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精选合集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

辛弃疾的词作名篇20首如下: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6.《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9.《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
10.《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3.《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14.《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6.《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17.《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8.《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9.《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0.《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641、《鹤鸣亭绝句四首》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
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阑干人不知。
642、《鹤鸣亭绝句四首》安石榴花翠竹枝,婆娑其下更何为。
溪流自有无声处,鹤舞不如闲立时。
643、《鹤鸣亭绝句四首》旧时秋水醉吟者,且作西山病叟呼。
可惜黄花逢令节,樽中酒燥笔头枯。
644、《鹤鸣亭绝句四首》清欢那复笑开口,閒事长令闷破头。
更有不堪萧索处,西风过了菊花秋。
645、《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646、《句》来看红衫百子图。
647、《句》岁月都将曲糵埋。
648、《句》多情为我香成阵。
649、《句》酒肠未减长鲸吸,诗思如抽独茧丝。
650、《句》身为参禅老,家因赴诏贫。
651、《蒌蒿宜作河豚羹》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
暴乾...652、《送剑与傅岩叟》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653、《踏歌》攧厥。
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654、《卜算子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
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
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
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655、《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
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
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後人凄断。
想当...656、《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赵昌父、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657、《和周显先韵二首》暖日晴风晚蝶忙,平林先著夜来霜。
寒花毕竟亡聊甚,野菜畦边惨淡黄。
658、《和周显先韵二首》怒涛千里破空飞,洗尽青衫辇路泥。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7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7「辛弃疾」诗词全集(816首)新窗口打开241、《清平乐·溪回沙浅》溪回沙浅。
红杏都开遍。
鸂鶒不知春水暖。
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
行人想见敧眠。
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242、《清平乐·东园向晓》东园向晓。
阵阵西风好。
唤起仙人金小小。
翠羽玲珑装了。
一枝枕畔开时。
罗帏翠幕低垂。
恁地十分...243、《清平乐·春宵睡重》春宵睡重。
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
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
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244、《清平乐·茅檐低小》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蛮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245、《清平乐·绕床饥鼠》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246、《清平乐·连云松竹》连云松竹。
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247、《清平乐·清词索笑》清词索笑。
莫厌银杯小。
应是天孙新与巧。
剪恨裁愁句好。
有人梦断关河。
小窗日饮亡何。
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248、《清平乐·灵皇醮罢》灵皇醮罢。
福禄都来也。
试引鵷雏花树下。
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
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249、《清平乐·月明秋晓》月明秋晓。
翠盖团团好。
碎剪黄金教恁小。
都著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
小窗能有高低。
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250、《清平乐·云烟草树》云烟草树。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
梅花可?摧残。
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251、《沁园春·有酒忘杯》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
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252、《沁园春·有美人兮》有美人兮,玉佩琼踞,吾梦见之。
辛弃疾十首诗

辛弃疾十首诗一、清平乐·村居我本山中人,早岁出尘寰。
执烛夜学文,晨钟暮漱磐。
茅舍尽荒凉,松竹自凄然。
欲将心抱石,背日向西山。
二、青玉案·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晚日寒鸦一片愁,孤飞寒枝上。
忽惊秋色入帘来,手把芙蓉旋作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泪。
庙堂如浮云,奔腾如惊涛。
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五、满江红·雪梅香雪花梅花满天香,全把游人误。
桃红柳绿闲适,大道空深处。
暝色封牖掩,湖山几曲迴。
思君不见君,庭树空花落。
六、浣溪沙·破阵子乌啼落木,应共冤魂语。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兔丝燕影,俱老渔翁醉。
人间词语,且听鱼翁吹。
七、青玉案·元夕 II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明月楼高照千里,共此灯烛照流年。
愿君此夜常清苦,莫那离树花开后。
八、临江仙·满江红·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九、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君问归期未有期,刚遇乱山其险峰。
外物已无求,翻得自在空中游。
谁言草木无情,故自为有形。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尘世几时休,只有清江水。
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暮雪白城堡,南风清江水。
家住江南深深处,闲来垂钓碧溪头。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何人造白宝田,犀角川字初成字。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诗集(816首全)[宋] 辛弃疾收录:816首「苏辛」之一「济南二安」之一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601《丑奴儿/采桑子近来愁似天来大》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602《丑奴儿/采桑子年年索尽梅花笑》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
疏影黄昏。
香满东风月一痕。
清诗冷落无人寄,雪艳冰魂。
雪艳冰魂。
浮玉溪头烟树村。
603《雨中花慢·马上三年》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604《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晚岁躬耕不怨贫。
辛弃疾诗词集大全

辛弃疾诗词集大全青玉案·元夕[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天·送人[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关于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关于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大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辛弃疾的经典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辛弃疾的经典诗词11.《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年代:宋作者:辛弃疾贪数明朝重九。
不知过了中秋。
人生有得许多愁。
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
九江阁上扶头。
城鸦唤我醉归休。
细雨斜风时候。
2.《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3.《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年代:宋作者:辛弃疾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
清香一袖意无穷。
洗尽尘缘千种。
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
十分秋意与玲珑。
拼却今宵无梦。
4.《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
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
已遣蛾眉等候。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6.《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
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
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
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
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7.《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1.《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2.《菩萨蛮·淡黄弓样鞋儿小》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淡黄弓样鞋儿小。
腰肢只怕风吹倒。
地管弦催。
一团红雪飞。
曲终娇欲诉。
定忆梨园谱。
指日按新声。
主人朝玉京。
3.《虞美人·一杯莫落吾人後》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一杯莫落吾人後。
富贵功名寿。
胸中书传有馀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席。
江海消闲日。
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4.《菩萨蛮·看灯元是菩提叶》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看灯元是菩提叶。
依然会说菩提法。
法似一灯明。
须叟千万灯。
灯边花更满。
谁把空花散。
说与病维。
而今天女歌。
5.《满江红·落日苍茫》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6.《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诗词精选合集 辛弃疾诗词 精选合集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翠竹千寻上薜萝。
东湖经雨又增波。
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
明画烛,洗金荷。
主人起舞客齐歌。
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代人赋) 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时价。
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 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 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蝶恋花 (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 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 恨。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 点检笙歌多酿酒。
蝴蝶西园,暖日明花柳。
醉倒东风眠永昼。
觉来小院重携手。
可惜春残风雨又。
收拾情怀,长把诗僝僽。
杨柳见人离别后。
腰肢近日和他 瘦。
蝶恋花(月下醉书两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 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 晓。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小小华年才月半。
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刚道羞郎低粉面。
傍人瞥见回娇 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
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
劝客持觞浑未惯。
未歌先觉花枝 颤。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北、 江西、 湖南、 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 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 训练军队, 奖励耕战, 打击贪污豪强, 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 《美 芹十论》 、 《九议》 等奏疏中, 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对夸大金兵力量、 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 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 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 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 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 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 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 1176 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 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 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 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 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 60 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 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可怜:可惜。
愁余:我正发愁。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行不得。
[译诗]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 中间不知有过多少人的伤心眼泪。
我站在高处向西北眺 望长安,可惜无数的群山一层又一层,遮住了我的视线。
但青山毕竟无法阻挡奔 流的江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
黄昏中我独立江边,深山里又传来几声鸟啼,更 令人惆怅。
[赏析] 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 中的瑰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 无愧为词中瑰宝。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 在赣州城西北角 ( 《嘉靖赣州府志图》 ) , 因“隆阜郁然, 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 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 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再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 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淳熙二、三 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 于造口壁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 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 安因此起兴。
”这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
《宋史》高宗纪及后 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 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 赴浙西。
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 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
”《三朝北盟会编》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 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
《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 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 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
”《宋史·后妃传》:“太后 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
”《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扞御金兵,太 后得脱幸虔。
”史书所记载的金兵追至太和。
“与罗氏所记的追至造口稍有不符。
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 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 其所记信实与否, 尚不妨存疑。
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不能说无此可能性。
无 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 隆佑太后被追造口时情势危急, 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 此是铁案, 史无异辞。
重要的是, 应知隆佑其人和建炎年间形势。
以靖康二年 (1127) 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佑以废后幸免,她垂帘听政,迎立 康王, 即后来的高宗。
有人请立皇太子, 隆佑拒之。
《宋史·后妃传》 记其言曰: ” 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 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
“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 兴; 献公之子九人, 唯重耳之独在。
《鹤林玉露·建炎登极》 条云: “事词的切, 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
”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 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
”故史称隆佑: “国有事变, 必此人当之。
”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佑,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 上。
正值南宋政权出生死存亡之季。
因而作者身临造口, 怀想隆佑被追至此, “因 此感兴”,题词于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 证。
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 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 显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 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 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 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而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接着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 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 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 句。
在词人之心魂中, 此一江流水, 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
行人泪意蕴深广, 不必专言隆。
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 流下无数伤心泪呵。
由此想来,便觉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 之象征。
无疑此一江行人的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东北望。
词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 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
遥望长安, 境界顿时无限高远。
然而, 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望不见也, 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 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卓人月《词统》云:“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 正是如此。
下阕头两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写眼前的景色。
赣江原是北流, 词人为抒发胸怀,不受拘泥,在这里言东流。
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 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
此处若言有寄托,则难以指实。
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 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
周济《宋四家词选》云:“借水怨山。
”可谓 具眼。
此词句句不离山水。
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 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
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比喻,则东流去的江水 也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
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 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
在词人潜在的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
东流去三字尤可 体味。
《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 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
杜 老 《长江二首》 云: “朝宗人共挹, 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 乃知东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