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
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主题与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和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该书的主题主要包括:英雄豪杰、争霸天下、忠诚诚信、智勇双全、纷争矛盾、友情相助等。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纷争,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动荡和动乱。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谋,描写了诸侯争权夺利、内斗和外交等。
3.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矛盾和纷争。
4. 该书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以及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5. 书中还描绘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战略战术,包括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演义之战等。
总之,《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浅出的描写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同。
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魏蜀吴争霸历史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这部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1. 魏蜀吴争霸: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大势力崛起,彼此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斗。
最终,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和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人一同征战,成为忠实的战友。
他们的结义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对三国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曹操谋刺董卓:曹操企图刺杀董卓,但被发现,险些丧命。
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
4. 温酒斩华雄: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名大将,勇猛无比。
然而,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斩杀了华雄,为刘备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5.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作战,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
三人联手,最终击败了吕布。
6. 孙坚藏玉玺:孙坚在无意中得到了传国玉玺,并藏匿起来。
这引起了袁术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孙坚的死亡。
7. 徐州之围:曹操与吕布在徐州展开激战,曹操运用谋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了吕布。
8. 曹操徐州复仇:曹操在徐州遭到背叛后,决心复仇。
他平定了地方叛乱,并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
9.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在酒宴上展开了一场智谋之战。
他们相互了解,并在后来的斗争中相互对抗。
10. 袁绍攻曹操:袁绍为了争夺天下,率领大军进攻曹操。
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袁绍败退。
11. 白马之围:白马之围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役。
为了救援被围困的白马城,曹操派遣大将徐晃等人前去解围,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12. 曹操斩文丑:文丑是袁绍帐下的大将之一,曾与关羽交战。
在定州之战中,曹操亲自上阵,斩杀了文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3. 曹操郭嘉灭吕布:曹操和谋士郭嘉联手,成功地击败了吕布。
这次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4. 吕布貂蝉生死恋:吕布和貂蝉之间的感情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十常侍专权造成的政治混乱。
2. 曹操在中原地区的崛起,与袁绍、刘备等人的斗争。
3. 孙权在江东地区的建立,与刘备、曹操等人的争夺。
4. 三国鼎立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战斗,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5. 诸葛亮辅佐刘备,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和益州。
6. 吕布、张飞、关羽、马超等人的英勇事迹和结局。
7. 刘备、孙权、曹丕等人的统治时期及其在位时发生的事件。
8. 三国时期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整部小说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各路英雄豪杰的兴衰沉浮,表现了道德、忠诚、智谋、勇气等人性美德,同时也深刻描绘了权力斗争、政治腐败和战争的残酷。
因此,《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国演义的故事篇一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
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
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二《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
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三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
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努尔哈赤等亦对《三国演义》有较高评价。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演义的故事篇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导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第一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概括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概括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这部作品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三国归晋。
它以战争描写为主线,讲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故事最终以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结束,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成为了后世无数文艺作品取材的源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或相关研究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一)刘备“仁”的代表--刘备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桃园结义攻打黄巾军,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与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
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重要情节: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二)曹操一代奸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爱才奸诈多疑自私残暴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重要情节:曹操献刀(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错杀吕伯奢(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许田打围(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官渡之战(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华容逢关羽(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关羽)梦中杀人、杀杨修(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杀华佗(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三)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生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
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后果真如此。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形象:生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性格:谦虚,爱才,识人,明智,晚年昏庸。
重要情节:继承父兄基业(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孙权降魏(第八十二回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四)、关羽“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字云长又名长生。
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所围,降汉不降曹,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
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
形象:单凤眼,卧蚕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重要情节: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身在曹营心在汉、斩颜良(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诛文丑、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第、过五关斩六将(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华容道义释曹操(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关羽大意失荆州(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关帝显圣(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五)张飞张飞-----“猛”,五虎上将之二,被吕布称为莽张飞张飞,字翼德,桃园三结义中位居老三,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但也有粗中有细之时。
关云长曾经评价这个义弟“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将这件事记在衣袍襟底,并且告诉左右说“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
”他在长坂坡上喝退秦兵的故事,至今仍是美谈。
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
形象: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性格:耿直粗鲁,疾恶如仇,心直口快。
重要情节:大闹长坂桥(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夜战马超(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八)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周瑜系出名门,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形象:姿质风流,仪容秀丽风度文雅,才华横溢、谦逊性格:聪明,小气,嫉妒。
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
重要情节:蒋干中计(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痛打黄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六)赵云赵云----英勇果敢、忠诚多谋,五虎上将之三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使得一杆好枪,“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长坂坡一战,七进七出,杀了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从此声威大震。
玄德曾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又号子龙为“虎威将军”.死后追谥为顺平侯。
形象: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性格:忠心耿耿英勇无敌浑身是胆治军有方重要情节:赵云单骑救主(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计取桂阳(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一身都是胆(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离站无疆(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七)诸葛亮“智绝”----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曾有一副对联准确的概括出了诸葛亮的生平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排八阵:(摆设八卦阵)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性格:号卧龙。
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志向高远,尝自比于管仲、姜子牙,是“千古良相”的典范。
重要情节:隆中对(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火烧新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借东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张角三兄弟在这个时候发动了黄巾起义。
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怀壮志的人(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三人志向相投,于是在张飞家中的桃园对天盟誓,约为兄弟。
按照年纪,刘备是大哥,关云长是二哥,张飞是三弟。
这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以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
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的时候,被华雄击败。
华雄败孙坚、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悍将。
袁绍大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
袁绍嫌弃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如果派他出战,是告诉敌军我方无人,喝令将关羽打出。
这时候不得不说曹操有识人之明,曹操说,关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国演义》的逻辑中,凡是相貌与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称为相貌不俗),谁能看出来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呢?于是曹操端了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
关羽说,就先放这儿,等我回来再喝。
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出战迎敌。
只听得外面喊声震天,不过片刻的时间,关羽就斩了华雄。
这时候,酒还是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