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养与培育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1]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1]

•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有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的 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是以两个无关的 高度近交品系进行交配,产生F2代后再行 全同胞交配达20代以上而育成的一个近交 系列组动物
• 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 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品系。 一般皆由近交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是 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 离出来的亚系。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中止。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又称为一级动物。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 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 性传染病的动物称之。
1、人畜共患疾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体:
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等。
1. 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也 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此时形成分支的主要 原因是残留杂合;
2. 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此 时突变是亚系分化的主要原因; 3. 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在遗传上差异。产 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 染(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 传改变)。
6、分布的广泛性
7、资料可查性 8、长期遗传的稳定性
(二)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1)因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极为一致,对实验 反应一致,可以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影 响。
(2)在某些涉及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的实 验中,个体之间组织组织相容性一致与否,是实 验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近交系动物成为必不可 少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某些命名较早,又广为人知的封闭群动物,名称与上述规那 么不一致时,仍可沿用其原来的名称。如Wistar大鼠封闭群, 日本的ddy封闭群小鼠等。
突变种的命名是在远交种命名的根底上加上适当的基因符号,并且用连字号 相连。如:N:NIH-nu/nu。
➢封闭群动物特性及应用
〔1〕远交种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 合性。
n为近交代数△F=19%
➢亚系和支系
亚系:由于突变和残留杂和基因而导致局部遗传 组成的改变,从而形成的新的近交系品系,称为 亚系。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进展某种技术处理 而引起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近 交系品系,称为支系。
➢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 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命名,符号应尽量 简短。如A系、TA1系等。
特殊近交系的概念
●同源突变近交系 : 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别离、培育出来的新的近交系。 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全部一样 。
● 同 源 导 入 近 交 系 : 通 过 杂 交 - 互 交 〔Crossintercross〕或回交〔Backcross〕等方式将一个 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 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 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称为同源导入近交系〔同 类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同类系〕。
特殊近交系的命名
●同源突变近交系: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 突变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组成,二者之间 以连接号分开,如:DBA/Ha-D.
当突变基因必须以杂合子形式保持时,用“+〞号 代表野生型基因,如:A/Fa-+/c。
●同源导入近交系:在品系〔亚系〕的名称〔或名 称缩写〕后面加“·〞和供体品系名称缩写,然后加 连字号和目的基因称号。例如:B10·129-H-12b表示 以C57BL/10品系为遗传背景,携带来自129品系H-12b 基因的同源导入近交系。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小鼠作某些药物的药效学和不良反应的评 价如利用小鼠瞳孔放大作用测试药物对副交感神 经和神经接头的影响;
用声源性惊厥的小鼠评价抗痉孪药物。
(二)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研究
1.病毒性疾病 小鼠对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流 行性感冒、狂犬病、脑炎等疾病的病原体敏感,可 用作上述疾病的研究。 2.细菌性疾病 小鼠可用于沙门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细菌性疾 病的实验研究。 3.寄生虫疾病 小鼠宜作感染血吸虫、疟原虫、马锥虫等寄生虫 疾病的研究。
(三) 肿瘤学研究
3.人癌细胞移植 胸腺严重缺陷的裸小鼠可接受人类各种肿瘤细 胞的植入,成为活的癌细胞“试管”。是研究人类 肿瘤生长发育、转移和治疗的最佳实验动物。
先用一种高分子化 学材料聚羟基乙酸 做成“人耳”的模 型支架,然后让细 胞在这个支架上繁 殖生长。支架最后 会自己降解消失, “人耳”便与老鼠 浑然成为一体。

肿瘤药物治疗和肿瘤免疫研究



裸鼠接种成活的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临床所见十分相近。黑色素 瘤以DTIC和CCNU的抑瘤作用较强,而5-Fu则无效,与其临床客观疗效 (三药分别为20%、12%及2.5%)结果相似。人的Burkitt淋巴瘤的裸鼠移 植后对环磷酰胺有较高的敏感性,也与临床结果相符。其它肿瘤如乳腺 癌和结肠癌裸鼠移植,对前者阿霉素(5mg/kg)、5-Fu(50~80mg/kg)和 苯丙氨酸氮芥(7mg/kg)均有一定的抑瘤效能,对后者甲基一CCNO和丝 裂毒素也明显疗效。有趣的是对P333无效的六甲密胺,却对人体肺癌异 种移植有效,应用其耐受剂量60~90mg/kg都有消瘤作用,对人体乳瘤 MX-1和结肠瘤CX-1也有效。此药重新临床试用,证明对人支气管肺癌和 淋巴瘤都有治疗作用。最近,对过去因毒性较大而中断研究的偶氮氧代 正亮氨酸,重新用人肿瘤裸鼠模型评价,证明对MX-1和肺癌LX-1有明显 疗效,又重新进入临床研究。有人用胸腺嘧啶核苷等444~888mg/kg给肿 瘤裸鼠连续灌注96~140小时,发现它能明显抑制人体黑色素瘤及畸胎瘤 的生长,并导致肿瘤消退而对宿主无明显毒性,这些新结果已引起了临 床重视。 近年来将人癌组织移植入裸鼠肾囊膜内,观察肿瘤生长大小,在双目显 微镜下测量肿瘤直径OMU,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在11天左右可以 得到评价药物疗效的结果。 在肿瘤免疫研究方面,France报导无胸腺裸鼠用4(5)-33-二甲基-1三 唑-5(4)碳胺[Dic4(5)-33-dimethyl-1-triazlon inidazole5(4)Carboxamide] 处理后,明显增强了对L1210和L3TRA淋巴瘤株的免疫 原性。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14
噪声,db ≤
60
照度,lx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150~300
15~20
100~200
5~10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2/12或10/14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
,但再循环空气仅限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现:
R=(A+B+C) ×D±E
式中: R A B C D E
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实验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动物品种及品系特有反应 动物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验处理) 实验误差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动物有适应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适应可以是行为性、生理性或两者兼有。 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 实验的结果。
气流
理 光照
噪音
因 笼具
素 垫料
饲养 密度
人为因素
设 饲 管 调 实验
施 养 理 教 处理
饲料 营


饮水 养
臭气 因
遗传
杀虫剂 素
因素
消毒剂 化




有机 素
物质
动物的
各种病原体
咬斗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生物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有利”和“有害”作用两 个方面。实验动物环境因素控制的原则是, 利用和创造有利因素,消除和防止有害因素, 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达到实验利用的目 的。
第三节 实验动物设施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一、饲养环境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高温37℃,温度中性范围30~33℃。

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

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节器、加湿器、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

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时。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

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

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一般垫料以阔叶林木的刨花或锯末为宜,也可用玉米芯加工粉碎除尘后使用。

在实验中切忌用针叶木(松、桧、杉)刨花做垫料,这类刨花发出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可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使药理和毒理方面的实验受到极大干扰。

国外有专门的垫料生产企业,进行垫料的生产,而我国的垫料产业尚需开发。

目前我国实验动物部门大部分采用木材加工副产品如锯末、刨花等,其来源、树木种类很难控制,给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饲料和饮水1.饲料(feed)不同种类的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如纯系小鼠和种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分高于一般小鼠,DBA小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2.饮水(drinkingwater)小鼠的水代谢相当快,应保证足够的饮水。

一级动物饮水标准应不低于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

二级动物的饮水须经灭菌处理。

也可用盐酸将水酸化(PH2.5~3.0),使小鼠饮用酸化水,酸化水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并杀死它们,其灭菌效果可达到要求。

三、四级动物饮水用高压高温方法灭菌。

三、一般饲养管理小鼠的饲养管理非常繁琐,要求饲养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检查小鼠状况,出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绪论回顾1:实验用动物的分类绪论回顾2:实验动物通过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动物携带的微生物,以及遗传质量和营养状况,饲养环境等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提供适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绪论回顾3: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性状表现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

绪论回顾5:动物实验需要其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就必须要求实验动物具有稳定的演出型。

绪论回顾6:遗传型的控制,包括:相应的严格的繁殖制度和遗传质量检测第一节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及其特性一、标准的国际通用命名规则:一个品系只能有一个名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实验,他们只要根据名字,就能使用相同的品系,他们的结果就具有可重复性或可比性。

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小鼠遗传标准化命名委员会二、实验动物的种、品种和品系种:在生物分类学上,“种”是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同种动物交配能顺利繁殖后代,而异种动物存在生殖隔离。

品种: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的单位,是人为选择的产物。

根据不同需要把动物的外形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改良,选择和定向培育,使之具备某些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能稳定遗传,同种动物中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动物称为不同的品种。

品系:品系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采用近亲交配方式繁殖,且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的外貌、稳定的遗传特性因此,品系和品种是实验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一. 近交系Inbred strain1.近交系动物的概念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具有同等效果。

2.近交系数F动物个体的基因组成中纯合子占所有基因型的比率。

它反映了动物在不同代次的纯化程度。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3. 特征与应用 遗传和表型上的均质性 具有杂交优势 具有同基因型 分布广泛 研究外周血中干细胞的重要实验材料 进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良好的实验材料 细胞动力学研究
单克隆抗体研究
第四节
不同遗传背景实验动物的 繁育体系
一、封闭群的繁育体系
1. 随机交配的意义和应用
所谓随机交配: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
(4)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不仅可以分析不同遗传组
成对某项实验的影响,还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
有普遍意义。
(六)其他近交系类型 1. 重组近交系和重组同类系 1)重组近交系(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
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2)重组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 (通
命名
同源导入系名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接受导入基因的近交系名称 (2)提供导入基因的近交系的缩写名称,并与(1)
项之间有英文句号分开
( 3)导入基因的符号(用英文斜体),与(2)项之 间以连字符分开。 例如:B10.129-H-12b表示该同源导入近交系的遗传背 景为 C57BL/10sn ,导入 B10 的基因为 H-12b ,基因 提供者为129/J。
3. 封闭群动物的维持与生产
引种原则:遗传背景明确,引种不少于25对。
繁殖原则:保持核心群,扩大繁殖群。 核心群根据雄种动物数目确定交配模式: 10-25只时,最佳避免近交法; 26-100只时,循环交配法; >100只时,随选交配法。
管理原则
品种品系不混淆,不交叉
不引进新的种群与原种群配种
记录完整
二、近交系和杂交一代的繁育体系
1. 近交系数
近交系数是用以计算在一定近亲交配形式下各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培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 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 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狭义) 实验用动物泛指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广义 )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CV):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 烈性传染病病原动物。 清洁级动物 (Clean animal,CL):除普 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 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 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 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杂交群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 为杂交群。用于实验研究的杂交群是指两个近 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一代动物,简称F1动 物。
3. 支系( subline):近交系或亚系经人为技术处置 后称为支系,如卵子移植、胚胎冷冻、种群转移。通过 实验手段获得的遗传工程小鼠也称之为支系。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和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
(1)重组近交系(RI):由两个近交系杂 交后, F2 代重新编组,并连续 20 代以上兄 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 2 )重组同类系( RC):由两个近交 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 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 ( 通常回交 2 次 ) ,再经 过对特殊基因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 系。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 animals, GN)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 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 微生物的动物。必须饲养于隔离系 统。
简称 要求
特点
应用
CV
良好的饲养设施,在 饲养管理中要采取一 定的防护措施
微生物等级要求最低
示教或低层次的科 研
目前可适用于大多 数科研实验
CL
敏感性与重复性较好 饲养于屏障环境或 IVC系统,用的水、 饲料、垫料、笼器具 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来源于无菌动物
SPF 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 中,实行严格的微生 物学控制 GF 饲育于隔离系统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 标准级别的实验动 物
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 微生物学、免疫学 化 ,盲肠膨大 ,心脏相对变 等领域 小,白细胞数少,免疫机能基 本上处于原始状态,易缺乏维 生素B和K ,抗辐射能力强, 寿命长 体内外有已知种类的几种微生 可作为研究微生物 物,形成动物与微生物的共生 与宿主、微生物与 复合机体 ,生活力较强,抵 微生物之间相互作 用的动物模型
2.随机交配的方法
将群内雌雄动物分别编号,按照数学表 或其它随机方法进行配对,但要排除近亲配 对,尽可能不安排三代以内近亲交配,留种 时,每对均要按要求保留雌雄动物,以保持 一定的群体数量。
3.封闭群动物的维持与生产 (1)引种原则 作为原种的封闭群动物 遗传背景必须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 资料,引种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 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25对。 (2)繁殖原则 封闭群动物应保持足 够数目的种群作为核心群,同时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生产群繁殖的大小。
二、近交系和杂交一代的繁育体系
1.近交系数:近交系数是用以计算在一定 近亲交配形式下各代减少杂合基因的百分率 从而了解不同代次基因纯化程度。即子女得 到一对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2.近交系繁育的基本方法 : a. 单线法。 b. 平行线法。c. 选优法
3.近交系的繁育体系
近交系动物常采用红绿灯繁育体系,分 为基础群( foundation stock)、血缘扩大 群( pedigree expansion stock)和生产群 (production stock)。
遗传工程小鼠繁育体系 遗传工程小鼠保种繁殖均采用 r/+或D/ +×+/+,即每一代都是带目的基因 r、D 杂合 子小鼠,向背景品系的小鼠回交,每一代都必 须做目的基因检测,由于背景品系的近交系是 在高度遗传监视下的标准化品系,所以每一代 遗传工程小鼠的回交都可视为其背景品系的纯 化。
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
四、基因突变动物的繁殖体系
(一)隐性遗传突变系动物的繁育方法 1.雌性和雄性动物均有繁殖能力 2.雌性和雄性动物单一有繁殖能力
3.雌性和雄性动物均无繁殖能力
(二)显性遗传突变系动物的繁育方法
1.突变基因纯合个体间交配 2.突变基因杂合体与正常等位基因间交配 3.突变基因杂合体之间的交配
同源导入近交 系动物的保种和生 产:对该类动物进 行保种和生产时, 必须不断利用回交、 测交,同时进行基 因型测定,保留实 验所需的个体。 ( 图 : B6-H-2k 的 培育)
背景调查
饲育与繁殖 定向培养
同 源 突 变 近 交 系 ( 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1)定义: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指 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全部 相同,简称同源突变系。
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 通过杂交 - 互交( cross-intercross)或 回交( backcross)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 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 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染色体片段上 的基因不同,称为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 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同类系)。
GN
饲育于隔离系统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分类
一、近交系动物 (一)定义 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20 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 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 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二)近交系的分类 1.普通近交系(common inbred strain): 由非近交系动物培育而成,如 TA1、NJS、 615、BALB/c、DBA/1。 2.亚系(substrain):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 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 在遗传差异。
4.杂交一代的繁育体系 杂交一代(F1)动物亲代来自两个不同的近 交系,杂交一代动物全部作生产用,一律不留种, 否则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应选择具有优势遗传 特性的品系或具有试验要求的品系进行杂交,生 产出杂交群供生产、试验用。
三、重组近交系的繁育体系
重组近交系的培育是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 的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互交生育出杂交二代, 从杂交二代随机选择个体配对,连续进行20代 以上的兄妹交配,平行培育出一系列或一组重 组近交系。
封 闭 群 引 种 数 量 要 足 够 多
a. 最佳避免近交法 核心群的每个繁殖对, 分别从子代留一只雄性动物和一只雌性动物, 作为繁殖下一代的动物种群。动物交配时,尽 量使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不配对繁殖,编排方 法尽量简单易行。 b. 循环交配法 适用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实 验动物封闭群,既可以避免近亲交配,又可以 保证动物对整个封闭群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c.随选交配法 当核心群数目在100个繁殖 对以上,不易用循环交配法进行繁殖时,可用 随选交配法。即从整个种群随机选取留种用动 物,然后任选雌雄种用动物交配繁殖。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 干扰大的病原。
无菌动物( Germ free animal,GF):指无可 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进一步说,是指用现 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 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 与环境控制
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及其控制 实验动物的房舍设施
实验动物饲养的辅助设施和设备
实验动物环境监测和设施的维护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需要 各种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饲养标准与饲料标准:GB14924-2010
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育种
一、封闭群的繁育体系 1.随机交配的概念和应用 概念: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 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 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应用:为了尽量保持封闭群动物基因的 异质性及多态性,避免随繁殖代数增加,导 致近交系数的过快上升,应对封闭群动物采 取随机交配的繁育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