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来自于你头 顶上的乌云
也许它们还凝固在 抑或流淌在滚滚 黄河源头的冰川里 不息的长江里呢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 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 能量变化?
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 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 一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 空气里,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现象 结论
吸附: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 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 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 被除去。
用滴管取 1 滴上述烧杯中的清液,滴在 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 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是否仍有残留的 物质?混入水中的这类物质应如何除去?
蒸发: 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 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结晶: 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 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 质结晶析出了。
融化
杯中的冰在室温下放置,又会很快变成液态 水,这叫做冰的融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吸 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加快,克服了彼此间的 相互作用,排列变得无序。在液态的水中,水分 子的运动比较自由,但彼此间隔仍然较小。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 自身有能量 总在不断地运动
布朗的发现引发了诸多人的思索,最终人 们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悬浮于水中的每一个花 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 且在某一瞬间所受到的水分子撞击力又不尽相 同,因此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地做无序运动。布 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
水的天然循环 下雨了,想一想,这些水分子从哪里来?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课件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课件

返回
新课讲解
一、水的三态变化
想一想
水变作云、雨、雪是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的结果。
设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 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你有 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 变化?
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新课讲解
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 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 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在气态 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 全自由运动。
化是物理变化。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新课讲解
思考
路边斑斑水迹,在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 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 观上解释这一现象吗?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新课讲解
水蒸发时: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分子 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D)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 边为三层滤纸) ,放入漏斗内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新课讲解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新课讲解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 量,使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里,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 云。云随风地。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D.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22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22张PPT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
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水蒸气
固态的水:水分子 _有__序__排列,都在
液态的水:水分子 _无__序__排列,在一定的
气态的水:水分子 __无__序___排列, 水分子_自__由__运__动__,
固定位置上振_动___。 程度上自__由__运__动__。 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
11.请从微观说明夏天架高压线时应该松点的原因
分子之间有间隔,夏天 温度高,分子之间的间 隔大;冬天温度低,分 子之间的间隔小,高压 线会收缩。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的向空间扩散。
线索整理
水分子
水分子

()吸收 ()加快 ()增大 水蒸气
能量
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隔
水蒸气 ()失去 ()减慢 ()减小
能量
运动 间隔

水分子
水分子
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现象
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
水分子获得能 量,运动加快, 分子间间隔变 大(液态→气 态)
2、水烧开之后盖上锅盖,一会儿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
9.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李明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球踩扁了,回家后放到热水里 很快就好了。
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⑵敞开放置的食盐水越放越咸,而敞开放置的白酒越放越淡 为什么?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7.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 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 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
D. 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课堂达标
9.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
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
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课堂达标
6.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
中弥漫着油菜花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D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课堂达标
7.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C )
你的猜想?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
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
气态时,水分子数目和分
子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
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的蒸发
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
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
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
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
水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水蒸气的凝结
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
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
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
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件(鲁教版化学)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件(鲁教版化学)

运动的水分子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你对水有多了解?
1021个
你能想象出来吗?
H2O
水的三态变化:
水为什么能变作云、雨、雪呢?
加热后
我猜想:1、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4、水分子受热都冲到了针筒的 另一端去了?
我视察 我想象:
固态示意图 液态示意图 气态示意图
2、过滤 除细小不容物
3、杀菌 杀死微生物
4、蒸发 除去可溶物
物质的分类 物质 物质种类的多少
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的分离
固体(不溶)与液体的分离例子:粗盐与 泥沙的分离
混合物的分离
溶解在液体里的固体分离出来
混合物的分离 液体和液体分离
我倡议: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吧!
过滤
1、分离的混合物 固体(不溶)与液体的分离例子:粗盐与 泥 沙的分离
2、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壁;滤 纸边缘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 杯与玻棒、玻棒与滤纸三层处、漏斗颈 与烧杯壁相靠。
3、过滤不干净可能的原因: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黄泥水的净化步骤
用途
1、沉降 除大的颗粒物
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示意图
我分析:
不变的:
液态示意图 气态示意图
改变的:
分子大小
分子间隔
分子数目
分子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我比较:
状态 固态
水分子的 排列方式
有序
水分子的 间隔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分子的运动情势 固定位置振动

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__鲁教版

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__鲁教版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通过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生活中有关水的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建立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探索导航][问题发现]春天我们把花粉放入水中,用特制的显微镜观察,会发现花粉象孩子一样调皮,到处乱跑。

花粉为什么会运动呢?原因不是花粉,那又是谁呢?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有 、 、 三种状态。

[实验探究]给右图所示的试管加热,试管里的水消失,气球变大。

请你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猜想四: 。

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 。

这样的变化是 变化。

3.水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间隔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课本29页图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固态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间隔 。

液态水:水分子 排列,分子间隔 。

气态水:水分子 排列,分子间隔 。

[预习心得和疑问]二.水分子的运动问题1:洗过的湿衣服,挂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衣服就变干了。

你能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吗?请试一试。

问题2:烧水时,水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来,为什么锅里的水能跑到锅盖上去呢?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吗?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大小排列方式数目︸间隔︸不变改变水水蒸气结论: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变成了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以变回态。

三.水分子的大小问题:用手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这是什么原因。

你能解释一下吗?通过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预习心得和疑问]四.分子的性质问题:你在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对分子形成了怎样的看法?①。

②。

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运动的水分子 探秘水世界课件(第2课时)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运动的水分子 探秘水世界课件(第2课时)新
(2)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 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硬 水加肥皂水时产生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时产生的泡沫 多,所以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3)加热煮沸时,水 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 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 【水答。案】(1)玻璃棒 (2)肥皂水 (3)加热煮沸
1.沉降: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加入约100 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 A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__明__矾____粉,用 ___玻__璃__棒___充分搅拌后再静置。观察两个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现象 结论
烧杯B中的杂质很快沉降 _明__矾___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__加_速___水中悬浮杂 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A.过滤 B.煮沸 C.静置 D.蒸馏
3.【中考•株洲】河水因含有杂质而需要净化。下
列操作都是净化水的方法,其中一定需要加热
的是( C )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沉淀
4.【中考•重庆】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 使用到的是( A )
5.【中考•龙岩】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饮用
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必须对饮用水
7.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水中是否含有可溶性钙、镁矿物
质 B.用肥皂洗衣服时,硬水的洗涤效果比软水好 C.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对健康有益 D.硬水易生水垢,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3.纯净物和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
微观
成的物质。如:黄泥水等。在混合物中, 各种物质都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 如蒸馏水等。世界上完全纯净的物质是 没有的。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4.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1)过滤法: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2)蒸发法: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的方法。 (3)蒸馏法:液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4)结晶法: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物质的一种方法。 (5)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 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而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的方法。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分子的特征 (3)分子间有间隔
我猜想:
加热前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加热后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一、水的三态变化
2.水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 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 水分子数目和分子大小不会变 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课堂达标
( 3.下二)列药宏理观作事用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A.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必须有蒸馏的步骤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后,会出现大量浮渣 D.为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约重0.05g,体 积约0.05mL,含有约 1021个水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数是( A )
A.22 B.26 C.58 D.48
2.(2015·兰州)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
是( B)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特性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隙
B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湿衣服晾干
分子是运动的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 水分子
分子很小
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B.③表示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C 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过易错防错ຫໍສະໝຸດ 招 粒子结构示意图(以为例):(1)当
m=2+8+n时,表示原子。(2)当m>2+8+n时,表示阳离子。 (3)当m<2+8+n时,表示阴离子。
【举一反三】 2.(2014·临沂改编)下图中A、B、C、D是四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知识梳理
⑫ 化学变化 ⑮ 质子
⑬原子核 ⑯ 中子
⑭ 核外电子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⑱ 原子
⑲ 原子团
⑳ 大于
小于
正负号
数字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个镁离子
小试身手
1.(2015·泰州)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 用广泛。有 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
小试身手
3.(2015·成都)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Na

Na+
,其中相同的是( B
A.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D.所带电荷数
4.用粒子符号表示。 3个二氧化碳分子:_3_C_O_2_;4个钙离子:_4_C_a_2_+ ; 4个水分子:_4_H__2O__;5个铁原子:__5_F_e__; 1个亚铁离子:__F_e_2_+_;3个硫酸根离子:__3_S_O_42_- 。
过易错
【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错 误的是( A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
C.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
D.
过易错 易错易混点2 不会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
意图
例 2 (2015·遵义改编)根据下图所示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过易错
(1)图中A、B、C、D属于__3___种元素的粒子;写出其中 阳离子的化学符号:__M__g_2_+__。 (2)D中x=__8___。
小试身手 5.(2015·丹东改编)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 答问题:
(1)属于阴离子的是__C___。(填字母,下同) (2)属于阳离子的是__D___ (3)E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原子的质 子数为__1_2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2__,其在反应中易 __失__去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小试身手 6.用分子、原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质子、中子、
(1)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分__子___; (2)质量最小的是__电__子___ (3)一定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分__子___; (4)在原子中,__质_子___数=__电_子___ (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原__子___ (6)一定带正电荷的是___质__子_、__阳__离__子__,一定带负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复习课)
知识梳理
分子
原子
⑰ 离子
知识梳理
化学性质
很小 运动 间隔
相同 不同
分子运动现象探究
知识梳理
不变色
变红色
实验现象原因分析:⑩_B__烧_杯__中__浓__氨__水__挥_ _发__出_来__的__氨__气__溶__解__于__A_烧__杯__中__,__使__A_烧__杯_ _中_的__酚__酞__溶__液_变__红__色__
电荷的是__电_子__、__阴__离__子__。
过易错
易错易混点1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 1 (2015·咸宁改编)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 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 C.分子的质量、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不发生 改变
过易错
防错妙招 对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质
量、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都有间隔,但是 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 不能说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而应该说分子的质 量大于或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3)同种原子可以构 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O2分子和O3分子。(4)分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是不能保持物质的物 理性质。(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 中不可再分,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6)分子 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 可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