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然而,传统的中医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中医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期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1. 系统架构设计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

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中医相关的各类数据;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如诊断、治疗、预防等;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功能,如健康咨询、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用户界面层则提供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

2. 数据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是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

系统应整合中医理论、方剂、病例、文献等资源,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源库。

同时,还应与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其他医学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跨学科的医学知识库。

3. 业务功能设计业务功能设计应涵盖健康咨询、在线问诊、疾病预防、康复调理、健康评估等方面。

通过这些功能,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4. 技术实现技术实现方面,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

同时,应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三、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1. 个人健康管理个人健康管理是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系统提供的健康咨询、在线问诊等功能,用户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获取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

同时,系统还可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提供康复调理、饮食调整等建议,帮助用户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2. 医疗机构辅助诊断与治疗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可辅助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

通过整合各类医学资源,系统可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辅助决策支持,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健康管理理念,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服务。

本文旨在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流程和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

二、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采集个体的基本信息、病史、生活习惯等,结合中医四诊观察和辨证施治,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

2. 健康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评估结果,结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健康恢复。

3. 健康教育:向服务对象提供中医药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病症预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健康监测:通过定期的体检、辨证施治和跟踪观察,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5. 健康记录:对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诊疗记录、健康评估结果等进行规范的记录和保存,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服务流程1. 健康评估:服务对象首次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时,医生将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个体基本信息、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询问和观察,同时进行中医四诊观察和辨证施治,最终得出健康评估结果。

2. 健康干预: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医生将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服务对象需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干预措施。

3. 健康教育:医生将向服务对象提供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病症预防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其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健康监测:服务对象将定期进行体检、辨证施治和跟踪观察,医生将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干预措施,确保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5. 健康记录:医生将对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诊疗记录、健康评估结果等进行规范的记录和保存,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方便后续的服务和管理。

四、服务要求1. 医生资质: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中医药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能够熟练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然而,传统的中医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以期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1. 系统架构设计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健康档案、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其中,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就诊情况进行管理;健康档案模块用于记录和保存用户的健康数据;诊断治疗模块提供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模块则侧重于对患者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2. 数据管理数据是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

系统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理、病理、生活习惯等数据,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舌象、脉象、体征、病史等。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治疗方案。

3. 技术支持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持。

包括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三、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1. 预防保健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方案。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诊断治疗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采用中医的诊断手段,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辅助,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3. 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提供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

健康医疗行业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运营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意义 (2)1.3 项目目标 (2)第二章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总体规划 (3)2.1 平台架构设计 (3)2.2 功能模块划分 (3)2.3 技术选型与标准 (4)2.4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4)第三章用户需求分析与设计 (5)3.1 用户画像 (5)3.2 用户需求分析 (5)3.3 用户界面设计 (6)3.4 用户体验优化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4.1 数据来源与类型 (6)4.2 数据采集方法 (7)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4.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第五章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8)5.1 健康评估与监测 (8)5.2 健康干预与指导 (8)5.3 健康教育与宣传 (8)5.4 健康服务评价与改进 (9)第六章平台运营管理 (9)6.1 运营策略与目标 (9)6.2 运营团队建设 (9)6.3 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 (10)6.4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0)第七章市场推广与营销 (11)7.1 市场定位 (11)7.2 推广策略 (11)7.3 营销活动策划 (11)7.4 品牌建设与宣传 (12)第八章售后服务与客户支持 (12)8.1 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12)8.2 售后服务流程优化 (13)8.3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3)8.4 客户满意度提升 (13)第九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4)9.1 法律法规概述 (14)9.2 政策支持与优惠 (14)9.3 合规经营与管理 (14)9.4 风险防范与应对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监测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2 项目进度监控 (15)10.3 项目质量保障 (15)10.4 项目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16)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收集的通知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收集的通知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收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9.24•【字号】•【施行日期】2013.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收集的通知各省辖市卫生局,省直管试点县(市)卫生局,各有关医疗单位:为加快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与普及,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依托省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面向全省公众规划和建设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将逐步面对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医患沟通、预约挂号等综合服务。

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近年来我省将卫生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以区域卫生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和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目前已具备面向公众提供卫生信息服务基础条件,规划和建设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既是对我省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和检验,也是发挥信息化服务医改重要支撑作用的具体体现,对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同时,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作为我省面向公众提供综合卫生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是我省卫生信息化“五大中心”建设中健康管理中心与医患沟通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其将依托省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业务系统,面向公众提供综合卫生信息发布、个人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患者寻医问药、医患沟通等综合服务,对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构筑合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把项目建设作为近期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来抓。

由信息化主管领导总负责,成立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项目实施协调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

二、重点突出,统筹推进为加快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项目实施,省卫生厅信息中心成立项目组并负责总协调,厦门市智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各省辖市卫生局、各三级医院项目实施协调小组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相关卫生信息资源收集整理。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服务。

为了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规范。

二、服务范围1. 健康评估: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体质、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指导: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理、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

3. 疾病预防: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对潜在疾病进行预防和干预,提高个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康复治疗: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中医药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

三、服务流程1. 健康评估:在服务开始前,医生会对个体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了解个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

根据问诊和体检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指导: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医生会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理、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

同时,医生会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定期的随访和指导。

3. 疾病预防:医生会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理状态,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方案。

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对潜在疾病进行预防和干预,提高个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康复治疗:对已经发生的疾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促进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

四、服务人员要求1. 医生资质: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应具有相关的中医药执业资格和健康管理服务经验。

2. 服务态度:医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尊重个体的隐私和权益,保护个体的个人信息。

3. 专业知识: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够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五、服务设施要求1. 诊室环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诊室环境,包括整洁、通风、安静等条件。

2. 诊疗设备: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如针灸器械、推拿床等。

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使用技巧

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使用技巧

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使用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视,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健康管理工具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使用技巧,帮助用户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平台:目前市场上有众多的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可供选择,用户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2. 注册账号:进入所选平台的官方网站,点击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

一般情况下,需要提供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等基本信息,并设置一个安全的密码来保护个人隐私。

3. 完善个人资料:注册成功后,用户需要完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将用于生成个人的健康档案,并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健康管理。

4. 连接医疗设备:为了获取更精准的个人健康数据,用户可以将医疗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与平台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自动同步。

这样不仅可省去手动输入数据的麻烦,还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使用技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使用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日常监测:医疗健康管理平台能够监测个人的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心率等。

用户可以定期使用医疗设备进行测量,将结果同步到平台上。

通过查看曲线图或报告,用户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 健康数据分析: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会根据个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上的数据分析报告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3. 健康计划制定:根据医疗健康管理平台提供的健康建议,用户可以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

例如,合理安排饮食、科学运动、定期复查等。

平台上通常也会提供一些健康管理的小贴士,用户可以参考这些贴士进行日常的健康管理。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2024年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范文

《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治未病”的理念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在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构建一个基于中医理论的健康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1. 系统架构设计中医健康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该架构具有操作简便、系统维护方便、用户无需安装额外软件等优点。

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和数据库支持层。

用户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调用数据层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数据库支持层则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支持。

2. 功能模块设计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健康档案模块、疾病预防模块、治疗建议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健康档案模块负责记录用户的健康信息,包括身体状况、家族病史等;疾病预防模块根据用户的健康信息提供预防建议;治疗建议模块根据用户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健康教育模块提供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系统管理模块则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存储用户的健康信息和系统的运行数据。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规范化、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原则。

数据库应包括用户信息表、健康档案表、疾病预防记录表、治疗建议表等,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1. 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通过注册获得账号,登录后即可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系统应提供便捷的注册和登录方式,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2.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提供完善的健康档案管理功能,包括录入、修改和删除用户的健康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相关概念、系统安装部署、系统用户规范、多租户模型、安全等级等。

适用范围为实施中医健康管理的专业机构。

推荐全国信息技术科技公司、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健康管理中心在进行中医、中西医临床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时可实施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5271.8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GB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8 和 GB 17859-1999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等级测评 classified secur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是否达到相应等级基本要求的过程。

4 基本结构
4.1 VCENTER
VCenter、数据中心(datacenter)、群集(cluster)、资源池(resource_pool)、 vApp 一组虚机、物理主机MANAGED_SERVER、 vm虚拟机、模板、标准交换机网络、分布式交换机网络、端口组。

4.2 Cloud cell云单元
Pdc提供数据中心 Vdc虚拟数据中心:一个独立的可分批的云资源管理单元;vdc可分层级包涵;群集(cluster)、资源池(resource_pool)、 vApp一组虚机、物理主机MANAGED_SERVER、 vm虚拟机、模板、标准交换机网络、分布式交换机网络、端口组。

4.3组织(organization)
ORG组织是多租户分配和自我管理的业务单元,是业务数据(资源数据、用户、角色、功能权限、消息事件、流程、计量计费、分析、指标、报表)隔离的范围。

顶层组织即为租户,租户下可建立多层次组织架构。

4.4用户user、角色role
用户作为资源(数据)管理、界面范围、权限划分的载体。

用户必须归属于相应的组织。

用户暂不考虑跨组织。

角色作为权限封装的载体;角色必须归属于相应的组织;上层组织的角色可以授权赋予下级的组织。

5 系统用户规范
5.1 云平台中心医院:大型医院整合内部多物理地域多组织的IT资源构建统一云环境,通过云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运维、统一成本或计费。

企业内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二级单位等多组织基于自助服务获取资源,基于分配授权范围下,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分配。

可接受其他健康中心托管业务。

5.2 一级分支分院:提供商构建多物理地域的IDC资源构建统一云环境,通过云管理平台搭建统一公共的云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分配、计量计费;多租户基于自助服务获取资源,基于分配授权范围下,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分配。

一级医院可继续分支二级下属医院。

5.3社区服务中心:多租户环境、多物理地域、租户多组织自主管理、自助服务
6.租户与组织模型
6.1 多租户模型
6.1.1 单元:组织、vdc体系:资源、操作过程数据、用户、角色、功能权限、消息事件、流程、计量计费、分析、指标、报表
6.1.2 职能:多租户多组织的自我与自助管理;支持租户内部的多组织动态管理,设计、启用、变更、停用-每个租户每个组织的生命周期管理,暂不考虑:组织视图,组织多版本-企业组织架构演变过程。

实现
随需而动,无限扩展。

6.1.3 组织结构元模型
模型化设计、框架式开发:支持体系、职能、关系的无代码扩展。

6.2 多租户多组织模型
6.2.1 全局组织:GLOBAL,为整个云管理平台的根组织。

全局系统管理员super属于GLOBAL 组织
租户经过注册申请确认后,在云平台构建租户结构,为树形结构。

系统分配租户及租户级管理员,租户级管理员可进一步构建租户内部的组织结构租户内部的组织结构可分层分级扩展,每级均可设定其管理员,负责资源分配和管理授权。

6.2.2 租户多组织的资源分配:根Vdc是归属于GLOBAL组织,全局系统管理员super和他授权的全局系统管理员可基于租户需求分配相应的一个或多个Vdc资源。

租户组织的管理员可基于自身管理需求,继续向下创建下属的Vdc,并分配给自己的组织。

下属各组织的管理员,如果授权了“分配授权”,可继续向下创建下属的Vdc,并分配给自己的下属组织。

7.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角色与业务职责
7.1中医健康管理角色
7.1.1 中医健康管理受众:向健康管理中医云平台中心提出云服务资源申请
中医健康云管理服务自助服务使用
7.1.2中医健康管理管理者:进行健康管理中医云平台资源服务使用
7.2中医健康管理职责
7.2.1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专业组操作者:
受理中医健康管理受众提出的云服务申请
受理中医健康管理受众提出的给予个人的中医健康管理应用需求
对中医健康管理受众的处理状态进行跟踪监控
7.2.2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运营者:
为中医健康管理受众提供云资源发布、服务订单、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
7.2.3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维护者:
为各类云资源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维护安全等级A级,安全结构为5级结构
对各类云资源进行管理维护
向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管理者提供云服务资源
向中医健康管理管理者提供资源供给中医健康管理受众
将云资源接入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导出、扩展、数据模型训练。

8.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推荐方案
8.1.中医健康信息采集项目
8.1.1 体检常规项目。

8.1.2 基础健康情况: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

8.1.3 生活方式信息。

8.1.4 中医基础评估项目:中医体质、中医经络、中医脏腑状态评估、中医症候等。

8.1.5 中医综合评估项目:中医健康状态、中医亚健康状态。

8.1.6 其他评估项目:心理状态相关评估、社会应对能力相关评估、生活质量相关评估。

8.2.中医健康信息评估分类
8.2.1依据检测定性分类
8.2.1.1 健康人群。

8.2.1.2 亚健康人群
8.2.1.2.1 基于功能状态分类:疲劳状态、睡眠障碍状态、疼痛状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健忘状态、胃肠道不适状态、虚弱状态、不定陈述综合征。

8.2.1.2.2 基于生化指标分类: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黏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人群(指标超出正常,未达到疾病标准)。

8.2.1.2.3 基于体质类型分类: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8.2.1.2.4 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分类: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功能亚健康。

8.2.1.2.5 基于程度分类:轻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

8.2.1.3 疾病人群:主要指慢病管理人群,已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转入慢病管理模块。

8.2.2 依据生活方式及基础健康情况分类:建议分为生活方式健康人群、生活方式高危(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人群。

8.2.3 依据中医体质偏颇程度分类:建议分为体质正常人群、体质预警人群、体质干预人群。

8.2.4 依据中医健康状态分类:建议分为未病人群、欲病人群、疾病人群。

8.2.5 依据经络分类:建议分为经络平衡人群、经络(上下、阴阳、左右、表里)四种失衡人群。

8.2.6 依据脏腑分类:建议分为五脏系统健康人群、五脏(心、肝、脾、肺、肾)系统偏颇人群。

8.3.中医健康管理监测中心及其功能模块
8.3.1中医体检中心:建设普适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管理中心及其附属中医健康管理功能模块。

8.3.2 治未病中心:建设普适人群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分类、监测、随访、调养中心及其附属中医健康管理功能模块。

8.3.3 传统疗法中心:建设欲病、已病人群健康干预中心及其附属中医健康管理功能模块。

8.4.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档案管理
8.4.1 历年体检报告及趋势分析图。

8.4.2 历次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报告。

8.4.2.1 整体健康状态测评与趋势分析图。

8.4.2.2 历次中医体质检测、评估、调养、监测记录。

8.4.2.3 历次经络状态检测、评估、调养、监测记录。

8.4.2.4 历次脏腑状态检测、评估、调养、监测记录。

8.4.3 生活方式评估与干预效果评价报告。

8.5.中医健康管理辅助平台
8.5.1 中医健康(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监测记录平台。

8.5.2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宣教平台。

8.5.3 中医健康教育视频宣教平台。

8.5.4 中医健康心得交流论坛。

8.5.5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分类、调养知识库。

附录文件1:医院云平台架构
附录文件2: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技术推荐方案1.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服务系统架构图
2.系统开发平台软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