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GHz多路径识别方案解析

合集下载

基于5G网络的高校校园无线局域网实施研究

基于5G网络的高校校园无线局域网实施研究

基于5G网络的高校校园无线局域网实施研究作者:徐学会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11期摘要: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有线网络为主的高校校园网面临转型,校园无线局域网伴随众多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成为校园网的重要组成及发展趋势。

为探究5G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网无线局域网设计实施情况,结合校园网建设实际,提出整体设计方案,并分析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技术要求,对校园无线局域网实施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5G 数字校园校园网无线局域网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4(b)-0143-03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University Campus Based on 5G NetworkXU Xuehui(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Gansu Province, 7303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5G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 campus networks based on wired networks are facing transformation, and campu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networks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ny mobile smart devi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5G network, combin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put forward an overall design plan, and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and finally combine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mpu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propose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5G; Digital campus; Campus network;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數字化校园是信息互联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校园网是高校教学、科研、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平台,不仅为校内教科研即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也极大拓展了高校间交流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具有路径识别功能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分析

具有路径识别功能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分析

具有路径识别功能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分析摘要:为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etc收费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更好的满足管理者和用户需要,提出了兼容现有国标和联网收费系统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融合了现有应用功能与相关技术产品综合实现了路网收费和路径识别两大应用功能,可以用较低的投入,完整解决包括mtc和etc两种应用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径识别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f407.6一、方案背景自《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出台,极大推动了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

以区域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截至2011年5月份,中国的一级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详细规划;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对智能交通的投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而高速公路etc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门,她的发展对建设“智慧城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具有路径识别功能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pr-etc)介绍pr-etc系统以ic卡作为数据载体,以车载单元(简称obu)作为辅助载体,通过路侧天线(又称路侧单元,简称rsu)和车载单元之间的dsrc通信链路,实现收费计算机与ic卡的远程读写功能,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过程。

计算机可以读取ic卡中存放的有关车辆的固有信息(如车型、车牌号、重量等)、车辆行驶路径信息、道路运行信息、缴费状态信息等。

按照既定的费率计算通行费,并自动从ic卡中扣除,完成自动缴费。

pr-etc系统主要由etc路侧单元(etc rsu,统称etc天线)、etc 车载单元(obu)和pis路径标识站(也称pis天线)组成。

其中,pis路径标识站由微处理器、射频模块、功率放大器、天线单元、gps模块、远程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具有5.8ghz dsrc通信功能和gps自动校时、授时功能,以及远程状态监控和升级维护功能。

5.8G解析

5.8G解析

关于5.8G相关知识解析目录i1.中国5.8G频段划分: (1)2.802.11n 中HT20及HT40的介绍 (2)3.WIFI无线网络2.4G(2.4GHz)、5G 5.8G(5.8GHz)频谱各信道及对应频率 (3)4. WIFI 的传输信道与标准 WIFI的频道传输能力 (5)1.中国5.8G频段划分:目前中国WIFI设备在5GHz可以使用36,40, 44, 48, 52, 56, 60, 64, 149,153, 157, 161, 165,11AC产品奔跑在80MHz或160MHz的宽阔大道上,未来也还会有更多的5GHz频段供11AC产品使用。

2.802.11n 中HT20及HT40的介绍802.11n有两种频宽模式:HT20和HT40。

HT20使用的时20MHz频宽,HT40使用的40MHz频宽。

20Mhz和40Mhz的区别,可以想象成道路的宽度,宽度越宽当然同时能跑的数据越多,也就提高了速度。

但是无线网的“道路”是大家共享的,一共就这么宽(802.11 b/g/n的频带是 2.412Ghz ~ 2.472Ghz,一共60Mhz。

802.11a/n在中国可用的频带是5.745Ghz ~ 5.825Ghz,同样也是60Mhz),你占用的道路宽了,跑得数据多了,当然也就容易跟别人撞车,一旦撞车大家就都会慢下来,比你在窄路上走还要慢。

原来挤一挤可以四个人同时用的,如果你用了40Mhz的话就只能两个人同时用了。

HT20与HT40怎么选择:使用HT20主要是出于兼容性考虑:比如,一个区域内存在11b/g信号,那么为了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需要设定为HT20,以减少频带的重叠。

使用HT40主要是出于高性能考虑:HT40相当于两个HT20的捆绑,一个是主,一个是辅。

主信道发送beacon报文和部分数据报文,辅信道发送其他报文。

出于兼容性及Wifi稳定性考虑,HT40模式在一个蜂窝式无线覆盖区域最好不要在2.4GHz使用,最好在5GHz使用。

小度写范文[领先的RFIC低成本测试方案]华为成本领先战略案例模板

小度写范文[领先的RFIC低成本测试方案]华为成本领先战略案例模板

[领先的RFIC低成本测试方案]华为成本领先战略案例摘要:主流RFIC的高频率,高带宽,多射频端口的特点对现在的RF ATE系统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以模块化架构为基础的RF ATE架构凭借丰富的射频端口资源、高效的并行测试构架、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以及先进的测试板为复杂RFIC提供了低成本测试解决方案。

关键字:RFIC;MIMO;12GWSGA;RF调试工具;测试板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无线通信的市场需求持续加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3G、Bluetooth、GPS、DTV 等新名词正在逐渐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新的传输方式,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给我们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

移动通信作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是一个从3G向4G的过渡阶段,国内的状况是多种标准(2G,2.5G,3G)共同存在和发展。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网络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全面升级到HSDPA阶段,能实际提供用户下行最高2.8 Mbit/s的数据速率。

放眼未来的4G网络,接入移动化、宽带化的业务需求越来越旺盛,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方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业务需要的数据速率经常高达100 Mbit/s。

MIMO和OFDM作为4G的标志性技术将会大幅度提高系统数据速率。

另外,高度整合的智能无线终端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先进的SOC、SIP技术的应用,使得Bluetooth、GPS、DTV、WLAN逐步集成为单芯片,整合到诸如手机这样的智能终端。

2RFIC的发展趋势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来其核心部件-RFIC的发展。

传统的RFIC 多指独立的分立器件,像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射频开关,VCO等。

而如今RFIC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已成为主流,现在大多数RFIC都具备频率高、带宽高、射频端口数多等特点,它们大都集成了RF分立器件,体积功耗日趋减小。

2.1 RFIC 发展趋势之一:频率高,带宽高高的频率和带宽是决定信号高速传输的关键因素,目前高速无线传输的代表――超宽带无线技术UWB,其频率就高达10.6 GHz,带宽更是达到惊人的528 MHz。

广东韶关学院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Wi-Fi蜂窝基站无线回传组网)

广东韶关学院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Wi-Fi蜂窝基站无线回传组网)

南方国讯WBS无线网络Wi-Fi通信系统广东韶关学院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 - 3 -1.1 教育无线局域网发展现状......................................................................................... - 3 -1.2 产品性能介绍............................................................................................................. - 4 -第二章项目需求及设备选型..................................................................... - 5 -2.1 项目概述..................................................................................................................... - 5 -2.2 项目需求分析............................................................................................................. - 5 -2.3 设计原则..................................................................................................................... - 6 -2.4 设计原则..................................................................................................................... - 8 -2.5 设备选型..................................................................................................................... - 8 -2.6 WBS2400无线网络产品优势 ................................................................................... - 9 -第三章无线网络方案 ............................................................................. - 11 -3.1 无线网络方案设计................................................................................................... - 11 -3.2 方案配置说明........................................................................................................... - 12 -3.2.1 覆盖范围....................................................................................................... - 12 -3.2.2 并发容量....................................................................................................... - 13 -3.2.3 回传链路....................................................................................................... - 13 -3.2.4 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取定............................................................................... - 14 -3.2.5 网络连接拓扑............................................................................................... - 14 -3.2.6 安装和防雷要求........................................................................................... - 15 -3.2.7 NMS无线控制器(AC) ........................................................................... - 15 -3.2.8 WBS计费认证服务..................................................................................... - 16 -3.2.9 电信级可靠性............................................................................................... - 16 -3.2.10 供电方式..................................................................................................... - 16 -3.3 方案设计依据........................................................................................................... - 16 -第四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19 -4.1 设备安装方式........................................................................................................... - 19 -4.2 接地........................................................................................................................... - 20 -4.3 系统防雷设计........................................................................................................... - 21 -4.4 设备安装示意图....................................................................................................... - 22 -第五章产品规格和性能.......................................................................... - 24 -5.1 WBS无线网络产品介绍 ......................................................................................... - 24 -5.2 WBS-2400 无线基站............................................................................................... - 28 -5.3 WBSWCPENS 2 ....................................................................................................... - 30 -5.4 WBS高级服务功能 ................................................................................................. - 31 -第一章概述1.1 教育无线局域网发展现状教育机构、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城市小区无线视频回传解决方案

城市小区无线视频回传解决方案

城市小区无线监控及回传解决方案一、无线监控及回传方案1.1 方案设计根据城市小区视频监控和回传的具体需求,经过详细分析,我们提供以下方案设计:需要在市区内对某一区域的小区进行视频监控,监控的区域在5km半径范围内。

设计将小区无线系统分为无线监控接入和无线网络回传两部分。

无线监控部分共有10个监控点,每个监控点的带宽需要2Mbps。

在监控点附近需要找一个制高点,制高点和摄像头之间利用无线网桥进行连接。

将WCPE架设在摄像头附近的制高点上,通过有线方式接收到网桥传来的视频信号,实现无线监控接入部分。

无线回传部分由WPCE将收到的视频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回传给中心点的WAVION基站。

中心点的WAVION基站实现视频汇聚,可以通过网线或者光纤连接机房交换机,从而将汇聚的信号传送给监控中心。

设计共使用1台WBS-5800 Wi-Fi全向基站完成城市小区无线监控接入和无线回传。

同时,使用10对BHM5网桥作为摄像头和制高点的连接,使用10台WCPE与中心基站进行无线连接,中心基站以全方向360°对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10个监控点的视频进行汇聚。

前段BHM5网桥与摄像头进行有线连接,制高点处的BHM5与WCPE进行有线连接。

监控中心基站可以提供25Mbps的回传带宽,满足10个监控点共约20Mbps的带宽需求。

监控中心基站和制高点WCPE建议安装在区域内的高处及视野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取得最好的监控回传效果。

平面示意图如下:城市小区无线监控回传系统示意图网络拓扑图如下:城市小区无线监控回传系统拓扑图设备配置清单: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 波迅无线基站WBS58002 波迅无线网桥WBS5800-BHM53 波讯无线客户端WCPE WBS5800-WCPEP54 浪涌保护器5 浪涌保护器1.2 方案配置说明根据下列无线网络方案详细配置,可以满足城市小区无线监控网络的需求。

设计共采用1台波迅WBS-5800 Wi-Fi全向基站,实现各监控点无线摄像机的联网和视频数据回传,实现统一监视控制。

5.8GHz多路径识别方案解析

5.8GHz多路径识别方案解析

一、引言高速公路联网后,出口和入口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行车路径。

当车主选走不同的路径时,可能涉及不同的路费拆分,甚至不同的收费标准。

为精确识别车辆的行驶路径,并针对行驶路径给出正确、公平的路费拆分或收费标准,需要在车辆进入高速后采用某种手段来跟踪该车辆的行驶路径,并体现到过车流水或费率中去。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车牌识别、有源射频卡等方案的优劣性,并针对有源射频卡方案提出了创新型5.8G统一多路径识别解决方案,并阐明对比433M 频段有源射频卡方案的先进性。

二、多路径识别方案分析1、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高速公路联网后,从地点A到达地点B存在多种可选路径。

车主选用不同的路径导致行驶的高速里程不同,或者涉及的道路业主不同。

因此在收费标准、路费拆分方面,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

多路径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识别车辆行驶的路径,作为收费或者拆分结算的依据。

图 1 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2、多路径识别整体路线选择多路径识别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有两大类:模糊识别与精确识别。

模糊识别是指通过地感、雷达、视频识别等技术,辅以车型识别设备,统计经过不同路径的车辆数量和类型。

后续在做路费拆分时,根据统计数据,将路费拆分给不同的业主。

这种方案不能够精确识别某辆车的行驶路径,因此不能够作为向车主区别收费的依据,只能作为拆分路费的依据。

作为拆分依据,也因识别率有限,整体方案也不够精确,远远不能满足业主需求。

精确识别的方案较多,但普遍采用的主要有三类:合建站识别、视频车牌识别、有源射频识别。

合建站是在不同业主路段或多路径交叉点处建设的写卡站点。

车主到达合建站后交卡并由工作人员在卡内写入路径信息。

此方案涉及大规模工程建设,且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畅通性,因此按照交通部整体规划,未来几年将逐步废除。

并且新建的高速公路不准再引入新的合建站。

视频车牌识别是指在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点架设高清摄像设备,并铺设高速通信光纤网。

当车辆经过摄像点时,自动拍照,提取图像特征和车牌信息后,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服务器,形成车辆行驶的路径信息,作为后续结算的依据。

700_MHz+2.6_GHz_多频协同优化

700_MHz+2.6_GHz_多频协同优化

161 通信网络技术楼宇画像评估 输入数据建筑物 PoI 信息4/5G MR 数据4G PM 流量数据4G/5G 工程参数3D 电子 地图倒流数据UE 话务数图1 基于MR 的多维楼宇画像覆盖评估流程 2024年3月25日第41卷第6期163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r. 25, 2024, Vol.41 No.6聂 磊:700 MHz+2.6 GHz多频协同优化同优化后,使用天面替换与整合技术,城市中心区域的用户体验得到明显改善,容量提升到2 500人,扩大了室内覆盖范围;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的室外覆盖范围得到增加,用户数提升到1 000人。

这样就实现700 MHz 和2.6 GHz 频段基站间的协同优化。

2.4 语数协同在语数协同中,主要通过起呼阶段、呼叫阶段以及挂机阶段来实现多频协同通话。

该过程可以实现空闲态和连接态中的分层互动。

协同优化主要依靠新空口承载语音(Voice over New Radio ,VoNR )协同方案基于业务的频率分层来实现。

该方案根据不同业务对频率的需求,将 700 MHz 和2.6 GHz 频段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针对每个层级进行优化和配置[4]。

例如,将700 MHz 频段用于提供语音服务的基础层级,而将2.6 GHz 频段用于提供高速数据服务的增强层级。

基于业务的频率分层方案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对语音和数据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高密度人群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域,可以将更多资源分配给语音服务的基础层级,以保证语音通话的稳定性和质量。

而在数据密集的区域,可以将更多资源分配给数据服务的增强层级,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容量。

在存在异频/异系统的网络中,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可以通过不同的A 1/A 2门限和不同A 3/A 4/A 5/B 1/B 2门限来保障语音、数据业务性能。

同时,为防止终端在VoNR 语音业务过程中尝试从VoNR 区域向非VoNR 区域切换,支持在边界区域站点中将非VoNR 邻区设置为不支持VoN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高速公路联网后,出口和入口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行车路径。

当车主选走不同的路径时,可能涉及不同的路费拆分,甚至不同的收费标准。

为精确识别车辆的行驶路径,并针对行驶路径给出正确、公平的路费拆分或收费标准,需要在车辆进入高速后采用某种手段来跟踪该车辆的行驶路径,并体现到过车流水或费率中去。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车牌识别、有源射频卡等方案的优劣性,并针对有源射频卡方案提出了创新型5.8G统一多路径识别解决方案,并阐明对比433M 频段有源射频卡方案的先进性。

二、多路径识别方案分析1、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高速公路联网后,从地点A到达地点B存在多种可选路径。

车主选用不同的路径导致行驶的高速里程不同,或者涉及的道路业主不同。

因此在收费标准、路费拆分方面,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

多路径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识别车辆行驶的路径,作为收费或者拆分结算的依据。

图 1 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2、多路径识别整体路线选择多路径识别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有两大类:模糊识别与精确识别。

模糊识别是指通过地感、雷达、视频识别等技术,辅以车型识别设备,统计经过不同路径的车辆数量和类型。

后续在做路费拆分时,根据统计数据,将路费拆分给不同的业主。

这种方案不能够精确识别某辆车的行驶路径,因此不能够作为向车主区别收费的依据,只能作为拆分路费的依据。

作为拆分依据,也因识别率有限,整体方案也不够精确,远远不能满足业主需求。

精确识别的方案较多,但普遍采用的主要有三类:合建站识别、视频车牌识别、有源射频识别。

合建站是在不同业主路段或多路径交叉点处建设的写卡站点。

车主到达合建站后交卡并由工作人员在卡内写入路径信息。

此方案涉及大规模工程建设,且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畅通性,因此按照交通部整体规划,未来几年将逐步废除。

并且新建的高速公路不准再引入新的合建站。

视频车牌识别是指在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点架设高清摄像设备,并铺设高速通信光纤网。

当车辆经过摄像点时,自动拍照,提取图像特征和车牌信息后,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服务器,形成车辆行驶的路径信息,作为后续结算的依据。

如果还需要实现根据路径差异化收费,则需要由后端服务器将数据转换为该车的路径信息,进一步实时同步到所有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站点。

当车辆到达出口时,车道上位机从站点服务器获取该车辆的路径信息,并体现到收费中去。

视频识别对车主没有额外的要求,但在面临地面积水、阴雨、大雾、夜间等外部情况时,会导致识别率下降。

有源射频方案是指在高速公路入口处给车主发放可远程接受路径信息的射频复合卡,同时在道路旁架设无线基站,无线基站会持续广播本路径的标识信息。

当车辆行驶到不同的路径上时,无线基站广播的标识信息会被该射频复合卡接收,并记录在卡内。

当车辆到达出口时,车主交回复合卡,出口车道系统读出路径信息与出入口信息,实现根据路径的差异化收费和差异化结算功能。

有源射频方案识别率可达到99%以上,且不受天气、时间影响,是目前最具优势的精确识别方案。

目前还有其他的非主流解决方案,如通过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定位方案。

在高速公路入口处给车主发放内置手机通信模块的射频复合卡。

当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该射频复合卡实时收集并记录基站广播的CELL id信息。

到达出口时,根据沿途的基站标识信息,得到车辆行驶的路径信息。

但该方案设计与运营商合作,存在月租费用等因素。

在移动基站射频复合卡的研发技术上,也存在电流大、成本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

还有给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处粘贴无源射频标签的想法,即无源射频方案。

该方案在实际实施上可行性不大,因此不再做深入探讨。

二、多路径识别有源射频方案分析有源射频方案目前在个别省份使用了433M频率,其方案是发行13.56M+433M 双频复合卡作为高速公路MTC通行卡。

目前433M复合卡中433M模块与13.56M 模块相互独立,为读出行驶中写入的路径信息,必须批量更换已有MTC车道读卡器,用同时支持433M与13.56M频段的双频读卡器替换。

这就涉及到大规模的设备投资。

433M频段用于智能交通,存在下列问题:·不能与ETC用户兼容,必须为ETC用户新上一套路径识别设备·不是交通频段,民用干扰大。

如步话机、车载台、的士设备等均会影响成功率·无相关标准计划。

目前不同厂家的设备没有统一标准,基站与MTC卡只能是一个厂家捆绑。

而国家标准组织也没有在433M民用频率推出交通应用标准的规划·应用前景单一。

433M的传输速率有限,干扰大,现在建设的基站只能作为多路径识别使用,无法作为智能交通的节点,实现信息下发和双向交互。

图 2 目前各种方案总结采用交通专用的5.8G频段实现多路径识别的有源射频方案,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手段。

5.8G频段是目前智能交通的专用频段,在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采用5.8G频段实现多路径识别,可以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以下优势:· 5.8G MTC卡可实现与现有MTC车道读卡器硬件的兼容,无需大规模的设备改造·与目前ETC属于同一频段,实现与ETC用户路径识别的兼容·专用频段,干扰小,成功率更高·可与交通部相关标准部门合作,共同推出基于5.8G频段的多路径识别协议标准·利用5.8G频段带宽大的优势,为多路径识别部署的大量5.8G基站设备,将来可成为与车辆开展双向信息服务的节点图3 5.8G/433M方案对比图3为433M射频卡与5.8G射频卡在各方面的效果对比:以前采用433频段实现MTC双频复合卡的原因是国内厂家在5.8G射频电路研发方面技术储备不足,不能解决任意放置的MTC卡在天线全向性、接收灵敏度、绕射能力、耗电量方面的瓶颈。

经过多年基于5.8G的ETC应用开发和技术积累,现在国内厂家普遍在5.8G射频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

突破5.8G 频段在绕射能力、接收灵敏度、耗电量方面的瓶颈,研制基于5.8G频段的多路径识别MTC卡产品,达到了比433M更好的接收指标,更长的使用寿命,更简易的工程部署。

因此采用5.8G交通专有频段实现MTC多路径识别就成为一种更有效的选择。

三、高速公路5.8G&MTC&ETC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1、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部署5.8G MTC&ETC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采用5.8G智能交通频段为工作频率,在部署时统一兼容ETC车辆和MTC车辆。

系统部署如下图所示:图 4 系统部署图多路径识别部署分三部分:入口部署、信标站部署、出口部署和中心部署。

(1)入口部署进一步分为ETC和MTC· ETC入口车道系统无需任何改动,完全继承已有的ETC车道系统· MTC入口车道系统硬件无需任何改动。

软件需升级支持5.8G多路径识别卡休眠时长的写入。

(2)信标站部署需按车道设置天线·每个天线覆盖两个车道·天线采用时分操作,避免数据干扰·天线支持与ETC用户和MTC卡的双向交互· ETC用户的通行卡需增加非加密路径写入文件,便于在高速行驶中,由OBU独立将天线下发的路径信息写入到卡内·天线通过无线运营商网络或高速公路光纤网连接到管理中心实现集中管理(3)出口部署进一步分为ETC与MTC· ETC出口车道系统硬件无需任何改动,软件需升级支持读出通行卡内的路径信息· MTC出口车道系统硬件无需任何改动,软件需升级支持读出通行卡内的路径信息、 MTC卡状态信息(4)中心部署完成对多路径系统的集中管理·与信标基站之间互通,完成对信标基站的远程配置。

主要配置信息包括:路径标识ID、休眠时长。

休眠时长的用处在下文描述·与信标基站之间互通,完成对信标基站的远程维护。

主要实现告警采集、状态查询、远程复位等功能2、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使用场景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的场景分ETC和MTC车辆两种,下面分两种情况分别描述。

(1)ETC车辆多路径识别使用场景ETC车辆在实现多路径识别时,对最终车主而言体验不到任何差异,主要场景流程如下:i. ETC车辆到达ETC车道入口ii. ETC车辆通过ETC车道进入高速iii. ETC车辆途径信标基站,信标基站持续广播信号唤醒OBU, 并下发路径标识IDiv. OBU收到路径标识ID后,写入IC卡内的非加密路径信息文件v. ETC车辆到达ETC车道出口,出口天线读出入口信息及卡内的路径信息,由车道计算机生成费率,并将过车流水上报结算中心场景中存在一个异常是如果ETC车辆在经过信标基站时, IC卡没有插入OBU. 而在出口处又走了人工MTC车道,则卡内读不到路径信息。

这种情况下需要要求车主将IC卡插入OBU再拔出。

OBU会把自身保存的路径信息写入IC卡。

(2)MTC车辆多路径识别使用场景MTC车辆在实现多路径识别时,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类是普通MTC通行卡车辆;第二类是储值、记账通行卡,类似粤通卡、速通卡等,但车主并未申领OBU.针对第一类用户,可用5.8G复合通行卡替换原有13.56M通行卡,实现多路径识别功能。

针对第二类用户,可向卡用户优惠推广OBU或者更换为5.8G复合通行卡。

对采用5.8G复合双频卡的用户,主要场景流程如下:i. 车辆到达MTC车道入口ii. MTC车道入口发行复合卡给车主,复合卡除写入入口信息之外,同时写入休眠时长如: 15分钟iii. MTC卡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间为写入的休眠时长15分钟iv. 15分钟后, MTC卡进入唤醒模式,接收道路上的信标基站信息v. 车辆经过信标基站, MTC卡唤醒并收到路径标识ID和休眠时长,如:30分钟vi. MTC卡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间为30分钟vii. 车辆到达出口,MTC车道工作人员用13.56M读卡器读出入口信息、路径信息和MTC卡自检的状态信息viii. MTC车道计算机计算费率,并向车道系统上报过车流水。

如果MTC 卡状态不正常,需通过界面提示工作人员回收替换该MTC卡四、统一多路径解决方案的系统特点1、兼容性好,可实现MTC与ETC统一多路径识别目前433M频段的多路径解决方案无法兼容已有的ETC用户,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 ETC用户会不断增长。

为解决这部分用户的多路径识别问题,仍然需要部署5.8G的多路径识别基站,导致重复投资。

采用5.8G多路径解决方案,只需要部署一套多路径识别天线,就可以同时解决ETC用户和MTC用户的多路径识别问题,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2、改动小,无需更换现有MTC车道桌面读写器设备5.8G频段的MTC复合卡采用自主研发电路,方便集成双界面读写技术,与现有的MTC车道硬件系统完全兼容,无需任何硬件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