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上海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检测(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测绘小组的技术员要测量A ,B 两处的高度差(A ,B 两处无法直接测量),他们首先选择了D ,E ,F ,G 四个中间点,并测得它们的高度差如下表: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A ,B 之间的高度关系为( )A .B 处比A 处高B .A 处比B 处高C .A ,B 两处一样高D .无法确定 2.计算:11322⎛⎫⎛⎫-÷-÷- ⎪ ⎪⎝⎭⎝⎭的结果是( ) A .﹣3B .3C .﹣12D .12 3.下列有理数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11910⎛⎫-->-⎪⎝⎭ B .010>- C .33-<+D .10.01->-4.如果|a |=-a ,下列成立的是( )A .-a 一定是非负数B .-a 一定是负数C .|a |一定是正数D .|a |不能是0 5.正方形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 、A 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 所对应的数为2;则翻转2016次后,数轴上数2016所对应的点是( )A .点CB .点DC .点AD .点B6.下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1123<B .1123->-C .1123->-D .1123-->-+ 7.绝对值大于1小于4的整数的和是( )A .0B .5C .﹣5D .108.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则这个数可以是( )A .3B .3-C .3或者3-D .139.如果a ,b ,c 为非零有理数且a + b + c = 0,那么a b c abc a b c abc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A .0B .1或- 1C .2或- 2D .0或- 210.若|a|=1,|b|=4,且ab<0,则a+b的值为()A.3±B.3-C.3 D.5±11.甲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1℃~5℃,乙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3℃~8℃,将这两种蔬菜放在一起同时保鲜,适宜的温度是()A.1℃~3℃B.3℃~5℃C.5℃~8℃D.1℃~8℃12.在数3,﹣13,0,﹣3中,与﹣3的差为0的数是()A.3 B.﹣13C.0 D.﹣3二、填空题13.全球平均每年发生雷电次数约为16000000次,将16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14.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数值,请你确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有______.15.运用加法运算律填空:(1)[(-1)+2]+(-4)=___=___;(2)117+(-44)+(-17)+14=____=____.16.我们知道,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肥城市区海拔大约100米,某时刻肥城市区地面温度为16℃,泰山的海拔大约为1530米,那么此时泰山顶部的气温大约为______.℃17.若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3,a b+,b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3a b ,a的形式,则4a b-的值________.18.比较大小:364--_____________()6.25--.19.计算:(-0.25)-134⎛⎫-⎪⎝⎭+2.75-172⎛⎫+⎪⎝⎭=___.20.某班同学用一张长为1.8×103mm,宽为1.65×103mm的大彩色纸板制作一些边长为3×102mm的正方形小纸板写标题(不能拼接).则一张这样的大纸板最多能制作符合上述要求的正方形小纸板___________张.三、解答题21.计算:(1)6÷(-3)×(-32)(2)-32×29-+(-1)2019-5÷(-54)22.计算:(﹣1)2014+15×(﹣5)+823.计算题:(1)3×(﹣4)﹣28÷(﹣7);(2)﹣12020+(﹣2)3×1123⎛⎫-+⎪⎝⎭.24.定义:数轴上给定不重合两点A,B,若数轴上存在一点M,使得点M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M到点B的距离,则称点M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点M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则点M 表示的数为_______;(2)若点A表示的数为-3,点A与点B的“平衡点”M表示的数为1,则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3)点A表示的数为-5,点C,D表示的数分别是-3,-1,点O为数轴原点,点B为线段CD上一点.①设点M表示的数为m,若点M可以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当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时,点C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0t>)秒,求t的取值范围,使得点O可以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25.如图,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________cm;(2)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3)由(1)(2)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妙妙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9岁啦!”请问奶奶现在多少岁了?26.计算:(1)5721()()129336--÷-(2)22115()(3)(12)23-+÷-⨯---⨯【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算式,A ,B 之间的高度差A B h h -,结果大于0,则A 处比B 处高,结果小于0,则B 处比A 处高,结果等于0,则A ,B 两处一样高.【详解】根据题意,得:()()()()()A D E D F E G F B G h h h h h h h h h h ---------=A D E D F E G F B G h h h h h h h h h h --+-+-+-+=A B h h -将表格中数值代入上式,得()()4.5 1.70.8 1.9 3.6 1.5A B h h -=------=∵1.5>0∴A B h h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去括号时注意符号变号问题是本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可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可得答案.【详解】原式﹣3×(﹣2)×(﹣2)=﹣3×2×2=﹣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计算过程中,最后结果的正负根据原式中负号的个数确定,原则是奇负偶正.3.A解析:A【分析】先化简各式,然后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即可.【详解】∵1199⎛⎫--= ⎪⎝⎭,111010--=-,11910>-, ∴11910⎛⎫-->-- ⎪⎝⎭,故选项A 正确; ∵1010-=,010<, ∴010<-,故选项B 不正确; ∵33-=,33+=, ∴33-=+,故选项C 不正确; ∵11-=,0.010.01-=,10.01>,∴10.01-<-,故选项D 不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4.A解析:A【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确定出a 的取值范围,再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a ,∴a≤0,A 、正确,∵|a|=-a ,∴-a≥0;B 、错误,-a 是非负数;C 、错误,a=0时不成立;D 、错误,a=0时|a|是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5.B解析:B【分析】由题意可知转一周后,A 、B 、C 、D 分别对应的点为1、2、3、4,可知其四次一次循环,由此可确定出2016所对应的点.【详解】当正方形在转动第一周的过程中,1对应的点是A ,2所对应的点是B ,3对应的点是C ,4对应的点是D,∴四次一循环,∵2016÷4=504,∴2016所对应的点是D,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找出问题中的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以推测出答案.6.B解析:B【分析】根据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1123>,故本选项大小比较错误,不符合题意;B、因为1122-=,1133-=,1123>,所以1123->-,故本选项大小比较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1122-=,1133-=,1123>,所以1123-<-,故本选项大小比较错误,不符合题意;D、因为1122--=-,1133-+=-,1123-<-,所以1123--<-+,故本选项大小比较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有理数的绝对值,属于基础题型,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试题绝对值大于1小于4的整数有:±2;±3.-2+2+3+(3)=0.故选A.8.C解析:C【解析】试题∵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可设这个数位a,∴|a|=3,∴a=±3故选C.9.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确定出a,b,c中负数的个数,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a、b、c为非零有理数,且a+b+c=0∴a、b、c只能为两正一负或一正两负.①当a、b、c为两正一负时,设a、b为正,c为负,原式=1+1+(-1)+(-1)=0,②当a、b、c为一正两负时,设a为正,b、c为负原式1+(-1)+(-1)+1=0,综上,a b c abca b c abc+++的值为0,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绝对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0.A解析:A【分析】通过ab<0可得a、b异号,再由|a|=1,|b|=4,可得a=1,b=﹣4或者a=﹣1,b=4;就可以得到a+b的值【详解】解:∵|a|=1,|b|=4,∴a=±1,b=±4,∵ab<0,∴a+b=1-4=-3或a+b=-1+4=3,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运算,先根据题意确定绝对值符号中数的正负再计算结果,比较简单.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1℃~5℃”,“3℃~8℃”组成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解.【详解】解:设温度为x℃,根据题意可知1538x x x x ≥⎧⎪≤⎪⎨≥⎪⎪≤⎩ 解得35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列出不等式关系式即可求解.12.D解析:D【分析】与-3的差为0的数就是0+(-3),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0+(﹣3)=﹣3,则与﹣3的差为0的数是﹣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解析:71.610⨯【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16000000 =71.610⨯.14.012【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出答案【详解】设被污染的部分为a 由题意得:-1<a <3在数轴上这一部分的整数有:012∴被污染的部分中共有3个整数分别为:012故答案为012解析:0,1,2【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出答案.【详解】设被污染的部分为a ,由题意得:-1<a <3,在数轴上这一部分的整数有:0,1,2.∴被污染的部分中共有3个整数,分别为: 0,1,2.故答案为0,1,2.【点睛】考查了数轴,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理解整数的概念. 15.(-1)+(-4)+2-3117+(-17)+(-44)+1470【分析】(1)根据同号相加的特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先计算(-1)+(-4);(2)利用抵消的特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析:[(-1)+(-4)]+2 -3 [117+(-17)]+[(-44)+14] 70【分析】(1)根据同号相加的特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先计算(-1)+(-4);(2)利用抵消的特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详解】(1)同号相加较为简单,故:[(-1)+2]+(-4)=[(-1)+(-4)]+2=-3(2)117和(-17)可通过抵消凑整,(-44)和14也可通过抵消凑整,故:117+(-44)+(-17)+14=[117+(-17)]+[(-44)+14]=70.【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加法的简算,解题关键是灵活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凑整进行简算. 16.【分析】首先用泰山的海拔减去肥城市区海拔求出泰山的海拔比肥城市区海拔高多少米进而求出泰山顶部的气温比某时刻肥城市区地面温度低多少;然后用某时刻肥城市区地面温度减去此时泰山顶部低的温度即可【详解】解: 解析:7.42【分析】首先用泰山的海拔减去肥城市区海拔,求出泰山的海拔比肥城市区海拔高多少米,进而求出泰山顶部的气温比某时刻肥城市区地面温度低多少;然后用某时刻肥城市区地面温度减去此时泰山顶部低的温度即可.【详解】解:()1615301001000.6--÷⨯1614301000.6=-÷⨯168.58=-7.42=(℃);答:此时泰山顶部的气温大约为7.42℃.故答案为:7.4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17.15【分析】根据分母不等于0可得b≠0进而推得a+b=0再求出=-3解得b=-3a=3然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3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的形式∴∴=∴∴==∴==解析:15【分析】根据分母不等于0,可得b≠0,进而推得a+b=0,再求出3ab=-3,解得b=-3.a=3,然后代入4a b-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3、a b+、b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3ab、a的形式∴0b≠,∴a b+=0,∴3a3b=-,∴b=3-,a=3,∴4a b-=123+=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及其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根据题意推得b≠0、 a+b=0、3ab=-3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分析】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根据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大的数反而小可得答案【详解】∵由于∴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解析:<【分析】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根据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大的数反而小,可得答案.【详解】∵3276 6.7544--=-=-,()6.25 6.25--=,由于 6.75 6.25-<,∴36( 6.25)4--<--,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19.-175【分析】根据减法法则将减法全部转化为加法同时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利用加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计算【详解】解:原式=-025+325+275-75=(-025-75)+(325+275)=-775+解析:-1.75【分析】根据减法法则将减法全部转化为加法,同时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利用加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计算.【详解】解:原式=-0.25+3.25+2.75-7.5=(-0.25-7.5)+( 3.25+2.75)=-7.75+6=-1.75.故答案为:-1.7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思路是先把加减法统一为加法,然后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20.30【分析】分别用大彩纸的长宽除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再取商的整数部相乘即可【详解】解:∵18×103÷(3×102)=6165×103÷(3×102)=55∵纸板张数为整数∴18×103÷(3×102)解析:30【分析】分别用大彩纸的长、宽除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再取商的整数部相乘即可.【详解】解:∵1.8×103÷(3×102)=6.1,65×103÷(3×102)=5.5,∵纸板张数为整数,∴1.8×103÷(3×102)=6.1≈6,65×103÷(3×102)=5.5≈5,∴最多能制作5×6=30(张).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计算,正确应用正方形的边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3;(2)1.【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6×1-3⎛⎫ ⎪⎝⎭ ×(-32)=3; (2)原式=-9×29+(-1)-5×4-5⎛⎫ ⎪⎝⎭ =-2-1+4=1.【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2.8【分析】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由此顺序计算即可.【详解】原式=1+15×(﹣5)+8=1﹣1+8=8. 【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运算的顺序与符号的判定.23.(1)﹣8;(2)13. 【分析】(1)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即可得到答案;(2)先计算乘方、然后计算乘法和括号内的运算,再计算加法即可.【详解】解:(1)3×(﹣4)﹣28÷(﹣7)=(﹣12)+4=﹣8;(2)﹣12020+(﹣2)3×1123⎛⎫-+ ⎪⎝⎭. =-1+(-8)×16⎛⎫-⎪⎝⎭ =413-+=13.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 24.(1)-1;(2)5;(3)①43t -≤≤-;②26t ≤≤且 5t ≠【分析】(1)根据平衡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平衡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①先得出点B 的范围,再得出m 的取值范围即可;②根据点A 和点C 移动的距离,求得点A 、C 表示的数,再由平衡点的定义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1)(1)点M 表示的数=312-+=−1; 故答案为:−1;(2)点B 表示的数=1×2−(−3)=5;故答案为:5;(3)①设点B 表示的数为b ,则31b -≤≤-,∵点A 表示的数为-5,点M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m 的取值范围为:43m -≤≤-,故答案为:43m -≤≤-;②由题意得:点A 表示的数为5t -,点C 表示的数为33t -,∵点O 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点B 表示的数为:5t -,∵点B 在线段CD 上,当点B 与点C 相遇时,2t =,当点B 与点D 相遇时,6t =,∴26t ≤≤,且 5t ≠,综上所述,当26t ≤≤且 5t ≠时,点O 可以为点A 与点B 的“平衡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以及两点的中点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5.(1)8;(2)14,22;(3)奶奶现在的年龄为67岁.【分析】(1)由观察数轴可知三根这样长的木棒的长度,即可求出这根木棒的长;(2)由所求出的这根木棒的长,结合图中的已知条件即可求得A 和B 所表示的数; (3)根据题意,设数轴上小木棒的A 端表示妙妙的年龄,小木棒的B 端表示奶奶的年龄,则小木棒的长表示二人的年龄差,由此参照(1)中的方法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观察数轴可知三根这样长的木棒长为30624cm -=,则这根木棒的长为2438cm ÷=;(2)由这根木棒的长为8cm ,所以A 点表示为6+8=14,B 点表示为6+8+8=22;(3)借助数轴,把妙妙和奶奶的年龄差看做木棒AB ,奶奶像妙妙这样大时,可看做点B移动到点A ,此时点A 向左移后所对应的数为37-,可知奶奶比妙妙大()11937352⎡⎤⎣÷⎦--=,则奶奶现在的年龄为1195267-=(岁). 【点睛】此题考查认识数轴及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加减法,难度一般,读懂题干要求是关键.26.(1)37;(2)50.【分析】(1)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详解】(1)原式=572()(36)152824371293--⨯-=-++=. (2)原式=15(3)(3)(14)2145650-+⨯-⨯---⨯=-++=.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三分之一B.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C.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D.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大一些2.一堆煤的34是120吨,求这堆煤有多重.不正确的算式是()A.120×34B.120÷3×4 C.120÷34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1,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4.如图,在相同的两个正方形里剪圆形,比较剩下部分的面积,结果是( )。

A.一样大B.甲大C.乙大D.无法确定5.观察如图,与字母B和字母F相对的面分别是()。

A.C、D B.A、E C. D 、E D.A、E6.便民水果店购进了8千克樱桃,卖掉45,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还剩8千克的15B.剩下的与卖掉的比是1∶5 C.还剩1千克的85 D.卖掉6.4千克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4πB.1∶πC.1∶1 D.1∶28.一种商品提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

A.与原价相同B.比原价低C.比原价高9.泥瓦匠给一块地面铺瓷砖(如图所示),按照这样的规律,位置(5,6)处应铺瓷砖()。

A.B.C.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020立方厘米=(______)升34时=(______)分34平方米=(______)平方厘米 4.07立方米=(______)立方米(______)立方分米11.10∶(________)=(________)÷16=54=(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

12.甲、乙两数的比是4∶5,乙数比甲数多(________)%;甲数比乙数少(________)%。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在数轴上、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和,我们用表示到之间的距离;例如表示7到3之间的距离.(1)当时,的值为________.(2)如何理解表示的含义?(3)若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求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答案】(1)5或-3(2)解:∵ = ,∴表示到-2的距离(3)解:∵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0≤a≤3, 0≤b≤3,当时, =0+2=2,此时值最小,故最小值为2;当时, =2+5=7,此时值最大,故最大值为7【解析】【解答】(1)∵,∴a=5或-3;故答案为:5或-3;【分析】(1)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根据表示数a的点在表示数1的点的右边与左边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2)此题就是求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3)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及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和,而0≤a≤3, 0≤b≤3, 借助数轴当时,的值最小;当时,的值最大.2.如图(1),在△ABC和△EDC中,D为△ABC边AC上一点,CA平分∠BCE,BC=CD,AC=CE.(1)求证:△ABC≌△EDC;(2)如图(2),若∠ACB=60°,连接BE交AC于F,G为边CE上一点,满足CG=CF,连接DG交BE于H.①求∠DHF的度数;②若EB平分∠DEC,试说明:BE平分∠ABC.【答案】(1)证明:∵CA平分∠BCE,∴∠ACB=∠ACE.在△ABC和△EDC中.∵BC=CD,∠ACB=∠ACE,AC=CE.∴△ABC≌△EDC(SAS).(2)解:①在△BCF和△DCG中∵BC=DC, ∠BCD=∠DCE,CF=CG,∴△BCF≌△DCG(SAS),∴∠CBF=∠CDG.∵∠CBF+∠BCF=∠CDG+∠DHF∴∠BCF=∠DHF=60°.②∵EB平分∠DEC,∴∠DEH=∠BEC.∵∠DHF=60°,∴∠HDE=60°-∠DEH.∵∠BCE=60°+60°=120°,∴∠CBE=180°-120°-∠BEC=60°-∠BEC.∴∠HDE=∠CBE. ∠A=∠DEG.∵△ABC≌△EDC, △BCF≌△DCG(已证)∴∠BFC=∠DGC,∵∠ABF=∠BFC-∠A, ∠HDE=∠DGC-∠DEG,∴∠ABF=∠HDE,∴∠ABF=∠CBE,∴BE平分∠ABC.【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CB=∠ACE,由ASA证明△ABC≌△EDC即可.(2)①由ASA证明△BCF≌△DCG,得出∠CBF=∠CDG;在△BCF,△DHF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CF=∠DHF=60°.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G,∠ABF=∠BFC-∠A, ∠HDE=∠DGC-∠DEG,从而得出∠ABF=∠HDE,∠ABF=∠CBE,即BE平分∠ABC.3.探究题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之后,我们发现借助构造平行线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a+1).如:⊙ =(2+1)(1)计算(-3)⊙的值;(2)若⊙(-4)=6,求的值.【答案】(1)解:∵⊙ =(a+1),∴(-3)⊙ = ,= ,= ,= ;(2)解:∵⊙(-4)=6,∴,即,解得 .【解析】【分析】(1)根据⊙ =(a+1),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新定义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2.某织布厂有150名工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设制衣项目,已知每人每天能织布30m,或利用所织布制衣4件,制衣一件需要布1.5m,将布直接出售,每米布可获利2元,将布制成衣后出售,每件可获利25元,若每名工人每天只能做一项工作,且不计其他因素,设安排x名工人制衣.(1)一天中制衣所获利润P是多少(用含x的式子表示);(2)一天中剩余布所获利润Q是多少 (用含x的式子表示);.(3)一天当中安排多少名工人制衣时,所获利润为11806元?【答案】(1)解:由题意得,P=25×4×x=100x.故答案是:100x;(2)解:由题意得,Q=[(150−x)×30−6x]×2=9000−72x.故答案是:(9000−72x);(3)解: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应安排100名工人制衣.【解析】【分析】(1)根据一天的利润=每件利润×件数×人数,列出代数式;(2)安排x名工人制衣,则织布的人数为(150-x),根据利润=(人数×米数-制衣用去的布)×每米利润,列代数式即可;(3)根据总利润=11806,列方程求解即可.3.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 t,由甲、乙两家垃圾处理厂处理.已知甲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55 t,费用为550元;乙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45 t,费用为495元.(1)如果甲、乙两厂同时处理该城市的垃圾,那么每天需几小时?(2)如果该城市规定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不得高于7370元,那么至少安排甲厂处理几小时?【答案】(1)解:设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xh完成,根据题意,得(55+45)x=700,解得x=7.答:甲、乙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7 h.(2)解:设安排甲厂处理y h,根据题意,得550y+495× ≤7370,解得y≥6.∴y的最小值为6.答:至少安排甲厂处理6 h.【解析】【分析】(1)设甲、乙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x小时,根据甲乙两厂同时处理垃圾每天需时=每天产生垃圾÷(甲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量+乙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量),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2)设甲厂需要y小时,根据该市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甲厂处理垃圾的费用+乙厂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厂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厂每小时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天处理垃圾的时间,列出不等式,求出y的取值范围,再求其中的最小值即可.4.郑老师想为希望小学四年(3)班的同学购买学习用品,了解到某商店每个书包的价格比每本词典多8元,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1)每个书包和每本词典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郑老师有1000元,他计划为全班40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学习用品(一个书包或一本词典)后,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的钱购买体育用品,共有哪几种购买书包和词典的方案?【答案】(1)解: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根据题意,得3x+2(x-8)=124.解得x=28.∴x-8=20.答:每个书包的价格为28元,每本词典的价格为20元.(2)解:设购买书包y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题意,得解得10≤y≤12.5.因为y取整数,所以y的值为10或11或12.所以有三种购买方案,分别是:①书包10个,词典30本;②书包11个,词典29本;③书包12个,词典28本.【解析】【分析】(1)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由“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可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购买书包y 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 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的钱购买体育用品”可列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集即可。

上海北郊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含解析)

上海北郊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含解析)

一、选择题1.数学考试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以85分为标准,老师将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记为+9、-4、+11、-7、0,这五名同学的实际成绩最高的应是( ) A .94分B .85分C .98分D .96分2.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的结果为12的是( )A .x=-4,y=-2B .x=3, y=3C .x=2,y=4D .x=4,y=03.如果a =14-,b =-2,c =324-,那么︱a ︱+︱b ︱-︱c ︱等于( )A .-12 B .112C .12D .-1124.某测绘小组的技术员要测量A ,B 两处的高度差(A ,B 两处无法直接测量),他们首先选择了D ,E ,F ,G 四个中间点,并测得它们的高度差如下表: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A ,B 之间的高度关系为( ) A .B 处比A 处高 B .A 处比B 处高 C .A ,B 两处一样高 D .无法确定5.据报通,国家计划建设港珠澳大桥,估解该项工程总报资72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726亿正确的是( ) A .7.26×1010B .7.26×1011C .72.6x109D .726×10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似数5千和5000的精确度是相同的B .317500精确到千位可以表示为31.8万,也可以表示为53.1810⨯C .2.46万精确到百分位D .近似数8.4和0.7的精确度不一样 7.若21(3)0a b -++=,则b a -=( ) A .-412B .-212C .-4D .18.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17-,则这个数是( )A .17-B .17+C .17±D .7±9.一件商品原售价为2000元,销售时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在的售价与原售价相比( ) A .提高20元 B .减少20元 C .提高10元 D .售价一样 10.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A .6 B .–6 C .0 D .4 11.计算-3-1的结果是( )A .2B .-2C .4D .-412.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数据1159.5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 .81159.5610⨯元B .1011.595610⨯元C .111.1595610⨯元D .81.1595610⨯元 13.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a+b <0B .a+b >0C .a ﹣b <0D .ab >0 14.计算(-2)2018+(-2)2019等于( )A .-24037B .-2C .-22018D .2201815.已知 1b a 0-<<< ,那么 a b,a b,a 1,a 1+-+-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a b a 1a 1+<-<-<+ B .a 1a b a b a 1+>+>->- C .a 1a b a b a 1-<+<-<+D .a b a b a 1a 1+>->+>-二、填空题16.数轴上,如果点 A 所表示的数是3-,已知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4 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为负数,则这个数是_______.17.大肠杆菌每过2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3小时后这种大肠杆菌由1个分裂成_____个.18.若230x y ++-= ,则x y -的值为________. 19.填空: 3÷3=____3×13=____ (-12)÷(-2)=____(-12)×12⎛⎫-⎪⎝⎭=____ (-9)÷12=____ (-9)×2=____20.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为5,另一个数的绝对值为3,且两数之积为负,则两数之差为____.21.计算-32+5-8×(-2)时,应该先算_____,再算_____,最后算_____.正确的结果为_____.22.定义一种正整数的“H 运算”:①当它是奇数时,则该数乘3加13;②当它是偶数时,则取该数的一半,一直取到结果为奇数停止.如:数3经过1次“H 运算”的结果是22,经过2次“H 运算”的结果为11,经过3次“H 运算”的结果为46,那么数28经过2020次“H 运算”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23.计算:5213(15.5)65772⎛⎫⎛⎫⎛⎫-+++-+-= ⎪ ⎪ ⎪⎝⎭⎝⎭⎝⎭__________.24.阅读理解: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22×23=(2×2)×(2×2×2)=25.请你试一试,完成以下题目:(1)a 3•a 4=(a•a•a )•(a•a•a•a )=__; (2)归纳、概括:a m •a n =__;(3)如果x m =4,x n =9,运用以上的结论,计算:x m+n =__. 25.绝对值小于100的所有整数的积是______. 26.已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000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千米.三、解答题2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方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7,-9,+7,-15,-3,+11,-6,-8,+5,+16(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28.计算:|﹣2|﹣32+(﹣4)×(12-)3 29.设0a >,x ,y 为有理数,定义新运算:||a x a x =⨯※.如323|2|6=⨯=※,()414|1|a a -=⨯-※.(1)计算20210※和()20212-※的值. (2)若0y <,化简()23y -※.(3)请直接写出一组,,a x y 的具体值,说明()a x y a x a y +=+※※※不成立.30.计算: (1)113623⎛⎫-⨯-⎪⎝⎭ (2)2233(3)3(2)|4|-÷-+⨯-+-。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经典练习卷(培优专题)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经典练习卷(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数轴上点A和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4和2,若要使点A到点B的距离是2,则应将点A向右移动()A.4个单位长度B.6个单位长度C.4个单位长度或8个单位长度D.6个单位长度或8个单位长度2.计算:11322⎛⎫⎛⎫-÷-÷-⎪ ⎪⎝⎭⎝⎭的结果是()A.﹣3 B.3 C.﹣12 D.123.在-1,2,-3,4,这四个数中,任意三数之积的最大值是()A.6 B.12 C.8 D.2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50和1.5是相同的B.3520精确到百位等于3600C.6.610精确到千分位D.2.708×104精确到千分位5.下列说法中,其中正确的个数是()(1)有理数中,有绝对值最小的数;(2)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3)当a表示正有理数,则-a一定是负数;(4)a是大于-1的负数,则a2小于a3A.1 B.2 C.3 D.46.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17-,则这个数是()A.17-B.17+C.17±D.7±7.围绕保障疫情防控、为企业好困解难,财政部门快速行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截至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901.5亿元,把“901.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9.01510⨯B.39.01510⨯C.29.01510⨯D.109.0210⨯8.如果|a|=-a,下列成立的是()A.-a一定是非负数B.-a一定是负数C.|a|一定是正数D.|a|不能是09.2020年5月7日,世卫组织公布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约为3504000例,把“3504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3504×103B.3.504×106C.3.5×106D.3.504×107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个①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②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1.③如果a大于b,那么a的倒数小于b的倒数.④任意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⑤x2﹣2x﹣33x3+25是五次四项.⑥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⑦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小于或等于这个数.⑧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11.若1<x <2,则|2||1|||21x x x x x x ---+--的值是( ) A .﹣3B .﹣1C .2D .1 12.把实数36.1210-⨯用小数表示为() A .0.0612 B .6120 C .0.00612 D .612000 13.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数据1159.5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 .81159.5610⨯元B .1011.595610⨯元C .111.1595610⨯元D .81.1595610⨯元 1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0ab >B .b a >C .a b ->D .b a <15.已知 1b a 0-<<< ,那么 a b,a b,a 1,a 1+-+-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a b a 1a 1+<-<-<+B .a 1a b a b a 1+>+>->-C .a 1a b a b a 1-<+<-<+D .a b a b a 1a 1+>->+>-二、填空题16.3-的平方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______.17.已知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 ,b ,c ,d 满足abcd=77,则a+b+c+d=___________. 18.数轴上,如果点 A 所表示的数是3-,已知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4 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为负数,则这个数是_______.19.已知|a |=3,|b |=2,且ab <0,则a ﹣b =_____.20.按下面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x 的值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满足条件所有x 的值是___.21.若两个不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则两数之商为____.22.在括号中填写题中每步的计算依据,并将空白处补充完整:(-4)×8×(-2.5)×(-125)=-4×8×2.5×125=-4×2.5×8×125______=-(4×2.5)×(8×125)______=____×____=____.23.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为5,另一个数的绝对值为3,且两数之积为负,则两数之差为____.24.下面是七年级一班在学校举行的足球赛中的成绩,现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请按照示例填空:例:若上半场输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1个球,则全场输了3个球,也就是(-2)+(-1)=-3;(1)若上半场赢了3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则全场赢了____个球,也就是____;(2)若上半场输了3个球,下半场赢了2个球,则全场输了___个球,也就是_____;(3)若上半场赢了3个球,下半场打平,则全场赢了___个球,也就是____.25.在一次区级数学竞赛中,某校8名参赛学生的成绩与全区参赛学生平均成绩80分的差分别为(单位:分):5,2-,8,14,7,5,9,6-,则该校8名参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______ .26.在数轴上,距离原点有2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27.计算:(1)-8+14-9+20(2)-72-5×(-2) 3+10÷(1-2) 1028.(1)371(24)812⎛⎫-+⨯- ⎪⎝⎭;(2)431(2)2(3)----⨯- 29.把4-,4.5,0,12-四个数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来,再用“<”把它们连接起来.30.出租车司机张师傅11月1日这一天上午的营运全在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上进行,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他这天上午载了五位乘客所行车的里程如下(单位:km ):8+,6-,3+,7-,1+.(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张师傅距出车地点的位置如何?(2)若汽车耗油为0.08L/km ,则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 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O 作O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①EF =BE +CF ;②∠BOC =90°+12∠A ; ③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 =m ,AE +AF =n ,则AEF S m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由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②∠BOC =90°+12∠A 正确;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O 和△CFO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①EF =BE +CF 正确;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由角平分线定理与三角形的面积求法,设OD=m ,AE+AF=n,则△AEF 的面积=12mn ,④错误. 【详解】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BC=12∠ABC ,∠OCB=12∠ACB ,∠A+∠ABC+∠ACB=180°, ∴∠OBC+∠OCB=90°-12∠A , ∴∠BOC=180°-(∠OBC+∠OCB )=90°,故②∠BOC =90°+12∠A 正确; 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BC=∠EOB ,∠OCB=∠OCF ,∵EF ∥BC ,∴∠OBC=∠EOB ,∠OCB=∠FOC ,∠EOB=∠OBE,∠FOC=∠OCF ,∴BE=OE,CF=OF,∴EF=OE+OF=BE+CF,即①EF=BE+CF正确;过点O作OM⊥AB于M,作ON⊥BC于点N,连接AO,∵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N=OD=OM=m,即③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正确;∴S△AEF=S△AOE+ S△AOF=12AE·OM+12AF·OD=12OD·(AE+AF)=12mn,故④错误;故选①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C=5,∠DAB=∠DCB=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过A作AE⊥AC,交CB的延长线于E,判定△ACD≌△AEB,即可得到△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的面积与△ACE的面积相等,根据S△ACE=12×5×5=12.5,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A作AE⊥AC,交CB的延长线于E,∵∠DAB=∠DCB=90°,∴∠D+∠ABC=180°=∠ABE+∠ABC,∴∠D=∠ABE,又∵∠DAB=∠CAE=90°,∴∠CAD=∠EAB ,又∵AD=AB ,∴△ACD ≌△AEB (ASA ),∴AC=AE ,即△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与△ACE 的面积相等,∵S △ACE =12×5×5=12.5,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5,故答案为12.5.【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3.如图,已知OP 平分∠AOB ,CP ∥OA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CP =254,PD =6.如果点M 是OP 的中点,则DM 的长是_____.【答案】5.【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OP=∠BOP ,PC=PD=6,∠PDO=∠PEO=90°,由勾股定理得出2274CE CP P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OPC=∠AOP ,得出∠OPC=∠BOP ,证出254CO CP ==,得出OE=CE+CO=8,由勾股定理求出2210OP OE PE +=,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OP 平分∠AOB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AOP =∠BOP ,PC =PD =6,∠PDO =∠PEO =90°,∴222257446CE CP PE ⎛⎫⎪⎭-⎝=-==, ∵CP ∥OA ,∴∠OPC =∠AOP , ∴∠OPC =∠BOP ,∴254CO CP ==, ∴725448OE CE CO =+=+=, ∴22228610OP OE PE =+=+=,在Rt △OPD 中,点M 是OP 的中点,∴125DM OP ==; 故答案为:5.【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证明CO=CP 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90ABC ∠=,D 为AD 边上中点,多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3AE =,2CF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答案】252【解析】【分析】 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D 证明AD=BD ,∠DBC=∠A=45︒,再利用DE DF ⊥证得∠ADE=∠BDF ,由此证明△ADE ≌△BDF ,得到BC 的长度,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详解】∵90ABC ∠=︒,AB=BC,∴∠A=45︒,∵D 为AC 边上中点,∴AD=CD=BD ,∠DBC=∠A=45︒,∠ADB=90︒,∵DE DF ⊥,∴∠EDB+∠BDF=∠EDB+∠ADE=90︒,∴∠ADE=∠BDF,∴△ADE≌△BDF,∴BF==AE=3,∵CF=2,∴AB=BC=BF+CF=5,∴ABC ∆的面积为212BC ⋅=252, 故答案为:252.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BQ ⊥DA 于Q ,PQ =3,EP =1,则DA 的长是________.【答案】7【解析】试题解析:∵△ABC 为等边三角形,∴AB=CA ,∠BAE=∠ACD=60°;又∵AE=CD ,在△ABE 和△CAD 中,AB CA BAE ACD AE CD ⎧⎪∠∠⎨⎪⎩=== ∴△ABE ≌△CAD ;∴BE=AD ,∠CAD=∠ABE ;∴∠BPQ=∠ABE+∠BAD=∠BAD+∠CAD=∠BAE=60°;∵BQ ⊥AD ,∴∠AQB=90°,则∠PBQ=90°-60°=30°;∵PQ=3,∴在Rt △BPQ 中,BP=2PQ=6;又∵PE=1,∴AD=BE=BP+PE=7.故答案为7.6.在Rt △ABC 中,∠C =90°,∠A 的平分线AD 分对边BD ,DC 的长度比为3:2,且BC =20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cm .【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E=CD,根据角平分线AD分对边BC为BD:DC=3:2,且BC=10cm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C=90°,∴DE=CD.∵BD:DC=3:2,且BC=10cm,∴CD=20×25=8(cm).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3),B(4,0),BC∥y轴,且BC<OA,第一象限内有一点P(a,2a-3),若使△ACP是以AC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答案】(103,113).【解析】【详解】解:∵点P的坐标为(a,2a-3),∴点P在直线y=2x-3上,如图所示,当点P在AC的上方时,过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交BC的延长线于E,则∠E=∠ADP=90°,∵△ACP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P=PC,∠APD=∠PCE,∴△APD≌△PCE,∴PE=AD,又∵OD=2a-3,AO=3,∴AD=2a-6=PE,∵DE=OB=4,DP=a,又∵DP+PE=DE,∴a+(2a-6)=4,解得a=10 3∴2a-3=11 3,∴P(103,113);当点P在AC下方时,过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交BC于E,a=2,此时,CE=2,BE=2,即BC=2+2=4>AO,不合题意;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P(103,113)故答案为P(103,113).8.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CO平分∠A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③④⑤【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SAS即可证明△ACD≌△BCE即可求解.【详解】①△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C,EC=DC,∠BCE=∠ACD=120°∴△ACD≌△ECB∴AD=BE,故本选项正确;②∵△ACD≌△ECB∴∠CBQ=∠CAP,又∵∠PCQ=∠ACB=60°,CB=AC,∴△BCQ≌△ACP,∴CQ=CP,又∠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QPC=60°=∠ACB,∴PQ∥AE,故本选项正确;③∵∠ACB=∠DCE=60°,∴∠BCD=60°,∴∠ACP=∠BCQ,∵AC=BC,∠DAC=∠QBC,∴△ACP≌△BCQ(ASA),∴CP=CQ,AP=BQ,故本选项正确;④∵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同理可得出∠AOE=120°,∵D,O,C,E四点共圆,∴∠OCD=∠OED,∴∠OAC=∠OCD,∴∠DCE=∠AOC=60°,∴OC平分∠AOE,故④正确;⑤∵△ABC、△DCE为正三角形,∴∠ACB=∠DCE=60°,AC=BC,DC=EC,∴∠ACB+∠BCD=∠DCE+∠BCD,∴∠ACD=∠BCE,∴△ACD≌△BCE(SAS),∴∠CAD=∠CBE,∴∠AOB=∠CAD+∠CEB=∠CBE+∠CEB,∵∠ACB=∠CBE+∠CEB=60°,∴∠AOB=60°,故本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⑤.【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不变性,找到不变量,是解题关键.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DCB=90°,CB=CD,AC=6,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答案】18.【解析】【分析】根据已知线段关系,将△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D与CB重合,得到△CBE,证明A、B、E三点共线,则△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面积转化为△ACE面积.【详解】∵CD=CB,且∠DCB=90°,∴将△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D与CB重合,得到△CBE,∴∠CBE=∠D,AC=EC,∠DCA=∠BCE.根据四边形内角和360°,可得∠D+∠ABC=180°,∴∠CBE+∠ABC=180°,∴A、B、E三点共线,∴△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面积=△ACE面积= 12AC2=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转化思想,解决这类问题要结合已知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进行旋转,使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10.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则DC=_______【答案】2cm【解析】试题解析:解:连接AD,∵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BD=AD=4c m,∴∠BAD=∠B=30°,∵∠C=90°,∴∠BAC=90°-∠B=90°-30°=60°,∴∠DAC=60°-30°=30°,在Rt△ACD中,∴DC=12AD==12× 4=2c m.故答案为2c 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二、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1.在△ABC与△DEF中,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AB=DE,∠B=∠E,∠C=∠F B.AC=DE,∠B=∠E,∠A=∠FC.AC=DF,BC=DE,∠C=∠D D.AB=EF,∠A=∠E,∠B=∠F【答案】B【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析可得:A、AB=DE,∠B=∠E,∠C=∠F可利用AAS证明△ABC与△DEF全等;B、∠A=∠F,∠B=∠E,AC=DE,对应边不对应,不能证明△ABC与△DEF全等;C、AC=DF,BC=DE,∠C=∠D可利用ASA证明△ABC与△DEF全等;D、AB=EF,∠A=∠E∠B=∠F可利用SAS证明△ABC与△DEF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2.如图,在△ABC和△DCB中,AB=DC,AC与BD相交于点E,若不再添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BC≌△DCB,则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A.AC=BD B.AC=BC C.BE=CE D.AE=DE【答案】A【解析】由AB=DC,BC是公共边,即可得要证△ABC≌△DCB,可利用SSS,即再增加AC=DB即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ASA,AAS,HL,确定条件即可,此题为开放题,只要答案符合判定定理即可.13.如图,在△ABC中,AB=6,AC=10,BC边上的中线..AD=4,则△ABC的面积..为()A.30B.48C.20D.24【答案】D【解析】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DC=BD,在△ADC和△EDB中,AD EDADC EDBDC BD=⎧⎪∠=∠⎨⎪=⎩,所以△ADC≌△EDB,所以BE=AC=10, ∠CAD=∠E,又因为AE=2AD=8,AB=6,所以222AB AE BE=+,所以∠CAD=∠E=90°,则11114646242222 ABC ABD ADCS S S AD BE AD AC=+=⨯+⨯=⨯⨯+⨯⨯=,所以故选D.14.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D⊥AB,∠DAE=∠CAE,则∠CAB=()A.30°B.60°C.80 °D.5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D为AB的中点,ED⊥AB,∴DE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DAE=∠DBE,∴∠DAE=∠DBE=∠CAE,在Rt△ABC中,∵∠CAB+∠DBE=90°,∴∠CAE+∠DAE+∠DBE=90°,∴3∠DBE=90°,∴∠DBE=30°,∴∠CAB=90°-∠DBE=90°-30°=60°.故选B.15.如图所示,在Rt ABC∆中,E为斜边AB的中点,ED AB⊥,且:1:7CAD BAD∠∠=,则BAC∠=( )A.70B.45C.60D.48【答案】D【解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知∠B=∠BAD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BAC+∠B=90°,设∠CAD=x ,则∠BAD=7x ,则x+7x+7x=90°,解得x=6°,因此可知∠BAC=∠CDA+∠BAD=6°+42°=48°.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设出未知数,然后根据角的关系列方程求解是解题关键.16.在△ABC 中, ∠C=90°,AC=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AB=18cm ,则△DBE 的周长为( )A .16cmB .8cmC .18cmD .10cm【答案】C【解析】因为 ∠C=90°,AC=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易证△ACD≌△AED,所以AE =AC=BC ,ED=CD.△DBE 的周长=BE+DE+DB=BE+CD+DB=BE+BC=BE+AE=AB.因为AB=12,所以△DBE 的周长=1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运用这个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有性质,将△DBE 的周长转化为AB 的长.17.如图,点P 、Q 分别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 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下面四个结论:①BQ AM =②ABQ △≌CAP △③CMQ ∠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 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 ∵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在ACP △和ABQ △中,60AP BQ CAP ABQ AC BA =⎧⎪∠==︒⎨⎪=⎩, ∴ACP △≌BAQ △,故②正确.则AQC CPB ∠=∠.即B BAQ BAQ AMP ∠+∠=∠+∠.∴60AMP B ∠=∠=︒.则60CMQ AMP ∠=∠=︒,故③正确.∵APM ∠不一定等于60︒.∴AP AM ≠.∴BQ AM ≠.故①错误.设时间为t ,则AP=BQ=t ,PB=4-t①当∠PQB =90°时,∵∠B =60°,∴PB =2BQ ,得6-t =2t ,t =2 ;②当∠BPQ =90°时,∵∠B =60°,∴BQ =2BP ,得t =2(6-t ),t =4;∴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8.如图在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 ⊥,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AQ PQ =,PR PS =,下面三个结论:①AS AR =;②PQ AB ∥;③BRP △≌CSP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A连接AP ,由题意得,90ARP ASP ∠=∠=︒,在Rt APR 和Rt APS 中,AP AP PR PS =⎧⎨=⎩, ∴△APR ≌()APS HL ,∴AS AR =,故①正确.BAP SAP ∠=∠,∴2SAB BAP SAP SAP ∠=∠+∠=∠,在AQP △中,∴AQ PQ =,∴QAP APQ ∠=∠,∴22CQP QAP APQ QAP SAP ∠=∠+∠=∠=∠,∴PQ AB ∥,故②正确;在Rt BRP 和Rt CSP 中,只有PR PS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③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判定,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如图,Rt ACB 中,90ACB ︒∠=,ABC 的角平分线AD 、BE 相交于点P ,过P 作PF AD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C 于点H ,则下列结论:①135APB ︒∠=;②PF PA =;③AH BD AB +=;④S 四边形23ABDE S ABP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ACB=90°,∴∠CAB+∠ABC=90°∵AD 、BE 分别平分∠BAC 、∠ABC ,∴∠BAD=12CAB ∠,∠ABE=12ABC ∠ ∴∠BAD+∠ABE=111+=()45222CAB ABC CAB ABC ∠∠∠+∠=︒ ∴∠APB=180°-(∠BAD+∠ABE )=135°,故①正确;∴∠BPD=45°,又∵PF ⊥AD ,∴∠FPB=90°+45°=135°∴∠APB=∠FPB又∵∠ABP=∠FBPBP=BP∴△ABP ≌△FBP (ASA )∴∠BAP=∠BFP ,AB=AB ,PA=PF ,故②正确;在△APH 与△FPD 中∵∠APH=∠FPD=90°∠PAH=∠BAP=∠BFPPA=PF∴△APH ≌△FPD (ASA ),∴AH=FD ,又∵AB=FB∴AB=FD+BD=AH+BD ,故③正确;连接HD ,ED ,∵△APH ≌△FPD ,△ABP ≌△FBP ∴APH FPD S S =,ABP FBP S S =,PH=PD ,∵∠HPD=90°,∴∠HDP=∠DHP=45°=∠BPD∴HD ∥EP ,∴EPH EPD S S =∵ABP BDP AEP EPD ABDE S S SS S =+++四边形 ()ABP AEP EPH PBD S S S S =+++ABP APH PBD SS S =++ ABP FPD PBD SS S =++ ABP FBP S S =+2ABP S =故④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HL ,注意AAA 和SAS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0.如图,AC ⊥BE 于点C ,DF ⊥BE 于点F ,且BC =EF ,如果添上一个条件后,可以直接利用“HL ”来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应该是( )A .AC =DEB .AB =DEC .∠B =∠ED .∠D =∠A【答案】B【解析】在Rt △ABC 与Rt △DEF 中,直角边BC =EF ,要利用“HL”判定全等,只需添加条件斜边AB=DE.故选:B.21.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给出下列结论:①BE DF =; ② 15DAF ∠=;③AC 垂直平分EF ; ④BE DF EF +=.其中结论正确的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AD ,∠B=∠BCD=∠D=∠BAD=90°.∵△AEF 等边三角形,∴AE=EF=AF ,∠EAF=60°.∴∠BAE+∠DAF=30°.∴Rt △ABE ≌Rt △ADF (HL ),∴BE=DF (故①正确).∠BAE=∠DAF ,∴∠DAF+∠DAF=30°,即∠DAF=15°(故②正确),∵BC=CD ,∴BC ﹣BE=CD ﹣DF ,即CE=CF ,∵AE=AF ,∴AC 垂直平分EF .(故③正确). 设EC=x ,由勾股定理,得EF=x ,CG=x ,AG=AEsin60°=EFsin60°=2×CGsin60°=x , ∴AC=, ∴AB=, ∴BE=﹣x=, ∴BE+DF=x ﹣x≠x .(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3个.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2.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 =BE ;②AP =BQ ;③PQ ∥AE ;④DE =DP ;⑤∠AOE =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故①正确;②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 (ASA),所以AP=BQ;故②正确;③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③正确;④根据∠QCP=60°,∠DPC=∠BCA+∠PAC>60°,可知PD≠CD,可知④错误;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由平角的性质可得∠AOE=120°,可知⑤正确;【详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ACD≌△BCE(SAS)∴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且BC=AC,∠ACB=∠BCQ=60°∴△CQB≌△CPA(ASA),∴AP=BQ,故②正确;∵△CQB≌△CPA,∴PC=PQ,且∠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AE,故③正确,∵∠QCP=60°,∠DPC=∠BCA+∠PAC>60°,∴PD≠CD,∴DE≠DP,故④DE=DP错误;∵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AOE=120°,故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23.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NOP、∠MOP平分线上的点,AB⊥OP于点E,BC⊥MN 于点C,AD⊥MN于点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D +BC =ABB .与∠CBO 互余的角有两个C .∠AOB =90°D .点O 是CD 的中点【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AD =AE ,BC =BE ,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的性质可得到∠AOB 的度数,再利用“HL ”证明Rt △AOD 和Rt △AO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D =OE ,同理可得OC =OE ,然后求出∠AOB =90°,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点A ,B 分别是∠NOP ,∠MOP 平分线上的点,∴AD =AE ,BC =BE .∵AB =AE +BE ,∴AB =AD +BC ,故A 选项结论正确;与∠CBO 互余的角有∠COB ,∠EOB ,∠OAD ,∠OAE 共4个,故B 选项结论错误; ∵点A 、B 分别是∠NOP 、∠MOP 平分线上的点,∴∠AOE =12∠EOD ,∠BOC =12∠MOE ,∴∠AOB =12(∠EOD +∠MOE )=12×180°=90°,故C 选项结论正确; 在Rt △AOD 和Rt △AOE 中,AO AO AD AE =⎧⎨=⎩,∴Rt △AOD ≌Rt △AOE (HL ),∴OD =OE ,同理可得OC =OE ,∴OC =OD =OE ,∴点O 是CD 的中点,故D 选项结论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的定义,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AOB ∆的外角,CAB DBA ∠∠的平分线,AP BP 相交于点P ,PE OC ⊥于E ,PF OD ⊥于F ,下列结论:(1)PE PF =;(2)点P 在COD ∠的平分线上;(3)90APB O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C【解析】【分析】 过点P 作PG ⊥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PE PG PF ==,可判断(1)(2)正确;由12APB EPF ∠=∠,180EPF O ∠+∠=︒,得到1902APB O ∠=︒-∠,可判断(3)错误;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过点P 作PG ⊥AB ,如图:∵AP 平分∠CAB ,BP 平分∠DBA ,PE OC ⊥,PF OD ⊥,PG ⊥AB ,∴PE PG PF ==;故(1)正确;∴点P 在COD ∠的平分线上;故(2)正确;∵12APB APG BPG EPF ∠=∠+∠=∠, 又180EPF O ∠+∠=︒, ∴11(180)9022APB O O ∠=⨯︒-∠=︒-∠;故(3)错误; ∴正确的选项有2个;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题.25.如图,ABC ∆中,45ABC ∠=,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个①BF AC =;②12AE BF =;③67.5A ∠=;④DGF ∆是等腰三角形;⑤ADGE GHCE S S =四边形四边形.A .5个B .4个C .3个D .2个【答案】B【解析】【分析】 只要证明△BDF ≌△CDA ,△BAC 是等腰三角形,∠DGF =∠DFG =67.5°,即可判断①②③④正确,作GM ⊥BD 于M ,只要证明GH <DG 即可判断⑤错误.【详解】∵CD ⊥AB ,BE ⊥AC ,∴∠BDC =∠ADC =∠AEB =90°,∴∠A +∠ABE =90°,∠ABE +∠DFB =90°,∴∠A =∠DFB ,∵∠ABC =45°,∠BDC =90°,∴∠DCB =90°−45°=45°=∠DBC ,∴BD =DC ,在△BDF 和△CDA 中BDF CDA A DFBBD CD ∠∠⎧⎪∠∠⎨⎪⎩===, ∴△BDF ≌△CDA (AAS ),∴BF =AC ,故①正确.∵∠ABE =∠EBC =22.5°,BE ⊥AC ,∴∠A =∠BCA =67.5°,故③正确,∴BA =BC ,∵BE ⊥AC ,∴AE =EC =12AC =12BF ,故②正确, ∵BE 平分∠ABC ,∠ABC =45°,∴∠ABE =∠CBE =22.5°,∵∠BDF =∠BHG =90°,∴∠BGH =∠BFD =67.5°,∴∠DGF =∠DFG =67.5°,∴DG =DF ,故④正确.作GM⊥AB于M.∵∠GBM=∠GBH,GH⊥BC,∴GH=GM<DG,∴S△DGB>S△GHB,∵S△ABE=S△BCE,∴S四边形ADGE<S四边形GHCE.故⑤错误,∴①②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五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26.如图,AO OM,OA=8,点B为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AB为直角边,B为直角顶点,在OM两侧作等腰Rt△OBF、等腰Rt△ABE,连接EF交OM于P点,当点B在射线OM上移动时,PB的长度是 ( )A.3.6 B.4 C.4.8 D.PB的长度随B点的运动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作辅助线,首先证明△ABO≌△BEN,得到BO=ME;进而证明△BPF≌△MP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过点E作EN⊥BM,垂足为点N,∵∠AOB=∠ABE=∠BNE=90°,∴∠ABO+∠BAO=∠ABO+∠NBE=90°,∴∠BAO=∠NBE ,∵△ABE 、△BF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 ,BF=BO ;在△ABO 与△BEN 中,BAO NBE AOB BNE AB BE ∠∠⎧⎪∠∠⎨⎪⎩=== ∴△ABO ≌△BEN (AAS ),∴BO=NE ,BN=AO ;∵BO=BF ,∴BF=NE ,在△BPF 与△NPE 中,FBP ENP FPB EPN BF NE ∠∠⎧⎪∠∠⎨⎪⎩=== ∴△BPF ≌△NPE (AAS ), ∴BP=NP=12BN ;而BN=AO , ∴BP=12AO=12×8=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或解答.27.如图所示,△ABP 与△CDP 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且PA ⊥PD ,有下列四个结论:①∠PBC =15°,②AD ∥BC ,③PC ⊥AB ,④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周角的定义先求出∠BPC 的度数,再根据对称性得到△BPC 为等腰三角形,∠PBC 即可求出;根据题意:有△AP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C 是等腰三角形;结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可得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可得②③④正确.【详解】根据题意,BPC 36060290150∠=-⨯-= , BP PC =,()PBC 180150215∠∴=-÷=,①正确;根据题意可得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④正确;∵∠DAB+∠ABC=45°+60°+60°+15°=180°,∴AD//BC ,②正确;∵∠ABC+∠BCP=60°+15°+15°=90°,∴PC ⊥AB ,③正确,所以四个命题都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等,熟练掌握各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 .150°B .180°C .210°D .22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SAS 可证得ABC ≌EDC ,可得出BAC DEC ∠∠=,继而可得出答案,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解.【详解】由题意得:AB ED =,BC DC =,D B 90∠∠==,ABC ∴≌EDC ,BAC DEC ∠∠∴=,1218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图形的知识,比较简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BC ≌EDC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AB >AD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B ﹣AD >CB ﹣CDB .AB ﹣AD=CB ﹣CDC .AB ﹣AD <CB ﹣CDD .AB ﹣A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答案】A【解析】如图,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AC 平分∠BAD ,∴∠BAC=∠DAC ,又AC 是公共边,∴△AEC ≌△ADC (SAS ),∴AE=AD ,CE=CD ,∴AB-AD=AB-AE=BE ,BC-CD=BC-CE ,∵在△BCE 中,BE >BC-CE ,∴AB-AD >CB-CD .故选A .30.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标有A、B、C、D、E、F六个格点,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与△ABC全等的是()A.△ACF B.△ACEC.△ABD D.△CEF【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先分别求得△ABC的各边长以及各选项中三角形的各边长,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得.【详解】在△ABC中,AB=2231+=10,BC=22+=2,AC=22,11A、在△ACF中,AF=22+=5≠10,5≠2,5≠22,则△ACF与△ABC不全21等,故不符合题意;B、在△ACE中,AE=3≠10,3≠2,3≠22,则△ACE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在△ABD中,AB=AB,AD=2=BC,BD=22=AC,则由SSS可证明△ACE与△ABC全等,故符合题意;D、在△CEF中,CF=3≠10,3≠2,3≠22,则△CEF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模拟测试题(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模拟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67656]若12a = ,3b =,且0ab <,则+a b 的值为( )A .52B .52-C .25±D .52±2.(0分)[ID :67655]下列各组运算中,其值最小的是( ) A .2(32)--- B .(3)(2)-⨯- C .22(3)(2)-+- D .2(3)(2)-⨯- 3.(0分)[ID :67652]13-的倒数的绝对值( ) A .-3B .13-C .3D .134.(0分)[ID :6764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0B .ab >0C .a <bD .b <05.(0分)[ID :67627]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2 B .+(+2)与-(-2) C .-(-2)与2 D .-|-2|与+(+2) 6.(0分)[ID :67618]计算112123123412542334445555555555⎛⎫⎛⎫⎛⎫⎛⎫⎛⎫-+++---+++++⋯++⋯+ ⎪ ⎪ ⎪ ⎪ ⎪⎝⎭⎝⎭⎝⎭⎝⎭⎝⎭的值( ) A .54B .27C .272D .07.(0分)[ID :67609]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一组是( ) A .-(+7),-|-7| B .-(+7),-|+7| C .+(-7),-(+7) D .+(+7),-|-7| 8.(0分)[ID :67607]-1+2-3+4-5+6+…-2011+2012的值等于 A .1 B .-1 C .2012 D .1006 9.(0分)[ID :67604]用计算器求243,第三个键应按( ) A .4 B .3 C .y x D .= 10.(0分)[ID :67598]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 .6B .–6C .0D .411.(0分)[ID :67562]已知有理数a ,b 满足0ab ≠,则||||a b a b+的值为( )A .2±B .±1C .2±或0D .±1或012.(0分)[ID :67561]一个数大于6,另一个数比10的相反数大2,则这两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 .18B .1-C .18-D .213.(0分)[ID :67559]某市11月4日至7日天气预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表: 日期11月4日11月5日 11月6日 11月7日 最高气温(℃) 19 1220 9 最低气温(℃) 43-45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11月4日 B .11月5日C .11月6日D .11月7日14.(0分)[ID :6757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0ab >B .b a >C .a b ->D .b a < 15.(0分)[ID :67571]计算(-2)2018+(-2)2019等于( )A .-24037B .-2C .-22018D .22018二、填空题16.(0分)[ID :67740]在整数5-,3-,1-,6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最大值为______.17.(0分)[ID :67699]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是____,其和是____. 18.(0分)[ID :67694]计算:(1)(-0.8)+1.2+(-0.7)+(-2.1) =[________]+1.2 =________+1.2 =____;(2)32.5+46+(-22.5) =[____]+46 =_____+46 =____.19.(0分)[ID :67685]计算:3122--=__________;︱-9︱-5=______. 20.(0分)[ID :67670]等边三角形ABC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ABC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翻转1次后,点C 所对应的数为1,则再翻转3次后,点C 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21.(0分)[ID :67666]阅读理解: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22×23=(2×2)×(2×2×2)=25.请你试一试,完成以下题目: (1)a 3•a 4=(a•a•a )•(a•a•a•a )=__; (2)归纳、概括:a m •a n =__;(3)如果x m =4,x n =9,运用以上的结论,计算:x m+n =__. 22.(0分)[ID :67662]若m ﹣1的相反数是3,那么﹣m =__.23.(0分)[ID :67659]下面是七年级一班在学校举行的足球赛中的成绩,现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请按照示例填空:例:若上半场输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1个球,则全场输了3个球,也就是(-2)+(-1)=-3;(1)若上半场赢了3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则全场赢了____个球,也就是____; (2)若上半场输了3个球,下半场赢了2个球,则全场输了___个球,也就是_____; (3)若上半场赢了3个球,下半场打平,则全场赢了___个球,也就是____.24.(0分)[ID :67723]如果数轴上原点右边 8 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32,那么数轴上原点左边 12 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 25.(0分)[ID :67722]已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000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千米.26.(0分)[ID :67718]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且0a ≠,则200720082009()()()aa b cd b++-=___________.27.(0分)[ID :67702]某工厂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效益如下:一月份获利润150万元,二月份比一月份少获利润70万元,三月份亏损5万元.则: (1)一月份比三月份多获利润____万元; (2)第一季度该工厂共获利润____万元.三、解答题28.(0分)[ID :67954]小明早晨跑步,他从自己家出发,向东跑了2km 到达小彬家,继续向东跑了1.5km 到达小红家,然后又向西跑了4.5km 到达学校,最后又向东跑回到自己家.(1)以小明家为原点,以向东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 ,在图中的数轴上,分别用点A 表示出小彬家,用点B 表示出小红家,用点C 表示出学校的位置;(2)求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3)如果小明跑步的速度是250m/min ,那么小明跑步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29.(0分)[ID :67888]计算下列各题:(1)()157362912⎛⎫-+⨯- ⎪⎝⎭;(2)()()2362295321343⎛⎫⎛⎫-÷⨯---+⨯- ⎪ ⎪⎝⎭⎝⎭. 30.(0分)[ID :67885]计算:(1)()()()923126--⨯-+÷-(2)()2235112342⎛⎫-+--÷- ⎪⎝⎭.【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D 2.A 3.C 4.C 5.D 6.C 7.D 8.D 9.C 10.C 11.C 12.C 13.C14.C15.C二、填空题16.90【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所得乘积最大为:(-5)×(-3)×6=5×3×6=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17.﹣2﹣10120【分析】找出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求出之和即可【详解】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有﹣2﹣1012之和为﹣2﹣1+0+1+2=0故答案为:﹣2﹣1012;0【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18.(-08)+(-07)+(-21)(-36)-24325+(-225)1056【分析】(1)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同号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2)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19.-24【分析】直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先运算绝对值再进行减法运算【详解】=-=-2;︱-9︱-5==9-5=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20.4【分析】结合数轴不难发现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再翻转3次后点C在数轴上∴点C对应的数是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的21.a7am+n36【分析】(1)根据题意乘方的意义7个a相乘可以写成a7即可解决;(2)根据题意总结规律可以知道是几个相同的数相乘指数相加即可解决;(3)运用以上的结论可以知道:xm+n=xm•xn即22.2【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关于m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m的值再根据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由m-1的相反数是3得m-1=-3解得m=-2-m=23.3+(-2)=11(-3)+2=-133+0=3【分析】根据定义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打平记为0先用有理数表示出输赢情况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求解【详解】(1)上半场赢了3个为3下半场输了2个记为(24.﹣48【分析】数轴上原点右边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32即单位长度是cm即1cm表示4个单位长度数轴左边12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是负数再根据1cm表示4个单位长度即可求得这个数的绝对值【详解】数25.5×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26.2【分析】利用相反数倒数的性质确定出a+bcd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0cd=1则原式=0+1-(-1)=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27.2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求出答案;(2)把三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150(5)=155(万元);故答案为:155;(2)二月份获利为:15070=三、解答题 28. 29. 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根据ab判断出a 和b 异号,然后化简绝对值,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详解】 ∵0ab∴a 和b 异号又∵12a =,3b = ∴12a =,3b =-或12a =-,3b = 当12a =,3b =-时,15322+-=-a b = 当12a =-,3b =时,15322+-+=a b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有理数的除法,和有理数的加法,关键是根据ab判断出a 和b 异号. 2.A解析:A 【分析】根据有理数乘除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A ,()23225---=-; B ,()()326-⨯-=; C ,223(3)(2)941=++=-- D ,2(3)(2)9(2)18-⨯-=⨯-=- 最小的数是-25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 【分析】 首先求13-的倒数,然后根据绝对值的含义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13-的倒数为-3,-3绝对值是3, 故答案为: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和绝对值的概念,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根据数轴的性质,得到b>0>a,然后根据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判断即可.【详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到b>0>a,所以A、D错误,C正确;而a和b异号,因此乘积的符号为负号,即ab<0所以B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有理数乘法,原点右侧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原点左侧的点表示的数;异号两数相乘,符号为负号;本题关键是根据a和b的位置正确判断a和b的大小.5.D解析:D【解析】【分析】先将各选项中的数字化简,然后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2)=-2,-2=-2,故A选项中的两个数不互为相反数;B. +(+2)=2, -(-2)=2,故B选项中的两个数不互为相反数;C. -(-2)=2,2=2,故C选项中的两个数不互为相反数;D. -|-2|=-2,+(+2)=2,-2与2互为相反数,故D选项中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涉及了绝对值化简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C解析:C【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的,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原式=﹣12+1﹣32+2﹣52+3﹣72+…+27=27×1 2=27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规律.7.D解析:D【详解】A.-(+7)=-7,-|-7|=-7,故不符合题意;B.-(+7)=-7,-|+7|=-7,故不符合题意;C.+(-7)=-7,-(+7)=-7,故不符合题意;D.+(+7)=7,−(−7 )=−7,故符合题意, 故选D.8.D解析:D 【解析】解:原式=(﹣1+2)+(﹣3+4)+(﹣5+6)+…+(﹣2011+2012)=+1+1+1+…+1=100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正确分组是关键.9.C解析:C 【解析】用计算器求243,按键顺序为2、4、y x 、3、=.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熟练应用计算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悉不同的按键功能.10.C解析:C 【解析】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整数有:±2;±3,–2+2+3+(–3)=0.故选C .11.C解析:C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a 与b 同号或异号,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0ab ≠,∴当0a >,0b <时,原式110=-=; 当0a >,0b >时,原式112=+=; 当0a <,0b <时,原式112=--=-; 当0a <,0b >时,原式11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2.C解析:C 【分析】本题可先通过比10的相反数大2确定其中一个数,继而按照题目要求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一个数比10的相反数大2, ∴这个数为1028-+=-.A 选项:18(8)26--=,因为26大于6,故符合题意;B 选项:1(8)7---=,因为7大于6,故符合题意;C 选项:18(8)10---=-,因为10-小于6,不符合题意,故选该选项;D 选项:2(8)10--=,因为10大于6,故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运算,此类型题理清题意最为重要,当涉及不确定性问题时,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注意计算仔细.13.C解析:C 【分析】运用减法算出每一天的温差,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1月4日的温差为19415-=(℃); 11月5日的温差为12(3)15--=(℃); 11月6日的温差为20416-=(℃); 11月7日的温差为19514-=(℃). 所以温差最大的一天是11月6日. 故选C . 【点睛】考核知识点:有理数减法运用.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是关键.14.C解析:C 【分析】根据数轴可得0a b <<且a b >,再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0a <,0b >,a b >,A 、0ab <,故本选项错误;B 、a b >,故本选项错误;C 、a b ->,故本选项正确;D 、b a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由数轴观察出0a b <<且a b >是解题的关键.15.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偶次方,奇次方的性质化简各数得出答案.【详解】解:(-2)2018+(-2)2019=(-2)2018+(-2)2018·(-2)=(-2)2018·(1-2)=-22018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偶次方的性质,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6.90【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所得乘积最大为:(-5)×(-3)×6=5×3×6=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解析:90【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所得乘积最大为:(-5)×(-3)×6,=5×3×6,=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记运算法则并准确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17.﹣2﹣10120【分析】找出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求出之和即可【详解】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有﹣2﹣1012之和为﹣2﹣1+0+1+2=0故答案为:﹣2﹣1012;0【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解析:﹣2,﹣1,0,1,2 0【分析】找出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求出之和即可.【详解】绝对值不大于2.1的所有整数有﹣2、﹣1、0、1、2,之和为﹣2﹣1+0+1+2=0,故答案为:﹣2,﹣1,0,1,2;0【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08)+(-07)+(-21)(-36)-24325+(-225)1056【分析】(1)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同号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2)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解析:(-0.8)+(-0.7)+(-2.1) (-3.6) -2.4 32.5+(-22.5) 10 56【分析】(1)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同号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2)先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相加,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详解】解:(1)(-0.8)+1.2+(-0.7)+(-2.1)=[(-0.8)+(-0.7)+(-2.1)]+1.2=(-3.6)+1.2=-2.4;(2)32.5+46+(-22.5)=[32.5+(-22.5)]+46=10+46=56.故答案为:(-0.8)+(-0.7)+(-2.1),(-3.6),-2.4;32.5+(-22.5),10,56.【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律和加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9.-24【分析】直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先运算绝对值再进行减法运算【详解】=-=-2;︱-9︱-5==9-5=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解析:-2 4【分析】直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先运算绝对值,再进行减法运算.【详解】3122--=-42=-2;︱-9︱-5==9-5=4,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20.4【分析】结合数轴不难发现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再翻转3次后点C 在数轴上∴点C 对应的数是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的 解析:4【分析】结合数轴不难发现,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再翻转3次后,点C 在数轴上,∴点C对应的数是11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的变化规律,根据翻转的变化规律确定出每3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21.a7am+n36【分析】(1)根据题意乘方的意义7个a相乘可以写成a7即可解决;(2)根据题意总结规律可以知道是几个相同的数相乘指数相加即可解决;(3)运用以上的结论可以知道:xm+n=xm•xn即解析:a7 a m+n 36【分析】(1)根据题意,乘方的意义,7个a相乘可以写成a7即可解决;(2)根据题意,总结规律,可以知道是几个相同的数相乘,指数相加即可解决;(3)运用以上的结论,可以知道:x m+n=x m•x n,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根据材料规律可得a3•a4=(a•a•a)•(a•a•a•a)=a7;(2)归纳、概括:a m•a n=m na a a a⎛⎫⎛⎫⎪⎪⎪⎪⎝⎭⎝⎭=a m+n;(3)如果x m=4,x n=9,运用以上的结论,计算:x m+n=x m•x n=4×9=36.故答案为:a7,a m+n,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的认识,能够读懂乘方的意义并且能够仿照例题写出答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2【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关于m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m的值再根据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由m-1的相反数是3得m-1=-3解得m=-2-m=解析:2【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关于m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m的值,再根据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由m-1的相反数是3,得m-1=-3,解得m=-2.-m=+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23.3+(-2)=11(-3)+2=-133+0=3【分析】根据定义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打平记为0先用有理数表示出输赢情况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求解【详解】(1)上半场赢了3个为3下半场输了2个记为(解析:3+(-2)=1 1 (-3)+2=-1 3 3+0=3【分析】根据定义,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打平记为“0”,先用有理数表示出输赢情况,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求解.【详解】(1)上半场赢了3个,为3,下半场输了2个,记为(-2),也就是:3+(-2)=1;(2)上半场输了3个,为(-3),下半场赢了2个,记为2,也就是:(-3)+2=-1;(3)上半场赢了3个,为3,下半场打平,记为0,也就是:3+0=3.【点睛】本题考查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并求解有理数的加法,解题关键是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出输赢球的数量关系.24.﹣48【分析】数轴上原点右边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32即单位长度是cm即1cm表示4个单位长度数轴左边12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是负数再根据1cm表示4个单位长度即可求得这个数的绝对值【详解】数解析:﹣48【分析】数轴上原点右边 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32,即单位长度是14cm,即 1cm表示 4个单位长度,数轴左边12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是负数,再根据 1cm表示 4个单位长度,即可求得这个数的绝对值.【详解】数轴左边 12 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48.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数.借助数轴用几何方法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比较有关数的大小既直观又简捷.25.5×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解析:5×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150 000 000将小数点向左移8位得到1.5,所以15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108,故答案为1.5×108.【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26.2【分析】利用相反数倒数的性质确定出a+bcd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0cd=1则原式=0+1-(-1)=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解析:2【分析】利用相反数,倒数的性质确定出a+b ,cd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0,cd=1,1a b=- 则原式=0+1-(-1)=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7.2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求出答案;(2)把三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150(5)=155(万元);故答案为:155;(2)二月份获利为:15070=解析:225【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求出答案;(2)把三个月的利润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则150-(-5)=155(万元);故答案为:155;(2)二月份获利为:150-70=80(万元),∴第一季度该工厂共获利润:150+80+(5-)=225(万元);故答案为:22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三、解答题28.(1)见解析;(2)4.5km ;(3)36分钟【分析】(1)根据题意在数轴上标出小彬家和小红家,再标出学校即可;(2)根据数轴上两点距离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先计算小明总共跑的路程,先向东跑了3.5km ,再向西跑了4.5km ,再向东跑了1km ,用总路程除以跑步速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2)3.5(1) 4.5()km --=,故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4.5km ;(3)小明一共跑了(2 1.51)29()km ++⨯=,跑步用的时间是:900025036÷=(分钟).答:小明跑步一共用了36分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式解决本题的关键.29.(1)19-;(2) 3.-【分析】(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原式化为:()()()1573636362912⨯--⨯-+⨯-,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答案;(2)先计算乘方运算与小括号内的运算,同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减法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157362912⎛⎫-+⨯- ⎪⎝⎭; ()()()1573636362912=⨯--⨯-+⨯- 182021=-+-19=-(2)()()2362295321343⎛⎫⎛⎫-÷⨯---+⨯- ⎪ ⎪⎝⎭⎝⎭ ()4452741993⎛⎫=⨯⨯---+⨯ ⎪⎝⎭16733⎛⎫=--- ⎪⎝⎭ 16733=-+ 9 3.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乘法的分配律的应用,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0.(1)1;(2)-1.【分析】(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即可求解;(2)先算乘方,后算除法,最后算加减即可求解.【详解】(1)()()()923126--⨯-+÷-=962--=1;(2)()2235112342⎛⎫-+--÷- ⎪⎝⎭ =11891632-+-÷ =1893216-+-⨯ =892-+-=-1.【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点的距离相等,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 大于秒.(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求当等于多少秒时,点到达点处?(3)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4)求当等于多少秒时,、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答案】(1)1(2)解:[6-(-4)]÷2=10÷2=5(秒)答:当t=5秒时,点P到达点A处.(3)2t-4(4)解: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2t=3,则t=1.5;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2t=7,则t=3.5.综上所述,当t等于1.5或3.5秒时,P、C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解析】【解答】解:(1)依题意得,点C是AB的中点,故点C表示的数是: =1. 故答案是:1;( 3 )点P表示的数是2t-4.故答案是:2t-4;【分析】(1)根据x c=可求解;(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可求得AB的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求解;(3)根据题意可得点P表示的数=点P运动的距离+X B可求解;(4)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① 当点P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解;② 当点P在点C的右边时,同理可求解.2.通过学习绝对值,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表示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那么,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请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 ,那么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_ (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若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 __.(3)的最小值为_ __.【答案】(1)2;1或7(2)|x+1|+|x-2||-1≤x≤2(3)3【解析】【解答】解:(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2=2;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表示的数是4,则点Q表示的数是4-3=1或4+3=7;( 2 )A到B的距离与A到C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x+1|+|x-2|,∵|x-3|+|x+2|=7,当x<-1时,|x+1|+|x-2|=2-x-x-1=1-2x无最小值,当-1≤x≤2时,|x+1|+|x-2|=x+1+2-x=3,当x>2时,x+1+x-2=2x-1>3,故若A到点B、点C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x的取值范围是-1≤x≤2;(3)原式=|x-1|+|x-4|.当1≤x≤4时,|x-1|+|x-4|有最小值为|4-1|=3故答案为:(1)2,1或7;(2)|x+1|+|x-2|,-1≤x≤2;(3)3【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数轴上表示两个点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可求解;(2)同理可求解;(3)由(2)中求得的x的取值范围去绝对值,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3.如图,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相距20米,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8,小乌龟从A地出发沿数轴往B地方向前进,第一次前进1米,第二次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数轴的一个单位长度等于1米)(1)求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若B地在原点的左侧,经过第五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P,第六次行进后到达点Q,则点P和点Q到点A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3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答案】(1)解:, .答: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或(2)解:令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进为“+”,后退为“-”,则:第五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第六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因为点、与点的距离都是3米,所以点、点到地的距离相等(3)解:若地在原点的右侧,前进为“+”,后退为“-”,则当为100时,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点表示的为12.∴AB的距离为(米 .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70米【解析】【分析】(1)由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的距离为20米,且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8,可得到B地可能在A地的左边,也可能在A地的右边,然后列式可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根据题意分别列式求出第5次和第6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由此可得到第P和点Q到A的距离,即可作出判断。

(3)根据点B在原点的右侧,列式可求出n=100时,可得到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点B表示的数,就可求出AB的距离。

4.如图,有两条线段,AB=2(单位长度),CD=1(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运动,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线段BC的长=________;(2)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BC=6(单位长度),求t的值;(3)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0<t<24时,M为AC中点,N为BD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________.【答案】(1)-10;14;24(2)解: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BC=|t-10-(14-2t)|=|3t-24|,∵BC=6,∴|3t-24|=6,解得:t1=6,t2=10.答:当BC=6(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6或10(3)【解析】【解答】(1)解:∵AB=2,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CD=1,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BC=14-(-10)=24,故答案为:-10;14;24( 3 )解: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2,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5-2t,∵0<t<24,∴点C一直在点B的右侧,∵M为AC中点,N为BD中点,∴点M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MN= - = .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AB、CD的长度结合点A、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即可找出点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线段BC的长度;(2)找出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BC=6,即可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找出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B、C、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进而即可找出点M、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线段MN的长.5.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20,点C表示数30,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两点的大写字母一起标记.比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记作BC…(1)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记作AC,则AC的长为________;若数轴上有一点D满足CD=AD,则D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2)动点B从数1对应的点开始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A、C在数轴上运动,点A、C 的速度分别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A向右运动,点C向左运动,AB=BC,求t的值________;②若点A向左运动,点C向右运动,2AB−m×BC的值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则2AB−m×BC的值为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50;5(2)10或;-45.【解析】【解答】(1)解:∵A表示的数为-20,C表示的数为30,∴AC=30-(-20)=50;∵CD=AD∴点D为A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为 =5,故答案为50;5(2)解:①根据题意,A所表示的数为-20+2t,C所表示的数为30-3t,B 所表示的数为1+t,AB=|-20+2t-(1+t)|=|-21+t|,BC=|30-3t-(1+t)|=|29-4t|,∵AB=BC∴|-21+t|=|29-4t|,-21+t=29-4t,解得t=10,-21+t=4t-29解得t= .∴当AB=BC时,t=10或.②根据题意,A所表示的数为-20-2t,B所表示的数为1+t,C所表示的数为30+3t,AB=1+t-(-20-2t)=21+3t,BC=30+3t-(1+t)=29+2t,∴2AB-m×BC=2(21+3t)-m×(29+2t)=42+6t-29m-2mt,∵2AB-m×BC的值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6t-2mt=0,∴m=3,∴42+6t-29m-2mt=-45,∴2AB-m×BC=-45.故答案为-45.【分析】(1)在数轴上表示两点所组成的线段长度用右边点所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点所表示的数即可.(2)当数轴上想表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用绝对值进行处理.动点在数轴上运动,在已知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之后,就可以利用原来所在的数如果向右移动就加上向右移动的距离,如果向左移动,就减去向左移动的距离.6.观察下面的等式: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________ ;(2)已知,则的值是________;(3)设满足上面特征的等式最左边的数为,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此时的等式为________ .【答案】(1)-4(2)0或-4(3)4;【解析】【解答】解:根据观察可以知道,所有的式子符合的形式,所以(1)中此时2-a=6,解得a=-4,故答案为-4;所以(2)中a=2,故2-2=0,所以x的值为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将原式化简可得,求得x=0或x=-4,所以x的值为0或-4;(3)根据,可知,整理得,所以,所以y的最大值为4,此时的式子是.【分析】(1)根据即可求解;(2)由(1)的规律即可求解;(3)由(1)可得进行整理,根据绝对值意义求解即可.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数轴是学习有理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这样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表示;在数轴上,有理数3与1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1|=2;在数轴上,有理数5与−2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7;在数轴上,有理数−2与3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3|=5;在数轴上,有理数−8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5)|=3;……如图1,在数轴上有理数a对应的点为点A,有理数b对应的点为点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或|b−a|,记为|AB|=|a−b|=|b−a|.(1)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________;若数轴上有理数x与−1对应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________;(2)如图2,点M,N,P是数轴上的三点,点M表示的数为4,点N表示的数为−2,动点P表示的数为x.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________;若|x+2|+|x−4|═10,则x=________;②根据阅读材料及上述各题的解答方法,|x+2|+|x|+|x−2|+|x−4|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 .【答案】(1)5;x+5;1或−3(2)6;6或−4;8【解析】【解答】(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5;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x+5|;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1或−3,(2)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6;若|x+2|+|x−4|═10,则x=6或−4;②|x+2|+|x|+|x−2|+|x−4|的最小值,即x与4,2,0,−4之间距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4−(−4)=8.故答案为:5,|x+5|,1或−3;6,6或−4,8.【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5;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x+5|;若数轴上有理数x 与-1对应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1或-3;(2)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6;若|x+2|+|x-4|═10,则x=6或-4;②|x+2|+|x|+|x-2|+|x-4|的最小值,这个最小值=4-(-2)=6.8.如图所示(1)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点B在点A右边距A点4个单位长度,求点B所对应的数;(2)在A、B两点位于第(1)题所在的位置开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运动到﹣6所在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距离.(3)当A、B两点位于第(2)题结束所在的位置,如果A点静止不动,B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答案】(1)解:−2+4=2. 故点B所对应的数为2;(2)解:(−2+6)÷2=2(秒),这时A对应的数为:-6,B对应的数为:2+2×2=6,故A,B两点间距离为是6-(-6)=12个单位长度;(3)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运动后的B点在A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设经过x秒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2x=12−4,解得x=4;2)运动后的B点在A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设经过x秒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2x=12+4,解得x=8;故经过4秒或8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