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经济区
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规模以上消费 品市场 l 1 0 个 ,年销售额达 5 0 0 亿元 。2 0 1 1 年改造农 副产 品、农贸市场 3 3 个,打造了哈达果蔬、双盛禽蛋 、绥阳黑木耳 、宝清白 瓜籽等一批 区域专业批发市场。
4 、“ 八 大经济区”市场体 系建设存在 问题分析
地延伸 , 在境外设立黑龙江商 品交易和物流集散 中心 , 建立国际采购和营销 网络。
4 、现代 市场配套服务体 系 要加快构建功能完备 、 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市场基础设施体系 ,为促 进商贸流通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市场交易厅
展能源产业 ,进一步完善煤炭 、 成 品油 、焦炭等市场 ;围绕发展石化产 业, 进一步完善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产品市场 ;围绕大力发展战略新兴
黑龙江省现有省级 以上园区 9 4个 ,其中国家级开发 区 1 O个 , 省级 开发区 2 5个 , 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的工业示范基地 3 8 个 。开展产业项 目将设年活动两年来 , 集 中打造了黑龙江省重点产业 园区 2 1 个, 产业项
目 累计完成投资 7 9 1 3 亿元 。 通过对黑龙江省级以上 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分 析, 其 中以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同区共 6 6 个 ,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的园区共 3 5 个 ,主导产业趋同。 3 、“ 八 大经济区”市 场体 系建设现状 截止 2 0 1 1 年年底 , 全省共有各类商品市场 1 1 5 1 个, 其 中规模以上 商品市场 4 7 9 个, 交易额超亿元以上商 品市场 9 7 个, 成交额达 8 4 0 亿元 。
黑龙江省 “ 八大经济区"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韩朝亮
哈 尔滨 商业 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8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可得性测度及差异研究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金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了解,本文从金融可得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测度,并对其差异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概述中国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中国政府在发展这八大综合经济区时,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
二、金融可得性的测度金融可得性是指公众获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难易程度,它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金融可得性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来自于金融资源、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金融产品种类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下面将从金融资源、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金融产品种类三个方面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金融可得性进行测度。
1.金融资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的两个重要经济带,拥有不菲的金融资源。
其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金融资产总额达59.57 万亿元,金融资源较为充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资源总量也在30 万亿以上,金融资源优势明显。
其他经济区的金融资源总量相对较小,但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资本投入,进一步发展金融资源。
2.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金融市场发展动力明显,金融创新能力强;而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振兴等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金融产品种类较少,金融创新缺乏。
3.金融产品种类各地区的金融产品种类同样存在差异。
其中,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金融产品类型不够丰富;而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经济区,则有较多的金融产品种类,金融创新能力强。
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的综合测度及收敛性分析——来自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实证

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的综合测度及收敛性分析——来自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实证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的综合测度及收敛性分析——来自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实证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选取中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测度和收敛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经济区的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八大经济区在产业数字化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综合测度;收敛性分析;经济区一、引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营方式,对于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八大经济区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于研究这些经济区的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马克斯韦尔等人通过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了比较。
沃尔特等学者则通过收敛性分析,探究了德国不同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然而,对于中国八大经济区的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将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对这些经济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收敛性分析,并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三、数据来源和测度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的数据,包括八大经济区的GDP、科技创新指数、数字经济规模等指标。
为了综合反映产业数字化水平,本文构建了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利用率、数字化经济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等指标。
同时,运用经济收敛理论中的σ-收敛方法,对这些经济区的产业数字化进行收敛性分析。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测度和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实证结果:首先,中国八大经济区在产业数字化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数字化利用率和数字化经济规模上。
八大经济区

“八大经济区”战略进展和思考一、战略提出背景(一)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国际政治经济跌宕起伏:面对“四个局”1.经济的变局,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困难,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2.政治的乱局,埃及、叙利亚等国发生“革命”,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40余年的统治,中东、北非动荡,出现蔓延趋势。
3.政治经济的迷局,针对中国的战略干预逐渐增加,政治与经济矛盾交互变化、扑捉迷离。
周边环境狼烟四起,台海局势、南海争端、朝鲜半岛、中印制衡;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于中国密切相关,难以割舍。
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要求欧洲给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引来众多非议。
按照WTO协议,世界将于2016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4.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力促“三个转变”,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
黑龙江经济总量位次后移,1978年第8位,2003年第13位,2004年第14位,2007年第15位,2009年16位,2011年17位?图1 (1978-2010)黑龙江与全国经济总量对比图2 黑龙江省地貌图(三)省情特点、发展条件1.一条边境线:近3000公里,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俄贸易占全国22%。
2.两大平原:粮食产量、商品量、绿色食品、农机动力居全国首位3.三大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50%山地丘陵,矿产资源富集;森林植被形成天然屏障;五山一水一草二份田,自然、生态、田园等旅游资源,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独具特色。
4.四大产业:装备、能源、石化、食品传统产业是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质量不高。
5.五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绥芬河。
二、战略发展进程(一)经济总量、质量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2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73.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75.6%和1.7倍。
八大经济区

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
“八大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
“十大工程”: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双鸭山“五区一城”、“八个重点抓”
“五区一城”:全力打造全省煤电化基地核心区、钢铁产业重点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俄绿色食品加工贸易区、北大荒风光旅游区“五大特色经济区”和山水生态城。
“八个重点抓”:1、突出“发展抓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上项目力度。
2、突出“工业抓园区”,进一步构筑工业发展新优势。
3、突出“农业抓示范”,进一步提升农业和农村发展层次。
4、突出“三产抓市场”,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增速。
5、突出“城建抓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6、突出“安全抓防范”,进一步加大维护安全稳定力度。
7、突出“干部抓作风”,进一步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转变。
8、突出“社会抓和谐”,进一步提升民生工作水平。
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分析——以八大经济区为例

各地 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接近全 国平均水平 ,但除黄河 中游
地 区经 济发 展提 速 较 明显 ,八 大经 济 区间 的 差 距 主 要 还 是 表 现 在 东 西 部之 间 。 区人 均 G P与 全 国平 均水 平 的 比值 有 收 敛 的 各 D 趋势 , 比较 明 显 。 这反 映 国家 所 提 出 的西 部 大 开 发 、 部 崛起 以 中
人 口分 别加 总后 相 除 求 得 ) 。为 扣 除 物 价 波 动 因 素 , 映 欠 发 达 反
地 区经济总量的真实情况 ,将 各地 区每年 G P数 据都 做了除 D
以 G P 平 减 指 数 的 变换 。 D
23 研 究 方 法 .
基尼 系数是 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实证研究 中广泛采用的一种
地 区 问 的相 对 差 异 开 始缩 小 。
发展东部地区 , 并给予一系列优 惠政策 , 进行 了一 系列改革 ,形 和高投资回报率 , 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资金 、 技术 、 人才等资源 ,
西 部 地 区 的发 展 产 生 了不 利 影 响 。
成 了一定的刺激 、 激励机 制。同时 , 由于东部地 区的高经济效益
鲁P 喜 等
( ㈦ 5 )
青、 、 、 。 宁 藏 新 22 数 据 来 源及 处 理 .
3 八大经 济 区区域 差异 时空 特点 实证分 析
31 八 大 经 济 区 的 人 均 GD . P的 基 尼 系数 与变 异 系数 分 析
本文采用人均 G P作为指标数据来分析区域差异 。 D 文中数
个或者多个不同水平或不 同水平总体的变异度[ 区域经济差异 6 1 , 的变异系数( v 以人均 G P的波动情况来判别。 c) D 变异系数的有 两种计算方法 , 一种是普通人均 GD P变异 系数 , 公式为 :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八大经济区划分标准

八大经济区划分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发展差异。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八大经济区”的划分设想,旨在将全国划分为八个综合经济区,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区域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地域特征、政策导向、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八大经济区划分标准进行探讨。
一、区域划分标准八大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以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为依据,具体包括以下标准:1、地理位置:各经济区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中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经济发展水平:各经济区内的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具有相似性。
3、文化背景:各经济区内的省份在文化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具有相似性。
4、资源禀赋:各经济区内的省份在资源禀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具有相似性。
二、经济发展水平八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东北综合经济区虽然在一些领域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整体上已经逐渐落后。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快发展步伐。
三、产业结构八大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以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则以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东北综合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则是以资源型产业和重型制造业为主。
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和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八大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一定差异。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经济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要围绕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林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要做优做强林木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林特产品加工业、养生度假观光旅游业。
要加强林区替代能源建设,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
要加强生态保护与资源培育,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调减森林采伐量,积极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范围,开展好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江河源头及界江界河生态治理,加强湿地、草原恢复和管理。
要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积极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配套政策、林区退耕还林政策,建立林区造林和资源培育补贴机制以及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要大力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林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要集中力量抓好五大连池、北极村、镜泊湖、亚布力等11个旅游名镇建设,争取明年能初具规模,见到成效。
要切实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国家公园石林景区、九曲十八弯湿地公园栈道和游客服务中心、新开流景区湿地公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支线旅游交通、交通主干线与景区连接线交通瓶颈问题,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要加大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会展、商务、温泉、工业、科技等新兴旅游产品。
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公司、文化企业,积极承办和接待各种国内外大型赛事和会展活动,着力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整体形象。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一项战略性宏大工程,是以牺牲龙江眼前利益,为东北、华北地区长远发展做出的贡献性决策。
要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发展、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突出抓好防火、减伐、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植树造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林权制度改革等项工作。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旨在彰显北国风光大气壮丽的自然风情。
要下决心打造黑龙江的特色。
抓住重点,加快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知名景点,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建设好旅游名镇,提高接待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到旅游与贸易,旅游与文化相结合。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调研报告王巨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屏障,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价值,这一地区如果继续遭到破坏,将严重危及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建议省委、省政府积极向国家建议,批准把这一地区建成国家级的生态特区,以统筹解决跨省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的问题。
一、加快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更加注重落实保护优先的方针她是我国历史上形成最早的森林区域,也是独存的地处寒温带的生态功能区。
特有的物种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她是我国生态功能区中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地区。
仅由其庇护的耕地面积和每年生产的粮食都占黑龙江省的80%以上。
她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木材供应、淡水资源与矿产资源基地。
目前,她就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及国家级扎龙湿地保护区的水源补给地,从长远看,把黑龙江支流引入嫩江水系,无疑是未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缓解吉、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已经确定为国家三大成矿带和找矿靶区之一。
她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碳储库和碳纳库。
在国际社会关于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森林储碳、纳碳能力,已经作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减排手段的背景下,森林面积占全国6.5%,占全省68%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在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赢得更大的生态空间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是我国的位处边界的生态功能区之一。
全区与俄罗斯边界线长达1480公里。
建设好这一功能区事关国土安全,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驱车深入林区,或从空中俯瞰林海,跃入眼帘的却是使人震惊的景象:一是森林景观破碎化。
在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作为顶级群落已寥寥无几。
在大兴安岭深山区,风折木、火烧木横躺竖卧,已经沙化的草地、湿地和采伐、火烧迹地形成的块块斑秃、挖山采石留下的片片裸地、采金后遗弃的河滩到处可见。
二是森林蓄积总量锐减。
与开发之初相比,大兴安岭由7.6亿立方米下降到5.1亿立方米;伊春市由4.3亿立方米下降到2.2亿立方米,总蓄积减少近40%。
林区南部近千公里次生林边缘已向后退缩50公里以上。
三是森林质量严重下降。
采育比例失调,同龄纯林增加,异龄复层林减少,优势树种面积萎缩,龄组结构严重失衡。
森林顶极群落状态已不存在。
四是生态功能与景观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破坏。
种种迹象表明,天然生态系统已开始出现逆向演替的迹象,正在使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的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要建设好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更加注重落实保护优先的方针。
首先,地方政府要切实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始终把经济建设置于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之下。
大兴安岭“六措并举”保护生态的经验值得借鉴,伊春叫得很响的“三个决不”和“三个坚决不上”,应该成为指导经济建设的具体准则。
其次,全社会都要从大小兴安岭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提供的直接的经济价值、社会收益远高于社会付出着眼,自觉地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
目前这一地区经济增加值仅300多亿元,不到全省的6%,但由她所提供的、目前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生态服务价值则高达数千亿元,是直接经济价值的几十倍。
应从直接受益的大中城市、工矿企业、水利电力、农业牧业等行业征收生态补偿基金,或面向全社会开征生态税反补这一地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
再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生态功能区建设纳入国家议程。
要继续扩大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覆盖范围,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以及承担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的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所需的人员与经费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
二、加快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抓住主要矛盾,尽快停止商业性采伐要保护这片大森林,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按照森林生长量科学调减木材产量,尽快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全面转向可持续经营。
其主要理由:一是森林可采资源已基本枯竭。
大兴安岭真正可采的不到1000万立方米。
如果继续维持目前每年近400万立方米的木材产量,只能进一步砍伐中幼林,不仅会降低林地生产力,也彻底毁掉了国家未来的木材供应基地。
二是从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要求出发,在已经定位为生态功能区后,也需要尽快停止商业性采伐。
与开发初相比,天然林单位蓄积严重下降,已不足以发挥森林应有的功能,雨过之后,大小兴安岭主要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均已严重降低,嫩江地区几次大洪水就是例证。
按照森林生长量科学调整木材产量,尽快停止商业采伐,给这片超采的森林以一定的休养生息时间。
据测算休养生息期以大兴安岭40年,小兴安岭30年为宜。
为此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理顺经济关系,把现在由林业企业承担的政府性、社会性和社区性的经费剥离出来,为停止商业性采伐创造经济条件。
二是要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延长天保工程实施期,提高天保工程的补贴标准,调整天保工程资金使用范围。
三是国家应与建设生态功能区相配套安排专项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区拖欠职工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比照煤城棚户区改造政策,完善林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补贴办法,鼓励进口俄罗斯木材。
四是要从金融、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上扶持大小兴安岭地区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切实理顺经济管理体制,为形成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奠定制度性基础大小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现演变至今越来越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政企不分使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难以兼容。
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会本能地坚持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忽视生态效益,使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目标悬空。
——政企不分严重地混淆了财政与企业两种资金的性质。
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和行政命令,支配承担着生产经营职能的企业资金,而不是用财政资金供养政府工作人员,承担社会性和福利性支出,不仅增加企业负担,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也迫使企业把资金缺口放在大量消耗资源上。
——政企不分使国家对森林资源监管流于形式。
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与企业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格局,致使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监管,无论怎样变换形式,无论机构怎样升格,无论监管队伍专业化到什么程度,都无法解决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问题。
这是政府管理失灵典型表现。
——政企不分导致地方与企业对森林的经营不可避免地走向重采轻育。
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开矿采金形成的废弃地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在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博弈中,受损的总是长远与全局利益。
——政企不分导致了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经济发展的很多政策,如小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林区根本享受不到,已成为影响林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要建立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长效机制,从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大兴安岭地区的管理体制问题;建议省政府以公务员法实施、生态功能区纲要颁布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先行试点解决政企不分问题。
四、加快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切实加大林权制度改革步伐,把生态建设与富裕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到现在为止,国有林区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全省城镇在岗职工中是最低的。
一些林场(所)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出路就在于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典型。
典型一:清河林业局从1998年起,在全省首创的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
林业职工以林下资源为基础,98.5%的职工户有了自营项目,职工户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以上。
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大森林没有发生过火灾,没有发生过病虫害,没发生过滥采盗伐;几年来造林成活率达95.8%,完成森林抚育面积增长22.7%,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增长18.9%,森林资源消耗减少40%,林木蓄积增加20%,而木材产量则由2000年的16万立方米,调减到去年的10万立方米,到2010年要调减到6万立方米。
开始走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道路。
典型二:伊春实施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改革前,“年年造林不见林”,林改后,试点单位当年造林成活率98.6%。
首批参加承包的500户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平均每户实现增收3500元以上。
林改使承包职工拥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使林区跳出了“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初步实现了“国家得生态、企业卸包袱、职工得收益、社会得稳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