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是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中 非常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通过 选择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和经济效益。
选择育种的原理
遗传基础
选择育种的原理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和表型关系,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适应性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适应性这个因素,即选择的个体应该 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也不同。引种时需要考虑引进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原理
引种时应该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这样可以增加引进植物在 本地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引种成功率。
引种的程序
搜集引进植物材料
从其他地区搜集引进植物的种子 、种苗或繁殖材料,确保引进材 料的质量和纯度。
引种与选择育种的联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植物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水平 的提高。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试验和 观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需要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某些情况下,引种和选择育种可以同时进行, 如在引入新的种质资源后,可以在本地区进行选 择育种,以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
确定引进植物种类和品种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 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 件的植物种类和品种。
植物检疫和隔离种植
对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植 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隔 离种植可以进一步确保引进植物 的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试验
在引进地开展适应性试验,观察 引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 况,评估其在本地环境中的适应 性和生产潜力。
第4章引种和驯化(育种)PPT课件

1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1
各种作物、各种品种类型对不 同生态环境反应不同,作物的品种 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为生育正常 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
22
在生产上,作物品种对地区生态环 境的生态适应主要是从生育期、产量及 稳产性上得到反映。不同作物、不同品 种类型对生态环境差异的适应能力、在 不同生态环境下分布范围的大小各不相 同。
各种生态因素都是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都不是单独地对 作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而是通过复合 体起作用,这种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 的复合体称生态环境。
20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同一地区在不 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也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而言,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条件,不同的作物、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对不同的生态环 境具有不同的反应,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 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生态地区。
夏至 6月22日
12.06 12.43 13.21 14.05 15.01 16.21 18.51
秋分 9月23日 12.07
12.05 12.05 12.03 12.03 12.02 12.01
冬至 12月22日
12.08 11.32 10.56 10.13 9.20 8.05 5.53
42
影响光照长度的因素还有海拔、 向阳面和背阳面,每日的日照时数不 同;其次海拔还影响光质,高海拔地 区太阳辐射量大,光较强,低海拔地 区的太阳辐射量小,光相对较弱。
4-选择育种09

1)、 一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2)、多次单株 选择法
继续选择单株分
别编号分别采种,进
行二代选择比较就叫
二次单株选择,进行
三代就叫三次单株选
择。
1)
2)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能选出可遗传变异; 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占用较多的土地; 需要较长的时间。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 用于生产。
第四章 选择育种
选择是育种的理想,也是实现理想 的每一具体步骤。 ——布尔班克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第三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芽变选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
(一)概念:
选择: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利用
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
1、 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 表型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效果较好。
2、数量性状
1)体现选择效果的主要指标:
选择反应:指通过选择对下一代性状提高的程度, 即子代平均值与原始平均值的离差,用 R 表 示。 遗传增益:是指选择反应( R )在整个原始群体 平均值( x )中所占的百分率。
时间:2~3年
加速选育新品种速度的几种方法:
1、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播种选择。 2、北种南繁和南种北繁 3、提前进行多点试验 4、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或温室栽培以缩短 作物生育期等。
第三节
芽变选种
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用芽变选种的方法改进品 种的记载。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1031年) 中记载了牡丹的多种芽变: “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
4.品种改良

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选用该种植物通用的繁殖材料 根据引种的类型选材 简单引种可用营养繁殖材料 驯化引种多用种子 严格检疫,隔离种植 防止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引进植物遇到比原产地更加优越的生态条 件,或者被解除了病、虫、草、天敌等的制约,就会无 节制地快速生长、大量蔓延,危害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
芽变选种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
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 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 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芽变选种的意义: 芽变选种的时期: 芽变选种的鉴定:
元 帅
(1880年)
元帅系
芽变选种演化过程
红 星
(1921年)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 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达5%~50% 无性繁殖
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一次混合选择法
多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概念: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 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 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 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 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 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 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便于及早推广,不 会造成生活力的衰退。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基因型优劣,降低了 选择效果。
新 红 星
(1953年)
富士苹果芽变选种
富
士
红 富 士
水晶梨芽变选种
大果水晶梨
新 高
月季芽变选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第四章引种1. 引种(广义的和狭义的)。
2. 引种的原理,气候相似论。
3. 名词: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适应、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引种驯化。
4. 引种的规律(如:小麦南种北引会怎样?)第五章.选择育种1. 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2. 名词: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3. 简述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育种的原理)。
4.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第六章杂交育种1.名词: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非轮回)亲本、早代测验2.简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的概念及其遗传机理3.简述亲本选配的概念及原则4.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的特点5. 简述杂交方式,并简述复交方式的适用范围6.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7.为了提高选择和育种效率,对不同处理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杂交育种程序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9.简述回交育种的概念、意义10.回交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的主要优点、缺点和局限性11.营养系杂交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区别第七章杂种优势利用1.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比较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5.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6.选育杂交种的程序7.自交系的概念、应具备的条件8.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9.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要求10.杂种优势衰退的主要原因11.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12.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13.比较有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营养系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三者之间有何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名词:远缘杂交2.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4.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5.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特点、选择特点第九章倍性育种1. 系谱法与系统育种2. 品种与品系3. 杂交种与杂交育种4. 作物育种中,变异是如何产生的?5. 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3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6.名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7.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第十章诱变育种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2. 临界(致死)剂量3. 试从创造遗传变异的途径上对作物育种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主要的区别。
第四章-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

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国土水分分布状况多 变,降水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关键性因子之一。
光照
光照对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 度和时间。
光照
昼夜交替的 光周期
光照强度和 光照时间
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 的植物,形成对昼夜 长短有一定的反应 (光周期现象)。
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 夜短,冬季夜长昼短; 低纬度地区,四季昼 夜相差不大
温度 水分 光照 土壤 生物因素
温度
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着 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 交替特点等等。
Example: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
地区后容易造成冻害的原因?
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冬季体眠,这是对 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 因气温暂时转暖而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 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 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休眠中断而开始萌 动,一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
三、引种的意义
1.增加新的资源种类
砂仁、金鸡纳、毛地黄等植物的引种驯化成功已能满足国 内市场的需要,改变了过去这些药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引种的意义
2.以良种代替劣种
我国的马尾松因遭受松毛虫危害严重,生长缓慢,不能达 到速生、产脂等栽培目标。近五六十年来,引进抗松毛虫 能力强、生产快、产脂量高的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我国亚 热带低山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生长良好。
造林树种:引入杨属无性系3000多个,湿地松、火炬松、 桉树、南洋杉科(贝壳杉等)。 木本油料植物:地中海的油橄榄、北美的薄壳山核桃、东 南亚的油山竹和陆均松、西非的油棕、南美的瓜栗等。 草本油料:北非的油莎草、小葵子等。
引种和选择育种(共77张PPT)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2.驯化:
将引入的外地或外国的种类〔系〕,经选择 培育本钱地推行的作物种类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普通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 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根本上 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那么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然已 运用于消费栽培,但不能到达或产品收获时还未到达开 花、结实阶段,如黄麻。
又称为“系统育种〞,“纯系育种〞。
〔二〕特点:
1. 优中选优,延续选出新种类:
一个较纯的种类在宽广地域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异, 进展选择育成新种类,新种类又不断变异,为进一步的选择提 供了资料。
例如:
鄱阳早→南特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青子金早
2.简便快速: ① 立足于选:省去人工发明变异的环节; ② 纯合快:所选个体普通为同质结合; ③ 推行运用快:只在原推行种类根底中选改良 了部分性状,顺应性强。
〔一〕〔低以温小长除麦日为作检例物〕引疫种规外律 ,新引进的种类资料还必需经过特设的检疫圃,
早稻感光性弱
一 〔一、〕两原种根隔那本么的离选择种方法植,假设在鉴定过程中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的病虫害,
春小麦的短日低温性不强,春化阶段短,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顺应性强,引种范围较广,如墨西哥育成的春小麦种类,在世界上有二、三
3.有一定局限性:
① 依托自然变异,不能有目的的创新;
② 个别性状上改良,综合性状上较难突破。
二 、作物种类群体中的遗传变异
〔一〕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二〕自然突变; 〔三〕诱发变异:
有些种类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到达真正纯 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 推行后依然发生一些分别;有些性状在推行到新 地域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显露其中的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一节引种和驯化一、引种的意义1、概念•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驯化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引种往往与驯化连在一起称为引种驯化。
是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和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植物的引种驯化,都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果)的过程。
2、意义现在世界上种植的各种作物。
都是在历史上的不同年代起源于个别地区,通过引种逐渐传播开来。
国外引种的情况: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最初是从中南美引进的。
美国近代迅速发展的作物大豆,原产地是我国。
黑西哥育成的小麦品种引种到亚、非、拉的许多国家。
在菲律宾育成的国际水稻品种,引种到不少国家,促进了水稻生产。
我国引种的情况:我国引种工作开始很早,据估计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明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
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及越南引进了甘薯,清朝引进了陆地棉。
20世纪前期从外国引进了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作物的许多品种。
其中棉花引种工作成效显著,三十年代前从美国引进脱字棉和爱字棉,接着引进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
在黄河、长江流域大量推广。
后代引入岱字棉15号,该品种经区域试验证明,不仅适应长江流域也适应黄河流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已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0%以上。
〖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作物有:甘薯、玉米、向日葵、花生、甜菜、棉花、红麻、烟草等〗。
引种的作用:1)引入品种直接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2)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一)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20世纪初,德国林学者迈尔提出了气候相似论。
其要点是¡°原产地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该理论对引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有片面性:(1)只强调了气候条件,而且主要是温度条件,从现代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构成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光、温、湿、气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2)只强调了作物对环境反应不变的一面没有看到对环境反应可变的一面。
(二)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是指与作物品种形成及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环境条件。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三种类型: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共栖生态型我国从美国主要植棉带引入的陆地棉品种在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都能很好适应。
见下表: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一)温度•各种作物品种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品种在各个生育时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能促进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温度降低,会延长生育期。
•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低于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低于平原地区。
(二)光照•一般说来,光照充足,有利作物的生长。
在发育上,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对光照的反应不同。
•我国地跨纬度近50度,南北各地在同一天间日照差别很大。
夏至日照最长、冬至最短。
在春分和秋分、昼夜各为12小时。
〖夏至这一天的日照时数:哈尔滨16小时,北京15小时10分,南京14小时20分,广州13小时35分〗从春分到秋分,高纬度地区的北方日照时数长于低纬度地区的南方;从秋分到春分,高纬度地区的日照时数短于低纬度地区。
•海拔高的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较强;低海拔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光照相对较弱。
(三)纬度•在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引种易获成功。
•纬度不同地区间引种难以成功。
(四)海拔•高海拔引种低海拔,植株变大,繁茂性增强。
•低海拔引种高海拔,植株矮小,生育期延长。
(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引入品种的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与引入地区相似,引种容易成功。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四、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因为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春季日照短于高纬度地区,因此感温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感光阶段对光长的要求不能满足,表现为生育期延迟,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不能开花结果。
但营养体加大。
成熟期延迟,易受后期自然灾害的威胁,影响后作播种。
如小麦,我国北方强冬性、冬性品种南北只能短距离引种,不能长距离引种,不能长距离引种。
由北向南引种,因为冬春温度高、日照短,渡过春化和光照阶段较慢,表现晚熟,在华南甚至不能抽穗。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至高纬度地区由于温度、日照条件都能很快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
但由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所以易遭冻害。
营养体缩小,表现低产。
小麦,由南向北远距离引种冬季不能安全越冬。
据研究,我国冬小麦南北引种,纬度每相差一度,小麦生育期提早或延迟6天。
(3)低温长日性作物冬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作春播用(春性品种南北引种)因品种的感温性和光照反应表现各异。
如小麦:感温性强、光照反就迟钝的春性品种,到南方冬种因温度高,生育期提早;到北方春种,因温度低生育期延迟。
感温性弱,光照反应敏感的春性品种,到南方冬种,因日照短,生育期延迟;到北方春种,因日照长生育期提早。
感温性弱,光照反应迟钝的春性品种,到南方和北方生育期基本一样,这样的品种南北引种的地区范围广,适应性广。
(4)不同海拔地区间引种高海拔地区的冬性品种引至平原不能适应,平原地区的冬作物品种引至高海拔地区播种,有时能适应。
例如;甘肃南方武都一带地势复杂,从河谷底到高山顶海拔高度相差1000多米,小麦收获期从5月到9月。
河谷可以引种长江流域的春性品种,山腰可以引黄淮地区的弱冬性品种,高山可以引强冬性品种。
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要总结自己的引种经验。
(二)高温短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1)原产高纬度地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向低纬度地区引种在原产地大都是春播,属早熟春作物,感温性较强感光性较弱。
向低纬度引种,由于低纬度地区的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会缩短其生育期,提早成熟。
但植株变小,产量降低。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向高纬度引种在原产地有春、夏、秋播之分,水稻有早、中、晚之分。
春播品种感温性较强,感光性较弱,引至高纬度地区往往表现迟熟,营养器官变大。
夏播或秋播品种感光性较强,感温性较弱,引至高纬度地区,不能满足对短光照的要求,往往延迟成熟,株、穗变小。
成熟期过迟,往往不能安全成熟。
(3)高海拔向平原引种,表现早熟,产量降低。
平原向高海拔引种,由温度低而延迟成熟。
五、引种的步骤(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二)引种材料的检疫(三)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搜集引种材料时,首先应掌握有关品种的信息,如品种的选育历史、生态类型、遗传性状和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水平等。
特别要注意考察所引品种在生育期上是否适应于当地的耕作制度,如果不适应,即是该品种的性状再优良,也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在同一地区,同一生态类型中,搜集尽可能多的基因型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的种子数量可以少一些。
(二)引种材料的检疫引种是传播病虫害和杂草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许多严重的教训。
从外地、外国引入的种子必须先通过严格的检疫,对有检疫对象的材料及时用药剂处理。
到原产地直接搜集品种材料时,就要注意就地取舍和检验处理,使引进材料中不夹带原产地的病虫和杂草。
为了确保安全,对于新引种的品种材料,除进行严格检疫外,还要先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
在鉴定中如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就采取根除措施。
通过这样的途径繁殖而得的种子才能投入引种试验。
(三)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引种试验是引种必须进行的工作环节,只有对引入品种进行试验鉴定,才能对它们的实用价值做出正确地判断。
1、观察试验将引入的少量种子按品种种成单行或双行(小区)。
以当地推广良种为对照进行比较,初步观察它们对本地区生态条件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选留表现好符合要求的品种材料留足种子,供进一步比较试验。
另外,对个别优异的单株进行株选,作为选育新品种的材料。
2、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对观察试验中初步肯定的品种,要进一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了解它们对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反应,以确定品种的推广范围,同时加速繁殖种子。
3、栽培试验对已经肯定的引进品种要进行栽培试验,以摸清品种的特性,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发挥引入品种的生产潜力。
六、引种实践(一)水稻引种水稻起源于南方,要求高温短日照。
南方早稻品种是在日照逐渐加长的春季生长,因而对光照反应迟钝。
从南方引至北方,因遇长日照和较低的温度,使生育期增长,植株变高,穗增大,粒增多,病虫害减少,如配以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变为晚熟高产品种,引种较易成功。
晚稻品种对短日照反应敏感,由南方引至北方,由于日照增长,往往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往往因遇低温而不能充分结实,所以引用早熟品种,容易成功。
北方水稻品种引至南方时,因遇高温和短日照,会使发育加快,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营养物质积累少,导致产量下降。
(一)小麦引种北种南引:若为冬性品种则不能通过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了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
因此,不能长距离引种。
南种北引:将南方春性或半春性小麦北引,则往往因北方严冬寒冷不能安全越冬。
若作春麦栽培,则春化阶段可能通过,但因日照变长,光照阶段很快完成,因此表现早熟,引迟熟种。
春小麦的短日低温性不强,春化阶段短,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适应性强,引种范围较广,如墨西哥育成的春小麦品种,在世界上有二、三十个国家种植,产量都较高。
(三)棉花引种棉花是喜温短日作物。
据研究表明,棉株在12小时光照下发育最快,12小时以下发育迟缓,8小时日照时,部分品种现蕾期反比自然日照下迟,6小时日照时,棉株不能正常发育,因此,由北向南引种,由于日照时数减少,生育期缩短;由南向北引种则相反。
在纬度相差过大的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在纬度差异不大的地区引种,配以适当的措施,引种容易成功。
(四)大豆引种•南方大豆引至北方,由于日照增长而延迟开花成熟,甚至尚未成熟便遇秋霜。
•北方大豆引至南方。
由于日照缩短而使生长发育加快,生长矮小,成熟期提早,产量降低,引种价值不大。
玉米、高粱、麻类均属短日性作物,和大豆引种一样。
无性繁殖作物:由于收获的大部分是营养器官,一般只要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引种就能成功。
所以可进行不同纬度间引种。
七、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前苏联的米丘林在果树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植物驯化成功的标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由外地引入的品种不能在当地很好地生长,经过人工处理后,才能适应新的居住环境,而且其产品的品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