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版
06年沈阳建筑大学中建史真题(答案)

06年沈阳建筑大学中建史真题(答案)中国建筑历史一名词解释(每5分,共20分)1、材契分制度在宋〈〈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建筑模型制,称“~”;它以斗拱中拱的截面——“材”做为模数的基本单位,“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是材高的1/15,材宽的1/10。
从材、分再派生出“契”和“足材”,契高6分,宽4分,1材加1契共高21分,称“足材”。
建筑的间广、进深层高和木构架中的一系列构件的尺度,根据不同的等第,大小都规定为若干材契分。
这套材分制对于统一建筑标准,建立设计规范,把握比例尺度,简化设计工作,方便工料预算,便于构件预制,加快施工速度,起重要作用。
这种材分制最晚在初唐时已经应用,在〈〈营造法式〉〉书中以文字形式制定成规范的制度。
2、李诫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中国古代著名的工官。
奉敕编修中国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营造法式〉〉。
于崇宁二年(公元103年),刊印并颁发。
3、布达拉宫相传开始建于公园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清顺治二年重建。
其组成部分为:在山脚下——“ 雪”政府机构、监狱、作坊、马厩等;以及白宫:佛侣学校,诵经堂、扎康(喇嘛居住);红宫:佛堂,历世DL灵塔殿。
艺术成就:①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②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取用居民雕镂形式,墙体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③“虚根”+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④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 红色、金色(表现圣洁)⑤雄伟、壮丽、粗广、神圣,极强的艺术震撼力⑥外观13层,实际仅9层4、承德避暑山庄⑴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郊热河泉源头,清皇帝避暑及从事各种政治的活动场所,分为宫殿区,湖州区,平原区,山岳四大部分。
占地约560万平方米建筑180余组⑵园内许多水面系山庄中热河泉水汇聚,利用较小水面模仿江南名胜,借景手法。
将园外东北两面的外八庙风景和山区景观纳入园内,呈为皇家园林,但不似颐和园富丽华贵文明⑶建筑特征有二:①朴素淡雅(与民间建筑相似)②尺度宜人⑷总体规划体现康熙帝因水就山布置尽其自然意在得其野趣二、画图题(每5分,共20分)1、晋祠圣母殿立面图2、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及立面图3、清式收山的做法4、明清北京天坛总平面三、论述题(共20分)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观念有那些?它们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的?外国建筑历史部分一名词解释(每5分,共30分)1 古典柱式: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3柱式,古罗马5柱式。
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

同济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同济99年)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儿()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
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男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同济00年)1、中国的五大古都是()、()、()、()、()。
其中城池保持最完整的是()。
2、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朝的()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朝的()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的佛殿是()朝的()大殿。
3、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代称为(),是()建筑用材的基准。
4、古代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色。
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彩画和()彩画。
5、梭柱大约出现于()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开始自()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是从()传入的。
6、“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年代,但当时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和()。
中建史名词解释汇总版

中建史名词解释汇总版1.抬梁式:柱承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两端承檩,如此层叠而上,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置于斗栱上。
优点: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缺点:梁柱等用材较大,耗材较多。
应用:广泛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建筑物。
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这种木构架用料小。
缺点:柱子排列密,适用于室内空间尺度不大的房屋。
应用: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的木构形式。
3.井干式:将圆柱或半圆木二端开凹榫,形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优点:外观厚重,有利于防寒。
缺点:耗材量大,建筑进深和面宽受木材长度限制。
应用:适用于木材产量丰富的地区。
4.斗栱(铺作、斗科、牌科):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
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斗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尺度的计量单位。
5.叉手:脊桁两端的斜杆,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
又用以固持脊槫,多见于唐宋元明建筑上。
6.工官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管理和领导,对古代建筑发展有很大影响。
代表人物:宇文恺、李诫。
7.样式雷:清代在样式房服役的雷氏家族,始祖雷发达,参与圆明园和颐和园的修建,并制作烫样。
8.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山区或水域的一种民间住宅形式。
以竹木梁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
具有防潮、通风、防虫的特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干阑式建筑遗址。
9.木骨泥墙式建筑:由穴居发展而来,多位于黄河流域。
中建史名词解释整理

1概要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6部分。
(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2城市里坊制:1承传于西周时期的闾里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
2春秋至汉是其确立期,总体布局较为自由: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中建史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样本)(总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合计20分)①祈年殿答:祈年殿是天坛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是明清时期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
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攒尖顶建筑,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
大殿中央4根柱代表一年四季,内檐柱12根象征12个月,外檐柱12根象征12个时辰,内外檐柱24根代表24个节气。
②方上答: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③歇山答:我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为九脊殿。
它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
在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又有无正脊的卷棚歇山顶。
④抬梁式答:抬梁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大多应用于官式建筑与北方民间建筑中。
其基本结构特征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⑤坐斗答: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学生可示意简图)⑥雀替答:雀替是中国古建筑中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但是为纯装饰性构件。
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
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
⑦《园冶》答:《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中建史

中建史1.名词解释马面:城墙每隔一定间距,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这种墩台称为墩台或马面。
辟雍:原为周天子所办的大学的学宫,东汉以后辟雍则带有祭祀性建筑的性质,其形制为圆形,水池中设方形建筑群。
阙:皇宫门前的望楼或墓道外的石牌坊。
瓮城: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倒坐:四合院第一进院落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附属性房间。
里坊制: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布局,把城市分割为若干个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区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确立于春秋至汉,三国至唐极盛,唐朝后期开始瓦解过白:指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的距离足够大,使坐于后进建筑中的人通过门堂可以看见前一进的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堂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
由戗:庑殿正面与侧面相交处的骨干构架,即回条垂脊骨干,处于两山各桁及前后各桁相交部分,是角梁的继续。
耍头:在斗拱前后中线翘或昂以上,有两层与翘和昂平行,大小也与之相同并与挑檐桁相交之材,其中下面那跟即叫耍头。
2.简答题1.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多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2.庭院围合的三种方式:A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B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C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由内而外的行政统治中心,因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为自由布局的城市。
4.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型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渠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耗时长。
名词解释(中建史部分)

名词解释(中建史部分)1.金厢斗底槽:宋代殿内部四种空间划分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2.明器:即冥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的随葬器物,同时还只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3.石窟:石窟原是印度佛教建筑形式。
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中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
中国的石窟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见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
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4.骑楼建筑: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它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故称骑楼建筑。
5.通进深:进深是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的总和叫做通进深。
6.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成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
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二跳。
7.左祖右社: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
8.嫩戗发戗:戗是指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
9.出际:木构名词,槫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部分叫“出际”(也叫屋废),其长度以屋椽数而定。
宋代规定:两椽屋出2尺到2尺5寸,四椽屋出3尺到3尺5寸,又在槫背上置生头木,使屋面在纵轴方向上也略呈曲面升起。
10.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
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此类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富商,地主,官绅纷纷涌入租借寻求庇护,外国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围合是建筑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求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木厚木做门扇,故得名。
11.喇嘛塔:又称覆钵式塔,是藏传佛教的塔,分布于西藏,内蒙一带。
其在结构特点上是一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只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
中国古建筑史名词解释真题

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称为四铺作。
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
中国固有形式左祖右社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抱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一颗印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分布于昆明为中心的西至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至昭通。
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金包银。
印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嫩戗发戗戗是指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
墨菲(henry killiam murphy)美国建筑师在设计中国式建筑方面影响最大。
在美国以设计殖民地式建筑著称。
主持设计清华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还有长沙湘雅医学院、福州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北平燕京大学等校园、校舍和广州岭南大学的部分建筑,还设计了南京灵谷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堂。
墨菲后来担任国民政府建筑顾问经涂九轨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四阿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土楼客家人的住宅,出于移民的缘故,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
形制:1、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须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
2、无论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收山与推山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侧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不一致。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首都计划近代中国由官方制定的较早、较系统的一次城市规划工作。
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
对南京的街道系统做了通盘的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有上下昂之分。
安济桥:隋朝春负责修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B版筑夯土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
它是以木板作模,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
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
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图说P175)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壁龛:墙壁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便于雨水流下而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避弄:住宅前后各进之间可以不通过正中厅房,而由侧面甬道行走,称避弄。
C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这样就把屋顶层的部空间并入里空间,使室大为高敞,清称露明.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垂带(阶级)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两侧有垂带石。
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礓嚓(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多用于城墙马道。
如意踏跺: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清代不砌象眼.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呈象眼。
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退半柱径.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
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
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墀(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tua n,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
(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至胡清以不多用.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穿斗式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材:材指用以制作斗拱中拱的木料,以及所有高度和宽度都与拱相同的木料,材分为八种规格,视所建房屋的类型和官式等级而定。
材按其高度均分为十五分,各为一分。
材的宽度为一分。
(课本p260)栔:拱与拱之间的空隙为六分,称为栔。
足材:一材加一栔称为足材。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檩:架在房梁上托住椽子的横木。
也称“桁条”、“檩条”、“檩子”槫:在中国古建筑屋顶中,槫位于草栿之上用以承椽鸱吻(尾):屋项正脊两端的装饰物。
穿堂:工字殿前后殿之间的连接部分,又称柱廊。
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
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刹:佛塔顶上所立柱、相轮、宝盖等的统称。
也泛指佛寺佛塔。
城:子城、城、阙城,皇城郭:罗城、外城、国城;宫城:大、紫禁城串楼:南方城墙上设长廊周匝,以避烈日淫雨。
、驰道:皇帝专用的御道。
船厅:花厅如做成由短边做出入口,形象似舫的称船厅。
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D单槽:以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晋祠圣母殿)。
双槽:以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
(唐大明宫含元殿,故宫太和殿)分心槽: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蓟县独乐寺山门)。
金厢斗底槽:古建筑平面外设两圈柱廊的做法(唐佛光寺大殿)。
大木作:木构架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
小木作:指建筑装修和木制家具。
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 架,一般以3,4,5 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 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
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⑥装饰作用。
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⑧模数作用。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单拱:只有一层横向拱的,称为单拱。
重拱:有两层横向拱的,称为重拱。
(宋)朵:每组以朵为单位(清)攒:每组斗栱攒为单位冬瓜梁:断面为圆形的梁和额枋两端圆浑,如冬瓜状者。
叠涩:砖石层层向外出挑之法。
都江堰:国蜀郡守冰父子修筑,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都料匠: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E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
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柱间的叫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大式(带斗拱)叫额枋。
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F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
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负阴抱阳: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主要方向宜南向,正面宜开敞。
后部宜遮挡(风水意义,组群意义及单体意义上的遮挡),以防气泻。
缝:凡中心线均称缝。
柱缝、槫缝等。
方上:坟冢的直接发展,夯土压实形成方锥体,汉广泛使用,一直沿用于宋陵。
飞梁:方形水池(鱼沼)上的十字形桥梁。
佛塔:亦称宝塔,浮屠,是佛教的象征。
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G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
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高台(台榭)建筑:以阶梯型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勾连搭: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面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在连接处做一水平天沟向两边排水的屋面做法,其目的是扩大建筑室的空间。
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代表人物:宇文恺、诫、蒯祥。
官式建筑:工官掌管下建造的,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府或工部统一掌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还可派工官和工匠去外地施工,所以建筑式样比较统一,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鼓楼:在城门上建楼,楼上挂鼓,负责向全城人宣告时间,称谯楼,明清以后称为“鼓楼”。
艮岳:北宋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是有浓郁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H黄肠题凑: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向。
“黄肠”即柏木之心,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其端皆向聚合。
夯土建筑:以夯土版筑方式建成的建筑。
槐衙:唐代御道,两侧植槐树,排列整齐。
隍壕防卫:城堑有水称池,无水称隍。
花石纲:调用漕运的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南奇花异石。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
主要建筑师为深,植,童寯。
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第二檐以及墙脊的转角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
IJ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在转角处木料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既是围护结构。
计心造:横向的拱与华拱在栌斗上相交叉,每一跳有一至二层横向拱的,称为计心。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面阔:间之宽,即建筑物长面之长度,称为面阔。
全建筑物若干间合起来的长度称为通面阔。
进深:间之深,即建筑物短面之长度称为进深,若干间合起来的长度称为通进深。
明间:普通的最中间开门的一间叫明间。
次间:明间两旁为次间。
梢间:次间之外为梢间。
尽间:梢间之外为尽间。
正殿或正房:在一所建筑中,主要的建筑物居中,称为正殿或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