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现象》人眼看不见的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4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概念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分类天然光源太阳及其他恒星、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油灯、手电筒、钠灯、汞灯、无影灯、LED灯等对光源的理解光源是指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好像他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这些物体是光源,如月球、所有行星和反光的镜子,他们都不是光源。

规律总结:判断是不是光源的关键是看该物体自身能否发光。

不发光的物体一定不是光源,而有些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但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好像他们也发光一样。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①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

①探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分析总结打开激光笔,用喷雾器沿着激光射出的方向喷出水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也可以沿着激光射出的方向喷射空气清新剂或点燃蚊香制造烟雾)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垂直摄入水槽的水中(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墨水),观察激光束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紧贴玻璃砖的毛玻璃面垂直射入玻璃中,在毛玻璃面贴一张白纸,观察激光束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探究归纳: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③应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①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设计与进行实验:a、在玻璃槽中放一张白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配备四杯浓度不同的糖的水溶液,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玻璃槽中。

将一束激光沿白屏表面斜向下射入糖的水溶液,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c、再将激光斜射入同种均匀的糖的水溶液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分析论证:光斜射入非均匀的糖的水溶液中时,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弯曲,再均匀的糖的水溶液中光的传播路径仍是直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分解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分解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光的直线传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2.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在学习中,⼤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散射逐渐增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眼看不见; (1)⼀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理作⽤,促进⼈体合成维⽣素D(⼩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地球; 看不见的光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2 1. 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种不同颜⾊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眼都看不见。

2.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较强。

(3)红外线可以⽤来进⾏遥控。

红外线的应⽤:⽤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汽车表⾯的喷漆、全⾃动感应⽔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4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

4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

4⼋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第四章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然光源:太阳、⽔母、斧头鱼、萤⽕⾍等等;⼈造光源:⽩炽灯、霓虹灯等。

▲⽉亮、钻⽯、镜⼦等不是光源(因为它们不是⾃⾝发光,只是反射光线). ⼆、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理想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

3.解释现象: (1)影的形成▲注:树⽊,建筑物、⼈等在⽔中的倒影并不是“影”,⽽是平⾯镜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1)⼩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像是倒⽴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

①⼩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必须远远⼩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孔,实像增⼤;光凭靠近⼩孔,实像减⼩;光屏到⼩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孔,实像减⼩;发光体靠近⼩孔,实像增⼤。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叶障⽬;(4)影的形成:影⼦;⽇⾷、⽉⾷常见的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形成⿊⾊区域即影⼦。

③⽇⾷⽉⾷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

如图:在⽉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全⾷,在2的位置看到⽇偏⾷,在3的位置看到⽇环⾷。

④⼩孔成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孔成像成倒⽴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3、光线:常⽤⼀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光的径迹和⽅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真实存在)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6、光年:是光在⼀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者刚好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相同点: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的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不同,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如纸张、墙壁等;镜面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镜子,玻璃等。当平行光照射时,镜面反射是所有发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杂乱无章的,向各个方向的都有。
☆光污染: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等反射太阳光,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
☆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梳妆台用的镜子等都可看成平面镜。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1)镜面反射:即物体的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光线平行反射,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
(2)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如图()所示。
☆小孔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传播的过程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
☆光的反射现象象,人们之所以能看,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射的黑色物体,是因为U
我们眼睛,或者是此
时也需要应用到光路可逆性),并且它在处理光学问题时有着独特的作用。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说课稿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说课稿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说课稿1. 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三章《光现象》的第二节课《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的不同光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教学难点: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对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5. 教学过程5.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波长对人眼的看见程度有没有影响?” “有没有眼睛看不见的光?”5.2 知识讲解与展示(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特点、应用以及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同时,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直观的认识。

5.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光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找到相关资料,探究该光的特点、波长范围、应用领域等,并设计一份小组报告。

5.4 小组交流与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使用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全班同学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5.5 拓展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够看到的光谱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如果存在其他的光谱,我们能够用什么仪器或方法来检测?5.6 概念总结与归纳(5分钟)通过教师总结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知识点1 红外线及其应用
1.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的.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强度就越.
2.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B.电视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
C.空调遥控器在按下某一键时,上面红色的指示灯会亮一下,这是红外线
D.在色散实验中,红光外侧存在的看不见的光就是红外线
3.下列不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的是( )
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测地热、寻找水源
B.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
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
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
知识点2 紫外线及其应用
4.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可吸收紫外线,
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这样就防止了人类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
5.如图所示,在光的色散实验中,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是射到区域的光,空调
遥控器是利用射到区域的光制成的.
6.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照射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B.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否则会伤害人体器官
D.医院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7.在银行和商场,人们用验钞机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这主要是利用( )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强
C.紫外线可以传递光能
D.紫外线可以杀菌
8.夏天,在农村的大片农田中,常装有一些紫光灯(俗称“黑光灯”),根据农业专家介绍,
这是利用灯发出的紫外线捕杀害虫.下列关于紫光灯的说法中,你支持的是( )
A.害虫害怕紫外线,见到紫外线就死亡
B.有的害虫对紫外线很敏感,被紫外线吸引
C.紫光灯只发出紫光,不发出紫外线
D.紫光灯发出的光能杀死所有的害虫
【课时精选】
1.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中的红外线可以传递信息
B.遥控器发出的光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C.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可以用于成像
D.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人大量照射没有关系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3.每年五六月份,农田中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造
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其他交通.为了对焚烧秸秆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某市气象局利用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利用卫星监测焚烧源主要是(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中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4.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使眼睛能看到焊接点
5.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紫外线本身就是紫色的
6.王勇在宾馆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或远离时,门会自动开闭.王勇对此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根据实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是( )
A.自动门“听”到物体靠近或远离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或远离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该信号被靠近或远离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
现自动开闭
D.自动门探测到靠近或远离的物体发射出的紫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7.多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猜测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穴外侧可能存在密室,但由于密室
封闭了3 000多年,在穴壁上开挖一个小洞也会对密室内部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要采用无损勘探的方法判断密室是否存在.2015年专家们利用最新的(填“红”或“紫”)外线成像法对墓穴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穴壁部分区域温度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说明其后很可能存在密室.用来探测的这种光(填“能”或“不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8.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甚至晒伤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某物理实验小组在老师
的协助下通过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为爱美人士提供选择防晒衣服的科学依据.检
测方法:先直接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紫外线强度计算出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
紫外线透过率
1112%2天蚕丝(白色)25%3128%4化纤(白色)214%5全棉T 恤(白色)17%6
全棉T 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条件相同时,比较实验 得到的结论是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朋友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的着装建议.
参考答案
1.发热 红外线 红外线 强
2. C
3. C 1.太阳光 臭氧层5. C A 6. D 7. A 8. B 【课时精选】1. D 2. C 3. D
4. B
5. B
6. C
7. 红 不能
8. (1)紫外线透过率 (2)1,2(或3,4)
(3)穿全棉长袖T 恤(或穿颜色较深的衣服,或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