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零售供应链kpi报告
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以国美电器为例摘要:本文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首先简要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并以我国电器零售连锁企业的代表——国美电器为例,分析了国美电器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进行了小结,以期对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零售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国美电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契机,各行各业的跨国零售连锁企业纷纷涌入中国拓展市场,谋求更多的利润。
零售连锁企业诸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在中国迅速发展,拥有多家连锁店面。
依据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沃尔玛已经在全国共53个城市开设了101家店面,家乐福、麦德龙的零售连锁店在中国也近100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中国庞大的市场范围内管理好如此之多的连锁店面,完成好商品采购、销售、配送等环节并实现盈利,这不仅是摆在国外连锁企业巨头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国内零售连锁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好这一难题,实现零售连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不能不提及到零售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用十分有效的方式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将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合理的计划,有效组织协调及管理控制,把适合的产品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及时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使顾客在获得最大价值时成本减少到最小值,从而使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运行附加值、效率、效益,以及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决定了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水平,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供应链管理对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国美电器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相关数据显示,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2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200多家,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家电零售品牌。
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前言2016 年,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转型新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创新发展新成效,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消费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
2016年,零售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零售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商品零售额增速缓中趋稳,行业劳动效率小幅提升,网络零售发展更加成熟,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下半年以来,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实体零售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全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
零售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变革,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活跃,整合全渠道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体门店数字化程度提高,支付方式更加多元高效,品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零售商品结构不断升级。
同时,零售行业变革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结构性过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零售企业物流成本、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数据驱动经营决策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零售市场公平秩序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转型亟待加强。
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费需求深刻变化,催生零售行业新供给新模式。
伴随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需求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的出台,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环境。
2017 年,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入融合、社交化场景化多元消费场景、多业态协同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供应链体系智能高效等特征将日益明显。
综合来看,2017 年零售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
【电商数据】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报告

【电商数据】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报告作者: 凯度中国来源: 凯度中国我们连续12次定期对四万个中国家庭购物行为进行研究,获得了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和零售趋势的深度洞察。
我们为每户样本家庭配备了条码扫描仪,即时收集消费者的实际购物记录,而非仅仅通过他们口头描述来记录购物行为。
这种独特的调研方法为我们清晰展示了消费者在26个快消品类的购买行为。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品类的表现可以了解双速前行的现状。
尽管中国经济不景气,但个人护理用品,如洗发水和牙膏,在2016上半年有所反弹,增幅达到9%。
这主要来源于超过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售价的涨幅,我们称之为“高端化”现象。
而家庭护理用品,例如厨房清洁用品,则一直保持了较高的销量增长,在2016年上半年销量增长2.9%,对比2015年同期的2.3%(见图3)。
但其平均售价仅上涨了0.8%,低于通货膨胀率,我们称此现象为“大众化”。
图1:自2014年年底以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包装食品和饮料以及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的增长轨迹呈现分化的趋势图2:在销量下滑和价格增长缓慢的形势下,快速消费品的整体增长率约为3%图3: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在2016年第一季度出现微量反弹诸多包装食品和饮料品类则面临着业绩下滑(见图4)。
饮料销售额增长从2015年的5.6%放缓到2016年上半年的3.2%,并且连续三年在销量上呈现负增长。
饮料的平均售价在2016年上半年仅增长了3.3%,而2015年的增长率为6.2%。
这些趋势部分是受中国政府以服务业为主导、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政策的影响。
制造业正逐渐向越南和孟加拉等低工资的国家进行转移,传统上以蓝领为主要客群的品类销售额下滑明显。
这群消费者在消费支出上也更为谨慎。
尽管2016年上半年大多数饮料产品呈现负增长,但包装水品类则例外。
这主要是因为包装水价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这是所有消费者,而不仅仅只是富裕人群的诉求。
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报告

正如我们在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中所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政府对服务业的重视对快速消费品(FMCG)厂商产生了重要影响。
曾备受蓝领阶层青睐的品类,如方便面和廉价啤酒,销售额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有所下降;而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青睐的产品,如酸奶和宠物食品,则飞速增长。
截止2016年上半年,此趋势并无明显改变:去年低迷的品类持续走低,而之前坚挺的品类,尤其是个人护理用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双速前行”的情形在零售业态亦逐渐展开。
线上零售已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繁荣,而除便利店以外,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
虽然现阶段便利店占整个中国零售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在未来几年,其地位将变得日益重要。
线上零售依然引领中国零售业增长,也仍是最令人关注的热点,并且开始蚕食线下零售;2015年线上快速消费品销售额上涨了36.5%,这主要源自69%的销量增长,销量增长同时抵消了平均销售价格的下降。
线上商品品类的多样化、进口产品的显著增长和被促销活动吸引的大批消费者共同推动了线上零售的迅速增长。
线上零售在快速消费品的渠道份额日益提升,而其自身也正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电商渠道以相对平稳的速度持续整合,排名前十位的电商在快速消费品所占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55%增加到2015年的64%,其中排名前四的电商占整体网上消费销售额的55%。
淘宝、天猫和京东仍占主导地位。
淘宝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京东则在收购一号店之后有望和天猫势均力敌。
每年双十一光棍节促销都是线上零售的热点。
2016年,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就在双十一购物节当天实现了178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们针对2015年双十一的研究为这一创新且独具中国特色线上促销推广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总体而言,双十一促销的销售增量主要源自于三大重要的增长引擎:∙各品类现有网购客户在双十一促销活动时购买更多(如洗衣粉,纸巾和婴儿配方奶粉)∙将购买需求推迟到双十一促销期间再进行购买的网购客户被线上促销活动吸引开始购买新品类的网购客户。
2017年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零售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回顾与展望 (4)1、行业逐渐企稳回暖 (4)2、品类与渠道渐趋平衡 (5)二、细分业态经营分析 (6)1、百货:行业呈复苏态,业绩改善明显 (6)2、超市:业态升级加速,龙头优势凸显 (8)三、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9)1、传统电商面临流量红利耗尽的窘境 (9)2、互联网倒逼实体回归零售本质 (11)3、全渠道是新零售革命的开端 (14)4、相关企业 (17)(1)百联股份:合作阿里,推进新零售融合趋势 (17)(2)天虹商场:全渠道融合与业态升级共促增长 (19)(2)苏宁云商:业态变革走出可行模式,释放增长潜力 (21)四、寻找实体零售的“避风港” (21)1、实体零售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1)2、生鲜超市将成为超市发展的新势力 (25)(1)永辉超市:依托生鲜优势,积极打造新业态 (27)(2)家家悦:巩固生鲜优势,推荐门店扩张 (29)3、“小而美”的便利店业务价值稀缺 (30)终端消费企稳回暖。
社零增速于10%区间企稳,百家和50 家数据显著改善,行业回暖趋势已基本确定。
从细分行业看,百货以经营可选消费品为主,收入端改善明显,费用控制效果加强,但毛利率有所下滑,利润端改善尚需等待。
超市以经营必选消费品为主,收入端并未较大影响,在供应链管控提升背景下,费用压力下滑,利润端表现较好。
新零售。
线上面临流量红利耗尽的窘境,电商整体增速下降到30%以下,逐渐显现流量费用高企、用户筛选困难等诸多痛点,而线下具有无可替代的密集网点布局以及购物体验价值,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不断向线下拓展。
线下对持续反腐、电商冲击等的负面影响已基本消化,自2016Q4 开始,实体销售数据有复苏企稳态势,线上线下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
新业态。
在消费习惯变化和新零售冲击下,实体零售企业面临汰换和变革压力,生鲜&便利超市成长优势突出。
邻社区、有服务、重便利和性价比的业态快速成长,这种价值观使便利店成为首要受益者;生鲜超市是对传统农贸市场的有限替代、相对综合性超市更加专业化,对网购具有更大的抗击力。
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精简版)

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精简版)第一部分零售业整体情况一、宏观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2017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到零售业,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二、政策环境影响(一)十九大报告指明零售业发展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需求中,必然包括更好的消费和体验,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也必然蕴含着零售行业迭代升级的市场机遇。
(二)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内需从2017年12月1日起,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这是2015年以来第三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
本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类别,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下降9.6个百分点。
三、零售业总体发展(一)行业转型初现成效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在电商倒逼的压力下,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转型变革,加速业态升级,加力市场深耕,面对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新老业态融合,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大力进行门店改造,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积极布局新零售,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出现明显的业绩改善。
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再构分析

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再构分析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削价大战此起彼伏,众多企业陷入了严峻的经营困境。
认真分析我国零售业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消费品市场告别总量短缺,商品的供应关系发生变化,零售业规模膨胀迅速,零售经营要素的可供量增长急剧,居民的消费资金投向出现多元化趋势,企业商圈范围狭窄,国际商业势力进入我国市场等。
另外,零售企业的粗放型管理则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有关资料表明,在13个省市2000多家零售企业中,尽管有7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30%~40%的中小型企业运算计算机管理,但软件水平却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甚大。
我国企业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
要走经营困境,发展现代商业,一条切实可行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思路就是供应链再构。
大家只看到可口可乐公司令人瞩目的营销策略,却没有想到其背后是耀眼的供应链管理——商流运行之后,即买卖双方就商品所有权的交易完成之后,货物要按照取得所有权一方的要求转移到指定地点,因而发生相应的物流活动,因此人们常常认为物流是为了实现商流中所达成的协议而存在,是为商流服务的,但实质上,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各种物质的需求,物的交换和流动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发生的,商流只是为了沟通供需双方且提供和实现货物所有权更替的机会而已。
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供应链再构是完全重新思考。
彻底翻新供应链以及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一个典型的供应链再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供应链现状检查;供应链问题识别;供应链改善。
我国目前对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再构分析尚属空白。
一、供应链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零售业是在极其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供应链相当冗长,工业品的流通,主要是通过一、二、三级批发商进入零售店,销售给消费者。
其中,一级批发商主要是原商业部所属的专业公司,在少数主要日用品的集中产区(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地)所设的商品采购站;在其他大中城市没有收购地方产品和供应销售外地产品的二级采购供应站;三级站则是设在中小城市的区和县的批发机构,重要商品基本按一、二、三级批发站到零售企业的渠道流通。
2017年新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新零售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4月目录一、线下零售回暖,线上增速放缓 (4)二、阿里的新零售布局 (6)1、从入股银泰到将银泰私有化 (7)2、投资盒马鲜生进驻线下商超 (8)3、入股三江购物,欲试验全渠道模式的盈利性及打造海鲜供应链 (10)三、国外巨头亚马逊如何开展新零售 (12)1、AMAZON BOOKS(2015年) (12)2、AMAZON FRESH (14)3、AMAZON GO(2016年) (16)4、Prime Air(2016年) (17)5、亚马逊布局线下的优势 (18)四、重点企业简况 (19)1、永辉超市 (19)线下实体零售回暖,线上增速放缓。
线下零售整体销售额从2016 年9 月份开始有所回暖,从50 家大型零售企业的月度同比增速来看,已经连续5 个月增速为正,继2013 年之后首次出现这种回暖迹象。
如果剔除CPI 因素来看,也是连续3 个月同比正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2017 年1-2 月份全国50 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8 个百分点,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8 个百分点。
而另一方面,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速持续下滑,2016 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总规模为5.15 万亿,增速为26.2%,首次低于30%。
阿里布局线下的新零售战略。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布局从2016 年正式进入快车道,从2016 年年初的投资盒马鲜生开始,阿里先后投资易果生鲜、苏宁云商、三江购物、联华超市、银泰以及和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之所以能够与众多的线下巨头快速开展合作,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首先站在阿里巴巴的角度来说,目前线上流量的获取成本逐步升高,而线下的零售企业经过多年的持续下滑,已经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其次,站在线下零售巨头的角度而言,过去一波的电商冲击已然让其认识到自建线上平台的难度比想象中更大,而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线上渠道不可或缺,阿里又是最大的线上渠道商,所以能跟阿里合作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因素的影响。零售企业在想方设法通过提
06 A
2016/17 年中国零售供应链 KPI 报告
07
(二) 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根据图 7、图 8、图 9 数据显示,饮料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大多小于 20 天。但由于参与 调研的企业中包括仓储式零售企业,因此,行业的平均时间为 29.36 天。同样,零售企业清洁用 品的配送中心库存天数大多在 20 天左右,但行业平均天数为 31.99 天。 相比饮料和清洁用品,乳制品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为 17.30 天,而且大多数零售企业采 用的是供应商直配的模式,即不经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门店。
图 6 不同类型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
升服务水平去赢得更多销售机会的同时,也在 面对库存不断上升的压力。如何科学管理和应 对这些问题,并有效平衡服务水平与库存的关 系,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首先, 需要有专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其次,反映其 真实的情况, 借助成熟的端到端的供应链系统, 对各项指标进行自动显性化、 结构化分析处理, 从而快速定位短板并加以解决,以获取最具性 价比的回报。
省内经营 27 69.23% 区域性连锁 5 12.82% 全国性连锁 7 17.95% 39
从企业性质来看,39 家样本企业中,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有 27 家,占 样本总数的 69.23%;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范围跨 2-5 个省份)5 家,占 样本总数的 12.82%;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范围跨 6 个省份及以上)7 家, 占样本总数的 17.95%。
2016/17
中国零售 供应链 KPI 报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联系人:田芮丰 电话:8610-6878 4937 邮箱:tianrf@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22 号外经贸大厦 811 号 100037
目目 录
报告综述 1 一、样本分析
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水 平较低,缺少供应链标杆指引。针对与此相关的系列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供应 链专业委员会联合凯度消费者指数对零供企业普遍关注的供应链节点和关键环节, 特别是涉及在超市(不含便利店)销售的 4 类商品,包括饮料(含酒精类商品)、清 洁用品、常温乳制品和 2-6°乳制品的 6 项信息(供应商订单满足率、配送中心库存周
本次研究得出的行业 KPI,将作为行业特定品类的供应链运作基准(Benchmark),帮 助连锁零售企业和快速消费品企业了解行业目前整体水平,锁定企业自身供应链薄弱环节, 开展有针对性地提升。
图 1 企业类型图
02 CCFA
2016/17 年中国零售供应链 KPI 报告
03
02
供应链 KPI 指数
图 4 常温乳制品供应 商订单满足率
图 5 2-6°乳制品供应商 订单满足率
图 2 饮料(含酒精类商品)供应商订单满足率
04 CCFA
2016/17 年中国零售供应链 KPI 报告
05
相比全行业,不同类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订单满足率有着不同的特点,见图 6 所示。 对饮料(含酒精类商品)品类的供应商,企业跨域规模越大,相应的订单满足率越低。行业平 均值为 86.78%,而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7.66%,超过平均值;区域性企 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5.87%,全国性企业仅为 84.03%,均在平均值以下。 对清洁用品品类的供应商,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远低于平均值,仅为 68.43%。行业平均值为 86.75%,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6.29%,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 足率为 89.20%。 对常温乳制品品类的供应商,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的订单满足率相对较弱。行业平均值为 82.93%,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4.74%,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 足率为 84.75%,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75.15%。 对 2-6°乳制品品类的供应商,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的订单满足率远低于平均值。行业平均值为 83.44%,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7.12%,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 足率为 85.46%,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67.11%。
(二) 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6 (三) EDI 应用 10 (四) 消费者转化率 14 附件 1:供应链 KPI 调查表 17 附件 2:甲骨文供应链解决方案 18 附件 3:调研组织方及相关参与方简介 19
系统等)。 在仓库规模和库内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的 情况下,如何更科学地定位仓库库存水平,是 当下诸多零售商所面临的挑战。我们曾成功帮
甲骨文零售行业专家点评:
对于国外主要零售商,商品经物流中心集中配送的比例普遍较高。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 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具优惠的商品采购价格,减少门店直接面对多个供应商时的收货验货成本,而 更为重要的是物流中心的库存扮演着“缓冲池”的作用。当商品在各网点销售不均、需求波动较大时, 配送中心可以很好地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其在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持有水平的同时,缩短了供应 链的响应时间(提前期)。正如此,零售商的商品质检中心也大都设立在其物流中心内,从单一源头 防止合规风险。 目前,国内不论线上线下零售商都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建设和效能提升,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基点 的多级供应链网络体系(如全国仓、区域仓、城市仓、前置仓等),同时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仓库管理
图 3 清洁用品供应商 订单满足率
(一) 订单满足率
供应商订单满足率 = 在规定送货时间内,实际收货量 / 有效订货量
从全行业来看,通过图 2、图 3、图 4、图 5 数据可以发现,饮料和清 洁用品订单满足率相对较高,其中,饮料订单满足率最高接近 100%,最低 为 65%,而行业平均值为 86.78%。同样,清洁用品订单满足率也在相同 区间游走,行业平均值为 86.75%。 相较饮料和清洁用品,常温乳制品行业平均订单满足率为 82.93%, 2-6°乳制品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为 83.4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到,乳 制品订单满足率良莠不齐,部分零售企业订单满足率较低。
甲骨文零售行业专家点评:
商品供应链服务水平是衡量供应链运营 的重要指标之一。周期服务水平(或简称服务 水平)在供应链中定义为:下一个补货周期内 不发生缺货的预期概率,也就是 " 不错过销 售 " 的概率 。服务水平与订单满足率虽然并不 是同一个概念,但这两者紧密关联。服务水平 同时受供应商能力(订单满足率)、库存准确 率、订货准确率、企业物流配送能力与布局等
转天数、 EDI 完成订货的供应商比率、 供应商收货预约 ASN 比率、 应用信息系统预约比率、 消费者转化率)进行了重点调研,并邀请甲骨文全球零售事业部咨询顾问结合实际案例对 调研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为零售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 为准确描述调研数据,特对相关专业术语定义及其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供应商订单满足率 = 在规定送货时间内,实际收货量 / 有效订货量 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单位:天)=360/ 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周转率)= 总销 售 额 /(期初库存 + 期末库存)/2 EDI 完成订货的供应商比率(%)= 采用 EDI 的供应商 / 整体供应商 供应商收货预约 ASN 比率(%)= 采用 ASN 的供应商 / 整体供应商 应用信息系统预约比率(%)= 零供双方通过系统对接,直接完成订货或收货预约 ASN 的供 应商 / 整体供应商
报告综述
近年来,我国零售销售增幅持续下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 “年度中国连锁百强”显示,2016 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3.5%,为有统 计以来最低的一年。销售负增长企业 34 家,比上一年增加 3 家。 目前,零售企业普遍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提高供应
二、供应链 KPI 指数 2 (一) 订单满足率 2
图 10 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按商品和地点层级创建最优库存目标,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满足业务和财务目标。 零售企业在考虑库存现状和诸多约束因素的情 况下规划在供应链中流通商品,这些因素包括 库存可用性、包装大小、配送能力和店内空间 等。因此对于预设的库存短缺或库存过量等状 态的潜在原因和影响,可以通过各种具备操作 性的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及时的干预。通过优化 库存控制和订单管理操作,零售商提高了收入 和利润,同时减少了库存,降低了人工和运输 开支。比如,美国的一家零售商客户正是采用 上述优化措施将库存周转率提高了 20%,每年 实现了 4560 万美元的库存持有成本的节省, 相当于对价值 3.04 亿美元的库存进行了改善。
08 CCFA
2016/17 年中国零售供应链 KPI 报告
09
对常温乳制品品类的配送中心,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周转天数高于行业平均值。行业平均值为 17.30 天,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为 15.75 天,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为 14 天,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 为 19.58 天。
设备(如全自动拣货机器人、一体式存储传输
助一家俄罗斯零售商将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从 4 个月降至 3-4 周, 而这一转变的关键是 源于该企业所有购物渠道的“顾客需求预测”, 指导企业对供应链网络中的所有层级制定受约 束的、分时间阶段的库存订购、分配、补货和 交付计划。通过协调需求预测以及对供应链操 作和约束因素的理解,能够创建各种有效且可 实现的计划。从供应商到仓库,再到门店和客 户 ,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投放正确的库 存量。
图 8 清洁用品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图 9 常温乳制品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图 7 饮料(含酒精类商品)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
比较不同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有图 10 所示特点。 对饮料(含酒精类商品)品类的配送中心,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周转天数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值。 行业平均值为 29.36 天,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为 28.58 天,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为 21.3 天,而 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为 33.91 天。 对清洁用品品类的配送中心,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和区域性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远低于行 业平均值。行业平均值为 31.99 天,省内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为 36.01 天,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为 20.79 天,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为 18.3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