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合集下载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的省份。

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盐、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青海还是中国最大的稀土产区,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青海省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青海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青海特色农产品以牦牛、羊肉、青稞、中草药等为主,这些产品因其高质量和独特的口味而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此外,青海还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如冰川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高寒医药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特色产业的壮大,为青海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青海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青海省注重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青海省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同时,青海还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培育壮大了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

这些举措使青海省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实现了由传统产业为主导向新兴产业为主导的转变。

青海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青海省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了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状况。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口,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高效连接。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青海省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持。

青海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之一,青海省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青海省全面推行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对天然草场和湿地的保护,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青海省也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态动力。

综上所述,青海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青海煤矿情况分析总结汇报

青海煤矿情况分析总结汇报

青海煤矿情况分析总结汇报青海地处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

煤矿是青海的重要产业之一,对青海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青海煤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汇报,重点包括青海煤矿的资源储量、产量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青海煤矿资源储量青海煤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海东、海西、海南、海北等地区。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青海的煤炭资源储量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

其中,煤层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为冠天煤田、新能源煤田等,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二、青海煤矿产量青海的煤矿产量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

据统计,2019年,青海的煤炭产量达到了约6000万吨。

其中,冠天煤田、三阳煤田以及新能源煤田等煤矿对青海煤炭产量的贡献较大。

三、青海煤矿面临的挑战1.环境保护压力: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尘以及废气排放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环保治理的压力。

2.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事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确保矿工的安全。

四、对策建议1.加强环保治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装备,控制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强化煤矿安全培训,加大设备维护力度,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矿工的安全。

3.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并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青海煤炭产业向煤电综合利用和煤化工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结:青海煤矿资源丰富,煤炭产量逐年递增,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面临的环保和安全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加强环保治理和安全管理。

同时,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青海煤矿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黄金矿产

青海省黄金矿产

青海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

青海省黄金资源分布广泛,砂金群采历史悠久。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多弥国滨犁牛河,土多黄金,多弥人不知淘金。

”(唐书称通天河为犁牛河)。

可见古人已经知道通天河流域存在砂金。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丁羊谷在县治内,古湟川境出金。

宋政和年间金坑得矿成金。

”,说明公元±111年至1117年间青海乐都已开始采金。

民国期间,青海省采金业达到鼎盛时期。

据孙菽青(中央地质调查所)统计,1933年至1935年间共产金20704两。

黄金资源现状青海省具有良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但由于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电力缺乏,所以黄金资源一直末大力勘查及开发。

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210处,其中金矿床47处,包括岩金矿床11处(中型2处,小型9处),砂金矿床24处(大型1处,中型9处,小型14处),伴生金矿床11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8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在36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14.28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9.270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2.36%,居第15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09.134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6.359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759,6,居第13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6.999吨,砂金保有储量34.287吨,伴生金保有储量67·167吨,共生金保有储量0.681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25.618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3·516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5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22吨。

“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22吨。

目前可供开发的金矿储量,主要由青海南部地区的砂金矿提供。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4个,总生产能力为180公斤/年,占有储量10·248吨,其中小型岩金矿山1个,生产规模50吨/日,生产能力78公斤/年,砂金矿山3个(中型1个,小型2个),生产规模67万米s/年,生产能力102公斤/年,“八五”期间拟建矿山11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1359公斤/年。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成矿亚带划分及前景分析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成矿亚带划分及前景分析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成矿亚带划分及前景分析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其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极为优越。

在该区域内,具有着大量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铀、锂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

为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矿产资源,对祁漫塔格地区的成矿亚带进行划分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祁漫塔格地区成矿亚带划分1.铜矿亚带:铜矿亚带主要分布在西南区域,其中以多孔状铜矿最为丰富。

该区域具有着显著的铜矿普遍性和同位素特征,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

2. 钼矿亚带:钼矿亚带主要分布在中心和西北区域,其中以斑状钼矿为主,钼的品位较高,钼矿资源的潜力巨大。

3.黄金亚带:黄金亚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以含金矿脉和含金岩为主。

该区域不仅含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而且还具有其他贵金属金、银、铂等元素的富集。

4. 锂矿亚带:锂矿亚带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域,其中以锂辉石矿和蒙脱石矿为主。

该区域的锂矿储量较大,具有着非常优越的开发前景。

二、祁漫塔格地区成矿亚带分析1. 铜矿亚带:西南区域的铜矿资源十分丰富,铜矿品位较高,且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在该区域内进行铜矿的深入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产值的增长。

2. 钼矿亚带:中心和西北区域的钼矿资源储量极大,钼的品位也较高。

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黄金亚带:东南区域的黄金矿藏十分富集,同时还有其他贵金属矿藏的存在。

祁漫塔格地区黄金矿区的深入开发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锂矿亚带:中心区域的锂矿储量巨大,且含量较高。

祁漫塔格地区开发锂矿所获取的利益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能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祁漫塔格地区的成矿亚带非常丰富,资源储量巨大,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意义重大。

必须充分利用该区域的优越地质条件和丰富矿产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效开发,提高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水平,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西宁自然资源丰富。

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镍、钴、锡、钼、锑、汞、铁、锰、铬、钛、钒等。

探明的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

还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水能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

据勘探,全省有1 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 条,总蕴藏量2337.46 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

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 万千瓦,其中装机25 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 座,2.5 万至25 万千瓦的可建51 座。

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 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 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 亿立方米。

植物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 科、331 属、947 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

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 种,著名中药材50 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

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

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 种、鸟类294 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 和1/4。

现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 多种。

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 种,二类保护动物20。

青海及全国基本矿产大致分布

青海及全国基本矿产大致分布
• 铅、锌矿。也是中国储量丰富的矿产。锌比铅多。现有储量,稍多于一半在中南、西 南两个大区。主要产地分布于南岭一带(包括湖南水口山在内)、滇、内蒙古、甘、陕南 和柴达木的北缘;矿石中有银,也有镓、锗、铟、镉、硒、碲等伴生的分散元素。
• 铝矿。中国的铝矿大多为沉积型铝土矿床,矿石以一水型的硬水铝石为主,铝、硅比 相对较低。其主要产地在山西中部、河南巩县一带、 贵州修水、 山东淄博和广西平果 等地。浙、闽、皖等省的明矾石矿也是可供综合利用的铝矿资源。
• 铜矿。中国铜矿资源也较丰富,已探明铜矿储量居世界第3位。 储量的一半以上在华东、 西南两区,包括赣、滇、藏、皖等省区。铜产地分布较广,长江中、下游是集中地区 之一,甘肃的白银厂、云南的东川和山西的中条山也是有名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 型和接触交代型为主,前者以江西德兴为代表,后者以湖北大冶和安徽铜陵为代表。
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东部地区探明储量增幅减缓,大部分 矿山进入中晚期,储量和产量逐年降低,接替资源勘探不足,但东部地区对 非金属矿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西部地区资源储量丰富,地质工作程度浅、 推断储量大,开发利用的自然条件差,市场需求量少;东北部地区部分资源 储量丰富,品位好,开发利用起步早,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⑧ 锑矿。中国锑矿探明储量名列世界第一。矿床类型齐全,其中广西的“红锑矿” 是一种独特类型。湖南新化锡矿山是全球最大的锑矿产地。湖南其他地区以及 桂、黔、甘、滇、陕等省区也有一些锑矿产地。
⑨ 汞矿。中国是世界汞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产地集中于黔、湘、川交界的 地区内,其中黔东北的汞储量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陕西储量仅次于贵州;滇、 鄂、青、桂等省区也有一些汞矿产地。
⑥ 锡矿。中国的锡矿很丰富。开采的矿床包括不同类型的原生锡矿和砂锡两大类。 最大的矿区在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闻名全球,另一重要产地在广西南丹 一带。内蒙古、湘、粤、赣也有一定的锡矿资源,滇西也有一些锡矿床。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
西宁市城东区:石油、天然气、石棉、石膏、硅石、芒硝、粘土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煤、石英石、石灰石、萤石、白去石
湟中县:金、铜、镍、彩玉、石灰石
湟源县:石英石、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煤
海东地区平安县:铁、锌、石膏、镁、硅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金、镁、铜、煤、石油、石膏、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硅铁、硅钡。

互助土族自治县:硫铁、煤炭、石灰石、芒硝、石膏、白去岩、石英矿、玉石。

化隆回族自治县:铝、硅、铁、铜、钴、镍、铜、铬、金、大理石、莹石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铁、石膏、铜、
海北藏族自治州
门源回族自治县:煤、莹石、冰晶石、石灰石、金、铜、铅、锌、银、铬铁、铁、铌钽、钨
刚察县:煤、石灰岩、硅石、白云岩、花岗岩、铁、铜、银、铀、岩金、铅、锌、锰。

青海情况介绍

青海情况介绍

附件三:青海省省情介绍一、概况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

二是多民族聚居。

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

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

三是资源丰富。

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四是生态地位重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

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

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青海省矿产资源有四大特点:
一是地域分布呈北煤、南砂金、西盐类和油气、东非金属矿产;
二是矿床、矿点多,矿种全,潜在价值大。

截至1997年底,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252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床和矿点704处,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各类矿产168种的74.4%;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1种的69.5%。

据1997年全国矿产保有储量排序,青海省有5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三是盐类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

优势矿产主要为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盐湖资源储量十分巨大,钠盐保有储量326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0%。

钾盐4.43亿吨,占97%。

镁盐48.11亿吨,占99%;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2.08亿吨和1343.4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10位和第4位。

金属矿产中,主要有铜、铅、锌、钴及金矿,储量大、开发前景较好。

非金属矿产中,石棉、石英岩、石灰岩等均居全国首位。

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59843.83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0%以上;
四是共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

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再如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