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概论04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纲城市地下空间概论第1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空间”概念§地下空间:⼀种不可再⽣的宝贵资源。

⼴义上指地表以下部分;狭义上指“埋置于地表以下具有⼀定规模的天然的或⼈造的空间”,或者指“在岩层或⼟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开发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是指在⾃然形成的溶洞内或由⼈⼯挖掘后进⾏建造的建筑,泛指各种⽣活、⽣产、防护的地下建筑物及构筑物。

1991年⽇本《东京宣⾔》: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类利⽤地下空间的历史§远古时代:⽣活所迫,⾃发利⽤——⽳居中国、⽇本、法国、中东、北⾮都有古⼈类利⽤洞⽳作为居所的现象;约50万年以前,北京西南郊周⼝店、龙⾻⼭上的“⼭顶洞⼈”;3000--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新⽯器时代仰韶⽂化遗址等。

§奴⾪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逐渐开始⾃觉利⽤排⽔系统、仓储设施、宗教设施等。

§近代以来:⼯业⾰命,城市问题,⼤规模利⽤欧洲的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共同沟);伦敦地铁。

§国外近代的地下空间利⽤:第⼀次⼯业⾰命:城市发展及伴⽣的城市问题共同沟的雏形:1833年法国巴黎(上、下⽔管+电信管线)世界上第⼀条共同沟:1861年伦敦新建卡⾥库⼤街(宽12英尺、⾼7.6英尺的半圆形地下管道,煤⽓+上⽔、下⽔管+各种民⽤管线)世界上的第⼀条地铁:1863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第⼆次⼯业⾰命以来:汽车的发明+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平⾯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市政设施、地下步⾏街、地下步⾏⽹络系统——地下城、地下综合体(地下街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集交通、商业、⽂娱等功能为⼀体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城市地下防灾设施(战争防御设施;⾃然灾害防御设施)、其它地下设施(城市地下道路;地下图书馆;地下博物馆;地下冷库;地下油库;地下核电站等)§国内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近代~建国前,内忧外患,基本没有发展;建国初期,主要是以战备为⽬的的“⼈防”⼯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防”⼯程的“平战结合”利⽤是地下空间利⽤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地下空间开发利⽤形式逐步多样化、现代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城市地下空间的意义、规划原则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建设地下的各类设施和空间,包括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管线等。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对于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潜力,减轻地上土地的压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建设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车场等设施,可以减少地面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再次,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美观和品质。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地下空间,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规划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整体布局,确保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协调发展。

2. 合理利用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功能需求和利用潜力,合理规划和配置地下设施,确保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

3. 安全可靠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注重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地下设施的稳定运行和人员安全。

4. 生态环保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地下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5. 社会公平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便利的地下交通和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发展的共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PPT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PPT

竖向规划
确定地下空间的竖向层次和深 度,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的标 高。
需求分析
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包 括交通、设施、防灾等方面的 需求。
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地 下空间的布局规划,包括功能 分区、交通组织等。
防灾规划
考虑地下空间的防灾需求,制 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评估与决策
长期发展考虑
地下空间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考 虑到城市长期发展的需求,预留足 够的扩展空间,避免未来改造的困 难。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
灾害预防
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会增加灾害的 严重性,因此需加强灾害预警系 统的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安全疏散
规划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和避难 场所,确保在灾害发生时人员能
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特点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空间连通性、环境封闭性、资源有限性、开发风险性等 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 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提高城市的
承载能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通过地下空间的规划,可以将城 市功能向地下延伸,优化城市功 能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保护城市环境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 城市环境的破坏,保护城市生态 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城市安全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 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
市安全性和稳定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罗马时代的地下水道和防空洞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 的进步,现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逐渐兴起,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件

安全性原则
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 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 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使用。
功能性原则
地下空间的规划应根据其使用 功能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地下
空间的利用效率。
规划策略
分层规划策略
根据地下空间的深度,可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空间 ,不同层次的地下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特点,应根 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住宅区地下空间规划应遵循舒适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确保地下住宅能够满足居 民的生活需求。
住宅区地下空间规划要点
住宅区地下空间规划要点包括合理划分居住单元、优化采光通风系统、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等方面,以提升地下住宅的居住价值和舒适度。
04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式
交通设施
地下停车场、地铁 、隧道等。
工业设施
地下工厂、仓库等 。
商业设施
地下商场、地下餐 厅等。
公共设施
地下图书馆、地下 博物馆等。
防空设施
地下人防工程等。
地下空间的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制定保护规划
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责 任主体。
建立监测系统
定期监测地下空间状况,及时 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加强日常维护
交通引导策略
通过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策略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恢复,确保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综合开发策略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

城市地下空间概论04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概论04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容量
•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 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 和各种城市设施)以及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 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容量,交通容量,土地 容量,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 城市容量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事物。 • 当城市实际容量小于理论容量时,各种城市矛盾一般不 会尖锐化,城市各种容量之间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城 市容量未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以理解为 城市发展尚有潜力;当城市实际容量等于理论极限容量 时,城市容量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城市活力充足。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如何开拓城市理论容量的问题; 当城市实际容量超过理论容量时,城市各种容量之间的 矛盾尖锐化,必将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城市衰 退现象。
4.汉斯· 阿斯普伦德(Hans Aspliond)
为了解决私人汽车数量激增导致的城市交通问题和能源 问题,上世纪70年代瑞典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汉斯· 阿 斯普伦德(Hans Asplund)提出了著名的“双层城市” 规划理论并在瑞典的马尔默(Malmo)新城林登堡 (Lindeborg)的南部做了研究范例。他在《双层城市》 一书中指出:“双层城市”的理论所寻求的是一种新 的城市模式,以使城市中心、建筑、交通三者的关系 得到协调的发展。传统的城镇中各种交通在同一平面 上混和,而“双层城市”则要求交通在两个平面上分 离,即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地面,而机动车交通在地 下或半地下。通过这种重叠的方法来节省土地,从而 产生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它与二十世纪的新城犹如 反转图形一般,改变了新城大量城市用地作为道路使 用的做法,节省下来的土地扩大了空地和绿地。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 的作用,是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就我国 目前城市性质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⑴ 工业城市 ⑵ 交通港口城市 ⑶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一般城市规模较大,用地布局和组成复杂, 城市职能综合性强。我国的直辖市一般是全国的中心城市, 而各省、自治区的首府则是地区性中心城市。 ⑷ 特殊职能城市 城市因某些特殊的因素而具备某种特殊职能,当这些 特殊职能成为城市主要职能时,便称为特殊职能城市,如 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并岗山茨坪镇等)、边防城市 (二连)、风景旅游城市(桂林、黄山市等)、经济特区 城市(深圳、珠海等)等。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功能布局、缓解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土地的稀缺性,使得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满足人们对住房、商业服务、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因此,规划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二、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因素,求取科学、合理、平衡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共识,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可持续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节约性和环境的保护性。

在规划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地下空间的多功能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降低碳排放。

3. 安全性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以安全为前提,确保地下建设的安全可靠。

在规划过程中,应进行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的深度、面积和结构,采取科学的设计和建设措施,保障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

三、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开发1. 交通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地铁、轻轨站点、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地下空间可以规划为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2. 商业服务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商场、超市、餐饮店等商业设施的建设,丰富城市商业体系,提升购物和消费体验。

3. 文化娱乐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满足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4. 公共服务场所:地下空间可用于建设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民生。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指的是在城市建设中,对地下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开发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利用。

地下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下设施、交通通道、环境保护等,以实现最佳的利用效果。

地下空间资源
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地下空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
水资源、地下热资源、地下空间储备等。

地下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补充,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地下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地下热资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地下空间规划原则
地下空间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是综合
规划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

其次是科学规划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根据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地下设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再次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地下空间规划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环保的地下开发方式。

地下空间利用方式
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开发利用。

地下车库是
一种常见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地下商业街是另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有着独特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氛围。

除此之外,地下储存空间、地下文化设施、地下交通通道等也是常见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

地下空间规划案例
以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北京市地下空间规划以。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ppt课件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ppt课件

地下空间的拓展可以促进城市地上、地下 空间的融合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 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促进节能减排
提高城市安全防护能力
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减少土地占用, 降低地面建筑密度,从而降低能耗和排放 ,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城市安全防护设施的载 体,如地下停车场、地下避难所等,提高 城市的抗灾能力。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实践
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介绍其在城市地下空 间规划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如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的综合 利用、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等。
城市地下交通规划案例
北京地铁网络规划
介绍北京地铁网络的布局、线路设计、 站点设置等方面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效 果,分析其对城市交通和区域发展的 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 基础理论ppt课件
目录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述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0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旨在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地面空间压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编制流程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规划编制流程,明确规划目标、原则 、内容等要求。
审批程序
建立规划审批程序,对规划方案进行 审查、评估和审批,确保规划的科学 性和合法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策略
制定规划实施策略,明确实施主体、资金来源、技术路线等,确保规划的有效实 施。
管理机制
建立规划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监管措施、监测反馈等,确保规划的可持续 性和动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立体型
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 整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 建设目标,将地上、地下空间 综合考虑,形成地上地下一体 的完整的空间系统,从而充分 发挥地上、地下空间各自的特 点,为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 市功能发挥作用。
4.网络状 (1)网格状: 以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为基础, 并将它们连通,形成网格状。这种形态主要出现 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 (2)网络状:以城市地下交通为骨架,将整个城市 的地下空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连通,使整个城市 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这种形态主要用于城 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一般以地铁线路为骨架, 以地铁(换乘)站位结点,将各种地下空间按功 能、地域、建设时序等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完整 的地下空间系统。
3.勒· 柯布思埃(Le Corbrier) 法国著名学者勒· 柯布思埃在其所著的《明日 城市》 及《阳光城》 中非常具有远见地阐 述了城市空间开发实质。 其思想实质可归纳为两点:其一,就是指出 传统的城市出现功能性老朽,在平面上力 求合理密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二,就是指出建设多层交通系统是提高 城市空间运营的高效有力措施。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 的作用,是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就我国 目前城市性质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⑴ 工业城市 ⑵ 交通港口城市 ⑶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一般城市规模较大,用地布局和组成复杂, 城市职能综合性强。我国的直辖市一般是全国的中心城市, 而各省、自治区的首府则是地区性中心城市。 ⑷ 特殊职能城市 城市因某些特殊的因素而具备某种特殊职能,当这些 特殊职能成为城市主要职能时,便称为特殊职能城市,如 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并岗山茨坪镇等)、边防城市 (二连)、风景旅游城市(桂林、黄山市等)、经济特区 城市(深圳、珠海等)等。
所有物流系统如污水、垃 圾、供热和供冷的空气等 的运送、处理、回收都在 这个大循环系统中进行。 对于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和生态化建设,具有深 远的意义。
功能规划与形态规划
前面已进行了讲述了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布 局方法。 可参考教材第7章进行复习。
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形态
1.点状
城市点状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城市功 能延伸至地下的物质载体,是地下空间形态构成要素中功能最为 复杂多变的部分。点状地下空间设施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城市化
• 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域中,居住 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 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 是一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 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 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 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 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 (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5. 1998年,芬兰学者Ronka· K等人通过研究,提 出了具有普遍适用形式的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布 局模式。
住宅 工作
办 公 商 业
地上功能建筑
公共活动
购 文 休 车 物 化 闲 站
工业
工 业 场 地 生 仓 产 库 车 间
交通
停 车 场 交 通 隧 道 废 水 处 理 设 施
技术型 基础设施
4.汉斯· 阿斯普伦德(Hans Aspliond)
为了解决私人汽车数量激增导致的城市交通问题和能源 问题,上世纪70年代瑞典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汉斯· 阿 斯普伦德(Hans Asplund)提出了著名的“双层城市” 规划理论并在瑞典的马尔默(Malmo)新城林登堡 (Lindeborg)的南部做了研究范例。他在《双层城市》 一书中指出:“双层城市”的理论所寻求的是一种新 的城市模式,以使城市中心、建筑、交通三者的关系 得到协调的发展。传统的城镇中各种交通在同一平面 上混和,而“双层城市”则要求交通在两个平面上分 离,即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地面,而机动车交通在地 下或半地下。通过这种重叠的方法来节省土地,从而 产生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它与二十世纪的新城犹如 反转图形一般,改变了新城大量城市用地作为道路使 用的做法,节省下来的土地扩大了空地和绿地。
• 近百年来是城市规划理论蓬勃发展的时期, 对世界范围的城市规划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的理论,按其发展演绎的次序有“田园城 市”理论、“卫星城镇”理论、“雅典宪 章”、“邻里单位”理论、“有机疏散” 理论以及关注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城市”理论等。
城市规划阶段划分
• 从总体上说,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 规划两个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城市规划作了下 述几个主要阶段划分:城市规划纲要→城 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城市空间
•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 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 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 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 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 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 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 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2.欧仁· 艾纳尔(Eugene Henerd) 著名法国建筑师欧仁· 艾纳尔堪称倡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的先驱,他的设想是: • (l)环岛式交叉口系统。他提出为了避免车辆相撞和行 驶方便,只需车辆朝同一个方向行驶,并以同心圆周 运动相切的方式出入交叉口。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人 车混行的矛盾,在环岛的地下构筑一条人行过街道, 并在里面布置一些服务设施,初步显露了利用地下空 间解决人车分流的思想。 • (2)多层交通干道系统。欧仁· 艾纳尔就城市空间日益 拥挤问题,于1910 年提出了多层次利用城市街道空间 的设想。干道共分五层,布置行人和汽车交通、有轨 电车、垃圾运输车、排水构筑物、地铁和货运铁路。 “所有车辆都在地下行驶,实现全面的人车分流,使 大量的城市用地可以用来布置花园,屋顶平台同样用 来布置花园”,他的这些设想,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 改造中得以实现。
供 电 燃 多 设 料 用 施 储 途 存 隧 道
10m 20m 30m 40m 50m
地下功能建筑
6.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日本走在前列,尾岛俊雄提出了在城市次深层地下 空间中建立封闭性再循环系统(recycle system) 的构想 。
把开放性的自然循环转化 为封闭性再循环,用工程 方法将多种循环系统组织 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空间中。
城市容量
•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 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 和各种城市设施)以及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 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容量,交通容量,土地 容量,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 城市容量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事物。 • 当城市实际容量小于理论容量时,各种城市矛盾一般不 会尖锐化,城市各种容量之间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城 市容量未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以理解为 城市发展尚有潜力;当城市实际容量等于理论极限容量 时,城市容量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城市活力充足。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如何开拓城市理论容量的问题; 当城市实际容量超过理论容量时,城市各种容量之间的 矛盾尖锐化,必将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城市衰 退现象。
地下空间规划
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1.带状城市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 玛塔(Auturo Soriay Mata)提出了“带状城市(Linear City)” 的构想。索里亚认为城市应沿运输线呈线性发展, 同时对城市运输线的建设提出了三种方案:地面、 地下、空中,并于1892年着手在马德里建设世界上 第一个线性城市。
《地下空间概论》第4讲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土木工程学院 李鹏
城市规划
城市定义
从现代城市的含义上讲,“城市”体现了“人口数量”、 “产业结构”和“行政管辖”三方面的含义。我国1955 年曾 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人,非农业 人门超过50%以上的居民点,被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即俗 称的“城市户口”所在地);另外,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 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工矿点,也可被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按行政区划,各类城市型居民点被划为“直辖市、市、 镇”等。划分依据主要是人口和国民经济产值。 另外,从城市常住人口的数量出发,将城市分为“特大 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几类。从城市性质的角度,还 可分为:港口贸易城市、旅游城市、矿业城市、以某种产业 为主的城市等。
城市容量的拓展
• 城市空间的拓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⑴外延式水平方向扩展;⑵内涵式立体方 向扩展。 前者以增加城市用地为主,进行城市的 平面扩张;后者则在不增加城市用地的情 况下,以通过向上和向下要空间为主进行 拓展。当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并不 排斥,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同时出现。
城市规划理论
2.辐射状
以一个大型城市地下空间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他地下 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பைடு நூலகம்种形态出现在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期,通过大型地下空间的开发,带 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 间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3.脊状
以一定规模的线状地下空间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与两侧的地下空 间连通,形成脊状。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城市没有地铁站的区域, 或以解决静态交通为前提的地下停车系统中,其中的线状地下空 间可能是地下商业街或地下停车系统中的地下车道,与两侧建筑 的地下室连通,或与两侧各个停车库连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