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 后,是红军战士历 尽的千难万险,是 无数可歌可泣的感 人故事。《金色的 鱼钩》就是在过草 地时发生的一个故 事。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纵横300余千米,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 海拔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 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就是高原湿地—— 松潘草地,为泥质沼泽。远望似一片灰绿色
金色的鱼钩
——革命回忆录
背景资料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 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 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 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 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 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 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 第三次: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 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 说明老班长为了照顾战士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 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是高度 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 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乐观 向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海洋,不见山丘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
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
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
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
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 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5-9月为草地雨 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过草地的。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 么也送不到嘴边。
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忘奉献最 后一份光和热。
从对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描 写中可以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老班长?
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启发:
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等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品读佳句,体会作用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 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
语言描写
•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 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 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 饵(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 (qiū)蚓(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 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非常艰难。他是 靠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和坚持。
了巨大的痛苦,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品质。
神态描写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 成个钓鱼钩。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 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嘴边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些情景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唯独没 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外貌描写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 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 白了。 说明了: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 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然而 可敬可亲。 第二次: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更厉害呢。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 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 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2、按照上面的方法,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班长动作、 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抓住三次喝 鱼汤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分析)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 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 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 硬咽(yàn)下去。
• 从动作和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吃鱼时忍受
• 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担半点忧。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 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 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 •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
•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 不要再告诉别人。”
•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 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 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 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 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 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 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 钓鱼做汤,自己不喝。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老班长牺牲。
第四段(第34自然段): “我” 保存鱼钩。
一、再读课文,合作交流,感受老班长的形象:
1、本文主要刻画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作者是怎样 来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几处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不同 的句子,这些外貌描写都说明了什么?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 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 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 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 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 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 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 8-10斤,一般的带有5-6斤,有的只有3-4 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 太多的生命代价。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 括出来。要求: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935年秋,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 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 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快速阅览课文,划出文章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理清文章的思路。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接受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