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三节22.3太阳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2.3太阳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2.3太阳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2章第3节,具体内容包括:1. 太阳能的定义及其特点2.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3.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的定义、特点和利用方式,能举例说明太阳能的利用。
2. 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应用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太阳能模型、太阳能电池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晴天阳光充足的时候,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太阳能热水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能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太阳能的定义及其特点:太阳能是太阳辐射能的简称,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加热水;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电器设备提供电源。
(3)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上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流向正极,空穴流向负极,从而形成电流。
(4)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等。
(5)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控制器对电能进行管理和分配,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供电器设备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3节太阳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3节太阳能教学目的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
2.知道太阳能是人类动力的宝库。
3.了解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及其新停顿。
重点难点重点太阳能的应用。
难点从能量的转化角度看法太阳能的应用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效果:同窗们都听过〝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吧,从物理学角度看,怎样来了解这句话呢?先生思索后,回答:这句话表达了太阳能重要性的效果(或反映了太阳能的应用等效果)。
太阳能是我们实践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同时也是我们如今正在鼎力开发的新兴动力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太阳能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践,完成预习局部。
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一)太阳——庞大的〝核能火炉〞请同窗们阅读课本中太阳——庞大的〝核能火炉〞内容,思索以下效果:(1)什么是太阳能?(2)太阳能如何传递?(3)太阳这个庞大的〝核能火炉〞正处于什么时期?先生带着效果阅读课本,交流后回答。
媒体播放:太阳的结构表示图,并解说。
先生观看视频,与教员一同探求太阳的结构。
小结:在太阳的外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作聚变,释放出庞大的核能,以光和热的方式向周围辐射。
太阳曾经动摇地熄灭了50亿年,正处于壮年,要再经过50亿年才会燃尽。
(二)太阳是人类动力的宝库太阳能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动力了,我们周围的许些动力,如煤、石油和自然气与太阳能有怎样的关系?同窗们阅读课本〝太阳是人类动力的宝库〞内容,并思索效果。
小组内可以交流。
媒体播放:煤的构成,并解说煤、石油和自然气的构成进程。
小结:明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践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纳的太阳能。
效果:依据以下图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应用、转化和守恒的状况。
小结:人类应用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其实都是直接地应用太阳能。
因此太阳是人类动力的宝库。
(三)太阳能的应用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研讨开发太阳能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三节《太阳能》教案

第3节太阳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2.一些和太阳能有关的知识。
3.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太阳能的知识;难点: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三、教学用具彩笔,直尺,实物投影仪,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热水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都无法离开太阳。
这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已经存在了50亿年之久。
你是否了解太阳?人类是否能够从距离地球1.5亿千米远处的太阳上,获取所需的能源?提出问题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地球距离太阳有多远?2.太阳有多大?3.太阳有多热?4.太阳的能量来源是什么?5.太阳的年龄是多少?它还能燃烧多少年?探索新知一.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核心温度高达1 500万摄氏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比原子弹爆炸威力更大。
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可以传送的太阳表面。
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二.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想一想:人类所使用的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人类使用的能源中除地热能、潮汐能、核能以外的所有能源几乎都来自于太阳.如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源等,其实都是间接地利用太阳能.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三.太阳能的利用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1.光热转化用集热器收集阳光中的能量来加热水等物质。
实现了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2.光电转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航空、航 天、交通、通信等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太阳能3万物生长靠太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二章第3节太阳能教学设计

在课程结束前,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太阳能的转换原理、效率计算方法以及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同时,强调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能源、节约能源,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
2.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并提出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3.结合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分析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优势和不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阳能的转换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计算。
2.难点: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我将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太阳能的转换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调查了解自己家中或周边社区的太阳能设备使用情况,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22.3太阳能 教案

第三节太阳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
2.初步了解太阳是人类资源的宝库。
3. 知道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学习了解太阳能的特点,理解太阳能属于可再生一次能源。
分析化石能源来自太阳能。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意识,通过光伏产品推广提高创新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教学难点】太阳能利用中的能量转化【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图片展示】你看,在太阳能汽车上装有密密麻麻像蜂窝一样的装置,平常我们看到的航天器上的类似铁翅膀的装置。
【提出问题】想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思考激疑(设计意图:据新科技和航天技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探究新知:(一)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课件展示1.太阳的结构2.太阳内部时刻发生核聚变(二)太阳能是人类的能源宝库1.化石能源来源于太阳能2.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来源于太阳能(三)太阳能的利用1、光热转化2、光电转化3. 太阳能的优点及不足【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1. 太阳的结构是怎样的?2.太阳为什么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是哪一种形式的核能?3.太阳能是以怎样的方式向外传递的?4.太阳的“核能火炉”,永无止境的“燃烧”下去吗?【知识归纳】1.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核心温度高达1 500万摄氏度。
太阳表面温度约6 000 ℃,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重点强调】太阳内部时刻发生核聚变【跟踪练习】1.下列利用核聚变供能量的是()A.核电站B.核潜艇C.原子弹D.太阳2、太阳内部发生的是,太阳能电池是把能转化为能3、大部分太阳能以和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3 太阳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3太阳能(1)一.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3.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
二.重点难点:太阳是人类能源宝库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太阳结构观察课本的太阳结构示意图。
太阳的主要成份是氢,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直径约为地球的110倍,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摄氏度,超高温导致了太阳内部的氢不断发生核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
2.太阳能的利用.(1).太阳能通常通过四各渠道被人类利用。
第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和储存起来,再以草木,煤,石油,天然气等形式释放出来供人类使用。
第二个渠道是通过大气和水分的循环,再通过风,流水波浪,海流等释放出来。
第三个渠道是被地球上的水吸收,转化为内能。
第四个渠道是被人们直接利用,比如太阳灶等。
(2)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第一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内能,比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图中标出水流的方向)第二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来实现这一转化,通常用的电池是硅电池.人造卫星上展开的两翼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就能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目前美国已经在沙漠地区中建立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中国的甘肃地区也有小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
人类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实际上是利用了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基础知识]1.太阳能来自于( )A.太阳所含氢发生的燃烧B.太阳所含氢发生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所含氢发生的链式反应D.太阳所含氢发生的聚变反应2.下列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是( )A.潮汐能B.铀矿中的核能C.天然气D.生物质能3.下列关于太阳能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常见的一次能源B.光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太阳能的吸热板最好是银白色的D.我们今天开采的石油,煤炭实际上是在开采亿万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4.下列装置中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是( )A.微波炉B.太阳灶C.热水器D.取暖器5. 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能源的源泉B.化石燃料中所含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C.太阳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被地球吸收D. 我们今天开采的石油,煤炭实际上是在开采亿万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6. 太阳温度极高,故而太阳内部的氢原子会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____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3节 太阳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3《太阳能》一、教材分析地球上很多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比目前每年人类消耗的总能量大一万多倍,可见太阳能的利用有巨大的潜能。
太阳能分布广,获取方便,无污染,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之一。
因此,通过了解太阳结构和太阳能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风能、水能及化石能源都来自太阳,认识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性。
另外从搜集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了解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其特点;知道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其进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搜集资料、观看视频,了解太阳核心的聚变反应,认识太阳能的来源;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了解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通过观察和搜集生活生产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看视频了解太阳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搜集整理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对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太阳能的来源及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其进展。
难点:观察和搜集生活生产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整理得出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图片、视频等,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人类间接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发展过程,并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课前小实验和搜集生活生产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感受应用太阳能的前景,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五、板书设计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聚变反应-释放巨大核能2、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风能、水能、化石能源间接的利用太阳能3、太阳能的利用光热转换-太阳能集热器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板光化转换-植物光合作用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3太阳能》教学设计

《22.3太阳能》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过程方法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经历自制太阳集热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解太阳能奥秘的兴趣,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难点发明装置教学用具:彩色笔、直尺、实物投影仪、太阳能电动车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动车(展示),用手推一下,它就能运动起来,你能否用其他方法使它运动起来呢?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1)可否用阳光代替手电筒的光?(2)光为何能让电动车运动起来呢?二、进行新课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1)太阳的结构如图1所示直径为地球的110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2)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热向四周辐射。
图1(3)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在经过50亿年才会燃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学生演示煤及石油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
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根据图3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 分析]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
一、新课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转盘(展示)。
我用手一拨它就转,你能否用其他方法使它转起来呢?
学生甲:用水冲。
学生乙:吹气。
教师(请同学演示):同学们来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用激光手电照射这个圆盘它能否转起来呢?
(说明:教师只介绍方法,学生猜想,引起学生兴趣。
)
(教师用手电照射这个圆盘,学生观察。
)
教师:通过这个现象你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列举自己提出的问题:
①可否用阳光代替手电光?
②光为何能让转盘转动起来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简要分析)
教师:咱们这节课就来重点研究与太阳有关的问题。
板书:太阳能
二、新课讲解
教师:有关太阳的知识,我已经请大家在课下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在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收获,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学生举手上台演示并介绍:
①太阳概况;
②地球上贮藏的能量来源成因;
③利用光碟交流太阳能反射炉的制造。
教师:刚才大家都踊跃上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说明你们都作了积极主动的准备,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值得肯定,希望大家能保持。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总结一下太阳能有什么特点?
板书:1.太阳能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哪位同学谈一谈?
学生甲:清洁丰富。
学生乙:经济。
板书:经济、丰富、清洁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这么多优点,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利用。
请大家讨论:平时我们都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板书:2.太阳能的利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现在请同学来讲一讲人类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学生甲:烧煤、汽油、天然气。
学生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手表、太阳能汽车。
教师:能否对刚才这些事例分类?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甲:烧煤、汽油属一类,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手表、太阳能热水器属另一类。
教师:同学们分得很好。
我们不妨给他们起个名字:第一类是间接模式,第二类是直接模式。
板书:①直接利用②间接利用
教师:关于直接的应用,大家能否再讨论一下,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分为用集热器给水加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板书:集热器、太阳电池
教师:若给你一个集热器,你会有什么发明创造?请讨论后画出图纸。
(学生设计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参与并给予适当点拨。
)
教师:请各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示你们发明的装置。
第一组同学上台演示:
学生甲: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使水温升高,供给住户洗澡做饭。
学生乙:关于我们的设计哪位同学还有好的建议?
台下学生甲:你的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在正午时和与太阳正对时才有效,其余时刻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怎么办?
台上学生丙:这好办。
我们可以把太阳能热水器制成可转动式的。
台下学生乙:你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晚上能保温吗?
台上生丁: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我们用的当然是保温材料。
这一组演示完毕换另一组。
教师:刚才大家发明的装置都很好。
我想你们一定对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有兴趣,进行发明创造吧!
(学生讨论设计五分钟)
教师:现在请各小组上台展示你们设计的装置
第三组同学上台投影出示图像。
台上学生甲:这是一把太阳伞,顶部有一电风扇,上面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给风扇供电,这样既避免了日晒又可以享受到凉快。
台下学生乙:你的伞有个缺点:太阳能电池在上面不方便。
台上学生乙:你提得很好。
我想我们会进一步改进的。
例如把伞面改成太阳能电池的。
台下学生乙:你们的太阳伞在雨天可否当雨伞?
其他组上台交流……
教师:刚才大家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有这种体会:发明创造并不容易,这一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达到更好,干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说明:经过以上两个环节,让同学们经历了创造发明的设计过程,体验了其中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
教师:同学们,化石能源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但事物总是对立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有什么不利的一面?请讨论。
学生讨论后总结:
学生甲:烧煤、汽油带来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
板书:3.化石能源的危害
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说明: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说出措施,开阔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
学生:使用太阳能汽车,植树造林,工厂烟囱加上净化装置。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可见大家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乙:这一节课我了解了大量的与太阳有关的知识:太阳能的利用。
利用集热器、太阳电池进行了设计,使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这一堂课大家学得很好,很积极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创造能力。
同学们今后一
定会发明创造出很多有价值的器材。
三、布置作业
把你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