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黄庭坚论书法读后感

黄庭坚论书法读后感

黄庭坚论书法读后感读黄庭坚论书法,就像跟一个特懂行又特有趣的前辈在唠嗑书法这档子事儿。

黄庭坚这人对书法那是有一套自己的深刻见解。

他强调笔法的重要性,这就好比厨师做菜,刀工得讲究。

书法的笔法要是不对,那写出来的字就像没搭好骨架的房子,歪歪扭扭,弱不禁风。

我以前写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看完他的理论,才知道每一笔都有它的规矩和妙处,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招一式都有门道。

他还说字的结构。

这让我想到搭积木,每个小木块得放在合适的地方,字才能好看又稳当。

他眼里的字结构不是随随便便拼凑的,而是要疏密得当,像是精心设计的园林,有开阔的地方,也有精巧的小角落,相互映衬,这才能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我自己写字的时候,经常是笔画写对了,可凑一块儿就感觉不对味,原来是结构没整明白。

而且黄庭坚提到的书法要有韵味。

这韵味可玄乎了,有点像香水的后调,隐隐约约,但又很迷人。

字写得工整不难,难的是写出那种让人看了还想看,越品越有味道的感觉。

就像看一部好电影,第一遍看个热闹,再看几遍就能发现很多小细节,越看越有意思。

书法的韵味得靠不断地练习,还得有点自己的小个性在里头,不能千篇一律。

读他论书法,就像是被他拉着在书法的世界里来了一场深度游。

以前我看书法就是看个表面,哇,这个字写得好漂亮。

现在我能试着从笔法、结构、韵味这些方面去欣赏和理解,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书法背后的大乾坤。

这就好比以前我只知道蛋糕好吃,现在还知道了做蛋糕用的面粉、奶油、糖都是怎么个讲究法,再看那些书法作品,就多了一份敬意和好奇。

黄庭坚的书法理论让我这个书法门外汉开始朝着门内迈进了一小步。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

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

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

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

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

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结构浑厚,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小篆逐渐普及并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

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

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

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

隶法解体后,写得严谨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奔放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节录)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节录)

黄庭坚《论书》原文、注释与译文(节录)黄庭坚简介和解题:黄庭坚(一零四五年—一一一零五年),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出苏轼门下,于苏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

兼擅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瘗鹤铭》,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风韵研媚,自成格调,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

法书碑刻有《狄梁公碑》、《清源山谷钓台诗》,墨迹有《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华严疏》、《经伏波神词》等。

《论书》系前人摘《山谷文集》中黄庭坚论述书法的一些片段,后几则评论说自己的书法,其中的创作体会可作借鉴。

【原文】《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1)。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2)可以学书矣。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注释】(1)蔽于一曲:蒙蔽于局部。

此语见于《荀子-解蔽第二十一》:“凡人之愚,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一曲”是指一部分,“大理”是指全局性的大道理。

(2)鲁之闭门者:相传鲁国一男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闭门不纳,以绝淫乱。

《诗-小雅-巷伯》毛传云:“鲁有独处室者,邻有嫠妇。

夜暴风雨,室坏,趋而托之。

鲁人闭门曰:“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皆幼,不可纳。

”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

居柳下,谥惠。

相传有一次他夜宿郭门,见一女子受冻,便用衣服裹着她,抱着坐了一夜,却未生淫乱之心。

【译文】《兰亭序》虽是行楷书的好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

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二)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二)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二)11.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①魏收:北齐人。

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③调:嘲笑。

(④夏月:夏季。

⑤讽诵:背诵。

[文化常识]“戟”及其他。

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

“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

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

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及__________②辍_________2.翻译:①颇已属文②欲以武艺自达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④以文华显3.“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①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②因此跟随别人读书;③于是埋头读书;④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12.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

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⑥不已。

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

后演变为工艺品。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

”如从美学或者艺术哲学的高度来论的话,“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

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故不写字不能称其为“书法”。

再者书法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书法必须是讲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乱涂抹无以称“法”。

这两点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定性。

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即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意境创造能力。

书法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写字来实现的,写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内容,因此,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文字内容的精神内质和意境,应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再创造绝非易事,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通会,化度进去。

我们常说,艺术品首先感动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够感动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动的这种感染力,应当来自你所写文字内容。

这里,选择什么样的文字内容来作为你书法创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

读懂文字内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动,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书家的创作激情,提笔作书便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此时,才情流注笔端,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

这就是说,在书法对诗文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文字内容的意境与书法艺术表现的意境必须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

当然,对文学底本的审美,本就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别。

读者对原作的思路情绪的体认,先天就存在着差异。

要旨在于以我为主,把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体认,裁剪为我们的'意境,用我们的笔墨,营造书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才能物化现实。

只有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才能出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

况且,意境有着类型意义。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doc》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uangtingjian/40899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支付完成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著名文人,不仅以诗词著称,亦在书法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对书法的见解独到,尤其是他在《论书》一文中的论述,更是被誉为书法理论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黄庭坚在《论书》中的部分原文:“书法者,虽以点画成形,然亦须有魄力以驱使之。

如人坐、如人立、如人行、如人卧,虽其状不同,而精神完具,是为真书。

书者能以一字定其形质,则他字皆然,不可忽也。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认为,书法虽然是由点画组成的,但这些点画并非随意涂鸦,而是需要有内在的力量和魄力去驾驭。

这种魄力,如同人的坐、立、行、卧,虽然外形各异,但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必须完备。

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称之为“真书”。

进一步地,黄庭坚指出,书法家在创作时,如果能先确定一个字的外形和气质,那么其他字也会自然而然地符合这种风格。

这是因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法家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投射。

因此,对于书法家来说,每一个字都应该是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结果。

黄庭坚的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应该追求内在的精神和气韵,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观。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创作,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2) 黄庭坚,作为宋代的文化巨匠,不仅在诗词上独步一时,他的书法造诣也深受后人赞誉。

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其诸多书法论著中,其中《论书》更是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对黄庭坚《论书》中的一段原文进行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翻译与解读。

原文:“夫书,无他奇巧也,而自能变化气质、功业、文章,皆由此出。

故书者,亦犹用兵,钤键万变,在乎一心。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法尽矣。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在这段话中指出,书法并无奇特之技,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功业与文章风格。

正如用兵之道,千变万化,皆由一心所控。

黄庭坚论书(选自《山谷文集》)

黄庭坚论书(选自《山谷文集》)

黄庭坚论书(选自《山谷文集》)周、秦古器铭,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

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

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

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章草《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

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字,作韵语。

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

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

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邪?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

钟太傅表章致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小大不同,盖后来善临拓本耳,要自皆有佳处。

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如此书乃可临学。

谢太傅墨迹,闻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态度,惜不见尔。

郗方回书,初不减王氏父子,诚不浪语。

两晋士大夫类能书,右军父子拔其萃耳。

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

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

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伯英书小纸,意气极类章书,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绝无品者。

右军真、行、章草、藁,无不曲当其妙处,往时书家置论,以为右军真、行皆入神品,藁书乃入能品,不知凭何便作此语?正如今日士大夫论禅师,某优某劣,吾了不解。

古人言:“坐无孔子,焉别颜回”,真知言者。

右军自言见秦篆及汉《石经》正书,书乃大进,故知局促辕下者,不知轮扁斫轮有不传之妙。

王氏来,惟颜鲁公、杨少师得《兰亭》用笔意。

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拘之。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

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

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

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

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宋、齐间士大夫翰墨颇工,合处便逼右军父子,盖其流风遗俗未远,师友渊源,与今日俗学不同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

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

“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_
参考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