中;应用引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进行,一系列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城市建筑的增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
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态建筑学的运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缓解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城市发展中,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项目,不仅能够解决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学和其设计目标浅谈生态建筑学为生态学发展逐渐形成的学科,可将生态学、建筑学结合的新型学科,并以自然生态作为重点部分于建筑中应用人工生态的方式构建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建筑学可联系区域具体状况,将生态学、建筑学联系起来,通过新型技术安排建筑学相关学科,促使环境、建筑融合以利于很好地调节四季气候,同时创设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
建筑能耗不断加大,致使建筑物建设期间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运营阶段会生成较多废弃物,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设计期间,合理使用节能技术加以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作为主要部分,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应用生态建筑可很好地利用环境、现有资源,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按要求使用可再生资源,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在当前世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问题。
建筑设计不仅要追求美观和实用性,还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的主要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和内部创造适宜的生境,为各类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促进自然循环的发展。
例如,建筑物外墙可设置垂直绿化,增加绿色空间的占比,提供植物为鸟类等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此外,室内花园、池塘等也可吸引昆虫和河流鱼类生长,为城市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生态保护旨在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况,重点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比如,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滨水生态带,可以提供鸟类和昆虫的繁衍场所。
此外,合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净化设施,可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另外,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本身,还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师应该致力于创造与周围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建筑形象。
建筑物的外观可以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入当地的自然景观。
同时,在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上,应该尽量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选项,从而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也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建筑设计中创造和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区的社交互动和联系。
例如,设计公共绿地和休闲区域,可以为人们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节约。
生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友好生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其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生态材料采用更少的能源和水资源,并且不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例如,天然木材、竹材等生态材料来自可再生资源,其生产过程中不拥有高碳排放,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生态材料通常可以循环利用或被回收利用,降低了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的压力。
2. 资源可持续性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采用生态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对原材料的依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如废旧砖块、玻璃等,制作成新型建筑材料,降低了对天然资源的开采。
另外,一些生态材料还具有长寿命的特点,不仅减少了频繁更换建筑材料带来的资源消耗,还减少了废弃物产生。
3. 创新性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展现出了创新性。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局限于单一形式和功能,而生态材料则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来改变其功能特性,使其具备保温、隔音、防火等特点。
此外,一些新型生态材料还具有自洁、自修复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4. 成功案例现实中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证明了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效果。
例如,位于荷兰鹿特丹市的马卡拉登·罗恩美术馆(Markthal)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用了大量的生态材料。
该美术馆通过采集雨水、使用地热能以及灌溉系统等方式实现了节能和资源回收利用,并且大部分使用的建筑内外装饰都采用了可回收材料。
5. 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生态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是技术问题,一些生态材料在工艺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次是成本问题,目前某些生态材料相对较昂贵,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推广应用;最后是市场认知度问题,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生态材料价值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发表时间:2018-08-13T15:04:08.4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何宁波
[导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同时人们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更加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性,伴随着生态建筑建筑理念的深入发展,在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健康、舒适、高效、美观。
广东弘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同时人们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更加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性,伴随着生态建筑建筑理念的深入发展,在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健康、舒适、高效、美观。
因此,加强生态建筑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推广。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设计;运用;表达
对于现代的建筑行业来说,应该朝着多元化、智能化的目标迈进,生态住宅更是时代进步发展的新型建筑成果。
生态住宅主要是应用多种集成技术,和科学技术有着紧密关系,同时更是地方政府政策法规上所积极倡导和鼓励的一种建筑形式。
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有专业的人员和相关的科学人员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其中涉及到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在技术、能源、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建筑进行整体涉及,从而实现生态住宅的设计。
1生态建筑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以及建筑使用的各个环节中运用综合的科学技术、生态学以及建筑学,从而有效的指导建筑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物,达到人、自然以及建筑的生态平衡。
在建筑设计中其生态建筑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它主要包含了两层地域性,第一层面是生态建筑与地理以及气候等实体要素必须统一,第二层面是生态建筑必须与人文以及历史等抽象的要素形成统一。
为了实现生态建筑与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等其他的特征要素相适应,并且还要求建筑中体现出人类文明抽象要素特征,就必须把地域历史以及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到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理论当中。
因此,因地制宜地取材不仅能在建筑生态理论中得到最好的实践,还赋予了生态建筑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首先,生态建筑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建筑学技术,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性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
大大降低了生态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同时,巧妙的设计还能利用生物作用和物理原理来实现生态建筑内部对通风、采光、保温的要求,从而减少生态建筑运行过程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其次,生态建筑的设计注重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控制工程的造价,还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减轻生态建筑在建筑造价过程中对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再次,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便是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环节,生态建筑在设计与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向环境中排放一定的废物.对这些排放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保证建筑内部的环境不受排放物的影响,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大特点。
2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运用原则
2.1 以人为本
纵观国内外生态型居住建筑的发展历程,无不都是追求舒适健康的建筑。
因此,健康和舒适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态建筑设计要详细分析人们在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使人,建筑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最优的复合体系。
2.2 使用绿色能源
一个优良的建筑设计必须选用最先进的建筑工艺,采用舒适的建筑材料,改变传统建筑中粗放型的生产工艺,要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可利用率,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到资源的重复利用。
其次,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清洁的生产技术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自然通风和通风的技术等。
这样才能收到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整体优化结合全寿命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要从建筑整体出发,合理科学规划,从而延长建筑整体的使用使命。
还要将智能建筑运用到生态住宅建筑中去,从而提供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 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3.1 建筑与外部环境的整体协调设计
生态建筑这一观念提出的较早,但现在许多建筑工程却没有以这一理念实施,例如一些住宅等建筑选址建筑后,再去进行自己预想的绿化,影响了环境再去绿化,其生态性削弱。
生态建筑观的运用将改变这一形式,其实根据周围环境来设计与环境可协调的建筑。
其整体设计思路为,设计者不再将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其作为环境的一个分支。
在设计时按照建筑选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规划,使得设计尽量在原有的环境中进行,不去对原有环境进行改造,而是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其融合在环境中。
但一些建筑会对其一些功能性等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改造环境,对于这种情况建筑设计者需要在保证其功能性等需求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性使其与生态环境融合。
3.2 住宅建筑布局规划设计
进行建筑施工设计时,需要参照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进行建筑施工设计时要遵循“依山傍水”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模式能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在冬季还具有保温隔风效果。
另外,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分析住宅朝向及日照时间的间距,确保通风性,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就当地风环境为设计要素来进行设计,利用风向的频率分布来确定最高的风频率的方位,确定适宜的布局方案。
3.3生态建筑材料的选用
生态建筑材料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在对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施工当中,使每一种建筑材料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杜绝建筑材料的浪费;另外是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以此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生态性;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没有相应的污染和浪费;最后是这样的建筑材料能够在废弃之后重新循环利用。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又系统的工
作,在具体的选择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对建筑材料的性能进行考虑,而且需要对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整体的建筑风格进行考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具体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水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建筑材料,这是一种由各种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并且与传统的施工材料相比较,具有较为方便的环境相容性;对于化学建材来说,在进行生产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一方面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3.4 绿色建筑隔音系统设计应用
公寓楼整体的隔音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隔音绿化林、隔音窗、隔音门、电梯隔音、设备减噪等方面,公寓外绿化带有顺序的密植乔灌木,吸纳减弱噪音;每层楼之间的楼板采用隔音性能优良的浮筑楼板,撞击声级可减低至达到国家住宅建设隔音标准一级。
3.5建筑物的“表皮”生态设计
所谓“表皮”,是指能够改变建筑室内外具体居住环境的保护结构,它能够调节人们居住环境的实体环境,具体包括建筑物墙体、以及许多能够共同改善建筑的附加构造等。
过去的建筑主要关注“表皮”和对高层建筑的装点作用和建筑物的视野等。
而现代高层建筑更加注重高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更多的关注表皮的支撑与控制功能。
4结语
在现代房屋建筑设计中,生态化设计模式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动态的设计模式,其能够很好地将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更加环保,这也符合了当前国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
而在运用生态化模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认真贯彻生态化模式的方针,使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满足生态化模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雯.探究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8):11-12.
[2]刘洋.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18(04):32-34.
[3]管芮,于新蕾,曾子罕,陈钰剑.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