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高考备考生物复习策略总结

高考备考生物复习策略总结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讲“光合作用”时,我们可联系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兴趣。
并联系农作物是如何种植,如何来提高产量以解决粮食危机,使学生通过讨论可意识到可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但世界上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那么只有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解决世界性的粮食问题。
那怎样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呢?这样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迫切地想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高三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
在专题复习的同时,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在复习时教师对课本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精讲,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选择一些代表性比较强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增加复习的效率。
虽然“题海战术”不可取,但不做适量的题达不到高考的要求,达不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要求,因而要配一套高质量的、系统的练习册。
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辨析、运用的能力。
相反,一道不科学、不严密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
而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效果。
在高考前,教师应该精选信息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
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梳理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方法1、回归生物教材,重视基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生物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首要复习的就是生物课本,熟记高三生物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
2、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高都有一定的准备,并紧扣高三生物教材知识,在生物第一轮复习会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生物专业术语的训练,对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4、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选高考母题,多做中低档题,进行变式训练,让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生物题。
注:1.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2.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高三学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
3.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高考生物复习攻略不要因“眼熟”轻敌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生物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很多知识点已学过,翻阅课本,每个单元都很“眼熟”,复习的时候难免轻敌。
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
有理科同学感觉生物要记的东西太多了,那就需要把握记忆的规律。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生物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我将总结一些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下面是具体内容:一、了解考纲和重点高考考纲是考试的基本依据,考生首先需要详细了解考纲,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考纲中强调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的放矢地安排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知识框架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结构的整理非常重要。
考生可以通过制作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脑图。
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帮助考生更好地整合各个模块的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三、深入理解概念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是重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学术论文,深入了解概念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做到心中有数。
四、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实验方法并掌握其步骤和原理,同时还要了解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另外,考生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的统计分析、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解读等。
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高考生物的复习离不开做题,通过做题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建议考生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分析解答过程和答案解析,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要注意对错题的总结,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六、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高考的复习时间有限,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复习计划,将各个知识模块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复习。
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休息和放松,保持身心健康。
七、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生物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生物》课件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命题角度2 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及失调分析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 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 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 丢失 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 发热
[答案] C [解析] 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 巴管阻塞,淋巴不能顺利经淋巴循环返 回血浆,从而使组织液积累,引起水肿;血 浆中钙盐过多,钙盐稳态失调,会引起肌 无力;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 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禽流 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 体温失调。
组织液
考点互动探究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成分 ①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 。 ②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警示]①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B [解析] 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 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B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 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失 衡,D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D [解析] 选项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胞内温度、pH的大小 不属于内环境的条件;选项B,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选项C, 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而非绝对稳定;选项D,二氧化碳作为内环境的 气体成分之一,其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
202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计划

202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的计划一、总体目标高考生物考试内容较多,因此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系统地复习所有的基础知识点,并建立扎实的基础,为第二轮复习和高考做好准备。
二、复习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时间为一年,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1月-4月):复习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分子与生物技术等内容。
2. 第二阶段(5月-8月):复习生物的进化与复制、发育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内容。
3. 第三阶段(9月-12月):复习动物生物学、生态学和人体生物学等内容。
三、复习内容1. 细胞生物学a.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的结构和功能。
b. 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c.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d. 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学a.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的规律等。
b. 物质的遗传改变:突变和易位的类型和效应。
c. 遗传的分析方法:遗传图谱的绘制和遗传连锁的分析方法。
d. 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变异:DNA的复制过程和基因突变的类型。
3. 生物分子与生物技术a.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机制。
b.酶和酶的作用:酶的特性和作用于代谢调节。
c.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克隆的原理和方法。
d.生物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等的原理和应用。
4. 生物的进化与复制a.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b.种的形成和人类进化:物种形成的机制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c.群体遗传学和进化: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平衡的规律。
d.人类性别的遗传与人类的疾病:性染色体和性别的遗传、常见疾病的遗传原理。
5. 发育生物学a.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的过程和机制。
b.激素调节和发育过程:生长激素、激素突变等的作用和机制。
c.人类的生殖与发育: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生殖和胎儿发育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方法有哪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方法有哪些随着时间的消逝,转瞬间又到了高考复习的阶段了,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方法,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1、落实考点。
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把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
这就需要在把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擅进步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留意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格外重要,并要机敏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殊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
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简洁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一轮复习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消灭的差错,准时反思,准时订正。
高三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整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殊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
尤其是对于错题。
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
也不是全部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我们要反思这道题从哪儿入手解决的?我做的时候哪个环节分析错了?哪个知识点我经常错,是我薄弱的地方,找相关类似题型加以补充。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做题策略1、选择题最好按挨次做。
高三生物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高中生物】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想象中遥不可及。
虽然它们主要基于能力调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但它们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面孔。
因此,在评论中,有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握知识的脉络。
以下是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的总结,仅供参考!一、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多年来的高考在大纲中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试。
因此,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标、考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通读教材,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理解熟记。
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理解性记忆,以保证准确无误,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答题。
在基础训练时,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重创新方法,对典型例题要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度,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对于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标准写法,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验证实验等不同实验的实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特点需要注意。
在生物学中,尤其是选修教材中的粗体字,往往是高考基础知识考试中最常用的词汇。
我们应该理解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它。
基础培训不足以回答更多问题。
要做典型,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够从经验中吸取知识,最终达到精通的境界。
二、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
通过对课程标准、高考命题理念与趋势、考试指导的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下高考的方向。
在复习备考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书为依据,重点突破核心知识。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变化,把握重点和主要知识,妥善处理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序、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点,明确重点。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
3
4 10 30
M组
81 62 20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0
N组
79 78 77 74 67 65
A.出现M组实验数据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 动无法正常进行 B.对比M组和N组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 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C.M组中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 谢所需的物质、酶等 D.分析N组实验数据,每天有少量死亡一定是细胞凋亡 所致
无15N的RN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 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 验,若DNA进行复制,可在细胞核中发现被15N标记的 DNA,但DNA不能进入细胞质,所以在细胞质中没有被 15N标记的DNA;若DNA不复制,则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都无15N标记的DNA。
【秒判正误】
1.染色体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
分析: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2.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分析: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性,部分蛋白质和RNA可 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DNA不能通过核孔。
3.核仁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能控制rRNA和核糖体
状。
(×)
分析:伞藻假根中除了细胞核还有少量的细胞质,该
实验不能排除细胞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变形虫切成有核和无核的两半,有核部分生命活动
正常,无核部分生命活动逐渐消退,说明细胞核是代
谢活动的中心。
(×)
分析:有核部分生命活动正常,无核部分生命活动消
退,说明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及有 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 成的,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 场所,B项正确;大分子物质如mRNA能通过核孔,C项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新形成分别发 生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
有很多章节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结构,将这些概念或结构分类整理尤为重要,否则会显得比较混乱。
如复习到细胞器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细胞器进行分类:有无膜结构(单层膜和双层膜)、有无核酸或遗传物质、是否与能量转换有关、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中作用不同的细胞器、能否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是否含有色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再如遗传规律部分,可以按照性状类和交配类将众多的概念进行分类,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再如染色体、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等,通过分类比较可以切实掌握其内涵。
2.图解归纳法。
如果说分类整理法适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图解归纳法就适合于掌握原理和规律类知识。
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和高等动物的生命调节过程等知识就适合于用该种方法进行复习。
其实高考题中就有很多图解类题目,如果不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很难自如地解答这类题目。
那么如何读图呢?
首先,要知道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图解中,有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等结构,以及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然后,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同学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过程类的知识,即便教材中没有图解,也可以尝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同时要对图表累知识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真题360°全解密》收录了全部图表题。
3.联想迁移法。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看起来是孤立的,但很多知识存在着共性。
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联想迁移法进行掌握。
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这两种生物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相同的优点:有明显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子代数量多、易于培养等,可以通过联想迁移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其实,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也可以运用,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内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某孕妇经过检查发现胎儿的细胞内某种染色体多出1条或几条,医生应该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联想迁移法进行解答。
4.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例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
5.串联复习法。
复习时,应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只是有全面的理解。
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
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物过程。
记忆方法也应多样,可采用“五官并用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网络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
如采用“谐音记忆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又如下面的内容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爱(Ca)美(Mg),可联想为氮磷硫是一个人,假爱美;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绿(Cl)木(Mo)桶(Cu),可联想为一个小孩手拿一根铁棒猛碰一个新的绿色的木桶;色素层析(从上到下):胡耶(叶),ab也;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记为:甲借(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
其中“网络记忆法”是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是对每节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步构建以节为单位的知识网络,其实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过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顾、理解和再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时要注意三点:
(1)知识记忆的网络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检测的余地,全写出来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导致在今后的回顾中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
(3)对于空白地方的内容(即知识要点),可注明在X教材Y页,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的记忆网络,更多精彩内容,请看试题调研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