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22版:第1讲 考点一 地球仪与地图(步步高)

第1讲地球与地图[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素养考查] 1.人地协调观: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2.综合思维:理解经纬网的意义与作用;掌握等值线的判读与分析。
3.区域认知:利用经纬网判断区域的位置,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并推测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结合等高线图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与发展方向。
4.地理实践力:利用经纬网计算、判断地理事象;根据地形图观察、识别地形类型,绘制地形剖面图以判断地形特征、通视问题。
考点一地球仪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间隔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1.经线、纬线(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平分地球。
(2)所有的经线圈长度都相等。
(3)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中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4)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2.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过两点的大圆劣弧进行判断。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是最北点,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南;南极点是最南点,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北。
(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20°W为西半球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日月形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照片。
2、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地轴:地球仪绕着转动的轴。
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1、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2、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45、纬度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经,一条西经(0°经线和180°经线除外)。
5、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为200W和1600E 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3、应用: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
附录1:确定某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经纬网图中,一般横纬竖经,即横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图中四个点都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因此判断某点经纬度位置时首先要读出该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
按照经纬网图中度数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如上图:由图可知,A地所在纬线为80°N,经线为140°E,因此其经纬度位置为(80°N,140°E)。
地球仪和地图PPT课件

6.经度相差1度所对应的纬线长度 C
A.在任何地方都相等
B.在任何地方都不相等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D.从赤道到两极之间增长
7.(双选)关于经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
A、在地球仪上,同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赤道 B、全球的纬线均不等长 C、除两极外,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只有一条经纬线通过 D、每一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大圆圈
CD=AC=BD=2AB
C
D 0° ABCD其实是等腰梯形
30° 90°
重要的经线 0°(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东西经的分界线 180°经线: 国际日界线 (不完全重合)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重要纬线 0°纬线(赤道): 南北半球分界线
30°和60°纬线: 低、中、高纬度的界线
横线 纬线 纵线 经线
极地经纬网图(俯视图)
圆心为极点, 同心圆为纬线, 放射线为经线
(2)东西经判定: 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 或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 关键: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者为东经,自西向东度数减小者为 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者为东经,顺着地球自 转方向度数减小者为西经。
4.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 是温带,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B A.23°26′N,180° B.66°34′N ,160°E C.23°26′N,180° D.66°34′N,20°W
5.在下列的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 ①东半球 ②北半球 ③低纬地区 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D
纬度 赤道0°,南北极点90°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达标练习
地球仪与地图

作 划分 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
用 半球 160°E~180°~20°W为 划分;热带、温带、
西半球
寒带的划分
定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一
距 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是
离
111·cos φ千米
定
作位 用
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 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 度、经度)
地球
个经线圈均可
平分地球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 所有的经线长
长度
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 度都相等
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会聚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
间隔度数相同的任意 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 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 的间隔,在赤道 上最大,向两极 递减
指示方向
专题一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
知识点一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 在地球仪上连 垂直并顺着赤道方 接南北两极, 向,环绕地球一周 并和纬线垂直
的圆圈
相交的线
半圆;两条正
线圈 形状
特 点
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 相对的经线组
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 成经线圈且每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1)概念:比例尺=实际距离 。 (2 (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ⅰ.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 容越简略。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讲义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________稍扁,________略鼓的________体。
2.地球仪读地球模型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4)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二面角) 某地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从________向南、向北各分【疑点辨析2】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依据东西经度来划分的?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纬;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为南纬。
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
3.根据对称点判断经纬度(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180°;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如A(40°N,20°W)与D(40°S,160°E)。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专项课件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6.定“最短航线”
球面上两点,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即为最短路线。
第一步:找常规大圆(赤道、经线圈(经度差为 180°)、晨昏线),若在常规大圆上,找大 圆的劣弧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4)经线与纬线 读经线与纬线图,回答下列内容。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 接南、北两极并_垂__直___ 于纬线的线;纬线在地 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 _平__行___的圆圈。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经线
纬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_格__林_尼__治__天_文__台_
起始线
赤道:与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
旧址的经线
形状
__半__圆__
圆
特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点是地球最北 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
点
端的地点,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
才有东西之分)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__缩__短__
间隔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___赤__道_上最大 间隔1°的两条纬线间的间隔_相__等_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160°E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3.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_距__离___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补充点拨
三类常见经纬网图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考向精炼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答案 金奈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属于印度东 部沿海城市;东临孟加拉湾,是印度洋重要航 线的节点。 解析 据图分析,金奈地处8°N~16°N的低纬 度热带地区;东临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东 侧沿海,属于印度东部沿海城市;是印度洋东 部航线的交通要道,交通位置比较重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实上地距距离离
③表示形式
形式
举例
文字式 数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或
1 500 000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
a.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判定 度数的数值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度数的数值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特殊经 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3.5°是热带、温带界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和基本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 常见的地形部位。 a.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
地形 山顶 洼地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等高线特点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小 等高线重合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集水区 两个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区域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和颜色,叫图例;用来说明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叫注记。如 1 000 m中“ ”为图例,“1 000m” 为注记。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叫等深线。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新版课件47页)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如临海观船,登高望远等。
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见船身,而目送 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 小时,桅杆后消失。
北极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
下列类似的报道。
洋面这么大,“梅 花”的具体位置到 底在哪里呢?
在地球仪上,经线 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经纬网。
经线 经纬网
纬线
11.7°N
135°E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 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 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 点。因此,利用经纬网 定位在航海、航空、交 通、军事,以及气象观 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 泛的用途。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点 不等长(自赤道向南
北两极递减)
等长
度数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度数从赤道向南向北 递增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 东向西递增
度数表示方 法
半球划分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160°E是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 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 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观察地球仪:看看陆地、海洋、山脉、 等是如何表示的?
山地 陆地 海洋
纬线和纬度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 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原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题点1 经纬网的主要应用【母题导入】(原创)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C在B的东南方向。
若一架飞机沿AC航线飞行,其最短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AC间距离与AB间距离相比较,AC>AB(>或<),其中AB实际距离大约为222km。
(3)说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并判断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C在B的东南方向。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和地心三点所在平面的劣弧距离,据此判断飞行方向。
第(2)题,AB两点在同一经线上相差2°,其距离为2×111=222 km,AC位于52°N同一纬线上,相差5°,其距离比经线上2°距离要大,即大于AB间距离。
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该区的地理位置,并推断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核心规律】一、经纬网分类1.方格状经纬网图(1)横线代表纬线,纵线代表经线(2)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由南向北减小的为南纬;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由西向东减小的为西经。
(3)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等,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相等【注意】经度间隔和纬度间隔数值不一定相等2.极点经纬网图(1)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条条射线(2)纬度应根据南北极点来判断:①根据极点处标注的N或S判断②根据自转方向判断:若图中标明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中心为北极点;若图中标明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中心为南极点③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来判断:东经度逐渐增大的方向,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由此能够确定南北极④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来判断:若中心为大陆,周围为海洋,大陆轮廓像“蝌蚪”形,则为南极;中心为海洋,四周被陆地包围,则为北极⑤根据极地晨昏线图来判断:若北半球夏半年极点处为极昼,则为北极;若北半球夏半年极点处为极夜,则为南极(3)东西经度的判断根据自转方向确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减小的为西经二、经纬网的应用主要有“三定”:1.定位置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
2.定方向(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①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③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③晨昏线上的两点,因为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定距离(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3)在南北纬60°的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2千米。
(4)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经度相差n°的纬线长度为111×n×cosφ千米。
【预测演练】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地以地轴、赤道和地心为对称轴(或中心)的对称点。
(60°S,10°E) (60°N,170°W) (60°N,10°E)。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乙、丁,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丙、丁,位于温带的有甲、乙。
(3)甲位于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某飞机由甲沿最短航线以每小时1110千米速度飞往乙,飞行方向是先往西南,后往西北,其飞行时间<2小时(>、=或<)。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及自转方向,首先判断甲地地理坐标为(60°S,170°W),然后结合地球表面点的对称性特点,按要求写出坐标。
第(2)题,根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低、中、高纬划分界线及五带划分界线判断。
第(3)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甲在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
甲、乙同在南半球,其最短飞行方向向较高纬度凸,故应先往西南,再往西北;甲、乙间的纬线长为2 220 千米,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距离小于2 220 km,按每小时1 110 千米速度理应小于2小时。
题点2 地图上的方向与比例尺【母题导入】①②③图均表示世界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B)A.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的比例尺为2∶NB.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③图的比例尺为1∶4NC.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和缓D.①②③图均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和图例【解析】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据此计算知③图的比例尺为1∶4N。
根据河流流向,该区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地势起伏较大。
①②③图均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比例尺和图例。
【核心规律】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地理事象判断法。
如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北;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南方;北极星指示正北方等。
2.比例尺(1)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大小与分母的关系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都是1,所以看比例尺的大小,就是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比例尺放大缩小多少倍,就等于分母缩小放大多少倍;地图图幅的放大倍数是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的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水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预测演练】据我国1 000多年前的古文字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古时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 米)。
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
下图为当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地势(B)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D)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由该区域河流干支流分布状况知,该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受瀑布溯源侵蚀影响,藏宝处应位于瀑布下游右岸八百步的④地。
题点3 等高线的判断及应用【母题导入】(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实行考察。
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与b两地高度差范围。
该小组同学在区域最高峰对a、b、c、d四居民点实行观测,发现b居民点不能观测到。
100~300(2)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的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b、c、d四地的a处。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等高距及其分布规律,知甲、b各自取值范围为400~500 米、200~300 米,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即可计算出两者高度差范围。
该区域最高峰与b地之间有一高地,阻挡了活动小组视线而观测不到。
第(2)题,图中a位于山谷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b、c位于山坡,d位于山脊,河流不易发育,所以水源不足。
第(3)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海拔在400~500 米,乙地海拔在300~400 米,由甲地向乙地,地势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再增高、再降低、再增高。
【核心规律】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推算高度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实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部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地形影响分析对气候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C对河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