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痔疮的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痔疮的中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痔疮的中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痔疮的中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痔疮是指直肠内或直肠周围静脉丛的曲张、扩张和变性,常伴有出血、肿胀及排便不畅等症状。

中药具有治疗痔疮的丰富经验,多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

一、内服中药治疗法1. 凡士林软胶囊凡士林软胶囊是一种可以润滑肠道、缓解便秘的中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白凡土油(即凡士林),具有润滑作用,可使大便通畅而不伤害直肠黏膜。

患者每天早晚空腹各服5粒,连续服用2个月左右可明显改善痔疮相关症状。

2. 补气活血之品在中医理论中,血虚是造成大部分人群患上内外痔的原因之一。

因此,调养气血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白芍等,既能补气又能活化血液循环,对于改善局部疼痛和缓解便秘都有良好的效果。

3. 利湿通便之药湿气阻滞是导致痔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湿气内停会引起厚肠脾胃功能失调,进而产生排便不畅、大便干硬等症状。

中药杏仁、枳壳、苡仁等具有清利湿热、通九窍之功效,可起到排毒通便的作用。

二、外用中药治疗法1. 牛奶皂牛奶皂是一种以牛奶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洗剂。

它在清洁屁股方面非常有效,并能帮助消除直肠周围的不适感。

将牛奶皂涂抹在患处后,当其变得干净时加水冲洗即可。

每天坚持使用可以缓解且逐渐消除痔疮相关不适。

2. 桃花岭桃花岭是土家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中药,其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制作方法是将桃花岭捣碎,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涂抹在患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可以明显缓解直肠周围的不适,并减轻疼痛和出血。

3. 栲胶软膏栲胶软膏主要成分为栲胶、甘油等。

它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痔疮相关症状。

使用时,将栲胶软膏涂抹在患处,每天两次。

连续使用数周后可观察到明显改善。

三、中药治疗的效果观察中药治疗对于缓解和改善痔疮相关不适具有良好效果。

根据临床实践观察和数据统计,内服中药对于改善排便困难、局部出血等常见症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痔疮是指直肠或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出现病变,导致静脉曲张、堵塞和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常用中药治疗痔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验方,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地黄疏经汤:
组成:生地黄、黄柏、苍术、制草乌、丹皮、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疏经活络、防止湿毒侵入。

适用症状:内痔、外痔、湿疹、湿热出血等。

2. 血府逐瘀汤:
组成:赤芍、当归、川芎、白芍、莪术、黄芪、桃仁、红花。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用症状:疼痛明显、便血较多、块块肿起、瘀血散滞的痔疮。

3. 淡竹叶汤:
组成:竹叶、黄柏、连翘、栀子、茯苓、草乌、川芎、小蓟、川穹、黄芩、车前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适用症状:痔疮疼痛、便血明显、湿热瘀阻。

以上中药验方均在临床实践中有效,但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用合适的方剂。

中药治疗痔疮需要时间和坚持,疗程一般为1-3个月。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增加饮水和蔬菜水果的摄入等,以促进疗效的提高。

如有严重症状或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指导。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Ⅲ期、Ⅳ期痔疮及便血严重的Ⅰ期、Ⅱ期痔疮则需手术治疗。

二、分证论治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1、风伤肠络证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凉血地黄汤。

基本处方: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5g,黄连10g,天花粉15g,甘草6g,赤芍10g,黄芩15g,荆芥15g,枳壳15g。

2、湿热下注证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脏连丸合萆薢化毒汤。

基本处方:萆薢15g,当归尾15g,丹皮15g,牛膝6g,防己15g,木瓜10g,薏苡仁30g,秦艽15g,黄连10g。

3、脾虚气陷证证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

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

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

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苦参汤(苦参30g、蜀椒10g、川柏10g、地肤子20g)。

2、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

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

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3、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

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化痔栓。

三、药膳食疗1、凉拌马齿苋鱼腥草原料:马齿苋、鱼腥草各250g。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痔疮,又称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气血不畅、湿热蕴结、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痔疮一直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那么,中药究竟如何治疗痔疮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药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药治疗痔疮的关键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柏、黄连、地榆、白花蛇舌草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还可以配合一些健脾利湿的中药,如白术、茯苓、炒山药等,以调理脾胃,改善体质,减少痔疮的发作。

其次,中药治疗痔疮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来加速愈合。

常用的外用中药包括黄连素膏、三黄片、生地黄软膏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具有收敛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痔疮的症状,促进痔疮溃疡面的愈合。

此外,中药治疗痔疮还可以通过中药熏洗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熏洗包括艾叶、蒲公英、苦参等。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用温水浸泡患处,能够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最后,中药治疗痔疮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在饮食方面,应该多食用一些有助于健脾利湿、通便利水的食物,如山药、红薯、绿叶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

此外,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大便久留等不良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有助于减轻痔疮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是综合内外治疗,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中药能够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有效缓解痔疮的症状,促进痔疮的愈合。

因此,对于患有痔疮的患者来说,中药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当然,在使用中药治疗痔疮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痔疮的辨证施治:湿热、血瘀与气滞

痔疮的辨证施治:湿热、血瘀与气滞

痔疮的辨证施治:湿热、血瘀与气滞痔疮,又称疮痈、淤痔,是发生在直肠下端和肛门周围的一种常见疾病,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

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生与湿热、血瘀和气滞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就痔疮的辨证施治展开论述,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湿热型痔疮湿热型痔疮是指痔疮病情与湿热有关,湿热常常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长期便秘等原因引起的。

湿热型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肛门灼热、肛周湿痒、大便不利等症状。

对于湿热型痔疮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逐瘀的方法。

例如,可使用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湿热,降低疮疡的炎症反应。

同时,还可以使用决明子、地锦草等祛湿逐瘀的草药,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和瘀血,减轻湿热型痔疮的症状。

二、血瘀型痔疮血瘀型痔疮是指痔疮病情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多见于长期便秘、久坐不动、肥胖等人群。

血瘀型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肛门坠胀、疼痛难忍、便血明显等症状。

对于血瘀型痔疮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草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的疼痛和肿胀。

同时,还可以使用桃仁、红花等调理气血的草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痔疮的愈合。

三、气滞型痔疮气滞型痔疮是指痔疮病情与气机不畅有关,常见于患有肠道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等人群。

气滞型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肛门胀闷、便秘不畅、排气困难等症状。

对于气滞型痔疮的治疗,中医常采用调理气机、舒筋活络的方法。

例如,可使用柴胡、香附等具有调理气机功效的草药,舒缓肛门周围的气滞现象,减轻痔疮引起的不适感。

同时,还可以使用延胡索、秦艽等舒筋活络的草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痔疮的愈合。

综上所述,痔疮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湿热型、血瘀型和气滞型三种。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个体情况,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清洁,避免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痔疮”范畴。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阳气不足、湿热毒邪内蕴、气血不畅所致。

针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

一、中药治疗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根据个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痔疮方面,根据中医的理论,常见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下:1. 湿热内盛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一般表现为肛门湿热、肿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进行内服。

同时,还可以搭配朱砂、冰片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2. 气血不足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常见症状为肛门出血、脉搏弱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补益气血,可选用当归、黄芪、白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此外,还可以使用草乌、甘草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3. 气滞血瘀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坠胀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川芎、赤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外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三黄片等药物。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的辨证结果来定。

二、针灸疗法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在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来选择相应的穴位。

1. 湿热内盛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脘、大肠经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2. 气血不足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命门、足太阴脾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3. 气滞血瘀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针灸的方法和穴位选择。

三、推拿按摩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痔疮的症状。

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方法。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痔疮的中医辨证

痔疮的中医辨证

痔疮的中医辨证中医看痔疮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

《症治要诀》云:“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见闻录》说:“纯下清血者,风也。

”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且由于风邪善行数变之特性,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医宗金鉴》说:“肛门围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指出了该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内结伤阴,大便干结所致。

《见闻录》曰:“色如烟尘者,湿也……”指出了无论内伤饮食,恣食肥甘,还是久居湿地,均可使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诱发痔疮。

《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更明确指出了火热伤津、热毒内蕴可诱发痔疮。

而《黄帝内经》则更早指出:“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

”说明了气虚,无力收敛摄纳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说明脾胃功能差,可致生血功能低下,血虚不能濡养肛门,则会出现痔疮,便血,反之,痔疮便血日久,可致血虚加重。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痔疮发病的原因,不外这几种,可单独致病,也可同时存在,因而为中医治疗痔疮奠定了理论基础。

痔疮的中医内治法如何?中医的内治法,目前临床上也较常用,主要用于Ⅰ期内痔、年老体弱者;或者Ⅱ期、Ⅲ期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此外对痔疮初起的一切炎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以益气固脱、收敛止血为总纲,但根据个体素质的不同,当辨证论治。

①清热祛风凉血,多用于风热肠燥便血,血栓外痔初起;②清热利湿,多用于肛门肿痛,甚则流脓者;③清热解毒,用于肛门肿痛、发烧者;④养血补血,用于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者;⑤清热通里,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热甚便如羊粪球,热结旁流,便坚而出血者;⑥生津润燥,用于血虚津亏,便秘者;⑦补中益气,则用于小儿或年老体衰或经产妇气虚下陷者。

只要组方得当,不失***,内治法对痔疮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痔疮的方法有哪些
有一句俗语叫做“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之高,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办公族,每天都在办公室坐着,造成了痔疮的发病率更高,那么如何治疗痔疮呢?下面分享痔疮的中医治疗和偏方。

中医辨证治疗痔疮
(1)气滞血瘀
主证:肛缘肿胀,隐见紫瘀,内痔脱出,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管紧缩,便秘溲黄。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化瘀,消肿解毒止痛。

方药:止痛如神汤。

方解:方中以熟大黄主泻火解毒,活血行瘀;辅以黄柏、枳实清热燥湿,泻热通便;皂角刺消肿排脓;归尾、秦艽养血祛风;苍术、防风、泽泻、槟榔以祛风利湿,降气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消肿,行气化瘀止痛之功。

(2)风伤肠络
主证:便血色鲜红,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门瘙痒,口燥咽干。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

方解:方中以生地黄、当归尾、赤芍凉血和血;黄芩、黄连、天花粉清热泻火;地榆、槐角能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配以升麻、甘草等以清热解毒;荆芥祛风解表,凉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3)脾虚气陷
主证:痔核脱出,不易复位,肛门下坠感,便血色淡,伴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芤。

治法:补中益气,固脱止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解: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脾虚则运化失司,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参、耆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提升;血生于气,气虚则血弱,故用当归补血和营;赤石脂涩肠固脱止血。

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脱止血的作用。

(4)湿热下注
主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或脱出物渗出液较多,黏膜糜烂,或伴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潮湿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合萆薢渗湿汤。

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可提高疗效,两者合用具有清化大肠湿热之功。

萆薢分清化浊;牡丹皮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止血,黄柏以苦胜湿,以寒清热;茯苓、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以淡渗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渗湿止血之功。

治疗痔疮的偏方
[方一]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克。

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方二] 浮萍适量。

水煎,趁热擦洗患处。

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三] 柞树叶30克。

捣烂敷患处。

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方四]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克,白砂糖汤下,日3次。

本方源于《危氏方》,适用于血痔。

[方五] 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

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本产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六] 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

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方七] 南皿籽10印克。

加水煎煮,趁热熏肛门,每日最少2次,连熏数天即愈,熏药期间禁食鱼类发物。

本方对内痔有效。

[方八] 红糖100克,金针菜120克。

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

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方九] 朱砂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克,甘草6克。

布包马勃与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约160毫升。

[方十] 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十一]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方十二]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
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原文链接:/zc/2013/0829/14429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