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合集下载

提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

论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一)聚合物驱油方法概述:利用研制的聚合物驱模拟器对纵向非均质、油水粘度比、润湿性、流变性、重力、转注时间、扩散、不能进入的孔隙体积、聚合物的增粘、吸附、降低渗透率能力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一些新认识。

对某些条件非常不利的反韵律油层,聚合物驱可能不提高甚至降低采收率;油湿比水湿对聚合物驱有利是有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非均质系数愈大对聚合物驱是否愈有利而取决于非均质类型;影响聚合物驱最重要的因素是油藏非均质程度与类型、油水粘度比、润湿性、聚合物性能;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盐浓度不高,中等原油粘度和平均渗透率较大的适度非均质正韵律油湿油藏是聚合物驱的理想油藏;注采速度对反韵律油层的影响比正韵律油层要大。

(二)聚合物驱油原理聚合物驱油是把将少量的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加到水中溶解,以增加注入溶液的粘度,降低水相的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的流度,改善流度比的一种方法。

1、流度比 由达西公式Q=uLP KF ∆变形得到PF QLu K ∆=,式中u K 为流度比。

聚合物驱油最重要的机理就是降低水油的流度比,聚合物u K 增加了谁的粘度,聚合物吸附或滞留在油层孔隙中降低了水相渗透率,结果使水的流度u K 大幅降低。

而聚合物是不溶于油的,对油的粘度基本没有影响,由于油滴等在聚合物前缘聚集,油相渗透率增加,油的流度u K 加大,结果水油流度比大幅降低。

2、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描述油层纵向非均质的参数。

它是影响聚合物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决定一个油层是否适合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指标。

渗透行变化系数计算公式V=KK K σ-。

3、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阻力系数的参与阻力系数是描述聚合物流度控制和降低渗透率能力的重要指标。

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降低水油流度比的能力,它是水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流度的比值。

⎪⎪⎭⎫ ⎝⎛⎪⎪⎭⎫ ⎝⎛==p P w w pw m u K u K R λλ阻力系数wbp m p p R =残余阻力系数wawb K p p R =(三)聚合物驱油应用情况级敏感性分析.1、聚合物驱油的应用聚合物驱是比较复杂的系统之一程,只有在影响聚合物效果的各种油藏条件处于合理的范困内,才能取得理想的聚合物驱效果。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砾岩油藏是一种复杂的油藏类型,因其多孔性、非均质性和高黏度特性,开发过程中往往面临采收率低、开采难度大等问题。

近年来,聚合物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砾岩油藏的开发,以提高采收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此技术提高采收率。

二、砾岩油藏特性及挑战砾岩油藏因其独特的岩石结构和地质条件,使得其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砾岩多孔性使得油藏非均质性强,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窜流和剩余油富集。

同时,高黏度原油使得采收率降低,增加了开采难度。

三、聚合物驱技术及其应用聚合物驱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善油藏流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在砾岩油藏中,聚合物能够有效降低注水通道的渗透性,增加低渗透区域的流动能力,从而达到均匀驱动油藏的目的。

此外,聚合物还能在井底形成一种有效的堵漏作用,减少水窜和漏失现象。

四、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一)改善流场分布聚合物驱通过降低高渗透区域的渗透率,增加低渗透区域的流动能力,从而改善了油藏的流场分布。

这使得注水更为均匀地流向各个区域,降低了窜流的可能性。

(二)形成暂堵效应注入的聚合物在井底能够形成暂时的堵漏效应。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部分孔隙空间被堵塞,从而使部分水流进入未充分采出的低渗透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聚合物的暂堵作用会逐渐消退,而其他区域的注水则继续进行。

这种暂堵效应有助于将剩余的原油驱出。

(三)降低原油黏度聚合物中的某些成分能够降低原油的黏度,使得原油更容易流动和采出。

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并降低开采难度。

(四)增加驱动力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可以增加注水压力和驱动力,从而将更多的原油从砾岩中挤出。

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并降低剩余油的富集程度。

五、结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技术通过改善流场分布、形成暂堵效应、降低原油黏度和增加驱动力等机理,有效提高了采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砾岩油藏作为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效率和采收率一直是石油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因其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砾岩油藏中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优化石油开采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二、砾岩油藏特点砾岩油藏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差异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油藏开采过程中,油、气、水在地下流动的规律难以把握,导致采收率难以提高。

此外,砾岩油藏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黏土、钙质等成分,容易堵塞油井和管道,影响开采效率。

三、聚合物驱技术及其在砾岩油藏中的应用聚合物驱技术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具有良好流动性和黏度的聚合物溶液,改善油、气、水的流动条件,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在砾岩油藏中,聚合物溶液能够有效地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同时能够减少地层中黏土、钙质等成分对油井和管道的堵塞。

此外,聚合物溶液还能够在地下形成一定厚度的“挡水墙”,将游离水与原油分隔开来,使原油更易被采出。

四、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流度比: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可以改善油、气、水的流度比,使油流更为顺畅地被采出。

2. 降低界面张力:聚合物溶液能够降低原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有利于油水分离。

3. 扩大波及体积: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在地下扩散得更远,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4. 抑制堵塞:聚合物溶液能够有效地抑制黏土、钙质等成分的堵塞作用,保护油井和管道的正常运行。

五、结论通过对砾岩油藏中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聚合物驱技术在砾岩油藏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

2. 聚合物驱技术的机理主要包括改善流度比、降低界面张力、扩大波及体积以及抑制堵塞等方面。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范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开采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开发领域。

砾岩油藏因其储量大、分布广,成为全球石油开采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砾岩油藏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地质结构,导致采收率普遍偏低,这给石油开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聚合物驱技术因其能够改善油藏流体的流动性能,提高采收率,在砾岩油藏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砾岩油藏的特性和采收率问题砾岩油藏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岩石结构和储层流体特性上。

砾岩的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大小不一,导致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大,采收率低。

此外,砾岩油藏的储层流体往往具有高粘度、高含蜡等特点,这些特性进一步增加了采油的难度。

因此,如何提高砾岩油藏的采收率是石油开采领域的重要问题。

三、聚合物驱技术在砾岩油藏中的应用聚合物驱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油藏中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善油藏流体的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在砾岩油藏中,聚合物驱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流体的粘度,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使流体更容易地从孔隙中流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聚合物还能在孔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固体颗粒对孔隙的堵塞,进一步提高了采收率。

四、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流体粘度: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较长的分子长度和较好的柔顺性,能够在流体中形成一种网络结构,有效地降低流体的粘度,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

2. 改善流体流动路径:聚合物分子能够吸附在孔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固体颗粒对孔隙的堵塞,同时也能改变流体的流动路径,使其更容易地从孔隙中流出。

3. 调整岩石表面润湿性:聚合物分子能够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油更容易从岩石表面脱离并流入井筒。

4. 提高波及效率:聚合物溶液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孔隙中,扩大波及范围,使更多的原油被波及并采出。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摘要:探讨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需了解聚合物驱基本定义,分析其在海洋石油采收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其后探索通过残留聚合物分布、二元复合驱应用等聚合物驱方法提升采收率,总结经验,反馈到后续的采收作业中,以此来创造更大收益。

关键词:海洋石油;聚合物驱;采收率引言:随着国际对原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海洋石油进一步开采受到更多重视,很多国家开始尝试性地在试性地在海洋石油开采中引入聚合物驱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石油开采成本、效率大大提升。

1聚合物驱概述石油聚合物驱,指的是在注入水中添加少量高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提升水相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优化流度比,提升采收率,其作用机理相对简单,并可以相对少的资本投入、时间损耗,提升采收效果,通常来说,在油藏水驱较高、非均质性较大时,可发挥聚合物驱更好的作用。

2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现状分析海洋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油层环境复杂,残留在海洋地层中的聚合物对采收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分析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技术要点,得出以下结论: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有着较大的挖潜空间,多分布在高水洗层、厚油层顶、薄差层、分流线段等,在应用聚合物驱后时需“驱”“堵”“调”等技术相结合,提升波及体积、驱油效率;海上石油在进一步开采时会面临较多困难,如海上操作空间狭小,在聚合物驱后仍需按照聚合物驱时注入设备、流程;驱油体系需较强的抗盐体系、抗剪切力才可满足根本需求[1]。

3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对策3.1残留聚合物分布研究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吸附滞留,会让一些聚合物残留在地层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流度比、发挥波与体积更大作用,若是未能实现残留聚合物在后续采收中地再利用,可能会被海洋水直接带出地层,很难再提升采收率,故而有必要结合石油残留量展开实际研究,基于海洋石油整体地质特征搭建三维平面物理模型,展开以下实验:①设定实验条件。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的开采工作正面临诸多挑战。

砾岩油藏因其地质特性和复杂性,一直是采收率提升的难点之一。

为了提高砾岩油藏的采收率,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及学者在探索新的采油技术。

其中,聚合物驱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砾岩油藏的开采中。

本文将针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砾岩油藏的特性砾岩油藏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变的油层性质而闻名。

在油藏的开采过程中,砾岩的特性导致原油在储层中难以流动,油层内部的微小裂缝和孔隙导致传统采油方法的效率降低。

同时,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也会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波及系数较小,影响最终采收率。

三、聚合物驱技术在砾岩油藏的应用聚合物驱技术是通过向油田注入特定性能的聚合物,改变油层的物理特性,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砾岩油藏中,聚合物能够有效地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其流动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填充储层中的微小裂缝和孔隙,提高储层的波及系数。

此外,聚合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原油能够更均匀地流向生产井。

四、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一)降低原油粘度聚合物驱技术通过注入特定性能的聚合物,降低原油的粘度。

这有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从储层中流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改善储层物理特性聚合物能够有效地填充储层中的微小裂缝和孔隙,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这不仅能够提高储层的波及系数,还能够使原油更均匀地流向生产井。

(三)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由于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储层内部的原油分布不均。

聚合物驱技术能够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原油能够更均匀地流向生产井,从而提高采收率。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技术通过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储层物理特性和非均质性等多个方面,显著提高了砾岩油藏的采收率。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的开采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砾岩油藏作为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采效率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驱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砾岩油藏的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砾岩油藏特点及聚合物驱技术概述砾岩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其开采难度较大。

聚合物驱技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效果显著等优点,成为砾岩油藏开采的重要手段。

三、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一)改善流度比聚合物驱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使油水流度比得到改善。

在砾岩油藏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差异较大,导致采收率较低。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较高,能够有效地减缓水的流速,使油相相对流动更加容易,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扩大波及体积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还能使驱替前缘更加稳定,降低指进现象,使驱替波及体积得到扩大。

指进现象是导致采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聚合物驱能够有效地抑制指进现象,使更多的原油被驱替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调剖作用聚合物溶液还具有调剖作用,能够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

在砾岩油藏中,由于孔隙结构复杂,部分区域可能存在高渗透通道或低渗透区域。

聚合物溶液能够填充这些孔隙,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使更多的原油被驱替出来。

四、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为了验证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我们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在砾岩油藏中采用聚合物驱技术后,采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聚合物驱在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以及调剖作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聚合物溶液的浓度、注入量等因素对采收率也有重要影响。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聚合物驱通过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以及调剖作用等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砾岩油藏的采收率。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摘要:聚合物驱可有效提高水驱后采收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聚合物在地层中存在不可入孔隙体积,聚合物不存在低油水界面张力所产生的洗油能力,聚合物驱后的水驱还存在指进问题等。

为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本文介绍了聚合物驱后注聚区整体调剖技术、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活性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后高效洗油技术、聚合物驱后微凝胶合驱技术、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强化采收率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不可入孔隙体积;絮凝;再利用;提高采收率前言聚合物驱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在各油田广泛推广应用,并已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但是,随着油田主力油层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的不断开展,进入聚合物驱后的区块和油层不断增多,另外针对目前聚合物驱的现状,聚合物驱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研究和试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和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聚合物驱油时,聚合物在地层中存在不可入孔隙体积,减少了聚合物的波及体积。

聚合物驱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主要由于聚合物分子无规线团的直径往往大于地层孔隙大小分布中一些小孔隙的直径,同时还可能通过架桥而滞留在孔隙外部,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可入孔隙。

因此,聚合物驱时,总存在一定的孔隙为聚合物分子所进不去的,这些孔隙称为聚合物的不可入孔隙。

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与地层孔隙大小分布、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水解度、水的矿化度以及地层温度有关。

其次聚合物不存在低油水界面张力所产生的洗油能力。

水驱采收率为水的波及系数与水的洗油效率的乘积。

聚合物只能通过提高水的粘度,减小水的渗透率提高水的波及系数从而起到提高水驱采收率作用。

聚合物不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因此聚合物驱是不可能通过聚合物提高水的洗油效率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尽管王启民等人认为聚合物粘弹性存在洗油效率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远小于由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而产生的洗油效率的提高。

再次,聚合物驱后的水驱还存在指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摘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

世界各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加强勘探寻找新储量,一方面努力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积极进行3次采油的探索与应用。

通过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又称3次采油,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

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关键词:聚合物驱;石油;采收率
一、概述
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是一种流体控制技术,是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的聚丙烯酰胺或生物聚合物黄原胶,以提高水相的粘度,降低水相的渗透率,并因聚合物的滞留引起油层渗透率下降。

因此,聚合物可以明显降低水相的流速,改善流度比,提高水淹层段的驱油效率。

聚合物段塞可以改善粘性指进和舌进现象,降低高渗透水淹层段中的流度。

聚合物驱是化学驱中一投入工业应用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二、聚合物驱油机理
宏观上看聚合物驱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注入流体的粘度,调节油藏中油水两相的流度比,达到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

下面我们从微观上分析一下聚合物的驱油机理。

首先改善了水油流度比(M表示),扩大了波及体积。

水驱油时,当M>1,说明水的流动能力比原油强,水的流动易发生指进现象,波及系数就低,大部分原油将不会被驱替出来。

而聚合物加入水中,溶液渗入地层能力降低,粘度就提高,溶液流动则降低。

如原油的流动能力比溶液强,溶液波及范围就得到提高,水驱油的效果则变好。

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两大重要机理之一,在水驱条件下,水突破后采出液中油的分流量为: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

是控制采出液中含水上升速度的重要参数。

当油水粘度比很大时,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很快。

相反,在油水粘度比很小时,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将大大减缓,当达到采油经济允许的极限含水率时,油层中的含水饱和度已经很高,因而实际驱油的效率也高。

聚合物驱就是通过增加水相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从而提高平面波及系数、纵向波及效率。

其次增加了水在油藏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效率。

聚合物的加入水中,一方面增加了水的粘度并减少了水的有效渗透率。

另一方面在渗透高部位流动时所受流动阻力小,机械剪切作用弱,聚合物降解程度低,则聚合物分子就易于缠结在孔隙中,增大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

反之,低渗透率部位,聚合
物分子降解作用强,分子回旋半径就低,反而容易通过低孔径孔隙,而不堵塞小孔径。

第三,形成稳定的“油丝”通道。

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拖拉携带盲端残余油以及形成稳定的“油丝”通道。

聚合物加入水中,没有弹性的水变成了具有弹性的溶液。

一方面聚合物溶液可看作可胀可缩的海绵,即“海绵效应”。

聚合物溶液通过孔隙就像海绵通过一样,可以拖拉携带出孔隙边缘中油滴状的油以及使孔隙壁上的油膜变薄。

第四,聚合物的调剖作用。

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水淹体积,是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另一主要机理。

在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下,油层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扩大。

在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情况下,由于注入水的粘度增加,油、水流度比得到改善,不同渗透率层段间水线推进的不均匀程度缩小。

因此,向油层中注入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时,可以相对减缓高渗透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和距离,克服指进现象。

当注入聚合物后,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透层,由于粘度增加以及吸附/ 滞留,导致高渗透层中流动阻力增大,随着注入压力的增高,迫使后续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逐渐进入低渗透层,从而启动低渗透层位,提高垂向波及效率,扩大油层水淹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三、聚合物驱后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前人所做的大量关于聚合物驱的研究工作几乎都是围绕着聚合物驱替过程本身展开研究和探讨的,而对于聚合物驱之后的强化三次采油,几乎还未有人深入研究。

通过对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进行实验,初步探索研究了三次采油后进行四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采用适当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即三次采油后再进行四次采油是有效果的,前景不错。

天然岩心和粘土含量为20%的人造岩心实验表明,聚合物驱之后再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还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且表面活性剂(四次采油)的采收率大于或接近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的采收率增值。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聚合物驱之后进行水驱会发生指进现象,因此在聚合物驱之后应该采取及时封堵水驱产生的大孔道的措施,然后再用活性水驱替,一方面水能够波及聚合物所无法进入的孔隙空间,另一方面,活性水可以洗出这部分孔隙空间中的油,从而提高了水驱的洗油效率,充分挖掘聚合物驱之后油层的潜力,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首先,聚合物驱效果有待通过调剖等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其次,聚合物综合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后,聚合物驱油技术数值模拟也需要深化研究。

利用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向地层中注入固定剂和絮凝剂,对地层中的低浓度聚合物进行絮凝,对高浓度的聚合物进行交联,达到既能高效利用地层中的聚合物溶液,又能够与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产生强度不同的冻胶和絮凝体,进而封堵不同深部的大孔道。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采出程度高、对中、低渗透层的伤害程度小以及对地下存在聚合物利用程度高等优点。

在此基础上再用不同成冻时间的冻胶型调剖剂进行适度的深部调剖,对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不足的地层进一步封堵,使得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聚合物驱后水驱的波及系数;同时还针对聚合物驱不能提高洗油效率的问题,采用活性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配成)驱的高效洗油技术洗出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可入孔隙里边存在的剩余油,充分挖掘聚合物驱后油藏潜力,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OR原理》赵福麟著2009
[2]《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刘玉章等聚合物驱的油藏工程预测与评价方法2010
[3] 陈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辽宁化工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