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兴奋在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中的传导》

能量枯竭
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无法及时 供应,导致肌肉无力。
运动的益处及运动对神经系统 和肌肉系统的影响
1 身体健康
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2 心理健康
锻炼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3 神经系统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增强神经可塑性。
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过程
1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和脊髓,控制运动神经元的活
运动神经元
2
动。
将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骨骼
肌纤维,引起肌肉收缩。
3
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神经元通过神经调节、神经肌肉接 头和动作电位等方式调控肌肉收缩。
肌肉疲劳的生理机制
肌肉疲劳
长时间的肌肉运动导致的肌 肉无力和耐力下降。
乳酸堆积
肌肉松弛
2
肌肉收缩并产生力量。
肌纤维蛋白解除结合,肌肉恢复至
初始状态。
3
钙离子的作用
钙离子参与刺激肌肉纤维的收缩和 松弛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末梢与肌肉纤维相连 接的特殊化学和电信号传递 区域。
乙酰胆碱
肌浆网
神经元释放的化学信号物质, 触发肌肉纤维收缩。
贮存和释放钙离子的细胞器, 参与收缩和松弛的调控。
突触
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之间的连 接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
兴奋阈值
神经元必须受到足够的刺激才能产
动作电位
2
生冲动。
神经元内部的电荷变化,用于快速
传递信号。
3
盐跑
动作电位在轴突上迅速传导的过程。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4.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5.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2023:辽宁T3和T15、江苏T21、海南T9、天津T4AB 、北京T17(2)(3)、山东T16、湖南T18、湖北T15和T21(4)、浙江6月T20、广东T19、全国乙T30;2022:广东T15、北京T8、海南T17、山东T9、湖南T4、浙江6月T24、江苏T22(1)(4)、浙江1月T11、全国乙T3、河北T21(1);2021:辽宁T16、海南T9、湖北T17和T23、全国乙T4、天津T2、湖南T11、江苏T6、浙江1月T23;2020:江苏T13和T14CD 、山东T7、天津T14(1)(2)、浙江7月T20;2019:江苏T8 1.生命观念——结合排尿反射等具体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3.社会责任——通过理解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023:辽宁T22(3);2022:山东T7、辽宁T5;2020:江苏T26(1)、浙江7月T16;2019:北京T2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呈现,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突触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等知识,或以实验为背景对神经调节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
2.预计2025年高考仍可能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及特点,并在新情境下从不同角度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考点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学生用书P218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提醒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1)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即刺激神经纤维中部的任何一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 新课课件(共4课时)

知识点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定义: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 人的兴奋程度 、提高 运动速度 等 作用,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保护参赛者的身心健康,运动比赛 禁止 使用 兴奋剂。
2、兴奋剂与毒品作用原理:其作用位点往往是 突触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需4课时)
2024-9-26日修改
学习目标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方向、静息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理解神经表面电位差测定和神经内 外电位差测定的原理。
3,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方 式、方向及原因。
① 促进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 受体 的结合。
●还可以减少突触前 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
③影响 分解神经递质的酶 的活性。
3、可卡因成瘾机理:知识点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正常情况下, 多巴胺 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 转运蛋白 从突触 间隙回收。
(2)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 失去 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 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 持续 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 减少
4,传导模式图
②兴奋状态
●信号传导具有 不衰减 性。
兴奋传导方向
③局部电流
④恢复静息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 位之间由于 电位差 的存 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 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方向与兴 奋传导方向关系:膜 外相 反,膜内相 同 。
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传导方向:可以 双 向传导。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精品公开课件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刺激做出应答。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一共有多少个神经元参与?
膝跳反射(2个)
中间神经元
缩手反射(3个)
如何区分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感受器与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节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后角
灰质 白质 前角
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窄“入”(传入神经)宽“出”(传出神经) (3)根据突触结构简图:与 相连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为传出神经
思考: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
优化设计 探究点一 活学活练2
反射发生的条件: 1.完整的反射弧 2.适宜强度的刺激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 条件(自然和人为)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反
射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在
弧
一起形成的对信息分析综合和功能的结构。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新教材2024版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微思考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才会引起突触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膜处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3.(1)b处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a和c处都是外正内负。 (2)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c,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b←c。兴奋传 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的。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
[对点精练]
1.将一灵敏电表的电极置于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
()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大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
(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
【答案】(1)√ (2)√ (3)× (4)√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位点 往往是___突__触___。 2.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举例 (1)促进__神__经__递__质__的合成和释放。 (2)干扰神经递质与___受__体___的结合。 (3)影响分解__神__经__递__质__的酶的活性。
【方法技巧】 “三看法”判断突触前膜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知识归纳] 1.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机理
2.兴奋剂与毒品 (1)兴奋剂。 ①概念: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②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 运动速度等作用,但违背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 (2)毒品。 ①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 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 品。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3张)课件PPT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 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 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解析:选 C。该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 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 表示感受器。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当切断③后,由于反射 弧不完整,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发生效应。
知识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 1 课时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重 点) 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 生和传导过程。(重、难点)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以及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局部电流。 ②方向膜 膜外 内: :由 由__未兴____兴奋____奋部____部位____位___向_向_未___兴兴____奋奋____部部____位位______ (3)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电__信__号___的形式传导。 (4)传导方向的特点:__双__向__传__导__。
1.离体神经纤维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1)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 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导的。 (2)Na+的内流和 K+的外流需要离子通道,从高浓度→低浓度, 是不消耗能量的,为协助扩散。 (3)Na+的外流和 K+的内流是消耗能量的,为主动运输。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
(3)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
(5)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
(√)
1.(生命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1)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
第 3 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构建模型分析静息电 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和过程。 机制。
2.实验探究——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 2.说明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 3.认识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毒品等的危 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
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A 正确;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
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为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
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B 正确;丁区域的电位为
外正内负,是由 K+外流造成的,C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 正确。
答案:C
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丁区域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由图可知,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16张)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2 |突触的结构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2.主要类型 (1)轴突—细胞体型: (2)轴突—树突型:
; 。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过程
2.传递特点:⑨ 单向传递 ,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⑩ 轴突 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 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
2|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三看法”判断电表指针偏转(电表的两电极都位于神经纤维膜外)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
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相关受体,则,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
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 。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4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作用机理: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
2.兴奋剂原是指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禁用药物 的统称。
突触 来起作用的。 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3.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第本2概章念 神经调节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是以①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② 电信号 也 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K+外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 (×10-3 mol/l)
Na+
120
K+
5
Cl-
125
Na+
12
K+
125
Cl-
5
A-
108
1. Nernst方程:
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到维持膜内外电化学动态平衡的水平 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所以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钾离 子的平衡电位。
•电化学平衡状态: ①K+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侧移动趋势;
最新2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 导 高三生物课件教案 人教版-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1 兴奋性和兴奋
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的机体、组织与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性能。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②形成的电位差抵制这种趋势。
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半透膜
•K+平衡电位 其大小可用Nernst方程计算: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F-法拉第常数
为形成平衡电位而移动的K+仅需占极少部分。(图)
2. Goldman方程
①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则这种离子的电化 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②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只有微小通 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膜在安静时,PNa约为PK的1/100~1/50.
3、强度的变化率(图2-6)
2.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一、兴奋性的衡量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 –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利用时:用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二、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图2-7)
1.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兴奋性为零 2.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细胞内高K+浓度和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通透,是 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9 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
一、实验检验Na+在动作电位中的作用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图2-42)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从a → b)。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部分钠通道开放,允许 Na+顺着浓度梯度流进细胞。 3、 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 开放,进一步加快Na+内流,形成Hodgkin循环,产生膜的再 生性去极化。这个过程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相。(从b →d)
兴奋: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 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或动作电位———兴奋
2.2 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运动神经元 结构
1、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轴突)包围在结缔组织中组成(图2-1)。
2、 神经元 (neuron )
胞体: 轴丘 树突(dendrite):接受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4、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细胞外记录)
2.7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传导特点
1、传导速度 1)测量 2)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的关系 (图2-21)
哺乳动物神经干内有A、B、C三类纤维:
A类纤维: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直径1-22μm,传
导速度5-120 m/s
(图2-22 )
B类纤维:有髓鞘的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直径<3μm,传导速 度3-15 m/s
>阈强度 3. 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阈强度 4.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兴奋性又低于正常水平。(图)
组织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具有重要机能意义。
●阈下刺激的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2.5 生物电的发现
Galvani—意大利医生和生理学家。生物电的发现。 (图) Volta—意大利物理学家。金属接触电动势理论 、 Volta电池。 Matteuci—意大利生理学家。二次收缩实验
C类纤维:无髓鞘传入纤维和无髓鞘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直 径0.3-1.3μm,传导速度0.6-2.3 m/s
2、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非衰减性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
2.8 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
表2-1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离子
浓度(×10-3 mol/l) 离子
突起 轴突(axon):神经纤维
三种神经元模式图 (图)
神经元的主要类型(图)
3、神经纤维:
①有髓纤维(my)、
(图2-2)
郎飞氏结 (Node of Renvier) (图)
许旺氏细胞(Schwan Cell)
②无髓纤维(unmyelinated fibers) 图2-4
二、动作电位(细胞内记录)
1、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 而发生兴奋时所产生的外负内正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一些术语
极化(polarization) 1.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
去极相 2.反极化(reversal polarization) 3.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复极相 4.超射(overshoot) 5.峰电位(spike potential) 6.后电位(after-potential):
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7.超极化(hyperpolarizaton)
2、动作电位主要特点: (1)“全或无”性质:如果刺激未达到阈值,则不 引起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一经引起,其幅度便具有
最大值。(图2-14) (2)非衰减性传导 3、动作电位的主要生理功能
(1)作为快速、长距离传导的电信号; (2)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2.6 神经干的损伤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损伤电位和静息电位
1、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存在于损伤部位与完整 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图2-11)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未受刺激时,即细 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即极化状态(polarization)。图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