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有用)

合集下载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有用)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有用)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有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授课者:李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能力目标:通过对水解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德育目标: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比较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一)知识准备[复习提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什么?[学生回答] H+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

[老师小结] 酸性溶液C(H+)>C(OH-)中性溶液C(H+)=C(OH-)碱性溶液C(H+)<C(OH-)[引人新课] 酸的溶液是酸性溶液,碱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酸和碱所生成的盐显什么性?生活中常见的盐除NaCl外,还有很多,如我们做稀饭用的碱(Na2CO3);蒸馒头用的小苏打(NaHCO3).那么Na2CO3明明是盐为什么叫“碱”,俗称“纯碱”?其水溶液难道呈碱性?如果是那为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出课题盐的溶液呈什么性?[学生思考] 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归纳]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演示实验] 用PH试纸测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这是为什么?(三)实验探索[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Na2CO3、AlCl3、Al2(SO4)3、KNO3溶液的酸碱性。

方法:学生每四人一组在课桌上实验,每组任意放四种溶液;做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报告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动画飞入表1的相关空格中。

)[思考] 由大量实验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四)实验结论(引导学生从表中得出结论)[学生小结] 盐的组成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表中得初结论)(五)问题探究(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问题] 为什么不同类的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问题探究1] 以CH3COONa溶液为例:解释强碱弱酸盐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想一想] 水中加CH3COONa后,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共有几种离子?[归纳] CH3COONa ==== CH3COO-+Na+H2O H+ + OH-[问] 四种离子中那些离子之间可以反应? [问] 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

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是本节教学重点。

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

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具体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关于盐类水解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

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

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

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1 公开课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1  公开课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在一个多个平衡共存的体系中,主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其实质,同时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所以本节内容安排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之后,是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补充,在新旧知识融合和迁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规律;2、掌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2、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2、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分析书写四、实验用品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棒、表面皿NaCl KNO3 NH4Cl (NH4)2SO4 CH3COONa Na2CO3 (均为溶液)五、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分五个模块进行:1、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2、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指导学生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并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3、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指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提炼,明确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完成新知识的构建;4、学会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常见物质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为例,让学生熟练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要求,并有效区分各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5、教学效果强化与反馈:给出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消除盲区与误区,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为下节课做铺设六、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实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C(H+) ≠C(OH-)3、特点:⑴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吸热⑵一般情况下,盐类水解程度极其微弱4、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5、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写法:⑴判断弱离子,书写形式:弱离子+H2O≒弱电解质+H+或OH-⑵用可逆符号,不标↑或↓⑶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多元弱碱根一步水解附一(表一):附二(表二):。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呈现酸碱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离子的酸碱性质,分为强酸强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和弱酸弱碱盐,它们的水解程度不同。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离子浓度、温度、溶剂等。

5. 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值、制备缓冲溶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盐类水解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第3-4课时: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第5-6课时:实例分析,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进行课堂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盐类水解概念和实质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

4. 课堂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盐类水解的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和实例。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课题:盐类的水解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常识性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1.盐类水解的本质。

2.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过程:【复习】当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引入】当在水中加入盐时,是否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呢?【新课】一、盐类的水解1.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类: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按中和反应是否完全)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按对应酸是否含有氧元素)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和弱酸弱碱盐(按对应酸、碱的强弱)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的,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思考:这些盐本身既不能电离出H+,又不能电离出OH-的正盐,它们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性质呢?分析:由水的电离平衡可知,纯水中C H+=C OH-而盐溶液显示出酸或碱性,说明溶液中C H+=C OH-,所以水的电离平衡____发生移动______。

(发生移动,不发生移动下面结合实验具体分析如下i.醋酸钠溶液CH3COONa === CH3COO- + Na+思考:①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其中哪些离中和酸 + 碱盐 + 水 + 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 H 2O H + + OH - ②其中H +和OH -浓度的大小关系如何?CH 3COOH总的化学方程式___ CH 3COONa+ H 2O ==_ CH 3COOH + NaOH - _____; 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 CH 3COO - + H 2O ==_ CH 3COOH + OH - ________________。

小结:①溶液中C H + <C OH - (填>、=、<,下同),呈__碱__性。

②____ CH 3COOH _,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并向__电离____方向移动,因而__促进(了水的电离。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盐类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盐类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其水解产物;能够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预测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1. 盐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教学难点:1. 根据盐类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其水解产物。

2. 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预测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预习检测:教师通过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盐类的定义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盐类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食盐的用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盐类的定义和分类:教师通过讲解盐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的无机盐类和酸盐类。

2. 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案例,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不同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实验步骤:a. 实验1:将硝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b. 实验2:将硫酸铁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c. 实验3:将氯化铵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 实验结果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盐类的水解产物和反应类型。

四、归纳总结(15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并做出反应方程式。

2. 学生讨论并解答疑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推测其他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学生设计和进行小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笔记和课后习题。

2. 提示学生注意复习下节课的内容。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

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

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者:李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能力目标:通过对水解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比较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
(一)知识准备
[复习提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什么?
[学生回答] H+与0H「浓度的相对大小。

[老师小结]酸性溶液 C (H+ )> C (OH-)
中性溶液 C (H+ )= C ( OH-)
碱性溶液 C (H+ )< C ( OH-)
[引人新课]酸的溶液是酸性溶液,碱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酸和碱所生成的盐显什么性?生活
中常见的盐除NaCI夕卜,还有很多,如我们做稀饭用的碱(Na2CO3);蒸馒头用的小苏打(NaHC03). 那么Na2CO3明明是盐为什么叫“碱”,俗称“纯碱”?其水溶液难道呈碱性?如果是那为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出课题盐的溶液呈什么性?
[学生思考]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归纳]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演示实验]用PH试纸测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这是为什么?
(三)实验探索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内容:用pH试纸检验NH4CI、NaCI、Na2CO3、AICI 3、Al2(SO4)3、KN03溶液的酸碱性。

方法:学生每四人一组在课桌上实验,每组任意放四种溶液;做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报告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动画飞入表1的相关空格中。


[思考]由大量实验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四)实验结论(引导学生从表中得出结论)
[学生小结]盐的组成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表中得初结论)
(五)问题探究(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
[问题]为什么不同类的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
[问题探究1]以CH3C00Na溶液为例:解释强碱弱酸盐溶液为什么呈碱性
[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想一想]水中加CH3C00Na后,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共有几种离子
[归纳]CH 3C00Na ==== CH3C00 _+Na+
H20 - ' H+ + 0H 一
[问]四种离子中那些离子之间可以反应
[问]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让个别学生单独回答。

[归纳讲解](媒体投影)
CH3C00Na溶于水时,溶液中存在两种电离
CH 3C00Na ====== CH 3COO 一+ Na+
+ _ H20 - - H++ OH 一
CH3COOH (弱电解质)
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CH3COOH,使水的电
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了更多的OH「,建立新的平衡时,C(OH「)> 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思考]写出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投影归纳]CH3COONa+H2O - ・ CH3COOH+NaOH
CH3COO一+H2O ”’ CH3COOH+OH 一
[老师]上面这个过程就是CH3COONa发生了水解反应。

[问题探究2]以NH4CI溶液为例:分析为什么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学生:两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余学生动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这时学生也可提出新问题)
指导学生板书:NH4CI === NH4 ++ CI -
+
H2O= OH-+ H+
NH3 • H2O
即NH4 ++ H2O^ NH3 • H2O + H+
从而造成c( H+) > c (OH -),所以溶液显酸性。

[问题探究3]以NaCI溶液为例:分析为什么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
学生:两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余学生动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这时学生也可提出新问题)
[引导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盐水解的定义?
2•引导学生归纳盐水解的条件?
3•引导学生归纳盐水解的实质?
4•引导学生归纳盐水解的规律(什么样的盐水解?什么样的盐显什么性质?),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归纳: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叫学生起来回答。

老师:点评,指导,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 板书设计]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0H -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

2. 条件:有弱离子的盐溶液
3. 本质:盐中的离子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

(促进了水的电离)
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 水解的规律:屏幕打出:
有实验得到的结论: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呈碱性
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呈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不水解呈中性
得到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拓展]常见能发生水解的离子:
阴离子:CO32-、HCO3-、PO43-、ClO-、S2-、HS-、SO32-、F-、CHCOO-等。

阳离子:NH4+、Al3+、Fe3+、Ag+、Cu2+、Mg2+等
《盐类的水解》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
难点: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到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方法:阅读法、复习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回顾:1. 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
HCI 溶液、NaOH 溶液、CHCOON 溶液、NS 2CG 溶液、NaCI 溶液、NH 4CI 溶液。

探究问题2试用分类法找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液的酸碱性为
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教材:P55-56页内容。

归纳总结盐类的水解
1 、定义: 2、 条件:
3、 本质:盐类水解的实质为盐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与水中的 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生成了 ______________
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_______________ (促进或抑制)水的电离。

导致溶液显酸或碱性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规律:有—才水解;无—不水解; 谁—谁水解;谁__显谁性。

(填强或弱)
1•判断下列盐溶液能否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
CuS04; CaCl 2; Na 2S ; NaF ; NH 4NO 3; KN0 3; BaCl 2; 不能水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解显酸性的:
水解显碱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物质加入金属镁可以产生氢气的是(

3.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能促进水的电离,溶液 pH 减小的是(

A. HCI
B. Al
2
(SO 4)3 C . Na 2S D.NaOH
4.
能使H 2O -_-
H+ + OH-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显碱性的是(

A .将水加热到 99C ,使水的 pH=6.1
B
C .向水中加入小苏打
D
Na 2SO 3; NH 4NO 3; Na 2SO 4; Al 2(SO 4)3。

A.浓 HNO B
NaHCO C NHCI D . CHCOONa
向水中滴入稀 H 2SQ 向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