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科学测量(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的重力C. 用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D. 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2.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 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3.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A.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C.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陆边缘,地壳稳定D.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洋的沿岸地带,地壳活跃4.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环境污染B. 乱砍滥伐C. 疯狂捕杀D. 生物入侵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6.青团是江浙特色食品,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时候最盛行。
做青团用到绿色植物“青”,学名叫鼠曲草,生长在田间草丛,茎直立,青绿色,花呈黄色。
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青”属于()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B. 闻气体气味C. 读液体体积D. 熄灭酒精灯8.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 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 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 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9.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B.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C.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D.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10.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B. 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C.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 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步长约为3米B.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CC. 课桌的高度约为800毫米D. 一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0毫升12.家住黑龙江省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 地形地势的差异B. 海陆位置的差异C.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D.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13.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B. 小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C.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D.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14.今年八月,衢州首个“智慧”公厕在市区荷二路亮相了!“智慧公厕”外观和一般公厕没有差别,但是在墙上和天花板上,装了一些红外线感应器,最终在显示屏可以显示公厕余位、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
1-4科学测量(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要准确而严密的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的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 m )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 km ) ;测量较小的距离时-般用分米( dm )、厘米( cm )和毫米( mm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 μm )和纳米( nm )等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测量的起点。
(2)分度值(最小刻度):最小格表示的量。
(3)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4)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4.使用刻度尺:(1)选取量程、分度值、单位和测量范围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放置:有刻度线一端与被测物体紧贴,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端要与刻度尺平行。
(3)正确观察: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正确读数:区分大小格的分度值后准确读数,并且需要往后估读一位(分度值后一位)。
(5)正确记录:按照读数的方式,记录读出的数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较小,产生的误差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累积法,先测量多个,再除以数目。
(2)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以直代曲法:用曲线与待测物体紧贴,再拉直测量长度(4)滚轮法:利用滚轮的周长和半径关系,滚动的圈数加上角度,乘以周长,即可得到长度。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 mL )。
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升)= 106厘米3(毫升)。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物态变化(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第 1 页,共 7 页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物态变化(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一、选择题1.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答案】A【解析】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
2. 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 .冰棒升华所致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口里冒出的白烟D .空气液化而成【答案】B【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解答: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 在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 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 ,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 内的水将( )A .到100℃就沸腾B .到100℃不能沸腾C .保持在80℃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沸点和沸腾的条件,掌握好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并且会用这一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正确规范地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盖盖玻片B.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不用清洗C.液体加热D.向试管中滴加试剂2.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检查视力” 这- -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3.新型冠状病毒平均直径大约为100nm,主要依托飞沫传播。
疫情期间,小滨同学戴着口罩去.上学,在校门口电子体温计测得小滨体温正常后,他进入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滨的正常体温约为39.3℃B.小滨身体的质量约为500g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m D.教室的容积大约为200立方米4.下列为小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B.图乙中小滨操作是调节镜头向上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5.因工具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致使测量出现偏差的事时有发生,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运动会时,用拉得过紧的皮尺去测量同学的跳远成绩,测量值会偏大B.在温暖的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将温度计取出读数,测量值偏大C.用体温计测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测量值可能会偏小D.用托盘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砝码磨损,测量值会偏小6.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有腐蚀性药物的瓶子上应贴的图标是()A.B.C.D.7.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花时串串黄花,色泽亮啊,结果率很高,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入侵地的生物生存,如有发现需及时上报。
根据描述,你认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8.小滨和小江分别购买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橡胶球,小江说:“我买的球弹性比你买的好”。
第4课科学测量【满分测试】七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

第4课科学测量【满分测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
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
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
故选A。
2.(2022七上·镇海期末)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
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A.92℃B.94℃C.96℃D.98℃【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真实温度为0℃时,温度计示数是6℃,真实温度是60时,温度计示数也为60℃。
设真实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示数为x,则有:60−6 60℃−0℃=x−6100℃−0℃,解得x=96,即示数为96℃。
故答案为:C3.(2023七上·兰溪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
各选项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用拉得过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时,此时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结果=真实值”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长度标准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那么测量结果就是头发直径和中间空隙的和,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错误;C.室温肯定低于沸水的温度,因此温度计拿出沸水后示数会迅速减小,故C错误;”可知,测量结果会偏D.用磨损的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则质量的标准会减小,根据“测量结果=真实值质量标准大,故D正确。
6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1) 试卷及答案

1.4 科学测量(1)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2.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更高的分辨率为人类展现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A)A.长度单位 B.体积单位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3.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珠穆朗玛峰顶岩石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A) A.1米 B.8844.43米C.珠穆朗玛峰 D.平时我们用的尺子4.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D)5.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正确的是(D)A. 4.2米=4.2米×100厘米=420厘米B. 4.2米=4.2米×100=420厘米C. 4.2米=4.2×100=420厘米D. 4.2米=4.2×100厘米=420厘米6.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下列四个比赛项目中,都要用到球,其中直径最接近1分米的球是(B) A.乒乓球 B.铅球C.足球 D.篮球7.人体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6万千米,已知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7米,如果将一个人的血管沿赤道把地球绕起来,那么可以绕地球(C)A. 0.265圈B. 3.77圈C. 2.65圈D. 0.377圈8.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B)9.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在__31__毫米到__32__毫米之间。
按精确测量的读数要求,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31.5__毫米。
(第9题)10.某同学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忘记书写单位,请你帮助他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毫米。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密度(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密度(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一、选择题1.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在0~4℃是热缩冷胀(即水在0~4℃反常膨胀),那么水在4℃时,其密度将()A.最大B.最小C.和在其他温度时的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考点】密度与温度【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就的,但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体积的变化,但质量不会变,根据ρ= 可判断密度的变化.【解答】解: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根据ρ= 可密度变小,所以水在4℃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水在0~4℃是热缩冷胀,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根据ρ= 可密度变小,所以水在0~4℃是时,温度越低,密度越小;所以水在4℃时,其密度最大.故选A.2.某钢瓶内所装氧气的密度是8千克/米3。
若在某天的气焊中用去了起质量的四分之一,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A.8千克/米3B.6千克/米3C.4千克/米3D.2千克/米3【答案】B3.小洪和小琴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得的结果在V-m关系图上表示如图所示,关于它们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4.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
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
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答案】B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第1 页,共7 页。
初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扣作要求的是( )A .点烯酒精灯B .液体的倾倒C .量筒读数D .液体的滴加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每秒10m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纸为45℃D .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160厘米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1.34cm 、11.36cm 、11.35cm 、11.4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1.45cmB .11.34cmC .11.35cmD .11.36cm4.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行动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B .获取事实与依据C .提出猜想D .交流5.近年来,已经有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频繁B .动物天敌过多C .珍稀野生动物易患病害D .合适的栖息地减少6.2016年1月21日1时13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市发生6.4级破坏性地震,截到2016年1月22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市委、高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据初频核实,地震造成全市经济损失达17亿元,下列关于地震来临时,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A .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B .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C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保证足够的空气D .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7.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到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A .0℃B .一定是40-℃C .4℃D .应该略高于40-℃8.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物镜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A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载玻片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橡皮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变大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D.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质量变小,密度不变10.某同学出于好奇,将求数为37摄氏度的体温计盛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则测得的结果()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摄氏度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摄氏度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11.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D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12.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模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经过一系列培育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科学测量(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5.12厘米B.5.127厘米C.5.13厘米D.5.15厘米
【答案】C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B.一样C.小D.都有可能
【答案】A
3.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答案】A
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A.等于5.0mL B.大于5.0mL C.小于5.0mL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答】使用量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取的数值偏小,会使量取的液体偏多,故选B
【分析】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俯视,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5.某同学用仰视读数的方法量取了20mL水,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
【答案】B
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答案】D
7.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答案】D
8.某同学想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的()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
B.先测出一个较厚的物体的厚度,再把一张纸放在上面测量出总的厚度用总厚度减去物体的厚度
C.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读出课本的页数,用厚度除以页数
D.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数出课本的张数,用厚度除以张数
第1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