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笔记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第一节笔记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第一节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①单摆的周期与摆长l有关。

摆长l越长,周期越大,。

与摆重m和摆角θ的大小无关。

比较摆的周期(图1.1)测量工具:秒表。

测量方法:取两个摆角、摆重相同而摆长不同的摆,分别用秒表测量出两个摆摆动的时间t₁、t₂.然后分别求出周期进行测量。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Ⅰ单位:进行比较的公认标准量1.要比较物体大小要确定单位,无单位的物理量是无意义的。

2.凭感觉估测物理量大小不准确,要精确测量,必须要测量工具。

3.单位分为国际单位(SI)和常用单位。

国际单位只有一个,而常用单位有多个。

Ⅱ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

1光年即为光在一年中所经过的路程,以此类推。

关系:1Km=10³m=10⁴dm=105cm=106mm=109um=1012nm反向:1nm=10-3um=10-6mm=10-7cm=10-8dm=10-9m=10-12Km①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直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密仪器)②如何使用刻度尺(图1.2):❶观察{❷测量值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可缺少。

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

估计值只估计一位数字。

❸若零刻度线磨损,要选择某刻度线做零刻度线(则l=末端数值-某刻度线数值)…………………………………………………………………………………………时间测量:2.测量工具:停表、电子表、石英钟、机械钟(图1.4)3.如何使用停表:分:分度值0.5min,量程0min~15min(一般的停表)秒:分度值0.1s,量程0s~30s(一般的停表)……………………………………………………………………………误差: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真实值只有一个,但无法测量。

测量值可能有多个。

)❷产生误差的原因:①与测量工具有关(分度值不同)。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及其现象的科学,而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础但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下面是对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运动方向。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的单位是牛顿(N),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3. 影响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所受力的大小。

二、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滑轮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减小所需的力量。

3. 斜面原理: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减小所需的力量,使运动更容易进行。

三、能量和功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进行的作用。

功可以使物体移动、变形或产生热量等。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所产生的移动距离乘以力的大小。

3. 功和能量的转化: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和产生热量的能力。

四、声音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的传播使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波动的形式传播的,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进行传递。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着不同的频率和振幅,它们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五、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真空和透明介质传播。

2. 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取决于光线入射的角度和界面的性质。

3.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的折射,从而产生七色光谱。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实验的进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这份笔记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7、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第2节运动的描述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③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2vtst s v 3、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6m/s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机械运动与力●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参照物3、比较参照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位置变化,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

●参照物的特点: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静止);任意性(参照物选取可以任意,但是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方便性(为了便于研究,科学中我们一般以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

若选用其它物体作为参照物,一般都需要作出说明)●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s t =。

速度单位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人走路(1.2m/s )自行车(5m/s )公交车(50km/h )汽车(100km/h )高铁(300km/h )飞机(600km/h )第一宇宙速度(7.9×310m/s )真空中的光速(8103⨯m/s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在v -t 图像中,求一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则可通过求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重力、磁铁的吸引力)。

八年上 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

八年上 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2)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生活中也称为公里,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常见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为:(4)助记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基本工具)、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观察:① 零刻度线②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③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3)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①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④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据数值准确值估计值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注意:如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毫米,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小数点后应有两位数字。

三、时间的测量:(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见时间单位及相互间的关系:时(h)、分(min)、秒(s)①1h=60min=3600s②1min=60s(3)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手表等(4)停表:在实验室、体育比赛等等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停表来准确的计时,常用的停表有机械和电子两种。

(5)机械停表的读数: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而秒针所对应的数值通常有一圈为60秒和一圈为30秒两种停表(如图甲、乙),甲停表的分度值为0.2s,乙停表的分度值为0.1s。

(6)停表的读数方法为: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

但是要特别注意“如果停表是秒针所对应的数值为一圈为30秒”,那么读数就一定要注意“分针过没有过半分钟”,如果过半分钟秒针对应的读数为大于30秒的数(乙停表的示数为2min33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是机械运动,在学完这一单元的时候,要做好知识点总结,这样才方便记忆。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才能作出判断。

那么,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当参照物选择不同,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简单的参照物
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运动快慢的比较
1.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远运动快;
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2.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定义式:
4、速度的单位:
(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2)当路程单位为m,时间的单位为s,则速度的单位是m/s;
当路程单位为km, 时间的单位为h,则速度的单位是km/h.
1m/s= 3.6km/h
四、匀速直线运动
1、把物体变化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实际应用:我们把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速度不发生变化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v=s/t来计算这段速度;
也可用公式v=s/t计算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又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总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物体速度v大小不变,因此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关系。

第2节.力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3、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作用一个力时,乙物体反过来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我们通常把甲对乙的作用叫作用力,乙对甲的作用力叫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四、力的三要素
1、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为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示中标明标度。

3、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精确表示力的大小,不选定标度,不按比例尺画线段的长度,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仍明确表示。

五、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2、1牛的力约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常见测力计
4、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⑴认识弹簧测力计
⑵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
对于弹簧来说,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的就越多。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这是规律是由物理学家胡克发现的,称为胡克定律
⑶弹簧秤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秤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所要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以免损坏弹簧秤。

⏹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
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秤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测量
出现较大的误差。

测量时,拉弹簧秤的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弹簧秤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小测量的误差。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端)
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第3节几种常见的力
一、重力
1、概念: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物体所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G=mg *g是一个比例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可用10N/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水平面垂直)
4、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图中常用C表示
(1)规则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不规则外形的物体,可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3)重心也可不在物体上(发生形变时)。

二、摩擦力
1、滑动摩擦:
1)概念: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匀速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它受到的拉力
4)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
力越大。

2、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也会产生摩擦力——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
2)接触面之间有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变光滑
3)加润滑油、
4)变滑动为滚动
三、弹力
1、概念:
1)弹性形变—在外力作用停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常见形变的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常见的弹力:支持力、拉力
2、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以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与施力物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1)支持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
绳收缩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