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岭矿难舆情分析
透水事故反思材料

事故介绍:1、“王家岭透水事故”2010年3月28日13时12分,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38名矿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范围、积水情况;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采取有效措施;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度;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2、正升透水事故2013年9月28日,山西汾西正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翼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2人被困。
经过全体抢险人员10个昼夜的救援,12名被困人员中,2人成功获救,10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756万元。
直接原因是:东翼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在超过允许掘进距离的情况下继续掘进,导致煤壁不能承受小煤窑采空区积水压力,造成煤壁坍塌发生透水。
初步统计,从2006年-2010年,全国煤矿重特大(10人以上)水害事故26起,其中地表水引起事故2起,冲积层水引起事故1起,奥灰水引起事故1起,其余22起为老空积水造成。
追根溯源造成这两起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安全理念不牢固,2、安全措施不落实,3、安全管理不严格,4、安全培训不到位。
中兴煤业公司防治水现状:我公司目前开采上组煤层,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
井田内煤层埋藏相对较深,上组煤及下组煤的底板分别承受奥灰水压2.20MPa和3.41MPa左右,矿井全井田带压。
初步分析,在有构造裂隙沟通或构造破坏的情况下,奥灰岩溶水是带压开采的最主要威胁。
山西 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事故原因:从公开信息分析事故原因(一)施工方赶进度,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第一时间就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发出通报。
通报指出,发生事故的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第一建设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
事故发生在王家岭煤矿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初步分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该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一些巷道存水量远远高于前期预测,这是因为巷道长度与图纸规划不符。
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超挖、多挖行为。
4月9日新闻发言人、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德政称在救援过程中,抢险指挥部发现,据媒体报道,按照施工计划王家岭煤矿将在2010年10月投产,提前5个月产煤。
王家岭矿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王家岭矿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引言自从王家岭矿火灾事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对此案件高度关注,因此我们组建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
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尽快深入调查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后,我们制作了此份报告,以便于使该事故的成因和相关情况得以公开,并提出建议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一、文献资料调查1.1 事故背景王家岭矿是我国的一个冶金矿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煤矿。
该煤矿所在地属于工业重镇,地下煤矿资源非常丰富。
1.2 事故概述据了解,该次事故发生在王家岭矿的主井下的一个矿井内,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初步了解到,事故具体原因可能涉及到矿井内的电气设备故障,矿井内氧气供应不足等情况。
1.3 事故影响此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煤矿生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调查过程2.1 调查组织为了充分了解事故的情况和原因,我们组织了一个由技术专家、工程师、安全专家和司法专家组成的综合性专家调查组。
2.2 调查程序我们向事故现场的相关部门索取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现场监控视频、相关文件、事故发生时的记录等资料。
与此同时,我们还展开了对事故人员的访谈。
我们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并进行严格的事实分析,最终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2.3 调查难点由于事故发生地点是一个矿井,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调查非常困难。
三、调查结果3.1 事故原因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此次事故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 矿井内电气设备故障矿井内电气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甚至达到了报废年限。
而且在没有经过全面检修情况下,矿井的电气设备依然在连续运行。
这样的现状对矿井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隐患。
(2) 矿井内氧气供应不足矿井内的氧气供应不足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矿井内作业人员在长期的高温、高湿、高压的环境下工作,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造成井下作业人员身体疲惫,从而增加了意外事故的风险。
“9·8矿难”案例评析的开题报告

“9·8矿难”案例评析的开题报告题目:《9·8矿难》案例评析一、背景和简介2009年9月8日晚,山西省太原市原平市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人失踪,仅有1人幸存。
该事故震惊全国,也成为中国煤矿事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对“9·8矿难”案例进行评析,深入剖析矿难原因,揭示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对中国现今的煤矿安全问题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同时,为今后的煤矿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分析事故前的安全生产状况、矿井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2. 安全生产管理评估评估王家岭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从体制、管理制度、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煤矿事故预防结合王家岭煤矿爆炸事故的教训,提出煤矿安全管理应用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防灾减灾措施。
4. 矿难知识普及对矿工、矿井管理人员进一步普及煤矿安全知识,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5. 煤矿安全管理总结与建议总结王家岭煤矿爆炸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报告资料、政府文件和新闻报道,对王家岭煤矿爆炸事故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地调研。
同时,对相关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文旨在对“9·8矿难”案例进行评析,从事故原因、安全生产管理、煤矿事故预防、矿难知识普及、煤矿安全管理总结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最终提出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现今的煤矿安全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提供帮助。
中煤王家岭火灾事故原因

中煤王家岭火灾事故原因中煤王家岭煤矿是一座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大型煤矿,是国内重要的煤炭资源开采基地。
然而,2019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环境的反思和讨论。
本文将对中煤王家岭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背景介绍中煤王家岭煤矿是一家具有较长历史的煤矿企业,地处承德市围场县,周边环境复杂,交通条件较为困难。
然而,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良好的市场需求,这里的煤矿一直保持着较为繁忙的生产状态。
然而,由于煤矿的生产特点和特殊性,其安全生产风险相对较高,事故频发,给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2019年,中煤王家岭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30余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这次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有关方面对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环境的深入反思和讨论。
二、事故过程据了解,中煤王家岭煤矿火灾事故是在2019年6月初发生的,当时正值夏季高温时节,煤矿的生产情况比较繁忙。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煤矿内部发生了一起矿井火灾,瞬间烟雾滚滚,矿工们面临生死考验,抢救不及的多名矿工因逃生时窒息死亡。
由于煤矿的生产设施和通风系统遭受破坏,导致火灾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三、事故原因分析1.安全管理不力首先,作为一家大型煤炭企业,中煤王家岭煤矿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矿方在事前未能做好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事件就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其次,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未能对矿工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矿井内部存在的隐患和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为后续的事故影响和损失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2.生产环境存在风险其次,中煤王家岭煤矿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煤矿的生产环境存在较大的风险。
矿难案例分析

矿难案例分析一、引言1.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2.了解矿难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一些引起矿难的因素,从而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矿难回放(一)山西王家岭矿难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
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
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
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
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
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
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论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论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李亮(济宁何岗煤矿;济宁市任城区 272075)[摘要] 煤矿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是高危行业。
本文通过分析煤矿事故的一个案例,进一步剖析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减少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具体措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事故案例;原因分析;管理;防范措施一、山西王家岭煤矿事故概况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焦煤集团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二、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事故的原因分析所谓事故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发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随处可见,这就需要加强对“人”的强化管理来减少事故发生。
(一)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1.目前全国的煤矿约为两万六千处,数量上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矿总数。
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并存,差异大,充分反映出我国煤炭生产分散,生产集中程度过低,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但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煤矿的内因占主导地位。
2.煤矿自然条件差与各主要产煤国家相比,中国的煤炭赋存条件较差。
主要特点是:埋藏深,煤层稳定性相对较差,地质构造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都比其他国家煤矿多,所谓“五毒俱全”。
我国煤层埋藏深,特厚煤层少,决定了我国露天煤矿数量少,这与以露天煤矿开采为主的美国、澳大利亚有很大差距。
我国原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7.6%,除山东、内蒙古的大部分矿区为低瓦斯矿井外,其他地区的瓦斯普遍较高,并有相当一部分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突出次数多、强度大。
王家岭矿难事故案列分析报告

王家岭矿难事故案列分析报告-----09物管a1 凌志强 094841597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以下是一名经历王家岭矿难矿工张建龙口述整理后的回忆。
2010年3月28日,下午。
再干一个小时,张建龙就可以升井了,想着马上就可以从这阴冷的井里出去晒晒太阳,呼吸一口空气了,张建龙加快了清煤的速度。
正在这时,几个工友从前边的巷道里逃命似地蹿了出来。
‚我们问他们怎么了,他们说前边出水了。
我感觉当时头发都竖起来了,扔下工具就跟着往前跑,往高的地方跑。
‛时隔一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建龙应该一脸紧张,‚我们在前边跑,水就在后边追我们,幸运的是,我们跑到最高点的时候,水停在后边了。
‛那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危险的事,一度,他以为他这条命就交待在井底下了。
‚什么吃的都没有,渴了就喝点透过来的脏水,水又黑又臭,现在一想就恶心。
矿灯不舍得开,怕用没电了,只有在喝水时才开一下。
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活着,怎么能够活下去,因为一直没有与地面通上话,后来我们有点沮丧,也有绝望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还能不能出去,幸亏是30多人被困在一起,大家相互鼓舞着,情绪才没有失控。
‛张建龙说。
一年多过去了,矿难造成的伤基本痊愈,而彼时彼刻的场景,却总是在他最不提防的时候出现。
‚就好象起初你和死神较量,把死神打退了,死神却总是在梦里头蹿出来吓人。
‛每每此时张建龙经常是一身冷汗。
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读到辛酸的弱势群体的遭遇。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这样悲惨的,毁灭了无数家庭的矿难?表面来看,似乎是自然原因。
经分析,事故原因为废弃小窑老空水。
老空水从学术上来说也叫做老窑水,主要是指由于过去的一些煤矿开采,包括本煤矿的开采,也包括其他一些小煤窑的开采,开采完以后遗留下一部分采空区,这部分采空区被后期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就形成了一些老窑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王家岭矿难舆情分析
事件概要:
3月28日13时40分,中煤集团山西临汾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初步确认事故发生时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有153人被困井下。
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湖南、贵州四省籍农民工。
趋势分析:
从3月29日到4月4日,共收集228条信息。
3月29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13篇,3月30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16篇,3月31日,当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102篇。
4月1日大幅度再次增加,媒体报道和转载达到最高,共有119篇。
4月2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有89篇。
4月3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108篇,4月4日媒体报道和转载共73篇。
信息来源分析(TOP10)
从信息来源情况来看,信息主要来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几家国内重大媒体,其中腾讯新闻的文章关注度最高,另外本次事件只要转载在搜狐社区、和平论坛、天涯社区等几家论坛博客的相关信息转载度较高。
观点分析图
通过分析图可以看出,53%的观点认为这是病态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结果,看中的只是经济增长,忽略了安全等问题。
有30%的观点认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每次都是事后
去抢救,事前从不关心安全问题。
有17%的观点认为,这是国企的傲慢,根本没把工人的命放在心上,工人的性命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