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体系介绍
常用的A股指数

常用的A股指数A股指数是一种反映市场A股走势的指数,它不是一种指数,在我国目前使用的反映A股走势的股票指数有几十种之多,以下是比较常用的8个股票指数。
第一种、上证股票指数系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
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票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第二种、深圳综合股票指数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
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
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券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份股指数,其中只有40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
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个股票指数,一个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一个是现在的成份股指数,但从运行势态来看,两个指数间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第三种、沪深30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沪深300指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发布。
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数。
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第一次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
上证指数是一种股价加权平均指数

上证指数是一种股价加权平均指数,包括上证材料指数,上证工业指数等等,一般我们讲上证指数,是指上证综合指数,投资者谈论的大盘指数一般也是讲上证综合指数。
比如投资者说:2007年大盘一路狂升至6124点。
这里的6124点就是说上证指数的点位。
上证指数以一些权重股为统计数据,他反应出的是“整个市场的走势如何”,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是涨了还是跌了”。
股评家所说的沪指,也是指上证指数,我们买入或卖出股票时,也常以上证指数做参考依据,首页要确定上证指数是在上升通道中,这时股票可做,若上证指数处在下跌通道中,这时候就学习或去旅游。
因为上证指数的运行方向一但确定,则很难改变。
A股B股H股就是指不同的股市,不同的股票市场。
什么是A股?A股是指国内的以人民币交易的股票,也就是我们这样的一般投资者购买的股票。
A股与其他股市最大的不同,是其交易机制是T+1,就是说你今天买了股,起码要明天才能卖出,不能当天买当天卖。
什么是B股?B股是指以外币交易的股票,投资中国B股的主要是些香港人台湾人,很多人理解为B股就是面向海外人士的,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如果你在境内有合法的外汇储蓄也一样可以投资B股,只是大家觉得用人民币交易更方便而普遍投资A股。
什么是H股?H股是指公司在国内成立但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这一类股票大部分都是些大型国有企业。
港股有个国企指数,就是为H股编制的。
这些股,有什么关联吗?有的。
比如06年中国A股走强,H股也脱离港股大势走得很强,有些公司即在国内发行股票,也在香港发行股票,因为从股民心理上来讲,同一个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场涨了说明公司向好,那么有什么理由在香港涨不起来,于是纷纷购入。
新手在炒股之初,会遇到“个股”这个煞有介事的名词,比如股评上说大盘如何如何,个股如何如何,还有“精选个股”,其实个股就是指“一支股票”,意思是相对于大盘来讲的。
平时大家谈股市,因为你持有的股票与我的不同,只有谈谈大盘(上证指数),与大盘这一概念相反的就是你手中的个股。
上证指数构建形式

上证指数构建形式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股范围:上证指数的选股范围主要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具体来说,被纳入上证指数的股票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属于A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值和流动性。
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上证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的表现。
2.权重计算:上证指数的权重计算是基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
自由流通市值是指一个公司的市值减去其内部持有股份的市值,在计算上证指数权重时,通常采用这一指标来评估公司在指数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自由流通市值越大的公司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越高,反之亦然。
这种权重计算方法使得上证指数更加贴近实际市场状况。
3.调整频率:上证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一般来说,上证指数的调整频率为每季度一次,具体时间为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在调整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根据市场情况重新评估成分股和权重,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行业覆盖: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还包括行业覆盖。
在选择成分股时,上证指数编制机构会尽量保持各个行业的代表性,以确保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
这种行业覆盖的设计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是一个综合考量市场规模、流动性、行业分布等多个因素的过程,旨在确保指数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市场状况。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上证指数的构建形式,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的增值和保值。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指数道琼斯指数!

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例】计算销售总额的变动并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计 商品 量
销售量
名称 单 基期 报告期
位 q0 q1
甲 件 120 100
乙 支 1000 1200
丙 台 60
第十二章 统计指数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证 指数、深证指数、道琼斯
指数……!
主要内容
§7.1 统计指数概述 §7.2 综合指数 §7.3 平均指数 §7.4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法 §7.5 指数数列 §7.6 常用价格指数简介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指数的概念及性质 三、指数的分类
Iq
q1 p0 q0 p0
I p
p1 q1 p0 q1
同度量因素
I p
p1q p0q
同度量因素:综合、 加权
拉氏公式(Laspeyres) 帕氏公式(Paasche) 马-埃公式(折衷公式) 费氏公式(理想公式)
拉氏公式(Laspeyres)
Lp
p1q0 p0q0
Iq
iqq0 p0 q0 p0
⑵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适用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变形
I p
q1 p1
1 ip
q1 p1
(3) 掌握了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分母资料时,可 将综合指数变为加权算数平均指数
(4) 掌握了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分子资料时,可 将综合指数变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三、指数因素分析的种类及应用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指数体系
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并且具有 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 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上证指数体系介绍

第六日
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 。
第六日指数计算
汇率变动为8.50人民币 / 美元。指数需作修正。
第三日指数计算
股票Y股本增加1,000股,次日为股本变动日,调整后的股本数为 9,000+1,000=10,000股。次日为股票B送股上市日,调整后的股本数 为8000×(1+1)=16000股。指数需作修正。
第三日指数修正
当日经调整后的总市值为: 类别I=85,000+18,000+16,000×5=183,000元;
第六日指数修正
当日经调整后的总市值为: 类别I = 220,250+10,000×0.30×(8.50-8.00)=221,750元; 类别III = 221,750+363,500=585,250元。
➢ 暂停上市股票;
➢ 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报告严重亏损的股票;
➢ 股价波动较大、市场表现明显受到操纵的股票;
➢ 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定的应该剔除的股票。
上证180指数
选样标准:行业内的代表性;规模;流动性。
选样方法:
➢ 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对股票 进行综合排名;
➢ 按照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
类别II = 301,000+20.00×1,000=321,000元; 类别III = 183,000+346,500=504,000元。
第四日
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 。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影响因素有哪些-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影响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律师36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上市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为了企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一些公司会采取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企业单位需要发行股票,相关金融机构会做一个上证指数分析,但是很多欲投资的朋友不了解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故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一、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
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
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
其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
上证指数 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计算规则
上证指数(也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计算规则基于成分股的价格变化和流通市值,具体规则如下:
1. 样本选择:
1)上证指数的样本空间涵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和B股。
2)样本股的选择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股票的市值规模、流动性、行业代表
性等。
2. 编制方法:
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值= 基期指数值× [报告期样本股总调整市值/ 基期样本股总调整市值] × 100
其中,样本股总调整市值是根据每只股票的最新价乘以其调整后的自由流通股数得到的。
3. 基期与基点:
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点为100点。
4. 权重计算:
自2007年起,上证指数采用了自由流通量加权法,即每只股票在指数中的
权重与其自由流通市值成正比。
这意味着市值越大的股票对指数的影响越大。
5. 调整机制:
指数会定期进行成分股的调整,通常每年进行两次例行审核,以确保样本股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发展状况。
6. 除数修正:
当有样本股分红派息、配股、增发新股等影响其价格和市值变动的情况时,会对除数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指数不受股本变动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信息可能会随着上交所相关规则的修订而更新,请参阅最新的上证指数编制方案获取最准确信息。
上证指数 算法

上证指数算法
上证指数是一种基于市场交易数据的股票指数,它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用于反映中国股市整体的走势和市场状况。
那么,上证指数的算法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上证指数的股票池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包括全部A股和B股,但不包括科创板股票和新股申购。
其次,上证指数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法,即以不同个股的市值作为权重,计算出整个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具体来说,上证指数的算法包括以下几部分:
1.确定股票池:上证指数的股票池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包括全部A股和B股,但不包括科创板股票和新股申购。
2.计算每只股票的市值:每只股票的市值等于该股票的流通市值乘以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3.计算加权系数:每只股票的加权系数等于该股票的市值除以股票池中所有股票的市值之和。
4.计算指数点数:指数点数等于所有股票的加权收盘价之和,再乘以基准日的指数基数。
5.计算涨跌幅:涨跌幅等于当前指数点数减去前一个交易日的指数点数,再除以前一个交易日的指数点数,最后乘以100%。
综上所述,上证指数的算法是基于加权平均法,通过股票池中每只股票的市值来计算出整个指数的加权平均数,以反映中国股市整体的走势和市场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
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上市-- 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计入指 数(上证180和上证50指数除外)。 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 其自然回落。 除权-- 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 修正指数。
指数
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份额)
指数的实时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为“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 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日收盘价) 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 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
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选样方法:根据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 综合排名,取排名前50位的股票组成样本,但市场表 现异常并经专家委员会认定不宜作为样本的股票除外。
上证其他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A股和 B股) ; 分类指数的成份股是相应股票类别或行业类别的 全部股票; 上证A股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A股,上证B 股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B股,行业分类指数的 样本股是该行业全部上市股票(A股和B股)。
上证指数体系介绍
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 权威统计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上证 指数系列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 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 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其中最早编制的为上证 综合指数。为推动长远的证券市场基础建设和规范化 进程,200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 进行了调整并更名为上证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 数)。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 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 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 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基金指数的成份股是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的证券投资基金 ;
指数的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以“点”为单位,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 格指数公式计算 。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 续,基点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 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50只成份股 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4年1月2日 起正式发布。 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点,自1991年7月15日 起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的计算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
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 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
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同上。
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的计算
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 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 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 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若停牌时 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 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 数修正。 撤权--撤去成份股的权数,将其暂时剔除于指数的计算之外。
上证180指数的计算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
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 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 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
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
上证180指数的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从总体上和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品种价格的变动情况,可
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景气状况及其价格整体变动状况,
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析参照系,随
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上证指
数也将逐步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为 保证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指数运做的规范性,上海 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国内首个指数专家委员会,就指 数编制方法、样本股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
上证指数的采样范围
纳入指数计算范围的股票称为指 数样本股(亦称成份股),成为样本
股的前提条件是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 易所挂牌上市。
上证180指数
上证180指数的样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 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 样本空间:剔除下列股票后的所有上海A股股票。
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
第一日指数计算
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 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股数)。
上证基金指数的计算
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 / 基 期 × 基日
被停牌的成份股于连续停牌第三日撤权。
增发新股的成份股于增发股份发行日的前一交易日撤权。
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复权--恢复成份股的权数,将其重新纳入指数的计算之中。
因停牌而被撤权的成份股于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复权。
增发新股的成份股于增发股份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复权。
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内部职工股上
类别 总市值(元) (1) I II III 164,000 298,000 462,000 基期 (2) 164,000 298,000 462,000 基期指数 (3) 100 1,000 100 收盘指数 (3)×(1)/(2) 100.000 1,000.000 100.000
第一日
未发生任何指数修正情况。当日汇率:8.00人民币 / 美元。
暂停上市股票;
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报告严重亏损的股票;
股价波动较大、市场表现明显受到操纵的股票;
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定的应该剔除的股票。
上证180指数
选样标准:行业内的代表性;规模;流动性。
选样方法:
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对 股票进行综合排名; 按照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 按照行业的样本分配只数,在行业内选取排名 靠前的股票; 对各行业选取的样本作进一步调整,使成份股 总数为180家。
上证180指数
样本股的调整: 上证成份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 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
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特殊
情况时也可能对样本进行临时调整。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的成份股是在上证180指数的成份股 中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强的50只股票。
样本空间: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样本数量:50只股票。 选样标准:规模;流动性。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系列
指数名称 样本指数类 上证 180 上证 50 综合指数类 上证指数 分类指数类 A 股指数 B 股指数 工业指数 商业指数 地产指数 公用指数 综合指数 其他指数类 基金指数 国债指数 企债指数 基准日期 2002-06-28 2003-12-31 1990-12-19 1990-12-19 1992-02-21 1993-04-30 1993-04-30 1993-04-30 1993-04-30 1993-04-30 2000-05-08 2002-12-31 2002-12-31 基准点数 3299.06 1000 100 100 100 1358.78 1358.78 1358.78 1358.78 1358.78 1000 100 100 成份股数量 180 50 826 773 53 530 58 20 77 131 25 19 20 成份股总股本数(亿股) 2678.59 1884.02 4182.84 4086.91 95.93 2622.2 138.83 69.69 740.48 611.65 398 4996.97 -
指数的计算
上证A股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A股的市 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 式发布。 上证 B 股指数,以 1992 年 2 月 21 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 B 股的 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8月17日起 正式发布。 分类指数以 1993 年 4 月 30 日为基日,以该日相应行业类别所 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 ,基期指数统一定为 1358.78 点 (1993 年 4 月 30 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值 ) ,自 1993 年 6 月 1 日起 正式发布。 上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5月8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证券投资 基金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日指数为1000点,自2000年6月9日 起正式发布。
类别 I 股票 A B C II X Y Z III 股本数 10,000 8,000 5,000 7,000 9,000 6,000 收盘价(元) 8.50 9.00 0.40 9.00 19.00 9.00 市值(元) 85,000 72,000 16,000 63,000 171,000 54,000 0 288,000 461,000 173,000 总市值(元)
164,000
II
X Y Z
298,000 462,000
III
相应说明和计算
说明: ×:股票C为B股; # :对于上证180和50指数:股本数取调整股本数; 对于综合指数类和分类指数类:股本数取发行股数。 ※:总市值I:80,000+72,000+12,000=164,000; 总市值II:70,000+180,000+48,000=298,000; 总市值III:164,000+298,000=462,000。 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