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_初中作文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常常看到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逃离,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记忆。
但是我觉得,旅行的意义是找寻,找寻的不是别人,而是遗失的自己。
所以当看作者到说:“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像内心深处的远游。
”特别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旅行和阅读,是自己最大的两个爱好。
这一年也读了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但是真正被感动和喜欢的其实很少,似乎在托尼?惠勒夫妇的《当我们旅行》和菊开那夜的《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让我“一见钟情”的旅行书了。
然而在这个岁末,当这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拿在手,翻开书看到那些照片,一下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再去读那些文字,心底只有一个声音:这就是我要的旅行书。
它不是指南,更不是攻略,只是一个旅行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最真实的心情。
我一直坚持,阅读是件很私人的事,全凭个人的感觉和喜好。
而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来说,选择旅行书籍一定更为挑剔,因为更加讲究一种“共鸣”。
世上那么那么多人在旅行,又有那么多人把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书,可是却只有那么几个人是真正打动你的,因为只有他们跟你处于同一“频率”。
一张照片,一行文字,一声抱怨……都能让你感觉,你们是相似的旅人。
郭子鹰作为自由摄影师,摄影的功力自然毋容置疑,书中的每一1 / 5张照片几乎都可以做成明信片(随书附赠的明信片就是其中的一张照片)。
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字功底,可能是看了太多流水账般的游记,所以读到这些文字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就如作者的取景一样,独特而有韵味。
这本书深得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对旅行目的地的选取。
从蒲甘到吴哥,从喀拉拉到斯里兰卡,去土耳其坐热球,到东京赏彼岸花,去巴伦西亚参加法雅节,到意大利观活火山……每一段路,都是不走寻常路的旅程;每一个故事,是最平常的凡人凡事。
每次旅行归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我们是为了某处的景而出发的,可是最后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往往是这一路上遇到的人。
那些旅行途中遇到的陌生人,不经意间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旅行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之感想

旅行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之感想旅行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之感想提要:这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应是给“旅行”这件事,作了最扎实的定位更多内容通告旅行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之感想“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引自郭子鹰《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没有人不爱旅行。
是真的,我可能会存一年的钱,为的就是去海边呆上一个星期,什么也不做,直到海风吹伤脸庞。
还有更甚者,辞去工作,放弃手头的一切。
我什么都不想,我要出发。
所以,若说一辈子是场修行,那么,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你无法逃离旅行这件事,因为它总是在冥冥之中引导着你,让你仿佛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郭子鹰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观点,即旅游——消费——旅行三段论。
从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说起,买张车票或机票,去另一处陌生的地点,停顿、呼吸、饱餐、拍照、微笑或者哭泣、拥抱过,欢跳过,然后回来,这一段线程最初是叫“旅游”,因为只满足眼睛喜欢,第二阶段,叫“消费”,你往往会满足于你拍到的你看到的你买到的一切,第三阶段,才叫“旅行”,当你处于第三阶段时,你可能会忽略掉感观与物质上的一切,你脑海里存留的,或许仅仅是路途中那一位少女的背影,或是那一瞬间海风的气味,这些刹那闪过的片段,却在精神层面上,更新了你的灵魂,或者,让你重新找回了灵魂。
我看过《最好的时光》,也看过《在路上》,当这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组合成郭子鹰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时,眼神与内心的匣子像被悄然打开,仿佛一面镜子,你看到了自己,或陌生或熟悉的自己。
在书中,他没有把自己标榜成去过几十个国家的环球旅行家,以猎奇为目的,企图收囊全世界所有的五光十色;他也没有把自己奉为一位旅行圣人,用旅行来传道教条;他只是从十几年的旅行生涯中,摘选了这21个看似零散,却意味深长的片断,于是有了那《嘈杂世界的静音键》和《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也有了《如果天堂有颜色》和《咖啡向东,红茶往西》的感慨;他镜头中的人儿,多为旅途之中偶遇的笑脸,看到这些照片,你仿佛能真实地抚摸到他们的皮肤,听得到他们的话语,感受得到他们的愉快或悲伤,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迷茫,或是那开始新一天的蓬勃力量……我喜欢买旅行书,可是旅行文学,似乎从来未被当作正经的文学门类被提出,当人们看待一本旅行书的时候,往往最先羡慕的,是作者去过的那么多个地方,然后几度垂涎,终于收入囊中,并以此期待下一场旅行。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的旅行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旅途中所
遇到的人和事,让读者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烦恼。
书中的故事让人感悟到,
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而是在于体验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收获人生中的美好记忆。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旅行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更
是一个内心的探索和成长之旅。
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领悟到不
同文化的魅力和人生的多样性。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重新审视
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旅
行对于内心成长的重要性。
希望你也能从中找到共鸣,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旅程。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1人这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封面的语言,令我动容,忍不住翻开。
就这样,我的心跟随作者的文字来了一场旅行。
作者曾数度放弃500强企业的工作,放弃国内知名旅行杂志资深编辑的职位,通过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走访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是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
在他看来,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卸下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轻装上阵,随性而走,遂心而游,活力四射,宛若新生。
全书分三个部分,“境地”——记录了作者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寨、土耳其、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英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异国他乡,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
“浮生”——活灵活现地描摹了乌坪桥的小绅士、高棉小孩、禅师、女兵等旅途中遇到的人,在与他们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作者的人生。
“絮语”——在路上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那些平时生活里被我们忽视了的,遗忘了的,都慢慢浮现出来,坐在路边的咖啡馆悠悠地喝一杯咖啡,路人就是最好的风景,这样的幸福也只有在路上的时候才能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瞬间,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显得更值得被回忆一些。
旅行并非只是吃和走,旅行的意义是找寻,找寻的不是别人,而是遗失迷失的自己。
所以作者说:“旅行,修行,都是找自己,都是向内心深处的远游。
”读后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我们总被各种各样的条件束缚着,或工作或生活,但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打破自我束缚枷锁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害怕失去,又害怕得到,害怕失去现在的所得,因为那是我们用尽气力才得到的呀。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八。
二丁一凡关注我们这个假期慢慢翻阅着这本书,平实的语言,直白的描述、深刻的领悟充斥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就连插图都透着一股清新、光鲜的味道,任何一张图片拿出来都是一幅精美的明信片。
这是由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先生通过长达10多年的自由旅行,在历游世界各地、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后,行中思、思中悟,悟中记而沉淀出的发自个人灵魂的心灵佳句,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跟随着作者的旅行,我感受到了书的魅力,读书,也是一场属于我的旅行。
”境地”写的是看得见的风景,柬埔寨的落日红得会掉下眼泪,圣特里尼的恍若天堂的蓝白颜色,斯里兰卡的仙境之地,巴伦西亚的法雅节的焚城热情,这些别样风情,带来的是厚重质地的震撼,只有真正的触摸,才知道那份真实的存在感,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节目,节奏路线完全由我们定。
”浮生”写的是邂逅的人,如同在风中抖落的秋叶般的人事,旅途不仅仅是到陌生的地方,还要遇见陌生的人,看着他们的说话,才发现我们长时间在一个呆腻的地方,自己渐渐变得像一个口语笨拙的儿童,因为心灵早已积尘。
在人群中,我们才能回归,找到那个迷失的自己。
”絮语”说的是专属的瞬间,点也踩了,人也见了,自己也不一样了,多了些想法,有了想诉说的欲望,所有的感触多来自于那颗行走的心灵。
在旅途遇见的一些事,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关注点,才会多了份思考。
”跋”,而旅行既是旅行又是修行,这样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孤独的旅行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最想成为的自己,一个理想自己,一个纯粹的你自己。
世界上有很多的风景,我们来不及去欣赏,所以我们看自己最喜欢的,得到也是最喜欢的感悟。
同时旅行也是一段冒险的过程,去一个之前没有踏足的未知的地方,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什么,那是一份多大的勇气。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张艾语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对来说,就是见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见到各个地方居民的快乐。
于是,他放弃了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
背起大包,行走于世界各地。
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他一路上拍下的美丽朴素的异国风光,整理成了一本书:《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有一股莫名的,说不清的感动。
画面中,三个黑人小男孩,郭子鹰正做完礼拜往家走。
他们赤着脚,行走在黄色的田野间,风扬起了他们红色的长袍。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腼腆地对着镜头,笑了一下,棕黑色的小脸上,竟有一丝少年老成的味道。
对着打动了我的封面笑了一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哦,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属于我的宁静旅行。
踏上文字,我与郭子鹰一同去了全世界。
他的笔触淡淡的,但有着对旅行的狂热,向我诉说着每个地方的幸福与慵懒。
那慵懒是何等的惬意。
走过缅甸的蒲甘,我领略了浓浓的佛教文化和当地人的豪放;漫步印度的喀拉拉,格兰特船长的对“环境友好“保护的执著,使人会心一笑;隐在斯里兰卡,比《爱丽丝仙境》电影中还要诡异的迷雾中,我被这个小海岛影响地清纯甜美,天真羞涩……轻轻合上书,结束了我那短暂而又美好的旅行。
从深深的震撼中回神,在书中瞬间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生活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的确,生活是一场很长很长的旅行。
因为旅行的意义也就在于观察新的景色。
而生活,即使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是有新鲜的事物:例如梧桐树下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文具小摊的摊主今天的围巾是美好的夕阳红啦等等。
生活从最平常的那一天开始变化,旅行从最静止的那一天开始行走,冰从最冷的那一天开始融化……它们只是没被发现罢了。
我想作者郭子鹰,就是为了发现如此变化而放弃那个进世界前五百强的企业,当一名背包客,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瞬间的变化里吧?难道,这本《最美的时光在路上》不是他这个想法的精华么?这本书,难道不是,他行走在路上的收获吗?。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读后感自从踏上读书之路以来,我深深相信读书能够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因此,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很高兴有机会读到了这本书《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更喜欢阅读。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是一部以旅行为主题的书籍,是作者秦淮烟的成长历程和旅行经历。
在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通过自己多年的旅行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阅读这本书时,我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路旅行,在旅途中,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的美景和文化。
这些美景和文化激励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我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经历一个启发性、挑战性和严肃性的旅程。
通过这本书,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旅行带来的快乐,还有对生命、对自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更加有勇气和自信去突破困境,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人生经历,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人们更注重的是速度和效率,很少有机会去真正感受生命和自然的美好。
然而,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美景和文化遗产,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发现和探索,去真正感受生活的价值。
同时,这本书也启示我们在这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中仍然需要关注自然和生命。
文明和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追逐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该警惕生态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的影响不容小觑。
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景,那么多文化遗产,那么多有趣的生命,我们是如此渺小,我们也如此的伟大。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去追求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
愿我们大家都能在旅途中享受美好的时光,探险自己的人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张艾语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对来说,就是见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见到各个地方居民的快乐。
于是,他放弃了他在世界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
背起大包,行走于世界各地。
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他一路上拍下的美丽朴素的异国风光,整理成了一本书:《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有一股莫名的,说不清的感动。
画面中,三个黑人小男孩,郭子鹰正做完礼拜往家走。
他们赤着脚,行走在黄色的田野间,风扬起了他们红色的长袍。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腼腆地对着镜头,笑了一下,棕黑色的小脸上,竟有一丝少年老成的味道。
对着打动了我的封面笑了一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哦,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属于我的宁静旅行。
踏上文字,我与郭子鹰一同去了全世界。
他的笔触淡淡的,但有着对旅行的狂热,向我诉说着每个地方的幸福与慵懒。
那慵懒是何等的惬意。
走过缅甸的蒲甘,我领略了浓浓的佛教文化和当地人的豪放;漫步印度的喀拉拉,格兰特船长的对“环境友好“保护的执著,使人会心一笑;隐在斯里兰卡,比《爱丽丝仙境》电影中还要诡异的迷雾中,我被这个小海岛影响地清纯甜美,天真羞涩……轻轻合上书,结束了我那短暂而又美好的旅行。
从深深的震撼中回神,在书中瞬间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
“Lifeisaurnentadestinatin。
(生活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的确,生活是一场很长很长的旅行。
因为旅行的意义也就在于观察新的景色。
而生活,即使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是有新鲜的事物:例如梧桐树下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文具小摊的摊主今天的围巾是美好的夕阳红啦等等。
生活从最平常的那一天开始变化,旅行从最静止的那一天开始行走,冰从最冷的那一天开始融化……它们只是没被发现罢了。
我想作者郭子鹰,就是为了发现如此变化而放弃那个进世界前五百强的企业,当一名背包客,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瞬间的变化里吧?难道,这本《最美的时光在路上》不是他这个想法的精华么?这本书,难道不是,他行走在路上的收获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完美展现了光与影的协调所带来的精神涤荡和他乡客旅对自由灵魂的追求及向往。
下面是XX 想跟大家分享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浏览。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一周末,我趁闲暇之余约朋友一同去图书馆,就在漫无目的的翻看书架里的图书时,目光停留在了一本书上,不得不承认,最初吸引我的不是书中内容,而是这本书的名字——《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我将它从书架上取走,找了一个光线较好的位置坐下,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
本书的作者郭子鹰,是一名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作者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
看着书中的文字,仿佛有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夕阳西下,空旷的麦地中六个化缘归来的小和尚一路前行,其中一个孩子头顶鼓,边行边回头凝望,或是淳朴的亚洲居民,旖旎的欧洲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看到这里,想起了我第一次回老家。
记得那是XX年,五一劳动节的前几天,在家人的闲聊中,有人提议利用五一长假自驾回老家,起初我们都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也就淡忘了。
可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大家跟商量好似的陆续集中在了爷爷家,看这架势,全家集体出动,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天,我兴奋地整晚都没睡着,
家乡的景象在脑海里都浮现出来。
由于路途比较远,凌晨三点多就起程了,山西—河北—山东,天慢慢的变暗了,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晚上。
在家乡,人们普遍起的都很早,就连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也入乡随俗了,清早起来,跟着表叔到大棚里去采摘新鲜的蔬菜。
我有模有样的模仿着如何采摘的完整,又不会伤到根茎。
随后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去看望老家亲戚,淳朴的笑容是他们的标志,给人一种不由的亲切感。
老家的夜,很安静,安静的只能听到知了的叫声、水的滴答声,形成了最原始的音乐。
伴着儿时那熟悉的“摇篮曲”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在老家的这几天,同亲戚吃住在一起,抛开所有,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远离了如流水般的车龙,远离了阻碍人与人之间原有沟通的网络,做回那个被封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
在这个淳朴的地方,人们可以沉淀自己,寻找到那个遗忘许久的自我。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让我们去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二“人活着,就是一次修行的过程”这是《非常勿扰2》里面一个美女曾讲过的一句话,今天无聊之余在家里看了一本郭子鹰写的书,书名叫《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也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感触颇深。
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路上,在最美好的时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为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
然而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对旅行的态度,折射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一个懂得旅行的人,必然比困守一隅的人,多了探究真实,了解未知的勇气和激情。
还记得之前看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里面有句话说“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这话说的真好啊,豁达明朗。
我想我们旅途中的记忆也是这样。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或许我们在旅行中我们每个人,所见的,所感知的,都注定不同。
但这差异之中,必然存在共识。
我更容易认同不存在成见、定见、边见、偏见的说法。
不高高在上,不道貌岸然,不试图言语道断。
我很欣赏作者所说的——“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见的不同的人,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
”感觉真的说的太好了!
有些人认为,旅行就是在逃避生活的压力,逃避现实。
我赞同这话,但我不认可。
至少我不是这样的人,很多旅行爱好者也不是这样的人。
最近在贴吧看到很多学生说逃课旷课去旅行的,说什么拦车,搭顺路车,逃票,几百块钱到拉
萨的。
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穷游方式,即便是你真的几百块钱能到拉萨,那你也得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些一路上帮助过你们的人,而不是整天在贴吧上吹你有多穷游多省钱。
对我而言,旅行的方式并不那么单一,可以边驴边做一些爱心活动,做义工,旅行只是让心情得到更好的放松与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体验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品尝着当地人的美食,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省份的驴友们交流,路上的风景再美也抵不过路上那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这或许是让心灵得到一次净化的过程。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优秀读后感三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对来说,就是见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见到各个地方居民的快乐。
于是,他放弃了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
背起大包,行走于世界各地。
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他一路上拍下的美丽朴素的异国风光,整理成了一本书:《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突然有一股莫名的,说不清的感动。
画面中,三个黑人小男孩,郭子鹰正做完礼拜往家走。
他们赤着脚,行走在黄色的田野间,风扬起了他们红色的长袍。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腼腆地对着镜头,笑了一下,棕黑色的小脸上,竟有一丝少年老成的味道。
对着打动了我的封面笑了一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哦,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属于我的宁静旅行。
踏上文字,我与郭子鹰一同去了全世界。
他的笔触淡淡的,但有着对旅行的狂热,向我诉说着每个地方的幸福与慵懒。
那慵懒是何等的惬意。
走过缅甸的蒲甘,我领略了浓浓的佛教文化和当地人的豪放;漫步印度的喀拉拉,格兰特船长的对“环境友好“保护的执著,使人会心一笑;隐在斯里兰卡,比《爱丽丝仙境》电影中还要诡异的迷雾中,我被这个小海岛影响地清纯甜美,天真羞涩……
轻轻合上书,结束了我那短暂而又美好的旅行。
从深深的震撼中回神,在书中瞬间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
的确,生活是一场很长很长的旅行。
因为旅行的意义也就在于观察新的景色。
而生活,即使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是有新鲜的事物:例如梧桐树下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文具小摊的摊主今天的围巾是美好的夕阳红啦等等。
生活从最平常的那一天开始变化,旅行从最静止的那一天开始行走,冰从最冷的那一天开始融化……
它们只是没被发现罢了。
我想作者郭子鹰,就是为了发现如此变化而放弃那个进世界前五百强的企业,当一名背包客,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瞬间的变化里吧?
难道,这本《最美的时光在路上》不是他这个想法的精华么?这本书,难道不是,他行走在路上的收获吗?。