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5章 习题提示和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5章5.6.1练习一行程问题2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5章5.6.1练习一行程问题2
(1)甲、乙两列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课后训练
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 m/s,则甲车的速度是(x+4)m/s. 依题意,得9x+9(x+4)=180+144, 解得x=16. 则x+4=16+4=20. 答:甲、乙两列车的速度分别是20 m/s,16 m/s.
课后训练
(2)若同向而行,从甲车的车头刚追上乙车的车尾到甲车 完全超过乙车,需要多少秒? 解:设需要y s. 依题意,得20y-16y=180+144, 解得y=81. 答:需要81 s.
课堂导练
根据上面的信息,他做出如下计划: (1)在山顶游览1 h; (2)中午12:00回到家吃午餐. 若依据以上信息和计划登山游玩,请问:孔明同学应 该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课堂导练 解:设上山的速度为v km/h,则下山的速度为(v+1)km/h. 由题意得2v+1=(v+1)+2, 解得v=2,即上山的速度是2 km/h. 则下山的速度是3 km/h,上山的路程为5 km. 故计划上山的时间为5÷2=2.5(h). 计划下山的时间为1 h,则共用时间为2.5+1+1=4.5(h). 所以出发时间为7:30. 答:孔明同学应该在7:30从家出发.
B.4
C.3
D.2
课后训练
【点拨】设两人相遇的次数为x. 依题意有150+0×42x=100,解得 x=4.5. 因为x为整数,所乙两艘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 地时接到通知,须立即逆流而上到达C地执行任务, 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都是7.5 km/h,水流速度为2.5 km/h,A,C两地间的 距离为10 km.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 4 h,问:乙船到达C地时,甲船距离B地有多远?
课后训练
【点拨】航行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为:(1)顺水速度=静 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流速度×2.此题中C地可能在 A,B两地之间,也可能不在A,B两地之间,所以应分两 种情况考虑.

第五章 跨国公司 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跨国公司 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跨国公司一、填空题1.跨国经营指数(TNI)是、和这三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指数值越高说明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程度。

2.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和三个阶段的演变。

3.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和三个阶段的演变。

4.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主要有、、和等几种形式。

5.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向着、和方向发展。

二、选择题1.最保守的观点认为,在()个国家或地区以上拥有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分支机构才算是跨国公司。

A 2个B 3个C 5个D 6个2.子公司完全复制母公司价值链的战略是()。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简单一体化战略 D复合一体化战略3.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区域战略 D全球战略4.在任何地方营运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地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的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是()。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简单一体化战略 D复合一体化战略5.职能一体化战略最高级的形式是()。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简单一体化战略 D复合一体化战略三、是非题1.凡是在2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就是跨国公司。

()2.规模越大的跨国公司其国际化经营程度就越高。

()3.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数量急遽增长,跨国公司的集中化程度也随着降低。

()4.跨国购并是推动跨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

()5.根据价值链原理,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是根据价值链上各环节要素配置的要求,匹配全球区位优势,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四、名词解释1.跨国公司2.价值链3.职能一体化战略4.跨国经营指数5.网络分布指数6.世界经济一体化五、简答题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2.简述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3.简述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第5章_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第5章_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图 5-37
解:主从 RS 触发器的工作过程是:在 CP=l 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并 不改变状态,只有当 CP 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甚才翻转,称为下降沿触发。根据主从 RS 触发器状态转换图可画出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海无涯
5-8 在图 5-38(a)所示的主从 JK 触发器中,CP、J、K 的波形如图 5-38(b)所示,试画 出相应的 Qm、 Q m 、Q 和 Q 的波形图。
8
学海无涯
解:见下图:
图 5-44
5-15 图 5-45(a)中 FF1、FF2 是 CMOS 边沿触发器,FF3、FF4 是 TTL 边沿触发器。 CP 及其 A、B、C 输入端的波形用如图 5-45(b)所示。设各触发器的初态均为 0。试画出各触发 器输出端 Q 的波形图。
9
学海无涯
解:见下图:
解:见下图:
n+1
Q1n+1 Q2
= =
A Q1n
F1
5-20
=在Q图1n Q5-2n50(a)所示电路
C设P触和发F器J2的的=初波Q始形1n状图Q2态如n 为图
5-50(b)所 0,试画出
R 的波形图。
图 5-49
解:见下图:
图 5-50
中, 示, Q和
解:见下图:
F1:
Q n +1 1
=
D
F2: J = Q1n ,K=1
Q n +1 2
=
Q1n
Q
n 2
图 5-48 11
学海无涯
5-19 如图 5-49(a)所示电路。其输入端 CP 和 A 的波形图如图 5-49(b)所示,设触发 器的初始状态 Q1n = Q2n = 0 ,试画出电路输出端 F1,F2 的波形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5章5.2.1平行线及其基本事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5章5.2.1平行线及其基本事实

精彩一题 17.问题:两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 a,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三部分; 如图 b,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四部分.
【思路点拨】 根据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情况(0 个、1 个、2 个、 3 个)进行分类讨论.
精彩一题 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上面问题的解题过程应用了__分__类____的数学思想(填“转 化”“分类”或“整体处理”); (2)三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所示.
【答案】A
课堂导练
4.如果线段 AB 与线段 CD 没有交点,则( C ) A.线段 AB 与线段 CD 一定平行 B.线段 AB 与线段 CD 一定不平行 C.线段 AB 与线段 CD 可能平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课堂导练 5.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产生的折痕间的位置关系
是( C )
A.平行
B.垂直
C.平行和垂直 D.无法确定
课堂导练 6.如图,经过点 P 画一条直线使它与直线 l 平行.
画法:(1)一落:把三角尺的一边落在__直__线__l____上; (2)二____靠____: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放一直尺 AB;
课堂导练
(3)三____移____:把三角尺沿直尺的边移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 好经过点 P 的位置;
经 (1)过直直线线l 外(2一)靠点,(3有)移且只(有4)画
D.不存在或者只有一条
提一示条: 直点线击与这条进直入线习平题行
【点拨】 当点 第一五条章 直线相与交这线条与直平线行平线行
(第1)1直课线时l 平(2行)靠线及(3其)移基本(事4)画实
P
在直线
AB
上时,这样的直线不存在;当点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章出思维导图1教材旁栏问题和练习及答案2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探讨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 Spallanzani, 1729—1799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讨论:1.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内?【答案】便于取出实验材料(肉块),排除物理性消化对肉块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答案】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答案】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探究与实践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答案】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答案】不能。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答案】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思考•讨论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答案】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二次根式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课湘教

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二次根式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课湘教

(3)a
3bc a ·2
2bac(a>0,b>0,c≥0).
解:原式=2a 3abc·2bac=2a 6c2=2 6ac.
*11.将 a -1a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为( A. -a B.- -a C.- a
) D. a
错解:A 诊断:本题学生容易把 a 直接从外面平方后 移到根号内化简,即 a -1a= a2·-1a= -a.忽视了 a 的取值为负数,应先留负号在根号外,然后再平方后 移到根号内化简.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2 3,b=3
6,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 )
A.8 2
B.7 2
C.9 2
D. 2
10.计算:
(1)2 3×5 15;
解:原式=2×5× 3×15=10 3×3×5=30 5.
(2)
2a 3·
18ab(a≥0,b≥0);
原式= 23a·18ab= 12a2b=2a 3b.
2 (3)b
ab3·-32
a3b·3
ab(a>0,b>0).
解:原式=2b·-32·3· ab3·a3b·ab=-9b a5b3=-9a2 ab.
13.把下列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1)a 1a; 【点拨】要想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需利用 a= a2(a≥0)将根号外的因式转化为二次根式的形式. 解:因为 a>0,所以 a= a2. 所以 a 1a= a2· 1a= a2·1a= a.
(3)-2a 21a; 【点拨】要想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需利用 a=
a2(a≥0)将根号外的因式转化为二次根式的形式. 解:因为21a>0,所以 2a>0.所以-2a=- (2a)2.所以- 2a 21a=- (2a)2·21a =- 2a.

第5章_要点与习题解答

第5章_要点与习题解答

第5章数组 ................................................................................................................. - 1 -一、一维数组............................................................................................................. - 1 -二、二维数组............................................................................................................. - 2 -三、字符数组............................................................................................................. - 4 -习题 5......................................................................................................................... - 9 - 习题5答案............................................................................................................... - 12 - 补充题....................................................................................................................... - 15 - 补充题答案............................................................................................................... - 23 -第5章数组一、一维数组1.定义定义方式为:类型标识符数组名[元素个数];例如:char str[20];此语句定义了一个名为str的一维数组,有20个数组元素,分别为str[0]、str[l]、str[2]、str[3]、…、str[19],其中0~19称为数组的下标,根据上述定义,数组str的每个元素都是字符型变量。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章出思维导图1教材旁栏问题和练习及答案2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探讨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 Spallanzani, 1729—1799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讨论:1.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内?【答案】便于取出实验材料(肉块),排除物理性消化对肉块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答案】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答案】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探究与实践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答案】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答案】不能。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答案】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思考•讨论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答案】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5-3
图 5-4
提示和答案: 循环吸热过程为定压过程,吸热量 Q1 Cp,m (T1 T3) ,放热过程为等
温过程,放热量 Q2
Q23
RT3
ln
p3 p2
,计算平均吸热温度,观察与放热温度的差距。①
p1 27.951MPa ;②见图 5-4;③t 0.598 ;④虽然循环 T2 与卡诺循环相同,但平均吸
Q2 0.3 kJ ;(3) Q2 0.5 kJ ,Wnet 1.5 kJ 。
提示和答案: 方法一,在 T1 、 T2 间工作的可逆循环热效率最高,等于卡诺循环热效
率,比较t
1
Q2 Q1
与c
1 T2 T1
的关系,①t
c
,不可能实现;②t
c 是可逆循环;
③t c 是不可逆循环。方法二,利用克劳修斯积分,注意热量的符号依工质吸热为正、
提示和答案: 用电炉取暖,则热能全部由电能供给。每小时从室外吸热
qQ 2 2.287 104 kJ/h ,循环供暖系数 11.72 ,电机功率 P 0.623kW ,直接用电炉取
暖每小时耗电 6.94 度。 5-2 一种固体蓄热器利用太阳能加热岩石块蓄热,岩石块的温度可达 400 K 。现有
二定律,以(1)为例,包括温度为 T1、TH、T0 的诸热源和冷源,以及热机 E,热泵 P 在内
的一个大热力系统并不消耗外功,但是 Q2 QR Wnet 60kJ , Q1 QH Wnet 100kJ ,
即经过每一循环,冷源 T0 净传出热量 40kJ 给TH 的热源,但同时有 100kJ 热量自更高温的
放热为负确定。 5-8 有人设计了一台热机,工质分别从温度为 T1 800 K 、T2 500 K 的两个高温热
Q S
mc(T2 T1) mc ln T2
342.1K
, 在 Tm
和 T0
之间运行的热机最高热效率
T1
t,max 1 T0 / Tm 0.152 ,可以求得最大功Wmax 81946.0kJ 。
5-3 设有一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如图 5-1 所示。工质加
热前的状态为 p1 0.1 MPa ,T1 300 K ,定压加热到 T2 1 000 K ,再在定温下吸热 400 kJ/kg。试分别计算不采用回热和采用极限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设工质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利用逆向卡诺机作为热泵向房间供热,设室外温度为 5 C ,室内温度为保持
20 C 。要求每小时向室内供热 2.5104 kJ ,试问:(1)热泵每小时从室外吸多少热量?
(2)此循环的供暖系数多大?(3)热泵由电机驱动,设电机效率为 95 %,求电机功率多 大?(4)如果直接用电炉取暖,问每小时耗电几度( kW h )?
比热容为定值, cp 1.004 kJ/(kg K) 。
图 5-1 34
图 5-2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提示和答案: (1)不回热时 q1 q12 q23 、 q2 q34 q41 ,t 0.254 ;(2) 采用极限回热时,1-2 过程所需热量由 3-4 过程供给,q1 q23 、q2 q41 ,t c 0.70 。
逆机代替,求此时的 QH ;(3)计算结果 QH Q1 ,表示冷源中有
部分热量传入温度为TH 的热源,此复合系统并未消耗机械功,将 热量由 T0 传给了 TH ,是否违背了第二定律?为什么?
图 5-5
提示和答案: ①热泵向热源 TH 输送热量 QH 'Wnet 140kJ ;②若是可逆机,
QH,rev W p,rev net,rev 364.94kJ ;③ 上述两种情况 QH 均大于 Q,但这并不违背热力学第
热源 T1 传给较低温 TH 的热源,所以 40kJ 热量自低温传给高温热源的代价是 100kJ 热量自 高温传给了低温热源,所以不违力学第二定律。
5-7 某热机工作于 T1 2 000 K 、T2 300 K 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试问下列几种情
况 能否 实现 ?是 否是可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 ?( 1) Q1 1 kJ , Wnet 0.9 kJ ;( 2) Q1 2 kJ ,
热温度 T1
Q1 S31
Cp,m (T1 T3 )
Cp,m
ln
T1 T3
745.6K ,比卡诺循环的吸热温度T1 (1500K)低得多,
即 T 1 T1 ,t 1T2 / T1 ,故该循环热效不高。
5-6 如图 5-5 所示,在恒温热源 T1 和 T0 之间工作的热机作出的循环净功Wnet 正好带动
5-4 试证明:同一种工质在参数坐标图上(例如 p v 图上)的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提示: 假设 AB 和 CD 两条可逆绝热线可能相交(图 5-2),设另一条等温线分别与 二条绝热线相交构成热力循环,此循环自单一热源吸热,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任何 其他变化,违反热学第二定律。 5-5 设有 1kmol 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图 5-3 所示循环1 2 3 1 。且已知:T1 1 500 K 、 T2 300 K 、 p2 0.1 MPa 。设比热容为定值,取绝热指数 1.4 。(1)求初态压力; (2)在 T s 图上画出该循环;(3)求循环热效率; (4)该循环的放热很理想, T1 也 较高,但热效率不很高,问原因何在?
工 作 于 TH 和 T0 之 间 的 热 泵 , 热 泵 的 供 热 量 QH 用 于 谷 物 烘 干 。 已 知 T1 1 000 K 、
35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H 360 K 、 T0 290 K 、 Q1 100 kJ ,( 1 ) 若 热 机 效 率
t 40% ,热泵供暖系数 3.5 ,求 QH ;(2)设 E 和 P 都以可
体积为 2 m3 的岩石床,其中的岩石密度为 2 750 kg/m3 ,比热容 c 0.89 kJ/(kg K) ,
求岩石块降温到环境温度 290 K 时其释放的热量转换成功的最大值。
提示和答案: 岩石块从 290K 被加热到 400K 蓄积的热量的可用能与岩石块平均温
度 Tm
有 关, 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