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和《念奴娇_赤壁怀古》比较阅读解析

合集下载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二、《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⑴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⑵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诗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⑸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⑹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定风波》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霖铃》《赤壁怀古》比较

《雨霖铃》《赤壁怀古》比较
• 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 哀叹。 • 又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 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
归纳总结
复习:咏史怀古诗题材特点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 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 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 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 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作用:扩大时空,使其内涵丰富,。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 实 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虚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实 虚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虚 如龙,花月正春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实 8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虚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实 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虚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天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强虏灰飞烟灭虚景周瑜谈笑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一尊还酹江月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比较阅读
诗人风格不同
•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 (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 绝倒。 • ——俞文豹《吹剑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比较教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比较教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比较教学作者:彭春炜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5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比较是一种思维过程,两种性质不同的对象同时出现,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促进积极思维,提高感知效果。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比较法:“这确实是极其有益处的学习法”,并认为“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

叶圣陶也非常重视比较阅读,指出阅读方法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被誉为“千古绝唱”。

笔者以为要讲清它的特色,单靠几个术语是远远不够的,须有一个新的丰富的比较层面,去引导学生理解与把握,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在辨析中发展思维品质。

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经过对教材的整合,把李白的《把酒问月》、杜牧的《赤壁》、温庭筠的《菩萨蛮》、柳永的《雨霖铃》、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萨多剌的《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将这些诗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起解读,然后引导学生作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探究。

一、成就与态度的比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

苏轼作为迁客,景仰周郎,叹老嗟卑,心情不难体谅。

他的境遇虽不如周瑜,但就其才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论,周瑜则根本无法与他相比。

苏轼是文坛的领袖,词坛的宗师,书法的大家。

以散文、诗词、书法,名动天下。

他的散文,文笔优美,意境优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留下四千多首,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他的词,一扫词坛柔靡之气,开豪放一派词风;他的书法,独成一家,妙绝天下;他还在绘画、音乐上有相当高的造诣,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时秦观、黄庭坚等许多作家都团结在他的周围。

《雨霖铃》和《念奴娇 · 赤壁怀古》比较阅读解析

《雨霖铃》和《念奴娇 · 赤壁怀古》比较阅读解析

《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惆怅、伤感
简介:柳永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qí )卿,福建崇安人。 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 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 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 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 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 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 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 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 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 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虚实相济
下阕 上阕 伤别离 杨柳岸 (寒)蝉 虚景 (晓)风 实景 长亭 雨 冷清凄哀 孤寂悲凉 (残)月 兰舟 “良辰好景” 依恋、缠绵 楚天 烟波 人生就好似浮萍,自己的命运难以把握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
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婉约与豪放——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感受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

婉约与豪放——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感受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宋词是出现在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开始于隋朝,定型于中晚唐,至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取得了甚至可以同唐诗相比的辉煌成就。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填词”。

词按内容的多少,分为单调词、双调词和三叠词。

词最早是从民间的小调发展而来,最初的题材比较狭窄,多以艳情为主。

因表现委婉含蓄,于是就用“婉约”两个字来概括它的风格。

直至苏轼才扩展了词的题材,增加了军情国事、个人政治理想和抱负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豪放、雄健的风格。

自此词就从不同的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在我校语文教材下册诗词单元中,就选取了豪放派的代表词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婉约派的代表词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从对这两首风格迥异的词作的学习中,能够明显感受到豪放词与婉约词截然不同的风格。

下面就这两首词从题材、表达方式、意境三方面谈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风格。

1题材的不同婉约词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所谓“词为艳科”,“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意境宏大,气势恢弘。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所以全词倾吐的是深深的离愁,题材仍然摆脱不开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范畴。

词的上阙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浓浓的离愁别绪。

开篇即以秋天寒蝉凄切的叫声入手,营造出一种悲凉的离别氛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面对为他送行而摆下的酒宴,因即将要与恋人分别,词人毫无兴致。

恋人正依依不舍之际,“兰舟催发”,只能“执手相看泪眼”而“无语凝噎”,内心的悲伤可想而知。

“念去去”一句由上阙的实写转向下阙的虚写,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词人想象自己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孤身一人南下,从此酒醒后无人陪伴,良辰美景形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由悲从中来。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谢谢光临!
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 韩红鹰 E-mail:hanhongying@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双声子(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zhào) 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 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lĭ)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 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雨霖铃》 景 物 人 物 行 动 寒蝉、长亭、骤雨、烟 波、楚天(实景)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实景)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 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帐饮、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江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作 业:
读课本70页李清照的《声声慢》, 与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 挑灯看剑》相比较,说说为什么同是思 念故土的爱国主题,词作的风格相差竟 如此悬殊?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 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 刘易斯 不达成功誓不休。 —— 陈潭秋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 伏尔泰 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 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 爱默生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 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 —— 巴金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 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 刘易斯 不达成功誓不休。 —— 陈潭秋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 赫尔岑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 梁实秋 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 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 爱默生 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 莎士比亚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 马尔林斯基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 —— 克鲁普斯卡娅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 卢梭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 杰弗逊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杨彦科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04期毫无疑问,作为诗的别体——被称为“诗余”的词发展到了宋代,已经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如果说李白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发展里程碑的话,那么柳永苏轼就是宋朝婉约和豪放词风发展的珠穆朗玛峰。

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柳永和苏轼的扛鼎之作《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鉴赏,希冀通过对两词的比较分析,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两个词派独特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风格。

一、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风格作为宋代词坛上主要两大流派,其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婉约派作品语言委婉、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

其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气魄大而毫无拘束,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二、两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柳永,生年不详,卒年在1053年左右。

原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创作作品以慢词居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作品中有极强的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后以“谤讪朝廷”罪名被贬到黄州。

他学识渊博,乐观旷达,词风豪迈大气,虽然数次遭贬,但不仅未能使他沉沦颓废,却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更深刻地表现内心的情感波澜。

三、两词不同的创作背景当时,柳永仕途失意,心情压抑颓废,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发展。

但作者一想到自己要与爱人分离,失去爱的慰藉,便痛苦万分,离别的伤感之情无以表达,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较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较鉴赏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与 《 雨霖铃 》比较鉴赏
1 3 7 4 0 0 内蒙古鸟 兰浩特 市职教 中心 内蒙 古 乌 兰浩特 陈丽娟
【 摘 要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与《 雨 志无处施展 。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 因所 霖铃 》在题材 、主题、表现方法和语言等方 在 。 “ 多情应笑我”始 ,自我伤感之意 由此 面各具特 色,对 于读者都具有认识价值、审 可见 。华发早生 ,功业无成 ,失望之余 ,词 美价值 和 艺术 借鉴 的意 义 。 人 不免产 生人生 如梦之感 ,因而结尾二句归 【 关键词 】 婉 约;豪放 ;题材 ;主题 ; 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 叹。人生如 梦,世事 沧桑 ,面对滔滔东流 的江水 ,词人 表现方法;语言 只有举杯对月, 自浇心 中愁绪 。这首词在 吊 在宋代词坛上 , 先有婉约派 , 后有豪放派 。 古的基础上伤今, 回到现实 , 抒发 自我的感伤。 明人 张挺首先 明确地用婉约 、豪放来概括词 总体看来, 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 , 大开大阖, 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 向,他说 : “ 词体大 气象恢弘 ,堪称 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 , 略有二 ,一体 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 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 词调蕴藉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苏东坡 的 再看 《 雨霖铃 》这是一 首离别之作。作 词和柳 永的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都 占有很重要 者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 ,柳永 的词大都 是在 的地位 ,但他们 的词 的风格明显不同,分 属 “ 偎红倚翠”生活 中 “ 浅斟低唱”的产物。 两派 。 他离乡背井 ,长期浪迹江湖 , 体 尝到了生活 下面就拿苏东坡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中的种种苦况 ;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 和柳永 的 《 雨霖铃 》做一 比较鉴赏 ,看看 他 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 雨霖铃 》 们 词 的不 同 。 ( 寒蝉凄切 ) 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先看 《 念奴 娇 ・ 赤壁 怀古 》,这 是一 首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 咏史怀古词 ,是一首被誉为 “ 千古绝唱”的 景 。上片纪别 ,从 日暮雨歇 ,送别都 门,设 名作, 是宋词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作品 , 帐饯行,到兰舟摧发 ,泪眼相对,执手告别 , 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 , 作 者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 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 的剧 曲,展示 了令人伤 家和 诗人。宋 神宗元 丰二 年 ( 1 0 7 9 ) ,苏轼 心惨 目的一幕。北宋时柳 词不但都 下传唱, 在湖州任上 因所做诗文被人诬陷有毁谤朝廷 甚至远及西夏, “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 之意 , 被捕入狱半年。 次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词”(《 避暑录话》) 。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 苏轼 到任后 ,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 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 的词风不无关 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系。 下片述怀 , 承“ 念” 字而来 , 设想别后情景 。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刘熙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 酲何 处,杨 这首词的上片 以写景为 主,主要描写赤 柳岸 、 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 今 壁 的景色,同时兼 怀古人 ,仿佛是 由远景 、 宵” 二句, 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确实 , “ 今宵” 近景、特写等一组不 同的镜头组成 的画面组 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 , 合。首三 句,仿佛是远景扫 描,长江水浩浩 虚景实写 , 更因为以景 “ 染” 情、 融情人景 。 “ 今 荡荡 ,奔流不 息,亘古不变 的滔天波浪如大 宵酒醒何处” ,遥接上片 “ 帐饮”,足见虽 浪淘沙 ,送 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 陈 然 “ 无绪” 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 杨柳岸、 其事, 是近景的定格 ,目 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晓风残月” ,则集 中了一系列 极易触 动离愁 “ 人道是”三字,表 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 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 此 不是真正 的赤壁古 战场 ,只是借 “ 赤壁”之 去”以下 ,以情会景,放笔直写 ,不嫌重拙 , 名咏写古事 ,抒发感 叹。上片最后两句 ,是 由 “ 今宵 ”想 到 “ 经年 ”,由 “ 千里烟波” 千种风情”,由 “ 无语凝噎”想到 “ 更 整个上片景物描写 的总结 ,引起 了下片对周 想到 “ 瑜 的追怀。下片怀古 ,词 人抓住 周瑜年轻有 与何人说”, 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 “ 相 为这个 主要 的特征 ,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 见时难别 亦难 ”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 雄形象 。想 当年 ,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 ,头 有 雅俗 之辨,柳词一 向被判为 “ 俗 曲”。此 戴纶 巾,他是那样 的英俊潇洒 、倜傥风流 ; 词上片中的 “ 执手相看 泪眼”等语 ,确实浅 他 又是 那样 的富有 谋略,谈笑之 间,曹军便 近俚俗 , 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问, 被打得落花 流水 。周瑜少年有为 ,在年轻 的 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 “ 雅词”相比, 时候便 建立 了世人 瞩 目的赫 赫功绩 ,而 自己 因此堪称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现在已鬓染霜华 ,却 一事无 成,一腔报 国之 《 念 奴娇 ・ 赤壁怀古 》雄 壮豪 放、旷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