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取水_人生故事
从空气中收集水

三个男人专注地盯着一个逐渐充满雾气的透明塑料盒。
水滴开始在盒子壁沿上形成,最终滴入底部,形成小水洼。
领导该实验的奥马尔·雅吉微笑着,向他的同事们祝贺。
这个几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室里开展的试验,看似平淡无奇,或许会成为人类试图扭转淡水匮乏趋势的分水岭,因为掌握了该技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没水的地方制造出水来。
如今,雅吉领导的这项研究已走出实验室。
在最近的试验中,他们甚至从干旱如沙漠地区的空气中,提取了大量的水。
这一切的秘诀是他研制出来的一种人造晶体。
竟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同胞。
20世纪化学家已经合成了大量高分子材料,比如塑料、尼龙等。
这些材料都是基于碳的,所以被称为有机材料。
而当涉及合成无机(即基于周期表中碳之外的其他元素)高分子材料时,则困难重重。
1990年代初,澳大利亚化学家理查德·鲁滨逊为无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该方法类似于搭乐高玩具:先以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为中心,形成一个原子团,称为“配体”。
配体类似于乐高玩具的零部件。
然后将不同金属元素的几种配体组装起来,形成“配位聚合物”。
一般来说,结合了的麻烦是,这些材料不稳定,很难在现实中投入使用。
1990年代中期,雅吉和他的团队制造出具有更大稳定性的配位聚合物,由它们形成的材料,他称之为“金属有机框架(MOFs)”。
1999年雅吉的团队成功合成出锌基聚合物MOF-5。
MOF-5不仅能在300℃的高温下稳定存在,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材料的空隙使它的内表面积空前巨大,每克材料的内表面积几乎有足球场的一半大。
由于气体分子容易吸附在其表面,而吸附可使气体变得致密,这意味着,在相同压强下,一个装有MOF-5的罐能容纳的气体远比一个空罐多。
这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个装置。
制造更便宜的集水装置所有这些都证明了这项技术是可行的。
但是,它真的会有助于解决我们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吗?当然,还有其他从空气中提取水的方法,包括冷凝。
从沙漠空气中取水

《大科技》一路陪我走过了2个春秋,一直默默地支持它,关注它,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大科技读者 凌の雨尘星际交流
娜丽莎进行比对,编制出了一套计算机程序,据此找出了与蒙娜丽莎最相近的头颅构造及相应的声音。
为了让有关数据更接近真实的蒙娜丽莎,研究小组还考虑
很快推算出了蒙娜丽莎头颅的构造、头骨的大小和鼻子、喉咙发出的音量等一系列特征信息,然后找出15万个声音版本和相应的头颅构造,将这些头颅构造和蒙
阳光明媚的沙漠最不缺的是阳光,因此还可以给它部族之一)的沙漠里已经试验了6个月了,试验结蒙娜丽莎说话的
声音,你听过吗
多介绍些前沿的内容,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大科技读者 寒月凌霄
星际交流。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自主检测一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自主检测一语文试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点(zhuì) _ (xuàn) ______丽千锤百(liàn) _ (hān)__ 然入梦2、下面文段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那些不记其数的蒲公英,既使力气单薄、身材瘦小,也要借着风力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谁都不知道的地方,甚而消声匿迹,也要去闯一闯那未知的世界——或许是峻峭险峰,或许是世外桃园……这样,我才会知道世界不只是一个温馨宜人的玻璃暖房,你才会看见成长的世界里有比鲜花更美丽的……3、默写古诗词并在划线处填上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②▲ ,恨别鸟惊心。
▲ 。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③惶恐滩头说惶恐,▲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过零丁洋》)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⑤▲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 概括下列文字材料的内容要点?(不超过10个字)(2分)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的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提出了“长征”一词。
此前,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提法是“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遵义会议后提出“西征”。
这张布告首次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语,“万里”是从瑞金算起的行程,“长征”则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后的振奋和自豪。
“长征”一词很快就传开了。
1935年9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首次提出“二万余里的长征”。
到陕北后,毛泽东的讲话首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空气里“挤”出水来--梦想的价值,在于之前和之后

次. 雷泰兹去到澳 大利 亚一 个水资源极 度 匮乏的
地 区考 察。 当晚 雷泰兹做 了 一 个 梦, 梦到有一 种 “ 魔法
水瓶 ”能 自动注满水 。 梦醒后 雷泰兹 想起 了白天的所 『 见
所 闻。 他 在想: 要怎 么保证 生活在水资源 匮乏地 区的人 们能有足够且 清洁 的饮 用水?他 细细 分析 了 一下. 发现
比 昝 奖项 2 0 1 4 年, 这 个 奖项却 颁 发给 了 —名 爱做 梦
的设计 者硼¨ _澳 大利 亚的 —名 大学生克里斯 托 夫 - 雷
泰兹 、
一
8 0 %-9 0 1 o 的天气情况下 它一 个小 时能收集 半升 水, 并 且, 瓶子 顶部还安 装有过 滤器 可 以阻绝较 大颗 粒 . 比 如 沙尘和虫子等。 如果使 用者 所在地 区空气质量 较好
轻 而易举就 能从 空 气里 “ 挤 ”出水来  ̄F o n t u s 水瓶
的 出现 ,在 面世 后受到了许 多水资源 匮乏地 区的人 的
欢迎 。
l 寻梦中的 “ 鹿 法水瓶”变成现 实并非不 可能。原来 , 在 此 之前 雷泰兹就通 过 研 究 发现 : 空 气中的 水 分有很 大
前 存 走心 观 察 和思 考 什 幺
会 否 是 ‘ 萑 }
它 决 定 会 做 仆 / / 、
它 会 决 定 够翅
梦; 进 而是 你 够醒 之 后 会 做什 么
终, 他 确 定了 集水 瓶 所 需的理 想 条件、 材料 和 拿 却系
统 然后. 他就设计 出了 一款 既实用又轻 便的 空气集水
瓶. 并取 名 F o n t u s 水瓶 , 、
找水三个人生哲理小故事

找水三个人生哲理小故事故事一:寻找水的智慧从前有一座小山村,村子周围没有江河湖泊,居民们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取水。
村子里住着三个朋友,他们分别叫小明、小刚和小强。
有一天,小明突发奇想,想要寻找一片流水,为村子提供水源。
于是,他告诉了小刚和小强他的想法,并邀请他们一起去寻找水源。
小明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村子里的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取得水源。
三人决定踏上寻找水源的旅程。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炎热的天气、崎岖的山路,以及丛林中的野兽。
然而,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相互鼓励,坚持前行。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片流水。
小明高兴地向村子里的人们报告了好消息,大家纷纷表示感激,并欢欣鼓舞地利用这片流水。
从那以后,村子变得繁荣起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通过这次寻找水源的旅程,小明、小刚和小强体会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首先,他们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他们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力量。
虽然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挑战,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向前。
最后,他们学会了感恩。
村民们在得知有了水源之后,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这让他们懂得了帮助他人可以带来幸福和满足感。
故事二:自助与相助的智慧这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镇上只有一口井,供人们取水使用。
然而,某一天,井里的水突然消失了。
镇上的人们陷入了困境,因为他们没有水喝,无法清洗衣物和食物。
镇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小明、小刚和小强。
他们都认识彼此,但并不熟悉。
面对突如其来的水井干涸的困境,他们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明决定单独出去寻找水源。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他带上背包,准备离开小镇,进行长途的水源探索。
然而,几天后,小明并没有找到水源,反而走失在了大山深处。
他迷路了,没有食物和水。
最终,他被人发现,被带回了小镇。
小刚和小强之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他们决定共同努力,寻找水源。
他们一起走遍了整个小镇周围的山林,观察了每一个可能的水源,但都没有找到。
[“空中取水”和“水中取气”]水中冲气,水会变成什么颜色
![[“空中取水”和“水中取气”]水中冲气,水会变成什么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c2796dc4bcd126fff6050bd9.png)
[“空中取水”和“水中取气”]水中冲气,水会变成什么颜色水和空气,乃生命之源,是地球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乍看起来,地球上的水与它周围的大气,各守各的疆界,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并非如此,水和空气之间通过降雨和蒸发等形式进行物质交换。
所以,水中有空气,空气中存在水。
“空中取水”的方法:挤压空气众所周知,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亿立方千米,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地球享有水球之誉。
可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其中的2.5%。
而这些淡水的70%,又被南、北极的冰山所困。
剩下的、占总数仅0.3%的淡水,流进了人类生活。
可见,为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太少。
当前,世界上有12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有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饮用水,每年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而且水荒还在加剧。
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人类首先面临的问题将是水危机。
解决水危机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德国工程师胡贝特・哈姆,受制冷机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所启示,提出挖掘现有技术潜力,对空气进行“挤压”,把湿润空气中所含的水分“挤”出来,再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来解决全球饮用水匮乏这个大课题。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中包含着丰富的水,它们受压缩机挤压时,其中的水蒸气将凝结成水。
胡贝特・哈姆的设想,能否缓解人类所需的饮用水问题呢?在大自然中,水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从未停止,每年从海洋和河流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大约有50万立方千米,这其中的大部分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但是,大气层中仍保存有大量水分。
诚如专家们指出,地球大气中所含的水分,比地球上江河湖泊里水的总储量还多10倍。
即便在沙漠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很小,其中仍不乏水蒸气。
沙漠蜘蛛等昆虫,不就是直接从干燥的空气中获取小水滴的吗?再说地球上缺乏饮用水的国家,大多分布在平均气温高于20摄氏度的气候带,那里的空气湿度一般为75%。
这意味着那些地方每千克空气里含16克水。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篇一:说明文练习2】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
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
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18.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
(3分)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红香蕉苹果可以长时间保鲜的原因。
(5分)【材料】(二)太空电梯①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
②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③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
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
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④科学家研究发现,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
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
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12.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谈谈“梦想”的具体内容。
(2分)答:13.第④自然段中除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三)阅读《空气中取水》一文,完成12 一14题。
(10 分)(泰州)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
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从空气中取水

在靠近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城市奇切斯特的苏塞克斯郡,露珠挂满了白垩山丘的草地。
透过11月早晨缥缈的薄雾,我发现了一个池塘。
它神奇般地出现在山顶,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尽管空气很潮湿,这一汪水却完全远离任何泉水或溪流,而且由于地势过高无法获得周围牧场的水。
而这个池塘常年绿波涟漪。
它几十年都没有干涸过,即使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时间的干旱,也没有使其干涸。
那次干旱让河流断流、泉水枯竭,农田也几乎变为了沙漠。
我看到的是一个露水池塘,它的秘密是获得了来自山里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
尽管这些露水池塘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人所遗忘,但它们对这些白垩山丘上遍布的大牧场而言,曾经至关重要。
它们是英格兰地貌中一个隐藏的秘密,直到现在,才出于怀旧之情和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被重新认识,得以复苏。
几个世纪以来,露水池塘在整个英格兰南部随处可见。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南部农村编年史学家吉尔伯特·怀特,描述过位于汉普郡塞尔伯恩镇他家旁边山坡上高高的露水池塘,他写道:“池塘从来不超过3英尺深,直径不超过30英尺,里面的水或许不超过2~3大桶,然而从未听说过它干涸,尽管它要为300~400头羊和至少20头牛提供饮用水。
”他说,在夏季山谷中的溪流干涸的时候,山顶上的池塘中却总是有水。
自然学家们往往猜想露水池塘是史前遗迹。
这是可以理解的:许多池塘分布在古代遗址附近。
在南部的白垩山丘,我在靠近西斯伯里马场和查克顿伯里的铁器时代堡垒处看到了露水池塘,在靠近蓝星马场的凯尔特神庙旁也有池塘。
在诗歌《普克山中的小精灵》中,洛德亚德·吉卜林谈到了很早以前,“在原始人于查克顿伯里马场修建露水池塘”。
著名的战地摄影家唐·麦卡林也暗示了同样的古代遗迹。
随便翻开一本他的摄影作品集,其中都有许多精美的露水池塘照片,这些池塘靠近萨默塞特的格拉斯顿伯里岩山。
这里是英格兰第一个基督教堂的所在地,也是著名的亚瑟王宫和亚瑟王的家乡。
但多数露水池塘年代并不久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取水
在靠近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城市奇切斯特的苏塞克斯郡,露珠挂满了白垩山丘的草地。
一个池塘神奇地出现在山顶,这汪水完全远离任何泉水或溪流,却常年绿波涟涟。
它几十年都没有干涸过,即使是20世
纪70年代中期长时间的干旱,也没有使其干涸。
这是一个露水池塘,它的秘密是获得了来自山里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
因此,山顶的位置很关键。
随着空气的升高,它会逐渐变冷。
冷空气只能保持更少的水分,因此上升的空气能够形成云雾,形成水珠。
在夜晚,随着山上的空气越来越冷,更多的水凝结成露珠。
或许,露水池塘比不上其他从空气中获取水分的方式。
但它们的确提醒我们,水经常能从意想不到的来源发现。
一个世纪前,俄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希·;日伯德在克里米亚半
岛的一个山顶上,发现了13座石制的金字塔形建筑。
每座有30英尺高,100英尺宽,看起来像墓碑。
它们周围是一些破损的用红土做成的通向城市的管道,当地人将这些金字塔叫做“水源”。
他由此得出
结论:这些管道是收集露水的装置。
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约105亿英亩呎水,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倍多。
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人们造出了许多奇妙的机器来获取这些水分。
20世纪30年代,法国气象学家伯纳德-杜勃斯提议建造了一个2000
英尺高的烟囱,底部有一个喷水池,以产生向上排出的潮气。
他相信,这将会使上方的空气充满水分,产生降雨。
这台机器并未建成。
40
年代,南非气象学家西奥多-舒曼建议在开普敦外的桌山顶上,安装
150英尺高、2英里长的电网,使空气离子化,希望从大气中每天凝聚数百万加仑水。
这个想法也没有付诸实施。
有些人甚至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
在一个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如声波都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
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
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
在温室中从炎热的沙漠空气中凝聚水分,温室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
当正好有寒冷的近海水流可以被抽到温室里面的时候,温室的效果最好。
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
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
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
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除了生产水外,热量交换器可以调节温室的空气,因此也给沙漠中带来了凉爽的气候,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作物所需要的水。
在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之一,人们过去曾收集雾水。
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张大塑料帆网。
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雾中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
每片帆网有40英尺×;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仑水。
那是一个只有350人的盛产鱼类和贝壳的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英里外开来的运水车。
这项工程每天平均可以给他们提供4000加仑水。
这个想法被广为接受。
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
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
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大自然也善于捕捉雾。
在纳米比亚,英国动物学家最近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种甲虫,它的身体上已经进化出了一层能上下活动的壳,这种结构能够高效地从雾中获取水分,甲虫身上六角形的小峰和低槽,似乎能将小水滴挤到一起形成大水滴,从甲虫的背上滚落流入它的嘴里。
科学家们根据甲虫的构造,制作了一个能捕捉雾的模型,模型获取的水是帆网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