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中国文化》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
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象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
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
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
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
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
“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
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
”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5. 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 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篇一: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练习题及答案】p>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 )。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2.汉字以(c )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 d)种。
a.三b.四c.五d.六4.《说文解字》作者是( a)时期人。
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 )。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c)。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7.圣书文字是(a )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8.(b )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9.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c )。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0.(d )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c)。
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b)。
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4.甲骨文最初于河南(b )出土。
a.洛阳b.安阳c.新乡d.唐河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c )个时期。
a.三b.四c.五d.六16.金文是(d )的一种类型。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大篆17.金文以(c )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b.春秋青铜器铭文c.西周青铜器铭文d.东周青铜器铭文18.《大盂鼎》是西周(a )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b.中期c.晚期d.后期19.(c )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0.(d )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中国书法 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书法阅读答案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
【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04:传统文化(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说明文阅读)专题04 传统文化(一)一、(2019·江苏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18分)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关于书法 的记叙文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记叙文阅读理解
以下是一篇关于书法的记叙文,并附有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
书法:汉字之美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汉字作为书法的载体,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线条,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作为文字的书写工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书法视作一门艺术,注重笔墨的运用、结构的安排和意境的表达。
在书法艺术中,每一个笔画的精湛运用都能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书法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为代表,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楷书刚劲端庄、隶书刻苦严谨、行书流畅自然、草书潇洒奔放,每一种风格都蕴含着不同的美感和审美趣味。
书法在中国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意境,增强修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阅读理解问题:
1.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3.文中提到的四种书法风格分别是什么?简要描述其特点。
4.书法对个人的修养和情感有何作用?
希望这篇记叙文及其相关问题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
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
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__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
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
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
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
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
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
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说明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新题速练】说明文(全国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4·天津·一模)阅读《简牍》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牍①文字的诞生,是一个民族走出蒙昧的象征。
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
西汉时,简牍是人们书写的主要“纸张”,承载着当时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②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意为殷商时期,即有成册的文书典籍。
在纸张出现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材料种类丰富——龟甲兽骨、金石帛书、竹简木牍……简牍作为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盛行于秦汉,在华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③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
依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竹简、木简、竹牍、木牍。
简又称“毕”,多为细长条形,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少。
连续书写时,以麻绳编联,单支称为简,多支连编在一起称为册,如同现今的书籍册页一样。
在实际使用中,简的制式多有差异,根据书写需求被制成不同形状,且因内容不同,长度也有差别。
牍又称“版”或“方”,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薄板,比一般的竹简要宽,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大,不穿孔,常单片使用,可做到“一板书尽”,多用于记录小事。
④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
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例如:信牍是用于写信的书简,遣册是记录墓中随葬品器物清单的简牍,签牌是起标识、凭证作用的简牍。
古人书写时,自右向左,以毛笔蘸墨书于简牍上,若有错字,则用书刀(古时刮削文字的小刀,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擦)刮去墨迹,再重新写即可。
⑤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多竹,则多为竹制;北方地区便多以松木、红柳等木材替代。
⑥作为典型的西汉列侯墓葬遗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300余枚简牍,包含众多珍贵古籍与文书档案,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与中国文化》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
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
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
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
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答案解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