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制形位公差应用指南介绍5(位置公差部分))
形位公差详解【优质PPT】

2021/10/10
6
2.3 按存在的状态分: ➢ 实际要素 Real Feature — 零件加工后实际存在的要素(存在误差)。
实际要素是按规定方法,由在实际要素上测量有限个点得到 的实际要素的近似替代要素(测得实际要素)来体现的。
每个实际要素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可以有若干个替代要素。
各种形状和位置误差都将会对零件的装配和使用性能产生 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机械类零件的几何精度,除了必须规定适当的尺寸 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外,还须对零件规定合理的形状和 位置公差。
2021/10/10
4
一 要素 Feature
1 定义
要素是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 — 点、线、面。 任何零件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它都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
图 18
2021/10/10
25
A. 板类零件基准体系
用 三 个 基 准 框 格 标 注
2021/10/10
图 19
根据夹具设计原理: ➢ 基准D - 第一基
准平面约束了三 个自由度, ➢ 基准E - 第二基 准平面约束了二 个自由度, ➢ 基准F - 第三基 准平面约束了一 个自由度。
26
B. 盘类零件基准体系
当某些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可同时应用于轮廓及中心要素时,GM标准 的标注方法与我国GB标准相同。它在这些公差特征项目中有专门说明。
2021/10/10
14
3.2.3 几个特殊标注 除非另有要求,其公差适用于整个被测要素。
a) 对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在全长上和给定长度内分别有要求 时,应按图8 标注(GM 标准与我国GB 标准相同) ; 全长上直线度 公差0.4。
圆锥面
圆柱面
形位公差介绍

图6 同轴度综 合控制平行度
3.2位置度与垂直度 位置度是一项综合公差。如图7所示, 两孔轴线的直线度及两孔轴线对基准面的 垂直度可由位置度综合控制,没有必要再 重复标注。 3.3定位公差(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 所有定位公差的项目可由位置度来取 代标注(见图8、图9)。 图8及图9中的a)与 b)具有同样的控制效果,公差带形状及检 测方法相同。 由此完全可以用位置度取代同轴度和 对称度。由于在生产中对上述情况标注同 轴度和对称度比标注位置度更直观明确, 所以图样上标注同轴度和对称度更恰当, 而位置度通常用于限制点、线的位置误差。
图11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
图12 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全跳动
4.3径向圆跳动与斜向圆跳动 对于圆锥表面和对称回转轴线的成形 表面一般应标注斜向圆跳动。只有当锥 面锥角较小时(如a≤10°)才可标注径向 圆跳动代替斜向圆跳动,以便于检测。 如图13所示,设径向圆跳动误差为H,斜 图10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向圆跳动误差为h,则:h=Hcosa。 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 轴线的任意的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 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 之间的区域(见图10a),其公差带限制在 两坐标(平面坐标)范围内。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为公差值t, 图13 斜向圆跳动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 域(见图10b),其公差带限制在三坐标(空 间坐标)范围内。
图5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同 时标注
3.定向位置公差与定位位置公差
定向公差与定位公差的关系如 同位置公差与形状公差关系一样, 通常定位公差可以控制定向要求, 因为被测实际要素在定位公差带内 不仅其位置公差变化(平移)受到控 制,同时方向变化(角位移)亦受到 控制。 3.1同轴度、平行度 如图6中两孔轴线同轴度公差 完全可以控制两轴线的平行度要求, 因其控制了被测轴线对基准的平移、 倾斜或弯曲,所以不必再标注两孔 轴线平行度。
形位公差详解 含图片说明

形位公差的分类介绍 线轮廓度
采用线轮廓度首先 必须将其理想轮廓 线标注出来,因为 公差带形状与之有 关。 理想线轮廓到底面 位置由尺寸公差控 制,则线轮廓度公 差带将可在尺寸公 差带内上下平动及 摆动。
公差带形状为两等距曲线
形位公差的分类介绍 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 指标
公差带形状为两等距曲面
形位公差的分类介绍 面轮廓度(复合轮廓度,美国ASME新标准)
可 在 尺 寸 公 差 内 平 动 和 摆 动
在 尺 寸 公 差 内
只 能 上 下 平 动
我国GB标准尙未放入此标注形式。因可用25±0.25来等效替代上格。
形位公差的分类介绍 平行度
平面度: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实际应用:
轴线直线度公差 0.5 0. 75 …… 1
0.5 M
图 78
公差原则
示例(用公差带图解释)
最大实体 原则M
最大实体要求(轴)
19.7 - 20
0.4
0.1 - 0.3 0 +0.1 尺寸
0.1 M
LMS = 19.7
Hale Waihona Puke MMS = 20 MMVS = MMS + t = 20 + 0.1 = 20.1
.
形位公差的定义
定义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 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标注无基准
要素是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 — 点、线、面 实际要素 Real Feature — 零件加工后实际存在的要素(存在误差)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 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标注一般需有基 准
形位公差说明

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中英文双语)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中英文双语)公差/值(tolerance/value)基本尺寸(basic size)偏差(deviation)上/下偏差(upper/lower deviation)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fit/clearance fit/interference fit/ transition fits)单/双边公差(unilateral/bilateral tolerance)标准/精度公差(standard/ precision tolerance)基准/特征/点/线/平面/轴线(datum/feature/point/line/ plane/axis)最大/小材料状态(M/LMC=maximum/least material condition)理论正确尺寸(theoretical size )基本尺寸(basic dimension)直径/半径(diameter/radius)直线度(straightness)平面度(flatness)圆度(circularity)圆柱度(cylindricity)线轮廓度(profile of a line)面轮廓度(profile of a surface)定向公差(orientation tolerance)平行度(parallelism)垂直度(perpendicularity)倾斜度(角度) (angularity)位置度(position)对称度(symmetry)同轴度(同心度) (concentricity)圆跳动(circular runout)全跳动(total runout)坐标尺寸(coordinate dimensioning)拔模斜度(draft angle)分型线(parting line)外圆角/内圆角拔模斜度(rounds/fillets draft)肋材和尖角(rib and corner)顶/测/端视图(top/side/ end view)标题] 12. 形位公差符号常用语(中英文双语)公差/值(tolerance/value)基本尺寸(basic size)偏差(deviation)上/下偏差(upper/lower deviation)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fit/clearance fit/interference fit/ transition fits)单/双边公差(unilateral/bilateral tolerance)标准/精度公差(standard/ precision tolerance)基准/特征/点/线/平面/轴线(datum/feature/point/line/ plane/axis)最大/小材料状态(M/LMC=maximum/least material condition)理论正确尺寸(theoretical size )基本尺寸(basic dimension)直径/半径(diameter/radius)直线度(straightness)平面度(flatness)圆度(circularity)圆柱度(cylindricity)线轮廓度(profile of a line)面轮廓度(profile of a surface)定向公差(orientation tolerance)平行度(parallelism)垂直度(perpendicularity)字串6倾斜度(角度) (angularity)位置度(position)对称度(symmetry)同轴度(同心度) (concentricity)圆跳动(circular runout)全跳动(total runout)坐标尺寸(coordinate dimensioning)几何尺寸(geometric dimensioning)拔模斜度(draft angle)分型线(parting line)外圆角/内圆角拔模斜度(rounds/fillets draft)肋材和尖角(rib and corner)顶/测/端视图(top/side/ end view)形位公差的代号及标注(1)形位公差的代号国家标准(GBll82—80)规定,在技术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当无法采用代号时,允许在技术说明中用文字说明。
英制形位公差应用指南介绍6(形状公差)

平行度公差
• 2) 公差带为与基准平 行的圆柱,如图所示的 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
垂直度公差
• 垂直度公差按公差带 的形状分为以下几种: • 1) 公差带为与基准平 面(基准轴线)垂直 的一组平行平面。如 图所示为平面对平面 的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
• 2) 公差带为与基 准平面垂直的圆 柱形。如图所示 ,是轴线对平面 的垂直度,其公 差带是垂直于基 准的圆柱形。
• 轴线直线度公差 • 轴线直线度公差一旦单独给定,无论是MMC还 是RFS,均不再受尺寸公差的控制。
• 右图所示是RFS时的轴线直线度公差。 • 左图所示是MMC时的轴线直线度公差,此时采 用定值量规检验直线度是MMC的最好体现。
• 全长和任意局部长度直线度公差 • 全长和任意局部长度直线度公差标注见下图。 公差框格上半部分足全长上的直线度公差,下 半部分则是任意局部长度上的直线度公差。这 样采用组合式直线度公差,可防止局部误差过 大。如果单独使用任意局部长度上的直线度公 差,则在全长上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以致影 响到装配和使用。
• 跳动公差是指当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时,指示器允许的最大 动程(FIM)。当在基准上标注跳动公差时,那么作为一个零件 控制跳动公差的基准要素,也需要满足该跳动公差。
• 跳动控制的类型
• 跳动控制类型有圆跳动(包括斜向跳动)和全跳动 两种,按设计要求和制造方法而定。一般情况下, 圆跳动反映的综合控制内容要比全跳动少。
• 同一平面两个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 平面度公差
• 平面度公差及公差带如图所示
• 圆度公差
• 圆度公差用于控制回转体表面(如圆柱、圆锥、圆球等表面)的 截面形状。其标注方法及公差带,见下图。
•
•
形状位置公差及英文翻译

形状位置公差及英文翻译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
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
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
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
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
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
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
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
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
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英汉对译。
英制形位公差应用指南介绍5(位置公差部分)

•
•
MMC下的同时要求
当多个成组要素的任何共用基准体系在MMC基础上规 定时,根据功能要求,可以选择这些成组要素作为一 个单个组或具有单独要求的各个组。如果在公差框格 下未加任何附加注释,则把这些成组要素看成是一个 组。 当设计允许这些成组要素作为分别独立的单独组时, 应在每个单独组的公差框格下方加注“分别要 求”(SEP REQT),见下图。
•
• •
实体状态下的位置度公差
被测要素在MMC下位置度公差的解释 被测要素应用MMC时,如果位置度公差值的后面加注M,则实 际上是规定了被测要素的一个实效边界,位置度须受实效边界 的控制 。
• 基准要素在MMC下的允许偏离
• 若成组要素必须相对于在MMC下的基准要素定位,见 下图。当图中基准要素B处于MMC时,它的轴线确定了 几何图框的位置。
• 同轴性控制与同轴度的区别 • 下图所示被测要素的两种可能状态。
• 第1张图中,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的轴线相对 于基准要素的轴线A向左偏移0.2,并从被测要素的表 面右边去除了0.5厚的材料。 • 第2张图中,当从要素表面上侧和下侧分别去除0.25 厚材料的同时,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的轴线相 对于基准要素的轴线A向左偏移0.2。 • 由于图1和图2中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尺寸为直 径25,被测要素保持在可接受的尺寸极限内。对同轴 的位置公差,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轴线的位置相对 于基准要素的轴线也在公差带内。当检查同轴位置公 差时,图1和图2所描述的两种状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对这两种情况,零件都满足标注的同轴位 置公差要求,零件是合格的。 • 对于同轴度,完全相反的(或相应定位的)要素的中心 位置相对于基准要素轴线被控制,见下图。当检查同 轴度要求时,对上图1和图2所描述的那两种状态,只 有图2描述的零件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对这种 情况,零件满足标注的同轴度公差要求,零件是合格 的。而对图1所示的状态,因为有的被测要素的中点 超过0.4直径同轴度公差圆柱的边界,所以不合格。
形位公差的应用

6/ GE – Aviation /
பைடு நூலகம்
四、 圆柱度
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 差值0.05的两同轴圆 柱面之间。
7/ GE – Aviation /
五、 线轮廓度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 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 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想轮 廓线上的圆的两包线之间。
8/ GE – Aviation /
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地连 续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垂直于基 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端面上任意 一点的轴向跳动量不得大于0.05。 (在运动时,指示器必须沿着端面 的理论正确形状和相对于基准所确 定的正确位置移动)
20 / GE – Aviation /
Q & A? 问答?
21 / GE – Aviation /
13 / GE – Aviation /
八、 垂直度
φd的轴线必须位于 正截面为公差值 0.2×0.1,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的四棱 柱内。
线对线 (两个方向)
14 / GE – Aviation /
九、 同轴度
φ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0.1,且与基准轴 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φ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0.1,且与公共轴 线A-B同轴的圆柱面内
通用航空(苏州)
1/ GE – Aviation /
一、 直线度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 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 等直线之间。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 在任意100长度内必须 位于轴向平面内,距 离为公差值0.04的两 平等直线之间。
2/ GE – Aviation /
一、 直线度
d的轴线必须位于正截面为公差值02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四棱线对线两个方向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与公共轴线ab同轴的圆柱面内槽的中心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基准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准要素在MMC下的允许偏离
• 若成组要素必须相对于在MMC下的基准要素定位,见 下图。当图中基准要素B处于MMC时,它的轴线确定了 几何图框的位置。
当基准要素B偏离MMC时,其轴线可以偏离基准轴 线的正确位置(在MMC下的基准B),其偏离值等于
其实际值与MMC尺寸之间的差值的一半。
• 在MMC下的零位置度公差(0M) • 在MMC下的位置度公差可以扩大应用于某些特
• 国标对同轴度的概念与美标同轴性和同轴度皆不相 同,国标是要找出被测要素的提取中心线,提取中 心线应位于与基准同轴的给定直径的圆柱形公差带 内。虽然国标也可以用位置度公差来控制同轴,但 它仍是按提取中心线是否在按基准定位的圆柱形公 差带内来判定是否合格。应用时,要注意概念上的 不同。
• 对称要素的位置度公差
• 相对于同一基准体系由理论正确尺寸定位
• 当两个或多个成组要素以相同的基准顺序,相对 于共用基准要素用理论正确尺寸定位时,使用下 述规则:同时要求 。
•
RFS的同时要求
• 当相对于共用基 准要素而彼此不 以尺寸公差相联 系,或相对于 RFS基础上规定 的共用基准尺寸 要素定位多个成 组要素时,可将 它们考虑成是各 个单个组。如下 图,每个成组要 素都相对于共用 基准要素定位而 彼此不以尺寸公 差相联系。
• 非圆形要素的位置度公差
• 位置度公差也适用于非圆形形体,如槽、凸台、 长圆孔等。由于这些要素的中心要素不是直线, 而是平面,其公差带的形状也不是圆柱,而是 一组平行平面,公差值轴要素的位置公差
• 同轴要素的位置公差是控制要素的同轴 性。同轴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旋转表 面的轴线要求重合的状态。其偏离公共 轴线的允许量可用位置度或跳动公差来 表示。选择哪种方法控制,取决于设计 的功能要求的性质。
• 同轴关系 • 同轴关系可由在MMC基础上规定的位置
度公差控制,也可由在RFS基础上规定 的位置度公差控制,见下图。
• 同样,基准要素可在MMC基础上规定, 也可在RFS基础上规定。这些都取决于 设计要求。
• 基准要素是在MMC基础上规定的, 在这样情况下,基准要素相对 MMC的任何偏离量,均可引起基 准要素轴线与被测要素轴线之间 的附加位移,见下图(c)所示。
• 在RFS基础上的对称要素位置度公差
• 某些设计可以要求对与实际尺寸无关 的要素间的对称性进行控制。此时, 规定的位置度公差和基准都应采用 RFS,见下图。
• 控制相对应要素中点的对称度公差
• 对称度是指两个或多个要素表面所有相 对应中点与基准要素的轴线或中心平面 一致的状态。当设计要求限定使用对称 度公差和符号时,可以使用下图所示的 方法。由于对称度和同轴度控制在概念 上是相同的,有关同轴度的解释同样也 适用于被测要素的对称度。对称度公差 和基准只能在RFS基础上应用。
• 位置度公差标注采用在公差框格中注写位置度符号、公差 值、相关的实体状态限定符号和相应的基准来表示。
理论正确尺寸标注
• 每个要素的位置都是由理论正确尺寸给定的,理论正确尺 寸不带公差。
• 一般公差在图样上也不标出,通常只是在图样的标题栏附 近统一提出要求。为使两者有所区别,理论正确尺寸必须 用下述方法之一与一般公差进行区分:
• 由于图1和图2中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尺寸为直 径25,被测要素保持在可接受的尺寸极限内。对同轴 的位置公差,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轴线的位置相对 于基准要素的轴线也在公差带内。当检查同轴位置公 差时,图1和图2所描述的两种状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对这两种情况,零件都满足标注的同轴位 置公差要求,零件是合格的。
• 同轴性控制与同轴度的区别 • 下图所示被测要素的两种可能状态。
• 第1张图中,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的轴线相对 于基准要素的轴线A向左偏移0.2,并从被测要素的表 面右边去除了0.5厚的材料。
• 第2张图中,当从要素表面上侧和下侧分别去除0.25 厚材料的同时,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的轴线相 对于基准要素的轴线A向左偏移0.2。
• 应用关键点:
• 美标对同轴性控制和同轴度有严格区分。使用时应 注意同轴性是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配合包容面的轴 线,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便于检测,所以美标推荐 采用同轴性控制,即在图样上通过标注位置度公差 或复合位置度来控制同轴性要求。除非是对要素中 心控制有明确的特殊需要,一般不推荐标注同轴度。
• 复合位置度公差
• 复合位置度公差用于确定整个成组要素的位置以及组 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位置和方向)。公差框格中每一 水平部分都可以分别检查,但下边框格总是上框格的 次级。
• 当使用复合位置度控制时,上框格是对整组的定 位控制用理论正确尺寸相对基准定位。
• 下框格是对成组要素中各个要素的控制。它对组 内每个要素规定了较小的位置公差。当复合位置 度的下框格未规定基准时,在建立和控制的范围 内自由定位和定向(可以偏离和倾斜)。若在下框 格内规定基准,这些基准控制的方向,见下图, 以三孔为例。
定的场合。即被测要素在MMC下不允许有位置 误差,此时位置度公差为零。当偏离MMC时才 允许有位置度公差,允许的位置度公差完全随 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而定,见下图。
• 通过0M的标注,在功能范围内可以对被测要素 提供比其他方式更大的公差范围。
RFS的位置度公差
当零件的设计或功能要 求位置度与配合尺寸无 关,如对圆形孔组要素 的位置度可采用RFS, 要求每一个要素的轴线 定位在规定的位置度公 差内,而与尺寸要素无 关,见右图。
• 对于同轴度,完全相反的(或相应定位的)要素的中心 位置相对于基准要素轴线被控制,见下图。当检查同 轴度要求时,对上图1和图2所描述的那两种状态,只 有图2描述的零件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对这种 情况,零件满足标注的同轴度公差要求,零件是合格 的。而对图1所示的状态,因为有的被测要素的中点 超过0.4直径同轴度公差圆柱的边界,所以不合格。
在下框格中重复使用第一和第二基准
• 两个独立位置度公差框格的组合
• 使用两个单独位置度公差框格的组合,见下图 给出了两个单独公差框格的组合,下面的公差 框格重复了基准A和基准B。当保持垂直于基准 平面A而平行于基准B时,圆柱形公差带作为一 组可在定位公差带的控制下左、右移动。
• MMC下对称要素的位置度公差
• 对称性可以在MMC下规定位置度公差 来控制,见下图。同样,基准要素可 以在MMC、LMC基础上规定,也可在 RFS基础上规定,这取决于实际要求。
• 在MMC下零位置度公差控制对称性
• 当有必要在要素的尺寸极限内控制 相关要素的对称性时,应规定在 MMC下的零位置度公差。此时的基 准通常是在MMC基础上规定。在 MMC下的零位置度公差意味着只有 在要素的尺寸向LMC偏离时才允许 有位置偏差。
• MMC下的同时要求
• 当多个成组要素的任何共用基准体系在MMC基础上规 定时,根据功能要求,可以选择这些成组要素作为一 个单个组或具有单独要求的各个组。如果在公差框格 下未加任何附加注释,则把这些成组要素看成是一个 组。
• 当设计允许这些成组要素作为分别独立的单独组时, 应在每个单独组的公差框格下方加注“分别要 求”(SEP REQT),见下图。
• a) 将理论正确尺寸符号标在每一个理论正确尺寸上,见下 图(a)、图(b)。
• b) 在图样上(或在图样的技术条件中)给出通注:“确定理 想位置的无公差尺寸是理论正确尺寸”,图(c)。
• 实体状态下的位置度公差
• 被测要素在MMC下位置度公差的解释
• 被测要素应用MMC时,如果位置度公差值的后面加注M,则实 际上是规定了被测要素的一个实效边界,位置度须受实效边界 的控制 。
• 同轴度
• 同轴度是旋转要素的所有完全相对 的要素的中点与基准要素轴线(或中 心点)一致的状态。
• 同轴度公差的注法
• 同轴度公差是圆柱形(或球形)公差带,它的轴 线(或中心点)与基准要素的轴线(或中心点)重 合。所有被测要素的相应定位的要素的中点, 必须位于圆柱形(或球形)公差带内,并与要素 尺寸无关。规定的公差和基准仅在RFS基础 上适用,见下图。同轴度公差要求建立和验 证要素的中心点。
• 使用延伸公差带的位置度公差
• 延伸公差带,是把公差带延伸到被测孔 之外,控制孔的延伸部分,见下图。延 伸公差带的高度与延伸方向应根据装配 的需要而定,并在图样上作出明确的标 注。
美标82年版本对延伸公差带们标注方法与此标注略有不同
• 位置度的圆锥形公差带
• 图样上对较深的孔的位置度,可在孔 的两端给出不同的公差值,具体注法 见图。此时其公差带的形状不是圆柱 形,而是圆锥形。
• 不同尺寸的孔
• 当所有孔具有相同要求而孔径不同时, 使用单个几何特征符号,并加注“两 孔”字样予以注释,见下图。
• 跳动公差控制
• 当旋转表面的组合为相对于共用基 准轴线的圆柱体、或圆锥体、或相 对于基准点的球体时,推荐使用跳 动公差。在规定跳动公差处,不能 应用MMC概念,因为跳动是控制要 素的表面。
• 成组定位公差中的两个或多个要素
• 在一个相对较大的成组要素定位公差 带内,若有两个或多个同轴要素之处, 可规定如下图所示的控制。
• 成组同轴要素公差的定向
• 当要求精确给出的圆柱建立的边界控 制定向时,在公差框格上部框格规定 的基准如果适用,可在下框格中以相 同的先后顺序重复基准,见下图。
• 应用RFS的孔组
• 6个孔可以在直径25.0~25.6间变化。每个孔都必须位 于与孔尺寸无关的规定的位置度公差范围内。处在 LMC下的孔(直径25.6)和处在MMC下的孔(直径25.0) 具有同样的准确定位。这种位置控制比MMC要求更严 格。
• RFS的基准要素
• 某些设计由于功能要求需要基准要素应用RFS。即必 须要求实际基准要素的轴线(如在图中的基准直径B)与 用于孔组的孔的基准轴线相重合,而与基准要素的尺 寸无关。应用RFS要求,在基准要素偏离MMC时,不 允许孔组对基准轴线增加任何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