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哈三中2018年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②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九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三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十课学以致其道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
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
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
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
“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
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
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
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
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 7、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 Word版含答案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孺.(rú)子怵.(chù)惕.(tì)恻.(cè)隐 羞恶.(wù)之心 由外铄.(shuò)我 强.(qiǎnɡ)恕而行 不如荑.(tí)稗.(b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2)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保存,动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存在,动词)存者且偷生(生存,动词)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动词)(2)由⎩⎪⎨⎪⎧非由外铄我也(从,介词)舍正路而不由(经历、经过,动词) (3)辞⎩⎪⎪⎪⎨⎪⎪⎪⎧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推让,动词)听其狱讼,察其辞(诉讼的供词,名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理由,名词)近者奉辞伐罪(命令,名词)无辞让之心,非人也(谦让,形容词)吾今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辞,名词)动以朝廷为辞(托辞,借口,名词)皆以好辞而以赋见称(文学,名词)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故人西辞黄鹤楼(辞别,动词)(4)之⎩⎪⎨⎪⎧人之有是四端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它,代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古义:不是人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2)义,人之正路..也古义: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2)旷.安宅而弗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闲)(3)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名词作动词,侍奉)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译文: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
B.诗人赞美自己的弟侄处于世道纷乱之时,却不受外界的影响,勤奋修业。
C.虽处“干戈地”,却修“礼乐风”,颔联凸显了诗人弟侄卓然高洁的品格。
D.诗人勉励弟侄不要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年少时付出的辛苦于终身有益。
2.诗歌的颈联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2023年7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3年7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航天工作者矢志创新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的志气和勇气。
老一代航天人埋头苦干,发愤图强。
50多年前,“东方红一号”①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没有丢掉自力更生、________的志气。
②新时期的航天工作者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________,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成功()。
这离不开创新的智慧,③探索的精神,离不开________的意识、革故鼎新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定力。
历史与实践早已证明:④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________,奋发向上,中国航天事业定能“飞”得更稳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再接再厉艰难险阻B.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再接再厉艰难险阻C.艰苦奋斗艰难险阻与时俱进再接再厉D.再接再厉艰难险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②B.①C.④D.③3.填入括号内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是休止符,更不是光环;而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B.不是光环,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C.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不是休止符,更不是光环D.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不是光环,更不是休止符(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①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胡芦,②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③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七课 陈情表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文言文的 分析概括技能目标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进而理解“忠”“孝”的含义[知作者]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李密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将其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至孝而名扬于乡里。
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必亲自口尝膳食、汤药,然后将其进献。
《陈情表》的传世,就是以其至孝动天下。
李密于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任河南温县令,以刚正见称,政绩显著。
李密出仕后,本想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效朝廷,但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他。
后任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
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主要作品:《陈情表》《赐钱东堂诏令赋诗》。
[知背景]《陈情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
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知常识] 1.表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章、奏、表、议四种文体。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2018-2019学年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9+1 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侍萍在做月子时受了病,周朴园为此保留关窗的习惯,是他念旧的表现;周朴园将侍萍赶出周家,并褫.(chĭ)夺她作为母亲的权利,使她与萍儿分离,则是他冷酷的表现。
B.周文略是个虚构高手,做着“宇宙梦”,在小说内容介绍中,书写宣言似.(shì)的写道:“一滩稀泥,也可以面对浩瀚的天空!”C.这种揭示力量,不是剑拔弩张,激扬文字,而是在沉静如水、波澜不惊的讲述中,透过扭曲的人生故事,触及社会的现实症.(zhèng)结,达到抨击和喻世的效果。
D.普陀山这座佛教文化的圣殿令无数人带着一颗虔.(qián)诚之心去朝拜,那里风光独特、晨昏物异,无论是古洞潮声还是莲池夜月,都令人心旷神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2-4 小题。
【甲】这时的维克多·雨果,是《<克伦威尔>序》的雨果,是《欧那尼》首演大获成功的雨果,是《东方集》的雨果。
他不仅早已与古典主义决.裂.,而且已经成为新的流派——浪漫主义的主帅。
【乙】按照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的说法,“维克多·雨果是那唯一的人:人人都仰.望.着他,寻.求.当前的口号。
”【丙】这个口号就是:“戏剧的特性是真实,而真实来自两种典型——庄严崇高和荒诞滑稽——完全自然的结合,这两种典型在戏剧中交叉会合,正如在生活中和创作中。
”(《<克伦威尔> 序》)作为对三一律的反抗,浪漫主义的这一信条实.施.在《欧那尼》中,赢得了击溃古典主义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温馨提示: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阶层固化现象,这是近年来许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
人们关注这个问题,主要是担心自己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未来发展的空间受限,害怕在机会分配上遇到不公平对待。
那么,当前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通常意义上讲,社会流动有两个重要维度,一个是代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从初始社会阶层向现在所处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个是代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与其父辈相比的阶层变化。
从代际角度看,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父辈地位的影响越深,社会就越封闭、越缺乏流动性。
在促进社会流动的因素中,有个人和家庭的因素,也有社会发展的因素。
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现代社会,家庭在影响人的社会地位时,往往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子承父业等形式,而是更多地通过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来支持子女的职场发展。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出身于哪个阶层,如果他不能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获得被这个社会所承认的人力资本,就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程度对人的社会阶层具有重大影响。
从社会发展因素看,社会流动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越上层的位置就越难流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进行跨阶层的向上流动也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工业化过程逐渐完成后,阶层之间发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力已逐渐减弱。
尤其是当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社会上层工作岗位对人的专业技能、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向上流动的难度不断增加。
因此,个人在职场上向上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社会阶层固化。
那么,在现代社会,政府如何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呢?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民众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从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般社会流动都会加快。
比如,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力被激发、社会流动加快的过程。
数以亿计的人从温饱到小康、从农民身份到市民身份、从低收入群体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程度之大。
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关键是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
事实上,当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时,就证明这个社会是具有流动性的,机会是公平的。
当前,我国采取的许多举措,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着眼点都是实现机会公平、促进社会流动。
(摘编自马峰《正确看待社会流动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由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的变化,这种变化分代内和代际两种。
B.当社会较封闭,缺乏流动性的时候,父辈的地位就会直接影响子女所获得的社会地位。
C.在西方社会,工业化过程的完成、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得社会流动很难进行。
D.只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才能证明社会具有流动性,机会平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出了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然后下文通过对社会流动问题的讨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B.文章分析了教育对个人向上流动的重要作用,指出良好的教育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的必备条件。
C.文章直面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话题,具体分析了社会流动的表现、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D.文章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阶层流动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阶层流动上的巨大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现代社会,越上层的工作岗位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高,向上流动的难度也越大。
B.通过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来支撑孩子的职场发展,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共识。
C.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弱。
D.对中国来说,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是促进社会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举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梨花白刘建超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
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
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
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
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
你是干啥的?”“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
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
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
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
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
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
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
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
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
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
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
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
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5.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5分)6.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冷冻人”苏醒前不妨思索伦理问题王钟的人体冷冻技术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科幻片里。
而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手术的实施,使它高调进入公共舆论。
尽管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看,一个人在被实施人体冷冻之后,未来能否被成功唤醒,仍然是个未知数,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对人体冷冻真正应用予以期待。
约二十年前,生物克隆技术孕育出克隆羊“多莉”,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克隆人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
今天,人体冷冻涉及相似的伦理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冷冻数十年、数百年后被唤醒,那么他面对比自己年老的子孙后代,该如何称呼?如何相处?传统上以年龄为尺度的伦理秩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科幻电影《太空旅客》就以人体冷冻技术为背景,设想了可能牵涉到的伦理问题。
在一艘飞往深太空的飞船上,因为冷冻机器故障,一名乘客被提前唤醒,而且无法重新进入冷冻状态,此时距离目的地星球还有几十年时间。
为了排解寂寞,他唤醒了另一位女乘客。
但是,在飞船上,“时间”是没有价值的,让一个人提前结束冷冻,在飞船上白白耗费没有意义的人生,几乎是一种谋杀。
在现实层面,人体冷冻仍然是大胆的设想,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这些被冷冻的躯体能否被唤醒。
但是,伦理思考应当走在技术前面,在技术成熟之后再探索新的伦理秩序,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几百年前,殖民者踏上新大陆,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土著人大肆杀虐。
这被视为理所当然。
人们花了几百年时间,才初步实现了种族、文明的平等,对殖民暴行的反思才被写入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