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互补——新能源利用的“风光”之路
风光互补项目实施方案

风光互补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风光互补项目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光能资源,因此开展风光互补项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利用风能和光能资源,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3. 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三、项目内容。
1. 建设风电场,选址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设施,利用风能资源进行电力生产。
2. 建设光伏电站,选址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利用光能资源进行电力生产。
3. 建设储能设施,配套建设储能设施,解决风能和光能波动性大的问题,实现能源的平稳输出。
4. 建设配套设施,建设配套的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保障电力的输送和接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选址和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用途手续办理。
2. 设计建设,进行项目建设设计,招标选址建设单位,落实项目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
3. 施工安装,进行项目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联调联试,进行风光互补系统的联调联试,保障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互补效果。
5. 投产运营,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正式投产运营,实现风光互补电力的稳定供应。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
1. 自然风险,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影响风电和光伏设施的安全运行。
对策,加强设施防护和监测预警,做好灾害应急预案。
2. 技术风险,风光互补系统的复杂性和新能源设备的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技术风险。
对策,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3. 市场风险,受电力市场行情波动和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项目投资回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对策,加强市场监测和政策研究,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六、项目效益预测。
1. 经济效益,风光互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盈利水平。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分析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难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和光能是最为常见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两种形式。
而将风能和光能相结合,以构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单一能源波动性强、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两种能源。
风能和光能是地球上常见的两种可再生能源,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
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而在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风能资源可能有限。
通过将风能和光能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能源的特点,实现能源的互补,从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由于风能和光能的波动性,单独利用这两种能源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但是通过建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有效地平衡风能和光能之间的差异,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例如,在风速较高时,风能发电可以满足电力需求,并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而在晴天或风速较低时,太阳能发电可以为供电系统提供能量。
通过充分利用两种能源的优势,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应对能源供应问题上具有优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能源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传统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对能源供应的紧迫需求。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具有分散布置和模块化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电网的压力。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传统电网建设成本较高且供电不稳定,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可以成为提供可靠、清洁能源的重要选择。
风光互补系统方案

风光互补系统方案摘要风光互补系统方案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相互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本文将介绍风光互补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和优势,并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最后,我们还将分析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1. 引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风能和太阳能是两种最常见、最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然而,由于天气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单独利用太阳能或风能并不能满足能源的稳定需求。
因此,将两种能源相互补充使用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即风光互补系统。
2. 系统原理风光互补系统是通过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来满足能源需求的一种系统。
太阳能主要通过光伏发电板转化为电能,而风能则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这两种能源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但可以相互补充使用,以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
3. 系统构成风光互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3.1 太阳能发电部分太阳能发电部分主要包括光伏发电板、电池组和逆变器。
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然后经过电池组储存,最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以供电网或其他设备使用。
3.2 风能发电部分风能发电部分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风轮和控制系统。
风力发电机通过风轮转动产生机械能,然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风速和风向调整风力发电机的转速,以达到最佳发电效果。
3.3 能量储存部分能量储存部分主要包括电池组和储能设备。
电池组可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转化的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以满足电能需求。
储能设备可以吸收并储存多余的能量,以便在能量供应不足时提供补充。
3.4 控制与管理部分控制与管理部分主要包括集中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
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风光互补系统的运行状态,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监测设备可以收集系统的各种数据,并提供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和分析。
4. 系统设计与安装风光互补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能源需求、环境条件和经济效益等。
风光互补项目实施方案

风光互补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背景: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开发风光互补项目成为了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风光互补即指太阳能和风能的共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制定了风光互补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能源的多元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状况,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项目内容:1.选址:根据当地光照和风能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区域。
优先考虑具有较高光照和风能资源的地区,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2.规划设计:依据项目需求和地形条件,进行项目规划设计。
包括确定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的布局、容量大小、备用系统等。
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备采购方案,并进行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
确保选购到符合项目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的设备。
4.工程建设:进行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电缆布线等工程建设工作。
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5.运营与维护:建立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6.数据监测与分析:安装数据采集设备,监测风能和太阳能的收集情况。
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以优化项目运营和维护策略。
三、项目进度计划:1.项目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目标确定、选址、规划设计等。
预计耗时2个月。
2.设备采购阶段:确定设备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设备供应商评估和选择。
预计耗时1个月。
3.工程建设阶段:进行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安装等工程建设。
预计耗时6个月。
4.运营与维护阶段:建立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进行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
预计持续运营5年以上。
四、项目预算:项目预算以万元为单位,包括设备采购费用、工程建设费用、运营与维护费用等。
具体预算将在项目具体设计和采购计划编制阶段确定。
风光互补新能源成新趋势

风光互补新能源成新趋势产品与应用刘山凤1龙江1方韬2(1.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南昌330031;2.武汉长航集团电机厂,武汉430025)摘要风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到达的农村、边疆等地发展潜力巨大。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合理的独立电源系统,这种合理性表现在资源配置、技术方案和性能价格上的合理。
正是这种合理性保证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高可靠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合理性T he N e wT r end of W i nd-Sol ar H ybr i d G ener at i on Sys t emL/u Shanf engl L ong J i ang|Fang Ta02(!.D epart m ent of E l e ct r i c al E ngi neer i ng,N anchang U ni ver s i t y,N anchang330031;2.W uhan C hangji ang N at i onal Shi pp i ng G r oup M ot or Fac t or y,W uhan430025)A bs t r act W i nd and sol a r ener gy,as a cl ean,gr een r enew abl e e ne rgy,i n t he r ur a l a r e as and t hebor d er t ha t f a r a w a y f r om t he pow e r s ys t em o r t he pow e r s ys t em is har d t o r each i n t he nea r f ut ure,ha vet he gre at devel opm ent pot enti al.W i nd-Sol ar H yb r i d G ener at i on S yst e m i s a r eas o nabl e i ndepe ndentpow e r s ys t em,s uch r eas onab l e per f or m an ce i n t he r a t i ona l a l l oc a t i on of r es ources,t he r eas on abl et ec hni c al pr ogr a m and r eas onab l e pr i c e.I t i s t h i s r eas on abl e a s s ura nc e of t he hi gh r e l i ab i l i t y ands uper i ori t y ofW i nd-Sol a r H ybr i d G ener at i on Syst e m.K ey w or ds-w i nd and sol a r energy;green r enew abl e ener gy;w i nd-s ol ar hyb r i d gen er at i on s yst e m;r eas onab l el引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风光互补规划方案

风光互补规划方案1. 简介风光互补是指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互相补充与协调利用。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分别依赖于风能和光能,而风能和光能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季节的供给情况存在差异。
因此,采用风光互补的方式,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风光互补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
2. 设计原则制定风光互补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设计原则:2.1 充分利用资源风力和光伏发电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错位和地理上的差异。
规划方案应充分利用各地风力和光能资源特点,合理安排和配置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2 系统稳定性风光互补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持续的供电。
规划方案应考虑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发电能力,合理安排和配置设备,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3 经济性规划方案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风光互补系统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同时,还应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以确保系统的长期运行。
3. 设计方法制定风光互补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资源评估首先,需要对风力和光能资源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气象数据和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的风力和光能资源特点,确定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的地点。
3.2 负荷需求根据当地的负荷需求,确定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装置容量。
考虑到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需要对装置容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负荷需求。
3.3 接入网络规划方案还需要考虑到风光发电系统的接入方式和网架结构。
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选择合适的接入点和网架结构,并与当地电力公司进行协调。
3.4 运维管理对于风光互补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运维管理机制。
规划方案应包括设备维护、故障处理、数据监测等内容,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实施步骤根据上述设计方法,实施风光互补规划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前期调研进行风力和光能资源评估,确定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的地点,并了解当地的负荷需求和电力网络情况。
2024年风光互补系统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风光互补系统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风光互补系统是指将风能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通过协同运作,互相补充能源供应。
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已成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风光互补系统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政策支持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2. 市场规模风光互补系统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风能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尽管风光互补系统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球风光互补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亿美元。
3. 竞争态势目前,风光互补系统市场的竞争态势仍然较为激烈。
主要竞争者涉及风能和光伏发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包括西门子、ABB、阿里巴巴等。
这些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此外,各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投资风光互补系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4.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风光互补系统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例如,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风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通知》,提出加强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的具体要求。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风光互补系统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5. 发展趋势未来几年,风光互补系统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增加,风光互补系统的技术将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储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将持续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5.2. 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及政策支持程度的不同,不同地区风光互补系统市场的发展程度也将存在差异。
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5.3. 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例如,与电力公司合作提供互补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5.4. 国际合作加强风光互补系统的发展需要技术、资金和市场等资源的支持。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促进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促进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一种将风能和太阳能相互补充利用的电力供应系统。
它通过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能源替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越来越稀缺,而且使用这些传统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对煤炭清洁利用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运行并不需要燃烧煤炭,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进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与煤炭的联合利用,使煤炭清洁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将可再生能源与煤炭发电结合起来,使得煤炭的发电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了对煤炭的使用量,从而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还具有经济效益。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建设成本越来越低,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了贸易风险。
此外,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都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风速和日照时间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来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设备,这对一些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限制因素。
此外,建设和维护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设备。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支持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互补——新能源利用的“风光”之路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咨询中心路远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虽然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但也存在着能量在空间上分散,在时间上有峰谷波动等问题,如风力发电的间歇性,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夜间和光照条件不好时无法提供电力等等。
而风光互补应用综合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好地解决了单独使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受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制约的问题,使得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风光互补发电是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综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型风力发电(单机装机容量一般在MW级以上)与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的风光互补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流的风光互补应用是指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单机装机容量在100kW及以下)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离网综合应用,即本文所研究的风光互补应用。
1、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推动风光互补应用发展在政策方面,将由注重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大型并网发电向并重发展分布式发电转变。
过去几年国家针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领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大型并网领域,风光互补主要应用领域为中小型分布式发电,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缺乏政策层面上的有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再一味发展大型风电基地,也将鼓励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的分布式利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小型光伏系统及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列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政策导向使得中小型分布式发电成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风光互补行业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市场发展方面,随着风光互补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的成熟、可靠性的增强以及社会认知度的提高,风光互补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进一步细分。
目前风光互补已被广泛应用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交通监控、通讯基站、大型广告牌、学校科普、家庭供电、农业杀虫、发电站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在技术上,风光互补发电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综合应用,相比单一的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在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同时,风光互补应用系统的逆变单元、控制单元等可以为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所共用,在系统成本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风光互补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系统可靠性大幅提升,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近年来我国风光互补市场快速稳定发展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风光互补应用市场规模持续保持稳定、较快幅度的增长:首先,风光互补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综合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单独使用风能或太阳能受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制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增强了等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使风光互补比单独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
在边远地区无电户供电、海岛供电、油井供电、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微波中继站、铁路和公路信号系统、灯塔和航标灯电源、气象台站、地震台站、水文观测系统、通信系统等传统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和中小型风力发电的市场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风光互补供电。
其次,由于2010-2011年中小型风机的出口比例在下降,中小型风机更多的应用在包括风光互补应用领域在内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风光互补应用市场的发展。
据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统计,2008-2009年我国中小型风机出口量占总销量的45-55%,而这一比例在2010-2011年只有35%。
再次,我国风光互补在市政建设、城市治安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风光互补应用产品的种类和性能都有很大提高,也保证了其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2009-2011年间,我国风光互补应用领域产品的销售额增幅保持在29-35%之间,2011年中国风光互补应用领域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5.7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约34.18%。
图1 2009-2011年中国风光互补产品销售额与增长(单位:亿元) 14.2 19.1 25.7 29.32%34.80%34.18%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05.010.015.020.025.030.02009年2010年2011年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赛迪顾问,2012.2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数据显示,风光互补产品应用在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监控系统等领域时,需要配套的工程基建等投资,风光互补产品的销售额约占应用市场总容量的60%-67%。
依此推算,2011年风光互补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42.8亿元。
图2 2009-2011年中国风光互补应用市场规模与增长(单位:亿元) 22.2 30.8 42.8 35.39%39.15%38.6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9年2010年2011年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赛迪顾问,2012.23、受需求带动,未来我国风光互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风光互补应用领域包括了风光互补供电、照明、监控等领域,涵盖了边远地区供电(包括无电户供电)通信、石油、气象、森林防火、边防、路灯照明、景观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众多领域,未来5-10年潜在市场容量在数千亿元以上,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风光互补照明领域城市路灯照明方面,2010年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7个城市共有道路照明灯总计1774万盏,其中“十一五”期间净增567万盏。
且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未来10年城市路灯年均增加量将不低于“十一五”期间,即未来10年城市路灯照明的市场潜在需求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而随着风光互补路灯控制技术和LED技术的进步、储能技术的提升、组件转化率的提升,未来风光互补路灯在一次性投入成本将可以和普通路灯相竞争,风光互补路灯在城市路灯领域将取得更大份额。
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8.5万公里,2020年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4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达到12-13万公里。
以每公里60-80万的路灯建设投资成本计算,新建高速公路照明的潜在市场可达200-400亿元。
目前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0.66万公里,5年新增59.13万公里,未来十年仍将有超过100万公里的增加,农村道路照明市场又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若同时考虑道路照明灯的更新、市政景观照明、公交候车亭照明、户外广告牌照明、公共厕所供电的话,整个照明领域领域对风光互补供电的市场容量需求更大。
2)风光互补供电领域无电户供电方面,我国目前尚有220-270万户人口居住在边远无电地区,其中至少有100-150万户可以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来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其他居民则依靠电网延伸和小水电等来解决)。
如果每户按照脱贫基本用电水平测算,则潜在市场有30万千瓦;若按照小康用电水平,则潜在市场为150万千瓦。
据世界能源大会白皮书统计,全球无电人口多达14亿。
主要是集中在亚非拉等地区,主要是由于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所造成无电人口。
而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使用风光互补或太阳能,世界市场的开拓需要一个逐步的推进过程,以每户1.5万元投入计算,消灭全球十分之一的无电户而带来的市场就可达上万亿元。
石油工业领域,目前全国各地油田至少有10万台抽油机在工作。
如果10%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则需求容量约为10万千瓦。
况且,油田都在荒郊野外,多数油田风能和光能资源都很好,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比率应高于10%。
通信领域,目前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多个基站和直放站中使用了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投入使用的系统运行稳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全国约有150万个基站,年增长率在10%左右。
按照既有改造和增量合计来估算,如果每年有3万个新建或改造基站使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市场规模就可达15万千瓦。
在气象环保领域,为了获得准确数据,往往要布置很多监测点,电网不能有效覆盖的地方就很难获得监测数据,因此为检测设备运转提供不间断的电源是很重要的。
初步估算全国有大大小小10万多个监测点,风光互补供电市场需求约在2-3万千瓦之间。
交通供电领域,全国现有加油站约10万个、收费站约8万多个,且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每年增长10%以上。
有一半位于电网薄弱、甚至电网覆盖不到的地方,若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方式,可有效降低通电、用电成本,按照每个新建站点装机20KW,预计每年市场容量需求可达3万千瓦。
部队营房、边防哨所和雷达站领域,我军大约有两千个边远、分散营区、边防哨所和雷达站,一般都远离城市、城镇,远离电网,都存在供电保障问题。
部队生活用电功率一般为20kW左右,日用电量一般小于100kWh,负荷也多为照明、取暖、水泵等生活用电,部队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市场容量需求大约在4万千瓦左右。
3)风光互补监控领域森林防火监控方面,我国森林面积约为1.9亿公顷,传统森林防火主要是通过地面巡护、了望台监测、卫星遥感等,如果采用风光互补监控系统,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云南省拥有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3位,投资了约2.5亿元用于森林防护监控,建立了492个监测点,监控覆盖了云南三分之一的森林面积。
据此推算,若全国森林监控系统都采用风光互补系统,则需要至少78亿元的投资。
其他监控领域,截至2009年,中国已建成油气管道总长超过6万公路,预计未来10年再建5万公路。
如果建成监控每公里一个的监控系统,则潜在市场在500亿元上下;此外,我国陆地边境线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泮,总长度约2.2万公里,对于风光互补监控来讲,又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4)农林牧副渔的应用基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考量,生物杀虫和物理杀虫是今后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控的发展必然趋势。
我国现有基本农田15.6亿亩,耕地总面积18.31亿亩,以每10亩安置一个杀虫灯计算,仅农田杀虫灯就有超过上亿盏的潜在需求,风光互补杀虫灯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未来3-5年,随着我国对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以及风光互补产品竞争力将不断提升,特别是逆变器的升级换代,风光互补产品将继续朝着高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长寿命、绿色化等诸多方向发展。
基于上述应用领域的前景容量需求、风光互补应用系统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风光互补应用领域的扩展,并综合考虑目前国内风光互补行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可能存在的市场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等,预计风光互补应用领域产品的市场在2020年之前将保持在33%-38%的增长幅度,实现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