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主要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一、置床标准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齐、碎、实九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中间及四周砖道要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齐:砖道摆放整齐、砖面平整,与秧盘之间高度在2厘米左右。

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

二、置床调酸、施肥、消毒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使用壮秧剂代替),具体方法是:1、调酸。

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

2、施肥。

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3、消毒。

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三、营养土配制技术标准1、以机插盘育苗盘土厚度2厘米,每盘土重3公斤为标准,每平方米6盘,需营养土18公斤。

2、按照每袋壮秧剂的育秧面积,确定每袋壮秧剂需要混拌过筛细土量。

如某壮秧剂“机插盘育苗:每袋15公斤用于50平方米苗床”,则此壮秧剂每袋15公斤需混拌过筛细土50平方米×18公斤/平方米=900公斤。

3、配备准确的称量过筛细土的器具,先将一袋壮秧剂与需要混拌过筛细土总量的四分之一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四分之三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

水稻生产实用技术问答

水稻生产实用技术问答

来源,黑龙江省壮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生产实用技术问答1、水稻壮秧标准是什么?(1)中苗标准:秧龄31-35天,叶龄3.1-3.5片,苗高13厘米,第一鞘叶长不超过3厘米,茎基部扁莆状,根系14条以上,地上部百株干重3克以上。

(2)大苗标准:秧龄35-40天,叶龄4.1-4.5片,株高17厘米,4叶长11厘米,根数18-20条,带1-2个蘖,其它同上。

2、水稻培育壮秧的主要技术环节是什么?“秧好半年粮”,千方百计培育壮秧,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水稻培育壮秧有三大主要技术环节,即:(1)调酸一步到位;(2)缩小昼夜温差;(3)土壤消毒杀菌效果好。

具体抓好如下技术:①培肥床土。

依据肥肥土,土肥苗的原理,必须把苗床土壤培肥。

苗床土一定要选择微酸性或中性农田肥沃细土。

然后每平方米再加入5公斤经充分发酵腐熟过筛的优质农家肥。

②搞好土壤调酸与消毒。

把苗床土壤PH值调解到4.5-5.5为宜。

使用的土壤消毒杀菌剂药量要足,这样就能把土壤中的各种立枯病菌、腐霉菌等逐一杀灭,从而为稻苗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③稀播。

稀播育壮秧。

钵体盘育苗每穴播芽种(芽率90%以上)5粒,机插盘每盘播芽种(芽率90%以上)2.5两,最高不许超过2.8两。

④搞好通风炼苗。

温度管理过程中,出苗前尽量保温,但不是温度越高越好。

出齐苗后,到一叶一心时,棚内温度28℃为宜。

1叶1心到2叶1心棚内温度以25℃为宜。

2叶1心到插秧前,棚内温度以20℃为宜。

3、为什么壮家宝牌水稻壮秧剂是育壮苗首选产品?壮家宝牌壮秧剂是由黑龙江省著名水稻专家、中国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研究推广者,用多年的心血研发成功的,是能真正育出壮秧的壮秧剂。

壮家宝牌水稻壮秧剂在黑龙江省、吉林、内蒙三省区各市、县、农场,经过2007年和2008年二年大面积推广使用,叫好率达99.9%,使用户一致认为壮家宝牌壮秧剂在同等条件下与其他壮秧剂相比,育出的秧苗茎粗、叶宽、色浓绿、根系发达、盘根好,新根发育快,插到田里扎根快、返青快,秧苗利用率高、节省补苗人工,分蘖快,抢积温多,增加有效分蘖、有效穗数。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水稻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应于水稻原种和良种生产。

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543。

1-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

2-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3-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

5-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6-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3543,7-1995农作物种子禾谷类GB/T4404。

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17316-1998农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三、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1.原种basicseed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2.良种certifiedseed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大田生产。

四、原种生产1.原种生产按GB/T17316.4.1-17316.4.5.4-1998执行。

2.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和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块。

五、良种生产1.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

2.种子播前进行晒种及药剂处理;稀播培育壮秧;大田采取单本或少本栽插,大田直播要稀播匀播;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杆壮粒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3.在各生育阶段进行观察,及时拔除病、劣、杂株,并携出田外。

4.繁殖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质良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和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块。

六、种子收获、检验1.株行、株系、原种和良种种子收获、按GB/T15316.5.1-17316.5,3---1998执行。

2.生产的原种和良种种子要精选后入仓库。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稻米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有机稻米质量要求,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包括稻谷和成品米)。

3.3 常规指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按照本标准实施管理的。

3.4 转换期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

3.5 平行生产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指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投入品指在有机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所有物质或材料。

3.8稻田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耕作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

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标准化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准备水稻需要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因此在种植前要进行土壤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试,保证土壤的pH值在5.5-6.5之间,这样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其次,要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施加,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水稻吸收。

最后,要进行土壤的深耕,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发育和通气。

二、良种选择良种是高产高质水稻的基础,因此在标准化生产中要选择适宜的良种。

良种应具备以下特点: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等。

同时,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和适应性。

三、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求,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其次,要做好水田灌溉工作。

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剩或不足,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此外,还要注意杂草的防治,及时除草,以减少对水稻的竞争。

四、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其次,要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使用剂量和施药时间,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病虫害的蔓延。

五、科学的收割和储存水稻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割,避免稻谷过度成熟或过早脱粒。

收割后,要进行晾晒,以减少水分含量,提高稻谷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储存条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稻谷受潮发霉。

六、数据管理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数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数据管理包括土壤检测数据、施肥记录、病虫害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培训和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需要农民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
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进程中,以知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纳机械化技术手腕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成、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最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关于推动粮食增产、农人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踊跃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增进农村经济全面进展。

2021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要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线路、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依照农业部《关于开展要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行动意见》(农机发[2021]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进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形: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千克/亩,节本增效170元/亩。

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意见

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意见

0 3m, .c 单株分蘖1 个 , 上部百株干重3 5 ~2 地 .克以上 。
2 秧 田选 择 、 两 段 育 苗 的 第 一 段 育 苗可 采 用 温 室 或有 防 寒 措 施 的 大 棚 内进 行 , 内 采 用 地 热 线 、 地 床 或 其 他 防 寒 取 棚 离 暖设 备均 可 。秧 田要 选 择 无 污 染 , 势 平坦 , 风 向 阳 , 地 背 排水 良好 , 质 肥 沃 的 中 性 园 田 或旱 田地 做 秧 田 。秧 田 土 长期 固定 , 年 培 肥 。 连 3 苗 床 规 格 、 采 用 大 、 棚 育 苗 。中 棚 宽 5 米 , 1 5 ; 棚 中 ~6 高 .m 大 宽 6 m, 2 2 ~7 高 .m。 纯 水 田 区 可 采 用 高 于 田 间5 c 0m高 台育 苗 。床 长 根 据 所 需 秧 田面 积 而 定 , 按 每 公 顷 本 田 可

种植 业 ・
意 见
多年 以来我 市水稻生产 一直 以“ 产 、 稳 提质 、 节本 、 增效 ” 目标 , 为 从而适应 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 为进一 步 提 高 水 稻 生 产 水 平 , 保 农 民增 收 , 提 出 2 1 年 宁 确 现 00 安市 A级 绿 色 食 品 水 稻生 产 技 术 意 见 。 宁 安 市A级 绿 色 食 品 水 稻 生 产 严 格 按 照宁 安市 “ 四 十 八字 模 式 ” 操 作 要 求 进 行 , “ 质 品种 、 产抗 病 、 的 即 优 高 大棚 旱育 、 精量播种 、 整平耙细 、 超稀摆插 、 科学灌溉 、 合 理施肥 、 降低残 留、 适时收获, 晾晒降水 。 ” ~ 安全 用药 、 一一 一 品种 选 择
草 剂 进 行 封 闭灭 草 。 呵选 用 2 %丁 扑 乳 油6 mlf 0 ~8  ̄过 l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收获、脱粒、建立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水稻的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O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17891优质稻谷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19绿色食品稻米3产地环境条件土质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

产区紧靠南四湖生态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鱼台水稻采用微山湖水灌溉,湖水常年清澈,无污染,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鱼台大米优质理化特征的形成。

符合NY/T391要求。

4种子及处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YRA0064.1品种选择选用具备鱼台大米质量特色的优质品种,如津稻263、金粳818、圣稻18和润农11等。

4.2种子及种子处理4.2.1种子的特性4.1.1.1选用的品种都是优质、安全、抗性强、结实率高的品种。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4.2.1.2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标准。

4.3.1.3稳定性:产量稳定率在85%以上(含)。

4.2.1.4品质:达到GB/T17891所涉优质稻谷品种品质指标2级(含)以上的水稻品种。

4.2.1.5抗病性:选择抗稻瘟病(包含苗瘟、叶瘟、穗瘟)的品种。

4.2.2种子的处理播种前晒种2-3天。

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种60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

浸种时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日晒(浸种适温18-20℃),每天搅拌翻动1-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行业标准的编 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 数)组成。
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
农业行业标准代号为NY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地方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由汉字“地方标准”汉字拼音大写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 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再加上斜线T组成推荐性 地方标准;不加斜线T为强制性地方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生产主要技术标准
1、产地类标准 包括产地环境要求、耕地质量、农田建设标准等。
编号 GB5084-2005 GB20922-2007 GB/T25413-2010 GB/T30600-2014 标题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实施日期 2006-11-1 2007-10-1 2011-3-1 2014-6-25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水稻生产主要技术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目录
水稻生产主 要技术标准
一、什么是技术标准
二、水稻生产主要技术标准 四、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一、什么是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 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 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 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编号 GB/T 15792-2009 NY/T 2156-2012 NY/T 2385-2013 NY/T 2386-2013 NY/T 59-1987 QX/T 101-2009 QX/T 182-2013 NY/T1752-2009 NY/T 1532-2007 NY/T 1607-2008 NY/T 1733-2009 NY/T 2192-2012 NY/T 2410-2013 NY/T 5117-2002 DB51/T 913-2009 DB32/T 2321-2013 标题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 稻米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抛秧技术规程 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塑盘旱育精确抛秧700kg/667m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部门 实施日期 2009-10-1 2012-9-1 2014-1-1 2014-1-1 2002-12-20 2009-11-1 2013-5-1 2009-5-20 2008-3-1 2008-7-1 2009-5-20 2013-3-1 2014-1-1 2002-9-1 2009-3-10 2013-7-30
水稻主要产地类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产品类标准 包括品质规格、包装标识、贮运管理、检验检测和评价方法等
编号
NY/T 1761-2009 NY/T 593-2013 NY/T 1727-2009 NY/T 1752-2009 NY/T 1753-2009 食用稻品种品质 稻米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稻米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水稻米粉糊化特性测定 快速粘度分析仪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 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 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
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420000 430000 440000 450000 460000 510000 520000 530000 540000 550000 610000 620000 630000 640000 650000 710000
强制性地方标准编号
推荐性地方标准编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见表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210000 220000 230000 310000 320000 330000 340000 350000 360000 370000 410000
标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通则
发布部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农业部
实施日期
2009-5-20 2013-8-1 2009-5-20 2009-5-20 2009-5-20
水稻主要产品类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3、生产管理技术类标准 包括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业防灾减灾、水肥管理、生产管理 和质量控制,以及高产创建技术模式、标准园建设和管理、农机 农艺结合操作规程、良好农业规范等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 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 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 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 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 准即行废止。
NY5116-2002
NY/T847-2004 NY/T1752-2009 NY/T2148-2012 NY/T1120-2006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稻米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农业部
2002-9-1
2005-2-1 2009-5-20 2012-6-1 2006-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